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辟地》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目标导学:

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简单介绍中国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神话故事。板书:12开天辟地

3、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此处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课文。

(2)画出生字新词,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3)带着刚才所提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注意读准“丈”和“柱”(2)出示词语

混沌 凿子 板斧 巨石崩裂 冉冉上升 一丈高 加厚 巍峨 柱子 合拢 筋疲力尽

雷霆 光芒万丈 皎洁 明媚 三山五岳 筋脉 血液

纵横交错 皮肤 万顷良田 雨露甘霖 世间万物 指名读,领读,齐读。“血液”的“血”读xuè。

(3)交流理解的词语,提出不理解的,共同商议解决或在精读课文时解决。精疲力竭:形容十分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了。皓洁:(月亮等)明亮而清白。纵横交错:横一条竖一条相互交叉。

(4)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了解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了解课文大意,疏通层次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围绕刚才所提问题交流。

2、并划分段落

第一段(1)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候的样子。

第二段(2-5)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三段(6-7)讲盘古临死前用自己的身躯化出世间万物。第四段(8)总结全文,概括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四、教学生字

1、学生自学生字字形(田字格里的生字),同桌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

2、写字。

五、布置作业

1、临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搜集盘古的有关资料。

第二篇: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依据古代神话故事改写的。宇宙是怎样起源的?天地是怎样形成的?大自然的一切是从哪里来的?古人思考着这些问题,他们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巨人盘古这个英雄形象。作者将古代有关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资料搜集起来,加以综合整理,写成了这篇通俗易懂的神话故事。

学习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十个生字,理解“混沌、孕育、筋脉、甘霖”等词语。

2、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思维、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以奇特而合理的想象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阅读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像。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像,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请学生搜集、阅读自己喜欢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一)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听过或读过哪些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

预设:《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牛郎织女》、《女娲造人》、《神笔马良》等。

(二)动情简介——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起源

神话故事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因此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把自然界拟人化,创造了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板书:奇特、大胆、合理的想像)中国神话学专家袁珂先生撰写了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古代神话体系的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全书从世界是怎样开始的,黄帝和蚩尤的战争,帝俊、帝喾和舜,后羿和嫦娥的故事,鲧和禹治理洪水,远国异人,夏以后的传说等几个方面对支离破碎中国神话作了最全面、完整、通俗的讲述。

(三)引出课题

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来到远古时代,人们百思不得其解,那蓝天、大地从何而来?为什么天清澈如水?大地浑浊厚实?啊!人们开始想像了,原来是人类的祖先“盘古开天辟地”呀!(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55页,走入这神奇的故事之中,感受那奇特、大胆、合理的想象吧!

二、走进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轮读课文,相机正音,互相评价.(注意:混沌hùn dùn 冉冉rǎn上升可恼nǎo)

3、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预设:学生可能对故事中的盘古印象深刻,也可能认为盘古用大板斧划分开天地印象神奇无比,还可能对盘古倒下后周身发生的变化感到惊叹┅┅总之,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感受。

三、品读神话故事,感悟想像

1、同学们初读故事后,有这么多新鲜的感受,真好!看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作者也用了一句话来评价“盘古”,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名朗读——随机出示句

子“总之一句话: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整个的身体使这新诞生的宇宙丰富而美丽。”——齐读)

2、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是怎样使这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的?用波浪线将故事中自己认为具有奇特而合理的想像之处划下来,多读读!

学生自读自悟

3、交流分享读书感受

A、“他觉得这种状况非常可恼——当初混沌不分的天地就这样划分开了。”

感受:在远古时代的人们看来,天和地是平行的,一个在上,一在下,一个“轻而清”,自然会向上升,一个“重而浊”,自然会向下沉。混沌不分的天地原来是由盘古一个霹雳大板斧劈开的呀,难怪叫“开天辟地”!作者的想像是这么奇特!

导语设计:好一个“开天辟地”,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惊天动地”吗?(自由读——指名读)

评语设计:你的朗读铿锵有力,似乎让我们听见了那霹雳巨响,盘古的力大无穷。你的朗读舒缓有致,似乎让我们看到天地分离的神奇,感受到天的“轻而清”,地的“重而浊”。

B、“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子也每天增长一丈。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极长了。”

感受:这里的想像很奇特,天每天在升高,地每天在加厚,盘古的身子也在变长。

引导比较:你发现了吗?这段话反复出现了几个词语,找出来,作上记号。

1)老师认为,这里词语重复了,应该这样说:“天升高了,地加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增长了。这样又过了十万八千年,天升得很高了,地变得很厚了,盘古的身子也变得很长了。”(出示句子)你认为哪种说法好?

2)学生自主发表看法(预设:这也是一种奇特的想像,“每天”“一丈”反复出现,突出表现天地是如何分离的,三个“极”,更说明天升高到了尽头,地也达到了最厚,盘古的身子也长到了最长。)

3)指导朗读:看来,恰当地运用词语的重复,能达到增强神奇想像的效果。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奇特的想像呢?(自由读——指名读)评语设计:你的朗读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天高地厚”。

C、“盘古的身子究竟有多长呢?┅┅终于倒下了。”

感受:从“直挺挺”、“撑”、“不让”、“孤独”、“坚持”、“实在”、“终于”可以体会出盘古与自然坚持斗争的献身精神。

引导:同学们,读着这些句子,再看看这幅图画吧!你能从图上感受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这就是人类的老祖宗盘古,作者用生动的笔调把他描绘得真切而神奇,人类不正是发扬着盘古的这种精神吗?与大自然的一切灾害做着不懈地斗争。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

D、“就在这时候——清露和甘霖。”

1)预设感受:盘古倒下后,全身发生了变化,使宇宙变得丰富而美丽。

2)导语设计: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宇宙就这样变得迷人了。奇特的想像之所以有魅力,还因为这想像并非天马行空,也有它的“合理性”,再读读,体会一下!(作者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的。)

3)指导朗读:用你们甜美、富有变化的语调去表现这奇特的变化吧!

