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兴趣。作为语文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的欲望。这就要求老师要担当起导演的角色,真正调动起学生演员的积极性。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的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的动手动脑,自觉的去学习语文。比如让学生改写课文,学完一篇课文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试着改写课文,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因为学生在改写课文时既是对原文的一种熟悉,也是对自己动手动脑习惯的一种培养。
二、给学生以大胆的鼓励,鼓励其独立完成作业。鼓励学生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见,把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大胆的表达出来,让学生敢于思考,敢于动手。不过应该说明的是,虽然现在提倡学生共同讨论来回答问题,共同动手以完成某项作业或任务,即提倡合作学习,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动手的能力。让学生懂得什么样的问题应该自己独立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应该集体或与他人讨论解决。比如简单的作业自己做;难度大、复杂性的作业可以与别的同学合作。同时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操作中发挥学生各自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大胆动手操作,尽情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敢于动手动脑,乐于动手动脑。
三、注意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成果,给学生以自信心。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成果要及时的给予合理的评价,适度的赞扬。让他们由评价而竞争,由赞扬而创造,进而再一次激发创造和想象。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多给学生布置创新性的作业,如上面所说的让学生改写课文,有时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扩写或缩写课文。对课文的改写、复述、扩写和缩写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以课文为参照物,正确的评价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作文与课文相比有什么差距,自己在什么地方运用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自己在哪个地方写的最好。同时要正确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果得到了肯定,从而乐于去做,乐于动手动脑。
四、对学生的动手动脑成果给予必要的奖惩。现在很多老师都采取加减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奖惩。我们班也是这样,也主要用奖分和扣分的方式给学生以鼓励,就是说你动手动脑的成果有可行性或被同学们认可的话,那么就给你加分;或者说你对问题的看法有独特性和创造性,使同学们认可就给你加分。在我们班,学生对加分和减分都非常认真,而且很严格,很仔细。比如老师让学生站起来读书的时候,学生出现不认识的字,就要扣分,因为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查字典,被定为不动手的一个方面。别看这小小的加分,学生都努力的去做,积极的动手动脑,争取加分。因为班里形成了不成文的潜规则,加分越少,评优和选当班干部的几率就越小,而且这还同学生年终三好学生的评比挂钩,作为评三好学生的一个标准。
五、老师和家长要联合行动。老师要及时的把学生的状况告诉家长,当然这不是让老师给学生告状,而是通过互动,商量好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习惯的好方法。只有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才能使孩子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以及其他好习惯。比如现在给学生布置思考性和创新性的作业,这样作业大部分需要思考而不写出来。而这样问题就出现了,当家长问学生有没有作业时,很多学生都说没有。针对这种状况,这一类学生我都会及时把带有作业的短信发给家长,这样既加强了跟家长的联系,也防止了孩子偷懒。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懒惰,不动手动脑的不良习惯。
第二篇: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现在的老师越来越多的重视分数,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导致一些现在的学生肚子里有一大堆的理论知识,可是却在实践中无法独立的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甚至有的学生还无从下手,没有了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活动起来笨手笨脚,这样的学生以后只能在社会上充当字典,智囊团等角色,根本不能独当一面。因此作为老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极为重要。
当然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本人觉得有以下几个方法,汉语文课是一个语言艺术课,除了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的掌握,更让学生理解每一节课学完之后应该掌握,了解这节课所表达的意境,以及他们的背景,比如说汉语文课的《古诗三首》。本人觉得在讲这篇课文时,首先可以让学生动手收集资料,可以询问,可以讨论,可以进行思考,这样对学生进一步掌握诗中意境有很好的帮助。这是第一个步骤。如果讲完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依据自己对诗中意境的掌握,内容的解读,背景的理解,让学生拿起画纸和彩笔画出对那首诗的感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当然如果不通过读诗画图这个环节,本人想很难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汉语课的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到数学课上。
其实比起汉语文数学跟重视的是动手动脑能力,所以我想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再数学课上,能够大胆积极地用起来,本人想可以把数学课上的既好玩又好学。
那么我就在这里依据一篇课题展开一下讨论,比如说老师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动脑组成一个长方体,这样的一个过程,不仅让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的结构,还可以举一反三,四个长方形可以组成一个长方体,以此类推,五个长方形,六个长方形,可以组成怎样的图形,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何乐而不为呢?数学最重视的是举一反三,还可以从旧方法里得出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本人觉得这样的数学课再是最现代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样这样的方法可以用在英语,英语对于我们藏族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语种,英语也是一门艺术的语言,所以必须掌握其要领,当然对于背单词,本人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所以只能死记硬背,但是如果背完了,想检查学生们背的怎样,我这里有一个方法,就是比如说英语单词,orange 因为英语的每个单词,就是26个字母中的任意几个字母拼写而成的,所以检查orange的时候,教师分别把字母o, r, a, n, g, e次序打乱,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所背的动手组成这个单词,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牢固地记住单词。在学习英语的课文中,首先要学生了解是怎样的语境,然后进行朗读,朗读是学英语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狼读完以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对话表演,也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个对话剧,或者让学
生自己演一个课文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对话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对课文的感知能力。
所以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是相当重要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我觉得肯定会在社会中独当一面,会站稳脚跟,会在社会中创造很多奇迹,会是真正的接班人。
