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镁法脱硫新建工作总结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烧结镁法脱硫新建工作总结

烧结镁法脱硫新建工作总结

一、摘要:

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烧结机扩建项目主抽风机最大风量690000,生产出口烟气量:550000m/h(-16500Pa),烟气温度 125℃,脱硫除尘系统处理能力 600000m/h(-900Pa),本项目仅对主抽风机烟气量即 550000 m/h(-16500Pa)工况流量新建 1 套半干法脱硫(脱2 2 硝预留)除尘系统,SO2 原始排放浓度 1400mg/Nm(标干,16%O),粉尘原始排放浓度 2

33100mg/Nm,排放限值 SO2 <600mg/Nm 新建后 SO2排放浓度<50mg/Nm,粉尘排放浓度<30mg/Nm。3333

二、原烧结石膏湿法脱硫运行状况:

1、烧结主抽风机出口压力+1000-1300pa,脱硫塔底部排浆水口有大量蒸汽含硫气体排出,四周硫气味很浓。

2、池内石膏积沉不易清理,无二次利用价值,每天消耗生石灰6吨左右,3天清理一次池内废灰膏。

3、检修时塔内塔外彻底清理一次工人劳动强度大。

4、喷淋管堵管现象频繁。

5、烟囱有大量蒸汽、尘汽排出,到空中与空气混合形成(含硫、酸、灰)雨飘落到地面,此雨点腐蚀严重飘落到风机房彩瓦、临时存放的盘螺隔夜生锈。

6、平时so2排放很难控制,颗粒物排放值时高时低。

7、烧结主抽风机因出口是正压,对风机出风有阻压风机电流增大5%,电耗增加。

三、镁法脱硫技术及原理:

1、主要设计原则:

(1)、烟气脱硫、除尘装置采用先进、成熟技术,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能够满足现有的相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法规、标准的要求,并具有前瞻性。(2)整个系统设计紧凑,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

(3)脱硫装置在设计条件下的 SO 脱除率 97.5%以上,保证 SO 排放浓度<35 mg/Nm3;2 2 布袋除尘装置在设计条件下的除尘效率 99.999%以上,粉尘排放浓度:<10mg/Nm3。(4)各系统中的设备管道系统布置应做到便于安装维护,应考虑防腐、防磨、防垢、防堵和防漏措施。

2、运行条件

第二篇:镁法烟气脱硫考察报告

镁法烟气脱硫考察报告

——世能中晶吴东旭

2014年5月29日至30日,鞍钢设计院镁法烟气脱硫技术考察团赴天津荣程联合钢铁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听取了技术开发人员对此265m2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的介绍并与脱硫厂家就设计、建设、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较全面的了解了北京世能中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镁法脱硫工艺特点和脱硫设备运行情况。这次考察,对于我们是否鼓励、引导、支持在钢铁行业或是大型火电机组上采用镁法脱硫工艺,对于按照循环经济治污,提升烟气脱硫产业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拥有年产铁、钢、材各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已经形成了以合金钢棒材、精品高速线材、热轧带钢为主打的产品线,在天津以及环渤海区域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领先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公司已具有了完善的产品规格体系,包括优质碳素结构钢盘条、预应力钢丝和钢绞线用盘条、焊条焊丝用盘条、预应力钢棒用热轧盘条、冷镦钢盘条、帘线钢用盘条、石油套管用钢、高压管坯用钢、合金结构钢、轴承用钢、齿轮用钢等,实现了品种的系列化、多样化和高端化。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265m2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于2014年1月26日完工投产,成为镁法脱硫工艺在大烟气量情况系运行的实例。世能中晶开发的这项专利技术以氧化镁为吸收剂,利用氢氧化镁与烟气中的SO2生成硫酸镁,从而达到脱除SO2的目的。反应产生的硫酸镁可以用作肥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天津荣程联合钢铁265m2烧结机年烧结矿产量262万吨,烟气量162万NM3/h,镁法脱硫设计塔径12m,塔高80m,烟囱45m,塔内设有均流层、喷淋层、除雾器,整套镁法工艺分两部分,吸收系统和副产物制备系统,吸收系统的设计与传统钙法脱硫设计原理相似,脱硫剂性质的不同决定了工艺的某些差异,比如:镁法脱硫液气比较小,循环泵、风机功率选型较小,塔径、占地面积均小于钙法工艺。镁法脱硫副产物制备系统与钙法脱硫差异较大,钙法脱硫石膏的生产过程是通过旋流器和真空皮带机分离脱水完成;镁法脱硫副产物硫酸镁的制备过程相对复杂,整个系统主体设备包括:三效蒸发器、闪点蒸发器、除尘器、压滤机、旋流器及真空皮带机。

