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孝感版权管理工作总结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2014年孝感版权管理工作总结

孝感市2014年版权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我市版权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版权处领导下,按照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强化日常监管,深入开展“剑网行动”和专项治理,在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取缔非法报刊、清除互联网有害信息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软件正版化工作有序推进

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及时行动,迅速部署,加强督办,全市软件正版化使用率大幅提高。

(一)开展对市直部门及县市区的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统计摸底工作。3月初,依据省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全市政府机关进行一次全面的软件正版化统计,统计涉及全市接近1000个有关部门和单位。

(二)召开了全市软件正版化复查工作会议。为了全面完成市直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3月21日,我们召集全市130余家机关单位,在孝感教育宾馆召开了全市软件正版化复查工作会议,会议就目前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并就全面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进行了部署。

(三)落实整改。3月26-28日,我们抽调相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联席单位分管领导,组成三个专班,对全市直单位、县市区、市直三区软件正版化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出现的问题限期整改。

(四)完成了全市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调查摸底工作。迎接国务院、省检查组4月份的检查验收。4月4-5日,我们开展了对全市市直单位的软件的复查整改工作,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对我市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检查验收,并取得了较好成绩。

检查验收后,我们针对我们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从5月份开始,我们立即成立软件正版化工作整改工作小组,制定整改计划并聘请三名技术人员,根据计划对政府机关采取统一行动,逐一上门指导安装和建立台账,扎实开展整改工作。

一是认真、准确地把各单位使用的软件情况统计清楚,确保不出现瞒报、虚报情况。建立计算机使用登记制度,对每台计算机要明确负责人,增强工作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确保不再使用非正版软件。二是将软件作为资产纳入部门资产管理体系,制订软件资产管理制度,对软件的购买、安装、更换、使用、报废进行有效管理,将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常态化。三是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我们制定了《孝感市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每个机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软件使用管理台账。登记每台计算机的使用人、机器IP地址、MAC地址。四是逐一上门整改。我们按照整改工作要求,对聘请的三名技术人员,从8月份中旬开始,对全市

机关单位部门逐一上门安装整改,并指导建立健全软件管理台账。按照每名技术人员一天20家单位的进度进行。在8月22日,我们对县市区进行了全面督查,责令按照统一模式,全面完成进行正版软件换装工作,对于遗漏或者卸载的机关部门,我们逐一登记,并责令整改到位。

(五)加强督办,落实责任。在5月初,我们转发省文件,督促县市区加快软件正版化工作进度,尽早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迎接省的统一检查。

二、版权执法工作统筹开展

我们以日常巡查为重点,以“剑网行动”为契机,大力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打击侵权盗版行为。截止目前,出动检查人员3559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摊点975个,检查印刷复制企业533家。共收缴非法出版物4506件,其中违禁出版物865件,淫秽色情出版物462件,侵权盗版出版物2963件,非法报纸期刊216份。查处案件4件。

(一)加强学习,提高执法水平。我们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在星期四学习日,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定期组织执法人员参加省的各类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执法水平。

8月7—8日,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执法水平,我们在孝感安业酒店成功举办全市新闻出版、广电执法培训班。孝感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市网络中心、县(市)区新闻出版、广电执法骨干共计60余人参加了这次培训。这次培训

主要解决改革后当前新闻出版、广电市场执法知识欠缺的基础上举办的,培训班邀请了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负责同志就广电执法、版权、出版物鉴定的有关等内容进行了授课。

(二)注重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开展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4月24日,按照省“扫黄”办统一部署,在孝感体育中心举办了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和“绿书签”行动。出席销毁活动有孝感市“扫黄打非”工作小组领导和市直成员单位。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各县市区“扫黄打非”办公室主任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长、市广播电视台和孝感日报社记者、城区音像制品、图书、报刊经营业主代表参与活动。相关单位和城区图书业主代表进行了表态发言。这次集中销毁活动,我市共销毁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1万余件,发放绿书签500余份。同时,印发了有关法规宣传资料200余份,采取“送法到户”的方式,不断增强了业主法律观念和守法经营意识。