四、作业设计:走进神话世界

1、回家把《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搜集阅读优秀的古代神话故事(国内、外都可),开个小小的故事会。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创世和造人》

【板书设计】

10、盘古开天辟地开天辟地

奇特而合理的想象随天地变化

周身发生变化

第三篇:小学语文《盘古开天辟地》教案

教学目的

1.发扬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培养改写神话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难点:

(l)理解古代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2)改写神话的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浊(zhuo2)混沌(hun4dun4)孕育(yun4)霹雳(pi1)冉冉上升(ran3)巍峨(wei1e2)雷霆(ting2)骨髓(sui3)甘霖(lin2)。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盘古:我国神话中的开天辟地的人物。

(2)开天辟地:古代神话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后方有世界。因此用“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3)宇宙:本课指一切物质及其存在的形式的总体。

(4)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响声很大的强烈的雷电现象。

也叫落雷。

(5)冉冉:本课指慢慢地。

(6)湿润:本课指(玉、石等)质地柔和、细腻光滑。

(7)甘霖:指久旱以后所下的雨。

3.朗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

二、导人

1.作者作品简介袁柯,生于1916年,神话学家。四川人,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的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导语。

创世神话,也称开辟神话,是关于天地开辟、人类和万物起源的神话。创世神话是人类幼年时期用幻想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释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天地开辟神话,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形成世界等三大类。本文属于由巨人化生万物这一类。

三、正课

1.朗读课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划分开了”。

总写盘古分开了天地。

第二部分:从“天和地分开以后”到“终于倒下了”。

写盘古顶天立地使天地成形的过程。

第三部分:从“就在这时候”到“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详写盘古的整个身体变成了宇宙万物。

第四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

写盘古开天辟地的献身精神。

3.本文是根据课后练习二的1、2则神话改编而成的,试对照本文是怎么改写的。

讨论并归纳:第1节写“天地浑饨如鸡子”。第2节写“盘古生其中”。第3节写“万八千岁”,增加了“呼呼地睡着觉”的动作描写。第4节到第5节写“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增加了盘古醒来的动作和感受,写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原因。还增加了开天辟地的工具和动作,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形象具体。第6节写“盘古在其中”增写了盘古在天地间的作用。“一月九变,神于天,圣于地。”没有写。第7节写“天日高一九地日厚一文,盘古日长一文,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第8节和第9节神话中没有。作者增加了盘古身长的推测及他在天地间吃力的工作情景,最后写天地造成,盘古也累得倒下了。第删节是根据练习二的第2小题改写的。第11节是作者的总结、议论,点出盘古与自然作斗争的献身精神。

4.作者改写古代神话基本忠实于原来的材料,但作了综合、整理和增添细节的工作。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增添细节根据什么?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根据原来材料并加以想象。如写混饨初开,想象为企古用大板斧一挥,还听得一声霹雳巨响,大混饨忽然破裂开来。再如写盘古在天地间吃力地工作的形象之高大,气势之豪壮、威力之巨大是任何想象都无法企及的。

四、小结

1.改写要注意综合性。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古代是若干片断。作者经过综合、连缀、加工,使这个神话完整化了。

2.改写要注意条理性。从混饨初开到天地成形,再到自然界一切的形成,按照宇宙起源的历史为顺序加以编排,条理清楚。

3.改写要注意形象性。改写也是再创作的过程。作者并不是单纯的用现代汉语翻译古文,而是进一步展开了种种想象,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五、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H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边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就在这时候,他周身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口里呼出的气变成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轰隆的雷霆,他的一只眼睛变成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月亮,他的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桥和五方②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江河,他的筋脉变成道路,他的肌肉变成田土,他的头发变成天上的星星,他浑身的汗毛变成花草树木,他的牙齿、骨头、骨髓等,也都变成闪光的金属、坚硬的石头、湿润的宝玉,就是那最没有用处的身上出的汗,也变成清露和甘霖。

1.“这时候”的“这”是指___

2.作者凭什么把“呼出的气”想象成“风和云”?凭什么把“他的声音”想象成“轰隆的雷霆”?凭什么把“他的眼睛”想象成“太阳”和“月亮”?

3。这段文字表现了盘古的、的精神。

4。这段文字运用了一修辞手法。

第四篇:盘古开天辟地课件

《开天辟地》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讲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大神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的故事,赞颂了盘古无奉献的精神,下面为大家提供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教学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分析: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竭、液”等10个生字。会写“暗、降”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宇宙、混沌、冉冉上升、慢慢下沉”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之处。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教 法:激趣 启发式 情境式

学 法: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课前预习、生字卡片、投影片、插图、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初步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简单介绍中国神话故事。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超人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辟地》

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辟地》《开天辟地》教学设计目标导学: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