据世能中晶现场运营人员介绍天津荣程联合钢铁265m2烧结机烟气脱硫自运行以来脱硫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影响连续生产,脱硫效率可达到98%以上,同步运转率100%。成功完成了废液制备副产物七水硫酸镁,实现了循环经济治污。运行成本核算在4-5元/吨矿,相对其他脱硫工艺运行成本较低,每年运行成本节约近千万元。与现场管理人员的沟通中了解到,世能中晶采用一种DBO+V的合作模式,负责整个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营及副产物硫酸镁的收益分享,在保证脱硫达标的前提下,连续生产硫酸镁,降低运行成本,解决企业的环保压力。

当前环保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企业环保压力逐步加大,环保要治理更要节约成本出现了矛盾,如何在达到环保要求的同时实现循环经济治污,降低投入成本是脱硫企业考虑的转变方向,世能中晶的镁法脱硫工艺正适应着未来烟气治理的形势。此次考察证明镁法脱硫工艺可以更好的应用到钢铁行业或是大型火电机组中。

第三篇:双碱法脱硫

双碱法脱硫技术介绍

碱法, 脱硫, 技术

(一)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介绍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为了克服石灰石—石灰法容易结垢的缺点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石灰石/石灰—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采用钙基脱硫剂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由于其溶解度较小,极易在脱硫塔内及管道内形成结垢、堵塞现象。结垢堵塞问题严重影响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更甚者严重影响锅炉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了尽量避免用钙基脱硫剂的不利因素,钙法脱硫工艺大都需要配备相应的强制氧化系统(曝气系统),从而增加初投资及运行费用,用廉价的脱硫剂而易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单纯采用钠基脱硫剂运行费用太高而且脱硫产物不易处理,二者矛盾相互凸现,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应运而生,该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上述矛盾问题。

(二)双碱法脱硫技术工艺基本原理

双碱法是采用钠基脱硫剂进行塔内脱硫,由于钠基脱硫剂碱性强,吸收二氧化硫后反应产物溶解度大,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另一方面脱硫产物被排入再生池内用氢氧化钙进行还原再生,再生出的钠基脱硫剂再被打回脱硫塔循环使用。双碱法脱硫工艺降低了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适用于中小型锅炉进行脱硫改造。

双碱法烟气脱硫技术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启动脱硫剂,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直接打入脱硫塔洗涤脱除烟气中SO2来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然后脱硫产物经脱硫剂再生池还原成氢氧化钠再打回脱硫塔内循环使用。脱硫工艺主要包括5个部分:(1)吸收剂制备与补充;(2)吸收剂浆液喷淋;(3)塔内雾滴与烟气接触混合;(4)再生池浆液还原钠基碱;(5)石膏脱水处理。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同石灰石/石灰等其他湿法脱硫反应机理类似,主要反应为烟气中的SO2先溶解于吸收液中,然后离解成H+和HSO3-;使用Na2CO3或NaOH液吸收烟气中的SO2,生成HSO32-、SO32-与SO42-,反应方程式如下:

一、脱硫反应:

Na2SO3 + SO2 → NaSO3 + CO2↑(1)

2NaOH + SO2 → Na2SO3 + H2O(2)

Na2SO3 + SO2 + H2O → 2NaHSO3(3)

其中:

式(1)为启动阶段Na2CO3溶液吸收SO2的反应;

式(2)为再生液pH值较高时(高于9时),溶液吸收SO2的主反应; 式(3)为溶液pH值较低(5~9)时的主反应。

二、氧化过程(副反应)

Na2SO3 + 1/2O2 → Na2SO4(4)

NaHSO3 + 1/2O2 → NaHSO4(5)

三、再生过程

Ca(OH)2 + Na2SO3 → 2 NaOH + CaSO3(6)

Ca(OH)2 + 2NaHSO3 → Na2SO3 + CaSO3•1/2H2O +3/2H2O(7)

四、氧化过程

CaSO3 + 1/2O2 → CaSO4(8)

式(6)为第一步反应再生反应,式(7)为再生至pH>9以后继续发生的主反应。脱下的硫以亚硫酸钙、硫酸钙的形式析出,然后将其用泵打入石膏脱水处理系统,再生的NaOH可以循环使用。