第三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怎样有意识地与学生同玩同乐,学中玩、玩中学,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又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探究科学的方法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成功的科学教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主要来源于好奇心,求知欲。教师要通过巧设悬念,引导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继而转化为探究兴趣。如: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小灯座的构造,看看电池夹、小灯泡电线是怎样安装的,接着指导学生合作连接线路,让小灯泡亮起来。这时,学生初步感受到不用手按住灯泡就亮起来了的兴趣,进而要学生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2个、3个……灯泡灯座、电池盒连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呢?现在让我们合作连起来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情绪高涨,为
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观察,探究方法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科学教学的特点。
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启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主要是教给方法,而关键是从指导观察入手。由于少年儿童受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和思维能力等局限,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比较明显,而知识的选择性较差。他们只注意表面现象,而不能仔细地,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观察的具体内容,给学生提出观察的要求,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这些内容?重点观察什么?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应先准备鼓、橡皮筋、塑料尺等能发声的物体,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这些物体发声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得出:它们发出的声音各不相同,但发出声音时都会振动。进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三、课内、外收成果——媒体作指导
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油菜花开了》与《各种各样的花》这一教学内容,恰逢春季,正是百花争艳的时期,教完《油菜花开了》后。
课外:布置学生在校园、路旁、田野采集油菜、豌豆及各种各样的花。(结合安全、文明礼貌、爱护植物教育)采集时要完整,把采集的花小心地保存好,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花的颜色、形状是多种多样的,这是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比较能力的很好的材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采集植物的花,可以丰富学生。
课内:
1、教师先指导学生把采集的花按颜色分类,然后多媒体或幻灯片出示:花的颜色统计表:
2、多媒体出示测量花的大小方法,要求学生合作模仿测量。3、合作研究花的结构
A、多媒体了出示不同颜色的花分摆两堆,让学生在轻快和谐的音乐声中把同油菜花结构相同的花分为一类,其它结构的花分为一类。
B、观察分辨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后,出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C、观察分辨出示雄花和雌花
D、讨论、小结。
4、巩固花瓣的形状,进行画瓣和拓瓣活动。
A、将花瓣平铺白纸上,左手压住花瓣用彩笔沿瓣边将花瓣的轮廓画在纸上,填上瓣脉,涂上颜色。
B、在花瓣上涂上相同颜色,像盖印章一样将瓣的形象印在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图案。
C、课后要求学生进行花的记录。
综上所述,教好科学,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行探究之中,以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理解、探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一任重道远的艰巨之路,教师应站在世纪的高度,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敢于创新,大胆探索,就能走出一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科学教育之路。
单位:白桑完小姓名:原仓库电话:***
第四篇:多动手等于多动脑
多动手等于多动脑
宝宝出生后不久,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的精细动作能力了。最初可能只是触碰一下他的小拳头,练练“拳击”。之后,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就可以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让宝宝的小手活动起来。在这里,总结了一些简便易行的小游戏,不妨也来试试看吧。
0-6个月
玩具抓抓看:在宝宝能够得到的地方悬挂一些小玩具,给宝宝够物抓握的机会,进行手部触觉和手眼配合训练。如果宝宝还不会坐,可以在他躺的地方放一个玩具架。玩具的质地、形状、颜色尽量多样化,用日常用品就可以,比如小袜子、小彩球、小铃铛、毛绒玩具等等。玩具一定要安全,因为宝宝很喜欢把他们放到嘴里。
6-12个月:
撕纸:给孩子柔软的纸,让他随意玩纸、撕纸,宝宝会发现自己的手指变得如此神奇,完整的一张纸变成了小块、小条甚至小碎粒。不过纸质一定要软,不能拉到宝宝。
捡豆子:给宝宝一些小物品,比如黄豆、大米,让宝宝练习用拇指和食指捡起来。但这项游戏一定要注意安全,家长要全程陪同宝宝,千万不能让宝宝把东西塞入鼻孔或嘴里,会引起窒息。
1-2岁:
手指游戏:家长和宝宝一起,边念歌谣边做手指动作。尽量选择简单有趣的歌谣,便于孩子记忆。比如,一边念“一根手指点点点,两根手指剪剪剪,三根手指弯弯弯,4根手指叉叉叉,5根手指一朵花”,一边伸出手指做相应的动作。
涂鸦:最好选择可擦洗的粗蜡笔,让宝宝随意在纸上作画。宝宝拿笔的过程,不仅练习了抓握和简单的控制,还能促进视觉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孩子面对自己的作品会很有成就感。千万不要因为孩子作品的杂乱而不屑一顾。
搭积木:选择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积木,让宝宝试着搭。宝宝搭到一定高度的时候,积木可能会倒塌,家长要注意给宝宝及时的鼓励。这个游戏还能训练孩子的平衡能力和促进空间知觉的发展。
2-3岁:
穿线游戏:用毛线或者鞋带,一端打个结,找两块硬纸板,挖出和线绳粗细一般大的小孔,让孩子试着把纸板通过线绳连结在一起。可以在纸板上画上相对应的图案,比如一张纸上是鞋,另一张纸上是脚,通过穿线的方法,把脚和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制作纸板画的内容。多听取宝宝的意见,他会觉得更有趣。
给娃娃穿衣服:让孩子给心爱的布娃娃或小熊玩具穿衣服,再练习简单的比如穿袜子、套头衫,然后逐渐过渡到带钮扣的衣服、长裤等等。这对宝宝练习自己穿衣服也有很大帮助。
3岁以上:
剪纸:需要几种颜色鲜艳的纸张,一把安全剪刀。一开始不要强求剪出什么形状和图案,慢慢可以让孩子试着剪简单的图形,比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甚至一些物品形状,比如小鱼、月亮。当然,安全也是要特别注意的,千万不要划伤手指哦。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才是教学工作的关键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才是教
学工作的关键
【摘要】为了创造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语文课堂,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善于看书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互动学习,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这样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的得以一些改变,展现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重视学生的自主动手动脑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感受文学的美丽,轻松愉快地学习语
如何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本文2025-01-10 02:18:06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4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