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家庭 让孩子学会感恩
第一篇:创建学习型家庭 让孩子学会感恩
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
益阳市桃花仑小学
肖玲
从我们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实践来看,有七点体会:
一、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具有团队性
所谓“团队”,是指由具有多种综合机能、怀有共同的信念、为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一群人组成的工作单位。团队中每个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彼此协调配合,为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并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得到彼此发展。我认为学习型家庭的团队性有这样几点:一是家庭成员人人都热爱学习,共同经营家庭文化、创造家庭学习气氛、培养家庭共同学习的习惯、建立共识与价值观,通过家人学习的过程与成果回馈,与家人共同分享、彼此互动而实现成长,进而提升家庭生活教育水准。二是家庭成员在学习上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从我们家来看,三个人都是自主学习的主体,家庭中每个成员之间在学习中都能做到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彼此协调配合。我们常常会以女儿的学习为中心,时时调整一家的生活方式,以避免影响她的学习。每当看到她学习时,我会自觉地把电视关掉或把音量调得很小,我把一家人的生活料理得井井有条。在这样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学习,真是其乐融融,学习效果也事半功倍,学习型家庭的团队精神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二、学习型家庭的成员要培养学习的兴趣 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就必须首选热爱学习,对学习要有足够的兴趣,真正把学习当作人生的第二需要。学习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或者简直就是一种苦恋。那么,是什么促使自己能忍受这种学习的寂寞和痛苦呢?苦恋源于酷爱,是兴趣使然。其实,学习的痛苦与学习的快乐是一对孪生姊妹。没有学习过程中的痛苦,哪来学习成功后的快乐呢?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三、学习型家庭的学习具有目标性
有目标才有动力。正是有了这种信念,我们全家才学习不止,奋斗不已。学习目标是有阶段性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学习目标的阶段性,决定了我们学习的连续性和终身性。
四、学习型家庭要学会写作
我们体会,学习不只是看看书、上上网之类,更要善于将学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研究之中,形成文字,也就是要学会思索、学会动笔,学会写作。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一般表面上的学习,而不能把学习的知识通过大脑的加工,通过写作和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那么我们学习的绩效就会大打折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最 大限度地被激发出来。
五、学习型家庭的学习要与时俱进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因此学习的内容和形式也得随之而变化。学习型家庭的学习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六、学习型家庭要有必要的硬件投入
学习型家庭要作必要的硬件投入,以创造学习的条件。我们的体会是:一是要有一定数量的藏书。书的种类也涉及普通类工具书、专业类工具书、外语类工具书以及大量社科类藏书、中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各类教材、业务培训书籍、影像资料等,这些书籍帮了我们不少的忙。二是电脑和上网。这是与信息社会接轨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和手段。没有这样的设施和手段,就很难及时获取最新最全面的信息,很难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有选择性地订阅书报杂志。四是不要吝啬必要的学习费用支出。
七、学习型家庭要注意培养家乡情结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没有不热爱自己的家乡的”。一个热爱家乡的人,总想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得更加美丽,总想通过建言献策的方式来改变家乡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说,爱国爱乡情结也是学习的又一动力。
社会的需要家庭的选择,学习型家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建设学习型家庭是适应和满足家庭的精神需求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教育孩子学习的基石,也是拓展家庭功能的内在要求。让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懂得感恩的人受人们欢迎,人们愿意跟他合作。每个人只有学会了对父母、师长和社会心怀感激,才懂得关爱和回报,才能把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是要引导自我意识较强的独生子女懂得感恩。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让孩子们学会“感恩”,让他们知道在竞争的社会里,靠单枪匹马是很难成功的,每个人的成功必然有亲情、友情、爱情、社会资源的支持。所以说,感恩心也是一种竞争力,我们应培养孩子具备这种竞争力。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呢?
1、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
2、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则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正如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中“妈妈给奶奶洗脚,孩子给妈妈端洗脚水”那样,家长自己要经常对上一代人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体现出感恩之心、之行。做父母的如果不关心和上一代人,孩子就会模仿父母。同时,父母需有意识地激发和孩子的感恩之心。
3、让孩子体验辛苦。针对年龄特征,选择性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了解家庭建设中的大事、难事,让其适当吃些苦,多一些亲身体验。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对自己拥有和享受的一切容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父母的国,难以产生感激、感恩的心。现在的孩子一遇到挫折就想不开,总是觉得这个世界欠他的,就是因为从小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他就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也就不懂得感恩。
4、从感恩身边的人做起。引导孩子:在家里懂得父母的辛苦;在学校里,明白老师、食堂员工、生活老师的不易;在社会上,能想起他人的难处和别人对自己的好处。渐渐地孩子会知道父母、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而能产生感恩的情愫。
家长朋友们,让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感激养育他们的父母,感激给予他们各种知识的老师,感激给予他帮助的同学和朋友,感激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哪怕是那些点点滴滴。
第二篇:让孩子学会感恩(模版)
让孩子学会感恩
“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出现了多少这方面的感人事迹,我们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知恩、报恩、感恩”的种子,这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将会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端正生活态度,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主要是教育学生从小就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让学生知道是父母养育了我们,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成人,我们要从小感恩于父母,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穿着朴素,不与别人比吃穿,减轻父母的生活负担就是感恩父母的具体表现。
二、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教育学生尊师、爱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老师是学生的第二任父母。父母给孩子以生命,老师给孩子以生活。是老师教育了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让学生知道没有老师,我们仍然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三、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教育孩子受到他人帮助,要记住别人的恩情,学会知恩、记恩、报恩。古人云: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要我们都抱着一颗感恩他人的心,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
四、感谢社会的成就之恩。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阳光的生活态度。自己的每一份成绩、每一次成功都是在新社会的背景下才会有的,如果没有我们这安全稳定的社会局面,是不可能有我们稳定的学习环境,也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生活条件。让学生知道国家对学校建设投入多少,改善了多少办学条件,并且免去了孩子们所有的上学费用,这是多么大的决心啊!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现在政府又针对农民、工人等出台多项利民政策,这是人民的政府,这是百姓的政府!