本钠钙双碱法脱硫工艺,以石灰浆液作为主脱硫剂,钠碱只需少量补充添加。由于在吸收过程中以钠碱为吸收液,脱硫系统不会出现结垢等问题,运行安全可靠。由于钠碱吸收液和二氧化硫反应的速率比钙碱快很多,能在较小的液气比条件下,达到较高的二氧化硫脱除率。

(三)双碱法湿法脱硫的优缺点

与石灰石或石灰湿法脱硫工艺相比,双碱法原则上有以下优点:

(1)用NaOH脱硫,循环水基本上是NaOH的水溶液,在循环过程中对水泵、管道、设备均无腐蚀与堵塞现象,便于设备运行与保养;

(2)吸收剂的再生和脱硫渣的沉淀发生在塔外,这样避免了塔内堵塞和磨损,提高了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了操作费用;同时可以用高效的板式塔或填料塔代替空塔,使系统更紧凑,且可提高脱硫效率;

(3)钠基吸收液吸收SO2速度快,故可用较小的液气比,达到较高的脱硫效率,一般在90%以上;

(4)对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而言,可提高石灰的利用率。

缺点是:

NaSO3氧化副反应产物Na2SO4较难再生,需不断的补充NaOH或Na2CO3而增加碱的消耗量。另外,Na2SO4的存在也将降低石膏的质量。

总之,双碱法脱硫技术是国内外运用的成熟技术,是一种特别适合中小型锅炉烟气脱硫技术,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四)双碱法(TFGD)脱硫工艺主要技术特点内容提供:广州市天赐三和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双碱法(TFGD)脱硫工艺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采用钠碱作为二氧化硫吸收剂,脱硫液在塔外用石灰再生,因此吸收塔内不会出现结垢的现象。

(2)由于钠碱与二氧化硫的反应速度要比其它吸收剂的反应速度快很多,因此在相同脱硫率的情况下,脱硫循环液的用量只是石灰石/石膏法的1/5,节能效果显著。

(3)适用范围广,适应低、中、高硫烟气。

(4)吸收塔入口采用急冷喷淋降温装置,通过计算机的模拟计算,保证了入塔的温度降为90℃以下。入口处材料经过特殊处理,既保证耐高温的冲击,还耐腐蚀、耐磨损。

(5)吸收塔底层采用先进可靠的单回路喷淋设计,吸收塔底层气液接触区为强化传质栅格层。对设计参数采取计算机模拟设计、700MW实际工程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优化脱硫塔及塔内构件的布置,保证脱硫塔内烟气的稳定流动和脱硫液的均匀喷淋;众多应用实例证明该技术塔内传质稳定、气液接触充分,可保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达到最佳脱硫效果。

(6)采用独有的喷嘴布置形式,其中120°喷嘴布置在喷淋层内圈,90°喷嘴布置在喷淋层外围。如此布置可对整个塔体有效横截面(烟气分布横截面)进行充分合理地覆盖,横截面喷淋量均匀,气液接触面积与接触几率大,有效提高了脱硫效率。同时亦尽可能减少喷淋到塔壁上的浆液量。

(7)吸收塔喷淋层采用高级的大流量实心锥喷嘴,采用螺旋式紧凑型设计,脱硫液通过螺

旋体中心形成实心锥形喷射,覆盖均匀,喷射速率高,喷射角度精确,雾化效果好。同时,畅通的通道设计可最大程度避免阻塞现象。喷嘴采用先进的快开接口,可实现其快速拆卸,便于安装、更换,有效减少维护检修的工作时间及工作量。

(8)工艺技术成熟,装置运行可靠性高。广州天赐公司工程经验丰富,并针对其他脱硫公司在类似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改进,丰富、完善了自身的脱硫工艺,使得技术的成熟性和运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工程案例公司

A.天赐三和双碱法脱硫工艺及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

双碱法烟气脱硫工艺主要包括吸收剂制备和补充系统,烟气系统,SO2吸收系统,脱硫石膏脱水处理系统和电气与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

A、吸收剂制备及补充系统

脱硫装置启动时用氢氧化钠作为吸收剂,氢氧化钠干粉料加入碱液罐中,加水配制成氢氧化钠碱液,碱液被打入返料水池中,由泵打入脱硫塔内进行脱硫,为了将用钠基脱硫剂脱硫后的脱硫产物进行再生还原,需用一个制浆罐。制浆罐中加入的是石灰粉,加水后配成石灰浆液,将石灰浆液打到再生池内,与亚硫酸钠、硫酸钠发生反应。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脱硫产生的很多固体残渣等颗粒物经渣浆泵打入石膏脱水处理系统。由于排走的残渣中会损失部分氢氧化钠,所以,在碱液罐中可以定期进行氢氧化钠的补充,以保证整个脱硫系统的正常运行及烟气的达标排放。为避免再生生成的亚硫酸钙、硫酸钙也被打入脱硫塔内容易造成管道及塔内发生结垢、堵塞现象,可以加装瀑气装置进行强制氧化或特将水池做大,再生后的脱硫剂溶液经三级沉淀池充分沉淀保证大的颗粒物不被打回塔体。另外,还可在循环泵前加装过滤器,过滤掉大颗粒物质和液体杂质。

