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第一篇: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秦四中王郑羊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题,注重基础,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试题题量、难易程度均较适中,并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对今后教师的教学方向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试卷总体情况分析:
全卷共三个部分,共100分。其中基础知识为第一部分,共6题,18分;阅读部分为第二部分,共17题,共42分;作文为第三部分,共40分。
试题覆盖了全部章节,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其中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积累比重不大,试题的开放性很好,适合普通学生得到较高分数。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试卷综合性较强。试题的综合性较强,现代文阅读都有较强的综合特性,对文章概括、语义理解、文意解析都有比较全面的考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积累与应用答题情况
积累与运用有6道题目,重点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整体上掌握不错,除了个别学生,得分都很高。这也提醒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要忽视课本中的每一个基础知识点。
2、阅读板块答题情况
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和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分数比重最大的一块。失分集中在重点实词虚词的掌握。课外现代文阅读对文章重点词语和文意的把握上。其中14题和21题失分比较集中。
3、作文答题情况
学生整体上都能把握作文题目要求,并按照作文给出的要求写作,字数,卷面都能达到标准。但是整体上突出的一类文比较少,绝大多数没有能够写出真情实感。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审题不清,思路不明,解题能力差。
2、学生综合利用知识,分析的能力较差。
四、教学建议
通过本次考试学生答题情况来看,我的教学还需要不断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知识点的讲解一定要细致,注意对阅读材料的利用,不要忽视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利用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
2011年7月7日
第二篇:精选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初二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
1、在括号中清晰地填写汉字。(2分)
①哪知老境却如此tuí()唐!他触目丧怀,自然情不得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suǒ()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②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dùn()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
mǐn()感的神经末梢。
2、下列句中不含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惘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C、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归往。
D、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句()。(2分)
A、诎右臂支船 B、长约八分有奇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尾横卧一楫
4、巧填春字诗,将括号里含春的词分别填入诗中空格处(共4分)
(1)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2)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竹外桃花三二枝,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闹。——宋祁《玉楼春》
(春意、春色、春风、春江)
5、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望岳》中表达站得高望得远这种思想境界,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启示的两句话是。
(2)杜甫《春望》一诗中因典型地写出了战火迷漫中人们共有的感受而传颂千古的名句是。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一文中比喻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
(4)日暮乡关何处是?。
(5),波撼岳阳城。
6、教师节期间,有位同学给老师送上了这样的贺词,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赞美和敬意:(2分)
你像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引导我们博古通今。(历史老师)
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句话,送给某门学科的老师。
【摘要】“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本文是编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考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阅读下面文字,请将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写在方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niǎoniǎo炊烟,如诗如画,秀水青山在整个湘西大地上展露出淡幽的神韵,看那古hè苍苍的吊脚楼,鳞次zhì比的小木屋,别致而优雅,古朴而清纯,小小古镇如画卷般地搬开在茫茫天地中,毫不jiǎo揉造作。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凤凰古城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2分)
A.《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看的栏目。
B.游览者来到园子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C.车队经过海陵、姜堰,再走七、八里,就到了风景如画的溱潼风景区
D.他实在是不知道这件事对他来说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
B.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C.近日,在泰州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医药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戒烟产品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D.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4.默写。(8分)
⑴纸上得来终觉浅。⑵,流水前波让后波。
⑶,柳暗花明又一村。⑷,一览众山小。
⑸,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⑹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
⑺杜牧《泊秦淮》中借题发挥,实则讽刺晚唐政治的诗句是:。
5.名著题。(6分)
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其余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吧。”
⑴这段文字出自名著。选文中的“他”所说的“做点别的事”具体是指一事。(2分)
⑵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一个与作品主人公有关的故事情节。(2分)
⑶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曾有位著名教育家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6.语文综合实践:(8分)
(1)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会徽,仔细观察,说说该会徽设计的特点及说蕴含的意义(4分)
(2)世博会期间,有大批外国游客涌入上海,有不少外国朋友对古老的中国汉字感兴趣。如果要你介绍一下有关汉字的情况,你会如何向他介绍。(4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古诗《兰溪棹歌》①,回答11-13题(6分)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①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歌,渔民的船歌。