(三)强市场监管,扎实开展“剑网行动”。

一是严查非法印刷活动。对辖区内的印刷企业组织专班进行明察暗访,重点检查了“五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印刷经营活动严格落实报批制度,严防非法印刷行为发生。

二是组织公安、工商、教育等相关成员单位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在整治清理期间,共检查学校周边销售出版物的店铺60多家次,取缔无证经营出版物的游商、地摊3个,查缴各类盗版及非法出版图书和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卡通、漫画等“口袋本”图书100余册。

三是开展了校园周边环境及教辅专项检查活动。按照2014年“扫黄打非”工作方案和“2014·清源”行动方案要求,5月4日—9日,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中小学教辅材料专项治理行动。

我们联合各地教育部门,分两个检查组,对7个县市区和市直中小学校教辅使用情况进行抽查。采取听抽查学校教辅征订情况汇报、查看教辅材料征订渠道有关手续、学生书包及学校教辅存放仓库的方式进行。共检查中小学校23所,抽查69个年级,检查学生书包146个,检查各类销售教辅书店39个。

9月26日,孝感市“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市教育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工商局、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等成员单位,分两个检查小组,对孝感城区中学校教材教辅使用情况、校园周边文化市场以及印刷厂进行了专项检查行动。

检查重点主要是中小学教材教辅使用情况,维护正常教材发行秩序;查处收缴宣扬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迷信等违规内容各类非法印制的出版物;取缔销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地摊和无证照经营者;重点检查印刷企业“五项”制度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并深入各印刷企业车间、仓库等,仔细检查承印的印刷品,认真核查承印手续,逐一查阅《印刷品承印登记薄》,查看相关经营管理制度制订和执行等情况等。集中行动期间,共出动检查人员20余人次,车辆6台套,检查中小学校9所,印刷厂及打字复印店17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0余册。

四是开展对高速公路服务区报刊经营点专项整治工作。5月6日至8日,我们和孝南区“扫黄打非”办公室组织6名执法人员来到京珠高速和汉十高速孝感服务区,对这2个服务区内报刊经营点进行了检查,对该经营点的疑似非法出版物的图书和音像制品进行了抽样取证。查看了原始进货凭证,要求经营业主进一步提高守法经营意识,严把进货质量关。

五是开展暑期出版物市场整治行动。7月21日,我们联合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文体局等部门,在孝感城区展开了一次拉网式的暑期出版物市场集中整治行动。

这次行动分四个检查组,每个检查组4名工作人员,分别有市文体局、市新广局、市工商局、市公安局一名分管领导带队,对孝感城区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检查。共出动检查车辆8台套,执法人员32人次,检查中小学教幼儿园17所,书报刊经营点11家,音像经营点2家,印刷企业3家,网吧7家,查获违规案件3起。

三、源头治理,查办案件

今年,我们查办各类侵权盗版案件4件。一是完成了省督办案件查处工作。我们接到省反映孝感市孝昌县城乡规划局未经授权非法使用欧特克公司的Auto CAD2008软件,存在侵权行为的案件移转函后,我们高度重视,我们立即通知孝昌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依法调查核实处理此事,并妥善解决。

二是查处孝感市蓝天印刷厂违规印刷培训教材一案。在

日常巡查中,发现孝感蓝天印刷厂在没有印刷资质的条件下印刷培训资料,由于当事人身患重病,进行了行政警告处分。

三是查处孝感市北京路武商量贩店销售盗版《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案。现在调查取证工作已经完成,进入了处罚决定阶段。

四是孝感工业学校滥印教辅资料一案。通过群众举报和检查,发现孝感工业学校高中部违规印刷高一、二、三五科教辅资料。由于所印资料没有任何版权信息,没有定价和联系电话,只是很多试卷的集合装订,通过多次调查询问,没有查询到学生售卖经营的有关证据。后来征询省版权保护中心意见,不能界定为出版物。最后给予了学校和校内印刷厂警告的处罚,并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

总之,我市版权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再加力度,为不断营造健康、文明、规范、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而努力工作。