B、烟气系统

锅炉烟气经烟道进入除尘器进行除尘后进入脱硫塔,洗涤脱硫后的低温烟气经两级除雾器除去雾滴后进入主烟道,经过烟气再热后由烟囱排入大气。当脱硫系统出现故障或检修停运时,系统关闭进出口挡板门,烟气经锅炉原烟道旁路进入烟囱排放。

C、SO2吸收系统

烟气进入吸收塔内向上流动,与向下喷淋的石灰石浆液以逆流方式洗涤,气液充分接触。脱硫塔采用内置若干层旋流板的方式,塔内最上层脱硫旋流板上布置一根喷管。喷淋的氢氧化钠溶液通过喷浆层喷射到旋流板中轴的布水器上,然后碱液均匀布开,在旋流板的导流作用下,烟气旋转上升,与均匀布在旋流板上的碱液相切,进一步将碱液雾化,充分吸收SO2、SO3、HCl和HF等酸性气体,生成NaSO3、NaHSO3,同时消耗了作为吸收剂的氢氧化钠。用作补给而添加的氢氧化钠碱液进入返料水池与被石灰再生过的氢氧化钠溶液一起经循环泵打入吸收塔循环吸收SO2。

D、脱硫产物处理系统

脱硫系统的最终脱硫产物仍然是石膏浆(固体含量约20%),具体成分为CaSO3、CaSO4,还有部分被氧化后的钠盐NaSO4。从沉淀池底部排浆管排出,由排浆泵送入水力旋流器。由于固体产物中掺杂有各种灰分及NaSO4,严重影响了石膏品质,所以一般以抛弃为主。在水力旋流器内,石膏浆被浓缩(固体含量约40%)之后用泵打到渣处理场,溢流液回流入再生池内。

E、电气与控制系统

B.天誉环保TY-Ⅲ型双碱法脱硫工艺

工艺说明:

TY-Ⅲ型纳-钙双碱法脱硫工艺技术是天誉环保公司吸收国内外类型工艺技术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国情研发改进的一种更为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该工艺解决了类似工艺技术常见的堵塞、运行费用高、排烟温度低、动力消耗大、灰渣处理困难等难题。

该工艺获得了“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是河南省环保产业协会推荐产品,该工艺技术适用于任何工况条件下的烟气治理工程。

工艺技术特点:

1.脱硫效率可达98%以上,除尘效率可达90%以上。

2.可实现脱硫剂的互换(消石灰粉、生碱或电石渣),且不影响工艺的运行,不影响脱硫效率。

3.参与反应的是纳碱,实际消耗为钙碱,钠碱循环利用,且纳碱消耗量小于1%。

4.液气比低且脱硫效率高:独特的塔内设计,增加了脱硫液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脱硫效率。

5.具有独特的两极除渣系统,保证脱硫副产物的含水率≤10%。渣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6.脱硫液中采用独特抗氧化措施,具有独特的防堵塞,降低了纳碱的消耗量。

7.液气比小,排烟温度高,无需常规工艺中所必须的GGH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

指标名称设计要求

SO2脱除效率 ≥90%

SO3脱除效率 ≥95%

粉尘脱触效率 ≥95%

系统阻力<1500Pa

适用范围:

适用于任何锅炉任何工况烟气的脱硫治理工程。

工程实例:

1、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脱硫项目

2、清河县京都合金发展有限公司脱硫项目

3、云南马关华晟矿业有限公司2×130t/h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项目

4、河南金山化工有限公司35t/h+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项目

C.浙大蓝天双碱法脱硫技术工艺流程

双碱法是采用可溶性的碱性清液作为吸收剂吸收SO2,然后用石灰乳对吸收液进行再生,由于在反应和吸收液处理中,使用了不同类型的碱,故称为双碱法。钠钙双碱法是以碳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为第一碱吸收烟气中的SO2,然后再用石灰或熟石灰作为第二碱,处理吸收液,再生后的吸收液送回吸收塔Ñ环使用,系统脱硫率达到90%以上。