7.(1)“越中山色镜中看”中的“镜中看”三字极有韵味,它启发读者去想象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请把这种美妙景致描述出来。(2分)
(2)“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精彩传神,营造出优美灵活的意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请作简要赏析。(2分)
(3)纵观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7、《老王》的作者是,文章结尾写到: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2分)
8、想像与幽默:先读几则关于“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的猜想,品味其写法与意蕴,学写二则关于“树上二只鸟,一声枪响后,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的猜想,看谁写得更富有意味。(2分)
猫为什么不吃老鼠?猜想一:猫吃了老鼠送的鱼,觉得比老鼠肉味道好。猜想二:猫怕吃的是假冒伪劣老鼠。猜想三:老鼠给猫出示了主人写的“特别关照”的条子。猜想四:老鼠太多,猫担心会遭到报复。
树上为什么还有二只鸟?猜想一:;
猜想二:。
9.请用规定符号修改下面某学生写的应用文(共4分。在改对4处基础上,对1处得1分,不得超过12处;改错一处则扣1分,扣完4分为止;全对可追加2分。)
(1)换用号:(2)增补号:(3)删除号:
(4)复原号:(5)调位号:(6)留空号:
建义书
总务处,经过初二(6)班全体同学讨论一至认为,学校食堂不应在使用饭菜票购卖饭菜,而应使用滋卡,即卫生又方便。以上个人看法,当否供参考。请笑纳。
2008年12月5日
初二(6)班班委会
10、班级要召开“庆2009年元旦文艺联欢会”,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50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17分)
(1)一天,著名动物标本制作师爱克兰正背着猎枪在非洲索马里热带雨林四处张望着,忽然,一只金钱豹趁他不备对他发起进攻。爱克兰被金钱豹扑倒在地,胸膛也被它那尖锐的爪子狠狠地压住了。金钱豹没有咬住爱克兰的喉管,却咬住了他的右手腕。
(2)在这危急关头,爱克兰忍着剧痛,举起左手将一梭子弹射入了它的腹部,鲜血从它的体内不断地流了出来。不一会儿,金钱豹大嘴张开了,浑身软绵绵地瘫倒在地上。
(3)爱克兰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慢慢地从豹嘴中拖出血肉模糊的右手,跑到附近的一棵大树底下,急忙把伤口包扎好。等爱克兰重新回到金钱豹倒下的地方,金钱豹已不翼而飞。
(4)爱克兰来到与金钱豹搏斗的地方,仔细一看,草地上有一条长长的血带,断断续续地向前方延伸过去。他顺着血流,一步步搜索过去。
(5)血迹和被压倒的花草痕迹,把爱克兰引到了一棵巨大的沙松树跟前。他抬头望去,一条长长的豹尾和两条毫无生气的后腿从树洞口耷拉下来,鲜血染红了洞口的树干。
(6)爱克兰心中一阵纳闷,这只金钱豹就是刚才和自己搏斗的那只豹子,可是,它怎么跑到这里来的呢?它为什么要爬到这个树洞里去呢?爱克兰想着,大胆地踮起脚跟向树洞里望去。啊!爱克兰惊喜地叫了声,他看见两只豹崽正依偎在金钱豹的怀里,起劲地吮吸着奶头。它们浑身沾着血,不时发出“咂”“咂”的响声。爱克兰受到了震动,原来是伟大的母爱使这只金钱豹重新回到了自己孩子的身边呀!爱克兰的眼睛模糊了。
(7)后来,受克兰把两只小豹崽送给了国家动物园,把那头母豹制成了一个漂亮的标本,他在旁边的标版上写着:“。”
11.诗有“诗眼”,文有“有眼”,提示本文“文眼”的一句话是:
。(2分)
12.在第(3)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起过渡作用的话。(2分)。
13.第(6)自然段,写出了爱克兰心理变化的过程,这个变化过程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是:
纳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4.展开想象翅膀,你认为第(7)自然段标牌上写的内容是什么?请给补出来。(4分)。
15.这篇感人的短文一定给你很多感触,请用50字左右的文字写出来。(5分)。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B、可爱者甚蕃(多)
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
17、将下面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8、简要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的中心语句是
(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这样写的作用是
19、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3分)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凝练,骈散相间。
四、作文。(40分)
我们或许曾经唱过:“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鲁迅曾经以“早”为座右铭激励自己。
古人曾经说过: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有人这样说:“秋天方能成熟的果实,在夏天就早早摘取,它一定是青涩的。”
请以“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2)作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真实姓名和学校的校名。
第三篇:初二语文期末试卷
初二语文上期期末试卷
(一)一、选择题(计16分)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歼灭jiān 对峙shì 鲛人jiāo 高吭一曲 kàng
B、绮丽qǐ 剽悍piāo 蜷伏quán 猝然长逝cù
C、抖擞sòu 怅惘wǎng 掰断bān 略胜一筹chóu
D、琴弦xuán 诘问jié 恣情zì 迥然不同jiǒng2、下列句中红色的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溺爱: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投入深挚的爱)
B、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人。(诅骂:表现了“我”对夺人所爱的人的痛恨之情)
C、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疙疙瘩瘩:这里是不平滑,不顺利的意思。)
D、在人类与自然的交往史上,佛罗里达上空的这一声巨响,将永远
会发出深沉的回声。(回声:这里是指产生的影响)
3、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B、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三位读书人凑在一块聊读书。甲说:“读书好①。”
乙说:“好读书②。”丙说:“读好书③。”
A、①动宾短语 ②偏正短语 ③动宾短语
B、①偏正短语 ②主谓短语 ③偏正短语
C、①主谓短语 ②动宾短语 ③偏正短语
D、①主谓短语 ②动宾短语 ③动宾短语
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然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虽然是只能容纳一个座位的地方,但也不能让它空着。
B、圣人非所与熙也。
——圣人是不能同我们开玩笑的。
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D、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忘记了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从此以后自己了结一生。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通过两位美女的命运,反映了东风对于赤壁之战及周瑜的重要性,以小见大。