只要我们老师经常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孩子们学习的目标会更加明确,学习的劲头将更加充足
第三篇: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我认为从小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真正做到明是非,懂道理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养成严格要求、奋发向上、乐观自信、规范行为,明辨是非的目的。具体做法如:1.让孩子知道学校的规定都是有道理的,即使存在缺陷也是在不断完善中,所以作为学生要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做遵守纪律的模范。2.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作业完不成是一种渎职行为,所以在完不成作业的情况下家长可以强制不允许看电视、上网,没有商量的余地,其实这样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习惯了。3.教育孩子要有感恩的心,让孩子从小感谢社会,感谢老师,感谢家长,感谢同学。例如:孩子小学毕业后我请小学老师吃饭,小学六年都没有请过,老师不理解。我和老师说我请老师的目的不是我感谢老师,因为教好孩子是老师的职责。而我的目的是刻意培养孩子有一棵感恩的心。4.我们在制定标准,规范孩子行为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让孩子参与,这样就会增加其主动遵守的自觉性。
第四篇: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可有的父母却爱错了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要什么有什么,结果却得不到孩子半点感激……是啊,这样的现象很普遍,要想让孩子也懂得爱父母,关键要让孩子学会感恩。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但也要让付出有回报,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感恩之心是一切道德的起源。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以身作则,让孩子在一个感恩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呢?以下10个小方法希望对您有帮助!
1、让孩子从感恩父母做起
父母应该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艰辛。如今不少孩子聚在一起往往吹嘘自己的父母地位怎样显赫,怎样日进斗金,却不愿讲父母真实的工作状况。事实上很多孩子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更不知道父母的钱是何等的来之不易。
据资料调查显示70%的小学生认为父母的付出是天经地义,没什么过意不去的。在这种情况下,有意识地把孩子带到父母的工作现场,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让其亲身感受父母工作的艰辛,挣钱的不易。父母对孩子付出的一切是不求回报的,但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让他学会接受爱心,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是不可缺少的一课。
2、父母要起表率作用
孩子好动、好模仿、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有意无意中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记到心里,并逐渐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因此,作为父母,在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应秉持“以身作则”的原则,做好感恩的表率。
不仅使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周围一切,还要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关爱或帮助父母时,父母应敏锐体察,适当感谢和鼓励孩子。父母的这种感恩方式,不仅言传身教,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也使孩子体会到了施恩的快乐。因此,父母的表率行为,对引导孩子感恩、施恩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3、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
如果父母总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么孩子就没有机会插手帮忙。久而久之,孩子便习惯了接受,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无条件地满足了,理所当然地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先满足他,认为别人的给予都是应该的。
父母学着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够做的事情就让孩子去做,让孩子去吃苦就是让他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欠他。
4、父母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
利用各种节日的机会教会孩子学会感恩,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
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5、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学会感恩
家庭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孩子经历着、感受着家庭的一日生活所带给他们的一切体验。如果父母能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识恩、知恩,培养他们的识恩、知恩的能力和心向,必将取得很好的效果。
首先,孩子总认为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感觉的,因此,家长可以借此采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从而引导孩子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其次,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在家中创设感恩的氛围,并且为孩子提供多种实践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有意识的抓住时机,启发、诱导孩子对别人的利他行为进行识别和感受。另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短小精悍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传记。
6、让孩子知道父母并没有想要孩子回报:父母们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表面上是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强化父母付出的多,其实恰恰相反,这给孩子造成了心理负担,它暗示了“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孩子就算回报也不是出于真心的,孩子会以“形式对形式”来感恩。
7、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8、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父母要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要让孩子从细微处人手,从小事做起。为了让孩子懂得主动尊敬他人,感恩大
创建学习型家庭 让孩子学会感恩
本文2025-01-10 02:15:48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4707.html
- DL/T 5448-2012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 DL/T 5447-2012电力系统通信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 DL/T 5446-2012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 DL/T 5103-201235kV~220kV无人值班变电站设计规程
- DL/T 5098-2010水电工程砂石加工系统设计规范
- DL/T 5041-2012火力发电厂厂内通信设计技术规定
- DL/T 1150-2012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验收技术规范
- DL/T 712-2010发电厂凝汽器及辅机冷却器管选材导则
- DL/T 306.3-20101000kV变电站运行规程 第3部分:设备巡检
- DL/T 306.2-20101000kV变电站运行规程 第2部分:运行方式和运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