1、塔内钠基清液作为吸收液,降低结垢可能;

2、钠基吸收二氧化硫速率高;

3、较低的液气比可得到较高的脱硫率。

第四篇:烧结年终工作总结

烧结厂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即将过去,烧结厂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厂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努力下,虽然经历了因(公司)经营困难变料频繁,设备老化大修,缺员严重,主要技术岗位更替频繁等等困难,但我们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包括烧结r2、feo、mgo、利用系数,竖炉利用系数、转鼓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只有烧结矿转鼓由于种种原因有所下降。现对2012年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生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指标完成情况(附表1)通过下表对比可知,烧结厂全年指标除烧结矿转鼓及竖炉产量外,其余指标均有所上升。烧结矿产量较去年提高了335337吨,主要是:(1)制度越来越健全,生产管理到位,强化了主要技术性岗位的管理,使台时产量由去年的115.12吨增加至今年的118.11吨;(2)由于设备管理到位,事故时间缩短,作业率由去年的81.53%提高到了今年的90.79%。11月份外购烧结矿5千吨,原因是3#烧结机大修期间,外委施工队大烟道喷涂未按计划如期竣工,导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外购烧结矿,与生产本身无关。竖炉产量降低10839吨,主要原因是:检修时间和停机待料(无精粉)时间增加,作业时间缩短,而利用系数与去年基本持平,造成球团产

2、r2稳定率分析:2012年公司因钢材市场波动较大,本着生产服从经营的原则,烧结厂使用主料的种类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变料非常频繁,而且为了缩小r2控制范围,满足高炉需要,从7月底至现在r2控制范围一直为±0.05,而不是以往的±0.08,给r2控制造成了较大困难。另外主料sio2波动较大,对r2造成了很大影响。2012年共计使用镍矿393251吨,为公司赢得了利润空间,但因其含水量平均为28%,且粘性大,下料困难,对r2造成了很大影响,而且对水碳稳定也造成了较大影响。烧结厂因生产需要从10月底开始使用外购白灰,因外购白灰与本厂白灰成分差异较大,对烧结r2调整造成了一定困难。虽有上述困难,但烧结矿r2稳定率依然达到了92.6%,比去年提高了5.22个百分点,达到了公司要求。

3、feo稳定率分析:(1)外购焦粉种类多,固定碳存在差距,且与高炉返焦的固定碳差距较大,给烧结焦粉调整造成了一定困难。(2)镍矿水分大、下料困难,给混合料水分造成了较大波动,进而影响feo稳定。(3)为了提高烧结矿的冶金性能,降低高炉焦比,feo厂内控8-10,给feo稳定率造成了影响。虽有上述困难,但烧结矿feo稳定率依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96.9%),而公司规定按批次考核,即每一批废品考核200元,此规定不尽合理,对提高看火工的积极性有负面影响,恳请公司考虑重新制烧结矿feo的考核方法。

4、转鼓:本转鼓平均为70.86,相比去年降低了1.85,现分析如下:(1)烧结所用主料大部分为褐铁矿,其具有如下性质:结构疏松,堆密度小,孔隙度大,表面粗糙,且含有大量挥发物质、烧损大。烧结这种矿石,燃料用量大,液相有较大发展,容易使烧结矿严重熔化,feo含量高,孔隙度大,强度不好。(2)主要含铁料粒度偏大,对转鼓有较大影响(附表3)。通过下表分析,使用外矿粉的粒度在8mm以上的比例偏高的情况下,对转鼓有较大影响;而在使用外矿粉粒度为8mm以上偏低的情况下,转鼓有一定提高。(3)烧结矿低碱度控制(1.65-1.85)期间,对转鼓存在极大影响,转鼓平均为64.93。对全年转鼓平均值存在一定影响。(4)全年使用镍矿比例最高时为30%,最低7%,由于镍矿本身结晶水含量高,有害金属元素多,在使用比例偏高时,严重影响转鼓。(5)混合机制粒不好,主要是因为混合机混料时间总计为5.78分,而根据我厂生产实际及工艺要求,混料时间需达到7-9分钟,自烧结三期扩建后,上料量由原来的55kg左右上升到现在的85-95kg,虽然一、二混也同步改造,但因我厂混合机为“一对三”而非周边厂家的“一对一”(即一台混合机对应一台烧结机),填充率高,混料时间短,造成制粒效果非常差,进而对烧结转鼓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6)焦粉固定碳波动较大,灰分及水分较大,而且与本厂返焦固定碳存在差距,对转鼓有一定影响。针对上述困难,烧结厂于7月底成立了以厂长和烧结技师为组长的转鼓攻关小组,制定了“低水、低碳、厚铺、慢转”的操作方针,并对看火操作中的“三点”温度、负压、布料等等,进行了严格规范,统一了四班操作,使看火工的整体操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4、利用系数:本烧结厂相继出台了《烧结工艺考核规定》、《烧结料位管理规定》,重新细化了《烧结厂生产考核规定》,并且根据厂里出台的各项管理规定,自上而下严抓精细化配料和看火操作,使本的利用系数相较去年有了一定的提高。