2014年12月13日

第二篇:孝感商会2012年工作总结

2012年商会工作总结

遵义市孝感商会自2009年10月24日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工商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红花岗区工商联等有关部门的关怀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商会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全体会员共同努力,商会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2011年以来,商会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依法办会,按章办事

一年来,我们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紧密围绕“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和努力做好“三个服务(为会员服务、为家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工作思路,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我们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和第三次会员大会暨成立三周年庆祝会。还举办了茶话会以及庆祝建党91周年系列活动,邀请市、区领导及社会各界朋友参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党组织的领导关怀下,听取并采纳一些能够帮助商会又快又好地发展的意见。我们始终坚持以法办会、民主办公、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会长、副会长、理事、秘书处等部门各司其职,商会领导班子团结统一、步调一致;会员队伍风气正、积极性高、上进心强。商会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使商会组织始终处于良性发展状态。

二、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努力服务社会群体 商会作为一个社团组织,积极参加遵义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12月5日,红花岗区武警五中队在市第一看守所召开老兵退伍座谈会。商会副会长、秘书长刘金平、副会长娄国平、副会长赵学林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副会长、秘书长刘金平代表商会发言,为立功的战士佩戴奖章,向退伍战士送礼品,勉励他们回到地方后继续为社会做贡献。

2011年12月,商会领导胡金章、晏松涛、晏汉涛、殷发亮、胡建平、陈满胜、胡小华、王先平、李小华、赵学林、娄国平、殷亚华、王继安、王强等先后向孝感朋兴中心小学共计捐款15万,以实际行动加入了崇高的爱心助学行动。

12月22日,商会代表参加了成都市孝感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交流和学习商会各方面的工作经验。

今年1月4日,商会许多会员参加了红花岗区工商联新春联谊会。

1月16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商会开展了春节“送温暖”活动,逐户登门看望了老复员军人、见义勇为家属、伤残军人、特困户,给他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和慰问金。

由商会党支部副书记晏汉涛、副会长、秘书长刘金平、理事涂波成等4人组成的慰问小组冒着深冬的严寒,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逐户登门看望了金鼎山镇见义勇为王明贵家属、老复员军人苏兴德、胡文吉、黄明吉、罗恩义和商会特困户。此次“送温暖”活动得到商会其他领导和会员子赵学林、陈满胜、涂波成、王强、杨红刚、熊明权的大力支持。5月15日,商会与市工商联领导、汇川区委统战部领导、市工商联直属商会领导、汇川区工商联全体人员、板桥镇有关领导一起到珍酒厂参观、学习。并前往板桥镇政府会议室参加座谈会,会上认真听取板桥镇相关工作及项目计划情况汇报。会后,各单位领导实地参观考察板桥镇状况。

5月23日,胡金章会长、晏汉涛副书记、刘金平秘书长陪同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袁益民、遵义市副市长李正元及各直属商会领导前往正安县参加纪念胡锦涛总书记5·23批示25周年暨民营企业助推正安县域经济发展大会。

10月17日-20日,胡金章会长、刘金平秘书长陪同红花岗区副区长刘浩、区政协副主席、区工商联主席丁有弘等领导赴义乌市开展“遵义商团义乌行活动”。

5月8日,沙河小区顺达房地产公司三楼的74-215号库房因电线老化发生火花,引发大火,涉及23家商户受灾,其中半数商户是湖北孝感老乡,直接造成经济损失600余万元。事件发生后,商会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向广大会员和孝感老乡发出捐款倡议,同时也得到广大会员的响应,目前为此,共计捐款35000元。

胡金章 刘金平晏松涛 晏汉涛 赵学林 陈满胜

李小华 涂波成 殷亚华 娄国平王拥辉 王 强 冷先进 文贤勇 曹 刚 杨 俊 王继安 鲁 猛 罗小明 徐修元 冷承发 闵 东 冷雄威 熊小桃 冷雄威 熊明权 晏义云 罗保堂 刘功福 郑金华 严运安 闵玉章等商会成员都伸出了帮助之手。

三、加强会员队伍建设,调动广大会员积极性

商会成立以来,始终注重加强会员政治思想教育和创业必备素质的提高。5月29日,商会积极分子熊明权、涂波成、王强、中共党员严运安,在红花岗区政协大楼9楼会议室学习贵州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大家都表示要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商会事业。搭建学习的平台,组织学习团队。努力学习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勤奋创业。

