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十项标准范文
第一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十项标准范文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十项标准
为了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为了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为了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我校区小学生学习习惯十项标准:
一、预习习惯
课前主动预习,了解课程知识点、重难点,不懂的地方做上不同标记,学会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养成带着问题去听课的习惯。
二、听课习惯
专心致志地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善于思考,积极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大胆质疑,不懂就问;虚心听取同学的发言,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制定计划习惯
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读书、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
四、阅读习惯
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句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
五、书写习惯
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六、作业习惯
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便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无缺。
七、错题整理的习惯
建立错题集,把作业、试卷中的错题做好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八、复习习惯 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周把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九、考试习惯
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考试;带齐考试用品;仔细审题,书写工整,先易后难,用好草稿纸,做到工整有序使用,便于检查;试卷答完后反复检查,不提前交卷。
十、总结反思习惯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每天的得与失,成功经验与教训;每学期结束,写出总结材料,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第二篇:津南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十项标准
津南区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十项标准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机,尤其是学习习惯,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为此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落实新课程理念,为了学生今后的发展,为了培养出大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特制定我区小学生学习习惯十项标准:
一、预习习惯
课前主动预习,了解课程的知识点、重难点,不懂的地方做上不同标记,学会用工具书解决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养成带着问题去听课的习惯。
二、听课习惯
专心致志地听讲,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善于思考,积极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大胆质疑,不懂就问;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善于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三、制定计划习惯
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活、读书、学习计划并认真执行。
四、阅读习惯
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自己订阅的报刊应及时阅读,摘抄课外读物的精彩句段,或在精彩处圈点,记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请教或查工具书解决。每天课外阅读时间累计不少于30分钟。(检查时看原始资料,看学生在书上的圈点批注)
五、书写习惯
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平、臂开”,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书写时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六、作业习惯
独立、认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类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不在作业本上乱涂乱画,养成写字垫纸的好习惯,不随便撕作业纸,保持作业本的清洁和完整无缺。
七、错题整理习惯
建立错题集,把作业、试卷中的错题作好记录,找出错因,及时订正。
八、复习习惯
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要求每周把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网络。
九、考试习惯
调整好心态,正确面对考试;带齐考试用品;仔细审题,书写工整,先易后难,用好草稿纸,做到工整有序使用,便于检查;试卷答完后反复检查,不提前交卷。
十、总结反思习惯
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记录每天的得与失,成功经验与教训;每学期结束,写出总结材料,分析学习中的得与失,确定今后努力方向。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它往往成为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尤为重要。【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主动性
环境
各方面 一,学生现状
少年儿童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如不做作业,作业马虎、拖拉,作业错了不改正,上课不做笔记,上课开小差等。而且大多数农村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我观察到在我所任教的这所农村小学里凡是学习优秀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具备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极差,这也导致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落后的一个局面。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二、什么是习惯
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什么是习惯
1、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
2、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3、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总之: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
(二)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习惯就是素质,习惯影响人格;
2、儿童时期是养成习惯的关键期:培养始于父母,养成始于家庭,关键在于小学时期;
3、加强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应该求真务实,从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开始。
三、小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好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1、学习的动力,就是热爱。
2、学习方法,就是“会”学。
3、勤学习,就是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勤学习是学习好的保障。
小学生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八个:
1、今天任务,今天完成
2、善思善问,少说多做
3、发现错误,务必改正
4、认真学习,珍惜时间
5、读书写字,姿势端正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三)预习、复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起始环节,课前预习是一种种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在每次上新课前自觉地进行预习。对要学的知识作一个初步的了解;把学习的难点、重点和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带着问题听课。课后及时复习,记忆清楚,内容易懂,应当要求学生当天的课当天复习;先全面复习再重点复习;遇到难题时反复复习,温故而知新,复习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能被掌握得更扎实。
(四)作业与检查订正习惯
作业练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减轻过重的学习担负并不是不要布置作业。作业有助于巩固、消化所学的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因此应要求学生做到:创设一个安静良好的作业环境: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今日功课今日毕,作业不拖拉不抄袭;作业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卷面洁净;作业前看清楚题目要求,复习有关内容,作业后仔细检查,自觉验正;作业本发下后发现答错题自觉及时地订正。
(五)课外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对于开拓学生视野,丰富知识,提高阅读与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建议做好如下工作: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兴趣,一要课内外结合,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书。二要校内外结合,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三要增设阅读指导课,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正确阅读的习惯。四要开展多种读书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十项标准范文
本文2025-01-10 02:15:19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