5、竖炉生产情况:(1)主要技术指标及生产情况分析:2012年竖炉利用系数6.82,转鼓93.43,球团矿品位62.28,均比去年有所提 高,达到了公司要求。利用系数与去年基本持平,说明生产维持在了一个相当稳定的水平。球团品位有所提高,原因是粘加剂的使用,因其粘度大,用量少,大大减少了精粉成球后品位的降低。转鼓与去年基本持平,高于公司90的标准,满足了高炉的需求。全年炉况,除四月份因导风墙通洞,和“谊联”精粉的使用导致炉况不顺外,其余月份炉况稳定顺行。(2)用料情况:精粉主要以“北发”为主,搭配“龙顺”、“谊联”、“旭晨”、“英妮”等。其中“北发”精粉性状稳定,常年未间断,而其它厂家的精粉性状不稳定,但与“北发”搭配使用基本能满足生产需要。粘结剂方面,6月份以前使用镁质添加剂,用量较大,吨球消耗60kg左右,精粉成球后品位下降3个百分点左右。从6月份改用粘加剂,配比小,消耗低,吨球消耗20kg左右,成品球品位相较使用镁质添加剂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烧结厂设备作业率较去年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计划检修时间,设备维护到位,保证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另外,外因(煤气、白灰、停电等等)影响时间减少,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二、生产管理工作

1、上料管理:本烧结厂使用外矿种类及杂料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且全年单使用镍矿就接近四十万吨,这一料种粘度大、水分大、造成悬仓严重、下料困难,而上料系统各岗位缺员严重,给烧结上料工作增加了难度。为此,我厂出台了《烧结料位管理规定》,坚持每天交接班检查、落实,严格考核。另外,为保证上料,稳定生产,每班从其他岗位抽调人员,由工长亲自监督落实上料情况,而因此造成了其他岗位点检及卫生清扫工作加重,经常不得不下班后进行卫生清扫工作。为保证下料稳定,烧结厂坚持按厂规定每半个月一次校对所有皮带秤,保证了称量的精确度。跑盘方面,坚持每小时跑盘一次,变料时及时跑盘并做详细记录,每天由负责配料的工长监督落实,厂里不定期抽查。

2、主要技术岗位的管理;为提高主要技术岗位的操作水平,确保工艺指标稳定,满足高炉的需要,我厂出台了《烧结工艺考核规定》,细化了《烧结厂生产考核规定》。并要求厂及车间主管生产的领导必须每天到生产现场,指导操作并监督、检查落实情况。无论混合料水分波动及焦粉破碎粒度对生产造成的影响,均比去年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为看火工的操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本各项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均比去年有提高,从侧面反映了主要技术岗位操作水平的提高。

3、基础管理工作:为加强基础管理工作,我厂重新制定了《烧结厂文明生产管理规定》和《烧结厂职工违反劳动纪律处罚实施细则》。厂里对劳动纪律的检查方面,坚持每天两名值班领导必须对劳动纪律情况进行检查,并在周一、三、五的早会上进行通报,全年共查处违纪人员20人,共计罚款1230元。卫生检查方面,厂里每周联查一次,结合日常检查,全年共计发通报43次,罚款6250元。交接班管理方面,厂里制定了专门的《交接班管理规定》和《烧结料位管理规定》,要求主要技术岗位提前半小时接班,全面了解上班生产情篇二:烧结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工作总结 2011年,烧结厂上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烧结厂经历了操检合一,与球团合并,大维修试点,人员管理机调整等工作,全厂员工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公司各部门的帮助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成功,操检合一工作走在了各兄弟单位的前面,培养和锻炼了职工队伍,各项生产经济技术指标逐步得到改善,设备作业率明显提高,为适应当前形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生产组织,确保生产顺行。