在商会的经商和生活实际行动中,凡商会会员及在遵孝感籍人士及家庭成员的婚庆嫁娶,开业经营等活动,商会均出面助力、祝贺,带去商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地增加商会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了广大会员团结友爱精神的发挥。

四、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计划:

2012年的商会工作实践,使商会工作逐渐进入相对稳定阶段,取得了一定成绩。

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会员及会员单位的整体实力不强,影响力不大。二是商会成立以来工作目标性、针对性不强。三是商会内部团结还需要加强。

对于以上问题,根据商会实际情况,我们将按照商会章程要求,积极推动商会建设,进一步加大建立健全商会管理体系力度,推动各方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自律、诚信,规范商会管理,密切会员关系,加强市场竞争力,工作的主要方面是:

一、从制度上 根据商会章程,不断建立和完善发展制度,建立健全商会的行政议事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为商会今后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工作上 继续以发展会员、服务会员为核心任务,扩大鄂商的知名度,树立商品名牌,把商会办成会员之家,和会员的温情港湾,成为会员创业发展的加油站。为大家服好务、维好权,做好会员商情、乡情的信息员,企业产品推介的宣传员,发展路上的服务员。

三、在外联上要广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兄弟商会及各界建立联系,扩大商会影响,扩大资源平台,力争为家乡和遵义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新的一年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扎扎实实做好商会的各项工作,发展自己的产业。要切实发扬商会人诚信、厚道、善良的品德,要坚持,要认真,要执着,要担当。要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给支持我们创业发展的当地政府一个圆满的交待,给支持我们走南闯北的家乡亲人一个圆满的汇报。

遵义市孝感商会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孝感民俗

孝感与别地的嫁女风俗不同,流行夜晚嫁女的风俗。

新娘出嫁上轿的时间一般在二更天,新郎、媒人以及抬嫁妆的都打着灯笼随行,以四更左右到达新郎家为宜。据说夜间行人稀少,可以避免闲人窥轿,保持新娘贞操。现在虽没有花轿,但仍然保持了夜嫁女的习俗。

嫁娶是人生大事,从前孝感人从订亲到完婚要经过五道程序:一允许酒;二过贴(庚贴);三谋媒;四报期;五完婚。完婚前还要行告祖礼、加冠礼。告祖礼是新郎向祖宗举行祭拜,请来掌礼先生和乐班按程序进行。祭祀歌词为四言结构,主要内容是请神祖临堂,施恩赐福。加冠礼在行告祖礼后进行,是给新郎命名的仪式。掌礼先生呤加冠歌,给予新郎加冠带履。

婚嫁吉日,新郎要亲自去接新娘。新娘家亲朋好友要盘女婿,即逗弄新郎。从新郎进门到吃酒处处设障,如门顶泼水、席间对联、肉中穿线、缠紧筷子等难为新郎,考验新郎的性情和才智。新娘家盘女婿,新郎家就戏新娘。几个年轻后生抬着花轿前后左右颠簸戏弄新娘。新郎新娘进门拜堂,入洞房,喝团圆酒,这时戏新娘进入高潮,众人有说四言八句的,有对歌的,有开玩笑的,无论老少辈均可戏新娘。孝感有新婚三天无大小的说法,人们认为越闹越发,不闹就觉得冷清.至七月以后,酷热的夏夜把武汉市民从家中“赶”出来,不得不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老者、儿童、青年、少妇乃至姑娘都躺在竹床上,渡过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北方人或外地人看见少妇、姑娘身着短裤、裙子睡在街头上,大为不解,也十分感到新鲜。然而当地人却习以为常。

武汉是中国有名的三大“火炉城”之一,夏季气温高达40摄氏度左右。酷热难耐的时间长达两个月左右,使之形成了武汉特有的民习“竹床阵”。

孝感岁时风俗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但节令习俗与鄂东北大部分地区基本一致,却也独有趣味。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拜年一般拜到初

