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美文选粹」:林非《话说知音》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美文选粹」:林非《话说知音》

编者寄语

知音的本意是通晓音律,借指知己、同志,也指对相关作品能够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原昆明军区某部文化处蔡朝东在1986年的一次演讲中曾发自内心地喊出了“理解万岁”的口号,这句口号曾经风靡全国,引发了许多人的深刻同情与强烈共鸣,足见充分了解和正确认识一个人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识人不易,知音难得,所以人们对知音常怀一种纯洁而神圣的情感,“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就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先生的作品《话说知音》反弹琵琶、奇思妙想,令诗意与才情随风飘转,直入碧霄,创新性地提出了“不应轻易放弃千辛万苦习得的技艺,要寻求更多新的知音”的独特见解,值得我们深入领会,认真借鉴。

披文入情

话说知音

①两千多年前的这个关于知音的传说,已经深深地珍藏在无数华夏子孙的心坎里,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形象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

第①段的中心句:神往和渴求充满了崇高友谊的知音,是一种多么纯洁而神圣的情操。这是本文言说的逻辑起点,也是作者作出自己创新性判断的大前提。

②说的是春秋时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中专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钟子期竟会听得出神入化。当他将仰慕着高山的情思注入音符时,钟子期立即慷慨激昂地吟咏着:“巍巍乎若泰山!”当他挥舞手指弹出浩荡迸涌的水声时,钟子期又像是站在滚滚的江河之滨,禁不住心旷神怡地叫喊起来:“汤汤乎若江河!”对这变幻无穷和神秘莫测的琴声,怎么能感应得如此丝毫不差,竟犹如从自己心弦上盘旋着飞翔出来的?如此神奇地领悟和熟稔伯牙弹奏出来的袅袅情思,真像是变成了他的化身一般。这怎么能不让伯牙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因此当钟子期死去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心思触摸琴弦了。知音难觅,怪不得唐代的诗人孟浩然,要反复地感叹“恨无知音赏”和“知音世所稀”了。

第②段是愈伯牙遇知音这个经典故事的具体内涵,这是为下文的生发创新所作的必要铺垫。铺垫是宾从,创新才是主脑。

③我偶或在黝黑的深夜里浏览《吕氏春秋·本味》和《列子·汤问》,思忖着知音这两个字的分量,想得心驰神往时,眼前似乎笼罩着一阵阵飘荡的云雾,在惝恍和朦胧中超越了时间的阻隔,觉得伯牙老人隐隐约约地从这两本典籍的字缝里走出来,矍铄地站在我身旁。当我向他衷心地致敬时,多么想唐突地劝慰他,依旧要不断地奏出震撼人们灵魂的声音,其中自然应该有悼念那位知音的悲歌,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智慧的灵魂和丰盈的情感是多么值得怀念和尊重。(这里是俞伯牙不应放弃寻觅更多知音的第一个理由。想象奇特,叙写生动,令人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像这样美丽动人的乐曲,难道就不会熏陶出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知音?而如果不再去弹奏这迷人的弦索,哪里还能引出心心相印的知音呢?知音总是越多越好啊!

第③段:在有问处设问,于无疑处生疑。在这一段,作者选择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早已深入华夏子孙心坎里的知音传说进行创新性评说,表达了作者对获得知音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高考作文素材「美文选粹」:林非《话说知音》

2021届高考作文素材「美文选粹」:林非《话说知音》编者寄语知音的本意是通晓音律,借指知己、同志,也指对相关作品能够深刻理解、正确评价…
点击下载
分享:
上一篇:幼儿园管理下一篇:帮扶126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