年初,我班进一步完善了组织机构,从安全、生产组织、工艺质量和设备维护等方面组建管理小组。围绕提高烧结矿质量、产量,提高烧结矿结成率等方面制订实施了“厚料层、低水碳”生产方针,生产组织以“厚料慢转,降低能耗,提高质量和产量”的基本原则,制订了一系列生产组织方面的措施和管理办法。在配料班规定了三班统一操作办法,统一料层,统一配比,统一下料量,均衡配加冷返、统一操作法,稳定水炭,消除生产波动,提高产品合格率。在烧结系统认真执行厚料层操作方针,烧结机操作按照规定的“厚料慢转,低温点火,控制机速,铺平烧透”的生产组织方针。成功实现了700mm—710mm厚料层烧结。提高生产组织和工艺操作水平。围绕提高烧结矿产、质量,提高成品率,生产操作上制定了“三稳、二高、四低”的操作法,三稳即:上料稳定、水碳稳定、机速稳定;二高即:高料层、高废气温度(风箱废气温度、主管废气温度);四低即:低机速、低点火温度、低水碳、低负压,看火操作上严格执行厚料慢转、铺平烧透方针,进一步优化生产参数,找出了适合生产的烧结参数,负压16±0.5kpa,废气温度>120℃,料层>700mm,点火温度 1050±50℃,feo控制在8±1%,混合料水分7.5%以下等,用参数指导生产。通过标准化操作和参数的优化,为提高烧结矿质量,改善烧结矿粒度组成,提高成品率提供了保证。在设备维护上推行操检合一制度,强化岗位操作责任心,和对设备的维护水平,确保了设备的稳定顺行。

月生产指标见下表:

划;本转鼓完成公司计划指标,主要是本燃料粒度控制较好,充分实现与物料进行混匀,同时混合水分稳定,为转鼓指数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本亚铁指标完成较好,主要是因为燃料粒度较好,满足生产需要,同时班组开展降低亚铁含量及降低煤气消耗等qc 技术攻关活动,并均达到既定目标;本上半年碱度稳定率完成较好,下半年仅8月份完成生产计划,主要是受进厂原料库存低,翻垛、混匀影响,同时原料成分较为复杂,变料次数多也是未能完成指标的重要原因针对目前现状我们经过公司同意将矿槽上料交由车队负责,烧结厂根据料场管理办法进行监督管理。

二、加强思想教育,注重人员培训

对员工的培训,首先狠抓了思想教育。利用视频讲课、座谈、写心得体会、征求意见、个别谈心,班前班后会等多种方式从安全、劳动纪律、操作水平、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其次,狠抓经常性思想教育。每逢大的活动,如节假日前、定岗调岗前、试车前、调整工资前、绩效考核前都要召开见面会,与员工面对面交谈,回答提问,答疑解惑,彰扬先进,鞭策后进,树立集体形象,提高全班凝聚力。同时,对操检合一人员分别进行了生产工艺理论和电气焊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维修工了解了烧结生产工序,认识到烧结连续生产的重要性,懂得了设备点检的重要性。同时让岗位工学会了设备应该如何点巡检,如何维护保养,对设备的正确使用有了新的认识。安排维修工学习岗位操作,岗位工进行电气焊实践操作练习,维修工充实到生产相关岗位,由师傅通过传、帮、带对所定岗位的工艺和操作进行学习,维修工也教岗位工如何点检,如何发现问题,同时维修工利用班后两个小时的加班时间对岗位工进行电气焊的实际操作培训,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三、加强设备管理体制建设

认真贯彻执行操检合一工作,设备管理体系由以前的事后维修和生产维修逐渐过渡为全员生产维修体制。所有的设备包机到人,采取混合包机制度,对岗位工、维修工、点检员实行混合包机,设备维护保养方面:坚持“维护保养为主,事后维修为辅”的方针,按制定维护保养计划,严格做到“定点、定员、定时”的原则,对重点设备有

专人负责,并做好相应的设备运行以及维护保养记录。

狠抓人员的责任心,减少人为停机事故,使得作业率大大搞升,主要对设备点巡检和定岗盯岗工作进行了跟踪落实,确保人员人在岗心也在岗,切实起到盯岗的效果真正让工作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程,流于形式。同时利用班组长齐抓共管,严格执行力,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处罚力度来促进人员对设备的维护保养。人员的点巡检情况检查力度更不能放松,对员工每小时必须对所属设备点检一次,风机房、烧结机、环冷机等大型设备必须半小时一检查的要求必须100%的执行,对发现不按规定落实的人员必须处理。