三、初四为止。

这里的人们还有以初一这天听到的飞禽叫声来判断新年的生产情况的习俗。五更鸟先叫就宜于养鸭;鹊先鸣宜于养鸡;天亮时麻雀噪飞就是丰年;人们还认为初一听到狗群吠不是好兆头。

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

大年初

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龙灯会是孝感民间正月十五节庆活动的中心。人们一般从初八开始扎龙,还扎狮子、彩船、竹马、高跷、平台等样式。正月十五这天男女老幼同游同乐,唱各种彩词。采莲船走村串户,见到什么人家就唱什么词,例如“老者添寿、少者安宁、家事如意、四季大平、五谷丰登、鹿鹤同春、七星转斗、八仙临门、久久富贵、十福大全”等祝福的吉利语。

元宵之夜,孝感当地还流传着请七姐、问年成和乞巧的习俗。七姐当地叫做张七姐,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第七个女儿,她最心灵手巧,且心地十分善良。一天,七姐得知丹阳境内(今孝感)有一年轻人姓董名永,因家贫无钱安葬死去的父亲,只得卖身为奴。七姐深受感动,私下天庭与董永结百年之好,在大槐树下成就姻缘。可惜作媒人的大槐树一时高兴,把“百年好合”说成“百天好合”,害得董永七姐只有百日缘分。七姐用巧手金梭织出了10匹锦绢赎出了董永,准备整治家园恩爱白头。不料玉皇大帝得知十分震怒,急召七姐回宫,七姐不得不忍痛飞去。她的织布校化成了飞梭石,织机留在了人间,人们在夜深人静时仍能听到“咔喳、咔喳”的织机声。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身着盛装的姑娘聚集在飞梭石旁,手捧针线盒向七姐乞巧,唱乞巧歌。唱完乞巧歌后,还要询问年成好坏、吉凶如何、能否婚嫁等事宜。此外,有的人家用糯米粉作成鹅蛋形状,让孕妇烧“鹅卵”以占生男生女。卵裂就兆生女,卵起小疣子兆生男。

当地民间还传说正月十五晚上是老鼠嫁女的日子,人们不能在家里喧闹。妇女要在床下点一盏麻油灯,边拜边说:“请红娘子看灯。”据说这样,一年就没有臭虫骚扰了。人们还用竹篮从屋上抛过去占棉花丰歉。仰则主丰收,仆则歉收。

另外,孝感地区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五更时,人们用火照栗、梨等果木,边照边用刀斧敲打树干。一人边敲边问:“结不结?”一人在旁边应道:“结!”据说这样做新的一年里就会果实满枝头。

三月清明,人们祭祖插柳。有“清明不戴柳,死了变猪狗”的俗语。四月农忙季节,这时常有鸟叫,人们据鸟音各解其意,农民说鸟叫的是“割麦插禾”;蚕妇说是“看蚕看火”;行人认为是“公无渡河”;学子认为是“切磋琢磨”;闺秀听见了说是“描花绣朵”;看山人说是“莫摘花果”。

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造龙舟。称为“打龙船”。以前按城门方位造不同颜色的龙船,如南门红船,西门白船。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空城来观龙舟,说不打龙船人易得疫病。山村无水就用纸作龙舟形状出游,游完即烧掉,俗称打鼓送瘟船。龙船竟渡的时间从五月初一开始到初六结束,如果这几天老下雨,人称划船雨。

六月,割早稻前要祭祖,祭时用鱼不能用鸡,因为“鸡”音似“饥”。七月中元节、八月中秋节、九月重阳节与其他地方风俗相同。十月初,农家用糍糕喂牛,还把糍糕粘在牛角上,将牛赶到水边照牛影,这叫“接牛角”。

腊月二十四至腊月三十人们祭祖、过年。年饭一般在年三十的黎明吃,饭里要放些豇豆,用长命菜做羹。人们相互走动叫“辞年”。临告别时常说“漫漫过岁”,表示徐缓平安地度过岁末。除贴门神贴春联外,人们还要用红纸剪出“挂门笺”挂贴在门上,孝感的雕花剪纸颇有特色。年三十傍晚挑足用水,扫净地面后将扫帚藏起来,箱笼均上锁,表示三日之内不出不进。年三十晚上“团年”,人们通常围着火塘彻夜不眠,称为“守岁”。