B、《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 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C、《买椟还珠》讽刺了只重形式,不问内容的买椟者。故事告诫我们,做事情应主次分明,不可本末倒置;评价事物要看本质。D、郑振铎在《猫》的结尾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一句包含的思想 感情是: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7、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诗《使至塞上》、《秋词》、《赤壁》、《论诗》的作者分别是王维、刘禹锡、杜牧、杜甫,他们都是唐代诗人。B、“阿长”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提到的长妈妈,鲁迅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短篇小说《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C、《离骚》是战国时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我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的。D、“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选自《纸 船》,作者冯至,现代学者、诗人,20年代的他,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8、用下面的六个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美国舆论界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②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坛,击垮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对手。③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和超越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④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至因罪下狱。⑤一旦把千山万壑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⑥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A、①②④⑥⑤③ B、⑥⑤②④①③ C、⑥⑤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⑥⑤③
二、填空(计19分)
9、根据拼音写汉字qì______今zhù______立斑lán______shì_____好
10、默写诗文(8分)①____________,乱红飞过秋千去。②疏影横斜水清浅,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只缘身在最高层。④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⑤五柳先生的居住环境可用八个字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渡荆门送别》中描写荆楚大地壮美景色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⑦《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千古回响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秋词》一诗中______,______两句,以对比的方式突出诗人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11、解释加点的字:①沿溯.阻绝②何忧令名不彰.③造饮辄.醉④吞天沃.日
12、根据上下文的语意填写出两个句子,并与上文构成排比句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
13、阅读下面的表扬信,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表扬信
××中学领导:
①
贵校初二(1)班高远同学助人为乐,非常值得表扬。我的孩子方旭就读
②
于贵校初二(1)班,一个月前患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这期间他耽误了不少功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4、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词义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以其境过清A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心乐之 .B似与游者相乐四面竹树环合C 如鸣佩环其岸势犬牙差互D以其境过清
15、给文章的最后一段补上标点 课,我们焦急万分。正在这时,高远同学主动来到我们家,热心为方旭补课。
③
整整二十天,每天晚上都是如此,直到帮助方旭补上了落下的功课。在高远同学面
临期末考试的关键时刻,牺牲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帮助同学。这种助人为乐
④的精神让我们全家非常感动。我们除再次向他表示感谢之外,还要求你们当领导的在全校给予表扬!
此致
⑤
敬礼!
方旭的家长
方明杰、李丹敬上
2002年1月12日
⑥
①这封表扬信在格式上有两外错误,它们是______、______(只要写出画线处序
号)。
②正文划线的三处中,有语病的一处是第_____处(写出画线处的序号),应该改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正文中有一处语言运用不得体,这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分析(计45分)
(一)(12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
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
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
16、选文的第三段写出了水“清澈”的特点,试用现代汉语说出作者是怎样描绘出这一特点的?用的是什么方法?
17、对“似与游者相乐”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写出了鱼猛然看到游人后的快乐情趣; B、表现鱼在和游者相互取乐C、写出了因为游者的到来而引起了鱼的欢乐,于是游者也跟着一同快乐。D、传达出作者娱情山水,乐而忘忧的情感
18、文章先写“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写“忧”(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两者是否矛盾?联系有关背景,试作简要分析。
(二)⑴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的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⑵“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即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磨——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磨似的。⑶“是的。”我低低的说。⑷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板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⑸他用竹枝似的手指给我,小袖管紧紧包在腕子上:⑹“你买这本书吧——这本书比那一本好。”⑺„„„„(甲)⑻我一翻那定价:一元八角!“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⑨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⑽“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⑾“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⑿“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⒀什么?我很惊异的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
色的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书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
⒁“哦!您,您就是——”
(四)(13分)
⒂„„„„(乙)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小船。
⒃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象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要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知道了一样。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
19、选文的第⑵、⑷段各有一个错别字,找出来订正在下列横线上、钱能上船吗?”
20、选文第四节提到的《毁灭》是(国家)作家所写的长篇小说。
鲁迅先生在1931年把它译成中文。
21、从选文中摘出一句写“我”内心感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甲处,略去了原文中作者对自己当时感受的一段描述,写什么才能使文
章表达连贯、自然?选出正确的一项()
A、对说话人的关心表示不安。B、对说话人为何关心自己心里感到疑惑。
C、对说话人是谁,心里感到疑惑。D、对说话人的关怀表示由衷的感谢。
23、文中乙处,也略去了原文中作者对自己当时感受的一段描写,你认为写什么
才符合当时的情况,选出正确的一项()
A、写自己当时非常紧张。B、写自己当时非常感谢。
C、写自己感到十分迷惑D、写自己已断定他是谁了。
24、选文中有两处成功的刻画了鲁迅先生的外貌,在思考这两处的基础上,根据
自己的理解,简要说说描写人物的外貌怎样才能做到“传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0分)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的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
初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本文2025-01-10 02:17:57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