四、注重安全,强化安全责任落实。

培养职工一专多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突出领导层安全职责,职工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安全管理的主体,两个主体决定了职工生产的职责和安全管理的职责,充分发挥职工安全管理的主体作用,让每个职工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激发其保障安全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安全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为了有效的推行职工一专多能,我班安全工作采取了“强化安全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突出领导层安全职责”的策略,首先是强化安全责任落实,让每个领导、每个职工知晓自身安全职责,知晓怎样做,怎样实施,做到心中有数,主要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背诵学习与督促检查实现。其次,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覆盖全员、全岗位、全生产流程。再次,“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突出领导层安全职责,实行主任带队检查,主任带头制度等领导层必须牵头执行的安全管理模式,强化领导层“安全第一,生产必须安全”的意识,极大的提高了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

切中事故发生要害,下大力气排查治理事故隐患,狠抓安全检查

不放松。众所周知,事故发生无外乎四种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的缺陷和环境的因素,四种因素在事故发生前均以事故隐患的形式存在,只要减少事故隐患数量,阻止隐患向事故的发展蜕变,就能有效减少事故发生,所以2011年,我班将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作为重点,并且下大力气来做。

首先,形成全方位、不同侧重点的检查层次。每周四,由厂安全员,主任领导带队,联合各科室,以设备、工艺、人员、安全管理等不同角度对车间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其次,我班坚定不移的继续实施兼职安全员查岗制度,专人负责检查本岗位的事故隐患,对及时发现并上报的事故隐患给予奖励,极大的促进了职工检查事故隐患的积极性。百密一疏,今年烧结厂共出现了四起人身伤害事故,造成事故的根源是习惯性违章,这说明我们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一定漏洞,事故发生后,我们充满悔恨与惭愧,但事故既然已经发生,我们更深知“99+1=0”的道理,也知道安全没有“如果”。所以我们不会辩驳什么,只有深刻的反思与检讨。总之经过仔细分析和举一反三的思考,使我们认识到了自身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不足之处,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我们立即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扩展思路对安全隐患进行一一排查,同时加大了对违章违作业的打击力度,使烧结厂的安全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举一反三对所有岗位操作工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工作要求,真实分析事故,不是为了处罚人,关键是找出事故原因,让员工从中学到知识,增强责任心,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对每一次故障、事故的真实分析,已成为烧结厂减少故障减少事故的法宝之一。

抓住重点,防患未然,抓住皮带机伤人、触电、煤气中毒等易发事故的重点环节,在全班开展了反违章、反蛮干、反纪律涣散、反有篇三:08烧结总结 08烧结、制氧监理工作总结

一、工程概况

烧结工程,建筑面积14305m2,建筑体积97420 m3,cfg桩共计2007根,总砼量10473 m3,砖砌体740m3。钢结构1700吨,设备5908t,以及配套的电仪设备。管道4000 m,高、低压电缆合计44290 m(不包括控制电缆),各种电缆桥架1581套。计划2008年10月底竣工。工业厂房有2#烧结机主厂房、2#机头电除尘室、2#机尾电除尘室、2#主抽风机室和环冷机厂房等组成。该区域南邻205国道,北到原料厂,从南到北依次是2#主抽风机室、2#机头电除尘室、2#主烧结室、环冷机厂房和2#机尾电除尘室及80m烟囱等工业建筑。与一期已完工的建筑原料车间、破碎室、混合机室、制粒室和筛分室配合,形成从原料、破碎设备、混合设备、制粒设备、烧结设备、环冷设备到成品筛分设备的烧结工艺流程,各设备之间用运输皮带来衔接,形成年生产432万吨烧结矿的能力。该2# 烧结二期生产线主要设备由230 m烧结机一台,280m2环冷机一台,φ2800×1500滚筒制粒机两台,φ3400×1300滚筒混合机一台及16条运输皮带辅助设备组成。主要厂房烧结机室长130m,最宽30m,最高43.9m,火灾危险等级按丁类设计,建筑设计年限 20线采用混凝土结构。主要设备50年。主烧结室①—⑤线为钢结构,⑥—○ 17集中在▽21.00m,▽16.00 m和▽8.4m平台上,控制室、电气室都集中在○ 20线,设计有工业电梯一台供职工使用。屋面结构为桁架式尾架,实腹—○

工字型钢檩条,屋面板为彩钢压型板,墙体为砌砖体。整个烧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烧结镁法脱硫新建工作总结

第一篇:烧结镁法脱硫新建工作总结烧结镁法脱硫新建工作总结一、摘要:大冶华鑫实业有限公司烧结机扩建项目主抽风机最大风量690000,生产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