孝感生辰风俗,即为庆贺生日的习惯,俗称“过生日”或“做生”。县内民间自古以来,便有为孩子“做周岁”、“做10岁”,给老人“做50岁”、“做60岁”或“做70岁”等整生的习俗,这一习俗,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更加盛行。

做周岁

孩子周岁时,亲朋好友必备衣料、点心等,前往祝贺。孩子姥姥家,除送衣服、点心、果品外,还要送五彩线。小孩家长则将点心、五彩线等,赠送给同村的各家各户,以示喜庆;并设盛宴招待来宾。宴罢,便置一簸箕于堂屋中,四周摆放点心、糖果、书画、纸笔、算盘、尺子、秤杆、牛鞭等物,然后将孩子放人簸箕中,让其自由抓取物品,以此予卜日后成就,即所谓“视其所好,以观其志”,称之为“试”或“抓周”。这时,主要亲戚还要向簸箕中投钱,数量不限,以示对孩子的喜爱。

做10岁

旧时,只有少数富家为孩子做10岁,现已成普遍风俗。10岁生日一般在孩子满9岁后就可以庆祝,这叫“过望生”。孩子生日时,亲戚朋友要备厚礼前往庆祝。其礼品有家俱、家用电器、自行车、高档衣服及现金等,一般都在百元以上。孩子家长则备丰盛筵席款待亲朋,有的还回赠小礼物、有的则放映专场电影酬宾。

祝寿

子女为父母做50、60或70岁“整生”,谓之“做生”或“祝寿”。县内忌讳为老人做80岁生日,有“做七不做八,做八拿刀杀’’之谜信观念,认为做80岁生日是不吉利的。所谓做“整生”,实际都是在逢九时(即49、59、69岁)做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其含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称之为“做望生”。老人生日那天,堂屋要悬挂寿星图、寿幛、寿联、张灯结彩,老人则被称为“寿星佬”;清晨,“寿星佬”身着新衣、新帽,端坐堂上,接受子孙们及来宾的拜贺。拜贺仪式后,每人要吃一碗面条,称为“吃寿面”。然后,便为丰盛的寿宴。亲朋给老人祝寿的礼物,多为高档衣料、食品或现金。

孝感生辰风俗,即为庆贺生日的习惯,俗称“过生日”或“做生”。县内民间自古以来,便有为孩子“做周岁”、“做10岁”,给老人“做50岁”、“做60岁”或“做70岁”等整生的习俗,这一习俗,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更加盛行。

做周岁

孩子周岁时,亲朋好友必备衣料、点心等,前往祝贺。孩子姥姥家,除送衣服、点心、果品外,还要送五彩线。小孩家长则将点心、五彩线等,赠送给同村的各家各户,以示喜庆;并设盛宴招待来宾。宴罢,便置一簸箕于堂屋中,四周摆放点心、糖果、书画、纸笔、算盘、尺子、秤杆、牛鞭等物,然后将孩子放人簸箕中,让其自由抓取物品,以此予卜日后成就,即所谓“视其所好,以观其志”,称之为“试”或“抓周”。这时,主要亲戚还要向簸箕中投钱,数量不限,以示对孩子的喜爱。

做10岁

旧时,只有少数富家为孩子做10岁,现已成普遍风俗。10岁生日一般在孩子满9岁后就可以庆祝,这叫“过望生”。孩子生日时,亲戚朋友要备厚礼前往庆祝。其礼品有家俱、家用电器、自行车、高档衣服及现金等,一般都在百元以上。孩子家长则备丰盛筵席款待亲朋,有的还回赠小礼物、有的则放映专场电影酬宾。

祝寿

子女为父母做50、60或70岁“整生”,谓之“做生”或“祝寿”。县内忌讳为老人做80岁生日,有“做七不做八,做八拿刀杀’’之谜信观念,认为做80岁生日是不吉利的。所谓做“整生”,实际都是在逢九时(即49、59、69岁)做生日,有“做九不做十”之说,其含意是希望老人健康长寿,称之为“做望生”。老人生日那天,堂屋要悬挂寿星图、寿幛、寿联、张灯结彩,老人则被称为“寿星佬”;清晨,“寿星佬”身着新衣、新帽,端坐堂上,接受子孙们及来宾的拜贺。拜贺仪式后,每人要吃一碗面条,称为“吃寿面”。然后,便为丰盛的寿宴。亲朋给老人祝寿的礼物,多为高档衣料、食品或现金。

中秋佳节,天朗月华,盈如玉盘。湖北孝感除了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外,乡间还有以鲜蔬瓜果祭月之俗。家家户户把一些新收获的如芋头、菱角、毛豆、花生、藕、栗等盛产的鲜蔬瓜果陈列于院落焚香祭月,赏月之时便剥食盐水煮花生、毛豆、红菱等,这一天还要吃粉蒸肉,十分惬意。此俗直至民初仍盛。这种以盛产的鲜蔬瓜果祭月以及吃这些鲜蔬瓜果赏月之俗与吃新之俗有关。

吃新之俗源远流长,是我国最古老的民俗之一。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农民对年节十分盛重,除了举行盛大的娱神活动外,清寒要举行隆重虔诚的祭神活动,以祈祷年丰。乡下即使再穷苦人家也要东借西凑准备一些鱼肉荤腥吃团年饭,这便是乡下人的第一次鲜(腥)。过了年,农民便栉风沐雨在田间劳作,终于迎来了秋之收获。他们把秋之色、秋之香、秋之味变成了可睹、可握、可以品尝,通过品尝来感受收获的喜悦,于是遂形成吃新之俗。

吃新不是一个固定的日子。随着农业技术发展,庄稼再也不是春种秋收,而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有些地方的吃新是在麦子即将开镰收割的日子;有些地方是在早谷抢割晚稻抢栽的复秋季节;即使在同一乡里,吃新的日子也有所不同。这正如孝感民谚所说的:“十里不同俗,五里不同风。”孝感有些地方吃新是在“复秋”季节和“双抢”的日子。因为吃新重在新字,吃的是早谷新米,那些即使是稍能善炊的农妇,用新米所煮出的饭刚柔合道,燥湿得宜,香溢满堂。因为吃新不仅是为了庆祝收获,也是为了迎接复秋的到来。为了补充营养,充沛体力,所以还要吃肉——这便是农民所期盼的第二次开荤(鲜)。故而湖北孝感民谚有:“乡下佬,两次腥,过了年就望吃新。”

孝感端午节划龙船及玩水习俗

南宋庄季裕《鸡肋集》说:湖北以五月十五日为大端午节,五月五日小端午节。

在大端午节这天孝感的澴河镇(今天的老城区)要举行盛大的龙船竞渡的文娱体育活动,称之为“龙船会”。全镇男女老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参赛者是来自东、西、南、北街巷以及周边湖垸水乡所组成的船队。以澴河西码头附近的龙王庙岸边为起点,经过澴河北岸的水府庙至南门码头为终点。每舟人数相等,穿着红衣绿裤,由一人鸣钲击鼓,其余人按击鼓声划桨,动作一致,舟行如飞。孝感城区民谚云:“听鼓下桡,船儿直飙。”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到终点,鞭炮齐鸣,响彻澴天。

流行于孝感城区民谣《龙船会上看龙船》不仅记述了孝感城区龙船会赛船所经过的具体线路,而且更是体现了孝感民众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充满了崇敬之情:

五月盼十五,敲锣又打鼓,龙船会上划龙船,划过龙宫府。

屈大夫上岸来,龙船接喏(方言您)回故土。

流行于孝感城区《看龙船》民谣,便是龙船会热闹场面的生动写照:

五月端阳划龙船,人山人海女追男,哥哥船头划头桨,妹妹心里像琴弹,攒劲帮腔喊号子,阳伞杵得稀巴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4年孝感版权管理工作总结

第一篇:2014年孝感版权管理工作总结孝感市2014年版权管理工作总结2014年,我市版权管理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版权处领导下,按照省市有关…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