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帮四促帮出了基层活力
第一篇:四帮四促帮出了基层活力
XX县四帮四促“帮”出了基层活力
为加快基层发展,XX县以“四帮四促”活动为契机,始终把百姓冷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转变工作作风,破解发展难题,推进党建帮扶上台阶。
为保障基层健康有序发展,着力解决基层发展能力不足、目标定位不明确、矛盾纠纷问题突出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12345”党建帮扶计划,将85县直部门与全县301个行政村进行帮扶联系,结合实际开展“百名干部帮百村”,对301个行政村实行挂帮联系,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等问题,实现帮扶活动的全覆盖。特别是在罕见的大旱面前,各级各部门立即扑下身子,迅速行动,开展抗旱保民生攻坚战。组建105个抗旱救灾工作队,下派460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和650名干部深入基层,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47个,投入抗旱机具378套,投入抗旱人力80407人次,累积投入抗旱资金近180万元,解决了1.463万人和1.521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为保民生、保生产、保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同时,组织干部为受火灾摧毁家园群众捐款11.9万元,给灾民解决了燃眉之急,尽绵薄之力。全县30家重点单位60余名科级领导以“科级干部下基层”活动为契机,深入基层,查民情、解民情、献良策、促发展,共撰写民情日记800余篇,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218件,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4件,化解成功181件,化解率
84.6%,成为基层群众生产发展的参谋助手,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帮促活动中,县委紧紧以 “双百”党建示范长廊的创建,着力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民基改造、经济发展等项目,将320国道沿线的12个乡(镇)101个村(社区)建设成为基层党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带,幅射带动基层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助推基层发展。目前创建村共整合各部门项目资金245万元,开工建设项目23个,惠及人口达8万余人。
2010年,XX县XX乡利用省军区集团帮扶资金1000万元借船出海,实施整乡推进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山羊养殖5500只、黄牛养殖1000头、钩藤种植5500亩、缬草种植1500亩、牧草种植980亩、冻配改良站1个,惠及农户879户3956人,县级部门整合资金3899.51万元,为该乡实施危改工程、人饮项目等14个,惠及2573户农户,有效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据了解,2011年结合“四帮四促”活动开展,全县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6个,总投入资金2132万元。举办各类政策理论培训5期780人次,开展“党员创业带富”87户387人,贴息帮扶5户,贴息资金8.8万元,项目帮扶22个,帮扶资金136万元。该县XX镇XX村党员XXX,搭乘“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顺风车,创办了XXXX有限公司,年营业总额达2000万元,走上致富之路。在四帮四促的强力拉动下,全县基层焕发勃勃生机,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二篇:四帮四促
四帮四促,是指“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贵州三个建设年的主要内容
即: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从现在起到明年底,在全省深入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目的是通过这样一个抓手,增强全省上下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以作风建设保障发展,以环境建设促进发展,以项目建设带动发展设年
第三篇:四帮四促
“你把百姓的事放心上,百姓就把你记在心坎里”
——贵州以“四帮四促”为载体探索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
新华网贵阳7月25日电(记者李劲峰、王丽)面对紧迫的发展压力和严峻的民生难题,贵州省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基层一线,创新载体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全省100多万名党员干部,推行“一线工作法”,走农户“结穷亲”,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穿行田间,走村入户,将党和政府的爱民之情、亲民之意、为民之举,送到生活在每一个角落的群众心坎里。
胸怀“民苦我忧、民贫我愧”之心,服务群众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
贵州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事业欠账多,民生问题非常突出。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2010年底以来,贵州省组织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开展“四帮四促”活动,即: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
“四帮四促”活动通过采取面上帮促和定点定人定时限帮企业、帮农户相结合的办法,带动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胸怀“民苦我忧、民贫我愧”之心、“去民之患,犹除我心腹之疾”之念,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做群众工作,帮助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地处贵州西部、云贵两省交界处的威宁县迤那镇,是贵州省最为边远、贫困的乡镇之一,也是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四帮四促”活动的联系点。新年伊始贵 州遭遇严重的雨雪冰冻灾害,大雪封山,栗战书乘火车来到迤那镇,踏着冰雪和泥泞的山路,走访了迤那镇7个村的9户贫困农户,还召集16位村民代表“围炉夜话”,倾听群众意见。经过深入调研,对当地群众提出的水利工程、蔬菜大棚等问题一一落实,并确定省直机关部门拿出具体方案,让迤那镇的面貌发生彻底改变。
3月下旬,贵州省省长赵克志来到石漠化问题突出的望谟县麻山乡,三天两夜吃住在农家,详细了解当地各族群众生活是否有保障,粮食够不够吃,住得怎么样,实地考察当地扶贫开发和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现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工作重心下移,方可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从省委书记、省长到基层干部,贵州省各级干部共联系帮促1.3万个基层单位、3.1万户困难户,帮促工作基本实现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项目、一类贫困村、街道社区“全覆盖”。
下到田间地头,多走多听,深入基层一线,问政问计,掌握民情民意,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描述,很多领导干部“电视报纸常露面,日常工作难见面,关键时候不出面”,群众对一些机关干部中存在的作风漂浮问题深恶痛绝。
对此,贵州省明确提出,省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每年要拿出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下沉到基层、到一线,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基层和群众的所思、所盼、所忧、所求,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科学决策才有坚实基础。贵州省水利厅规划计划处处长张显书深入8个县市,调查基层工业用水、农村饮水等情况。张显书说,以往 2 了解基层情况主要靠在办公室听汇报,而自己系统走访后,深刻意识到只有深入了解基层,制定的政策规划才会不失灵、不变形。
新鲜的经验植根于基层,生动的实践孕育于群众。“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贵州省交通厅基建处副处长许湘华在下基层过程中,坚守在省内两条新建高速公路的建设工地上,利用自己专业知识,现场解决技术问题。同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传授的许多新方法,也让他受益匪浅。
“到基层一线去,到困难多的地方去,到发展最需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如今已成为各级干部的共同行动。
参加帮促的领导干部,通过实行“保姆式”、全程代理、“帮办式”服务,制定实施一企一策、一村一策、一居一策帮扶计划,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切实做到问题不解决帮促不脱钩、人员不撤退。
毕节试验区是全国唯一在极贫生态脆弱区创建的国家级改革试验区,当地许多农民积极退耕还草养畜,保护生态又增收。今年4月,毕节地委书记秦如培到大方县星宿乡开展帮促时,听到麻岭村支书反映当地种草上千亩,但缺少牛羊,希望上级支持。秦如培当场表示,马上整合资金、项目,按标准尽快配给群众。带着办法下去,带着问题上来,带着责任再下去,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党群之间血肉联系
广大群众不仅希望干部有本事,还希望干部办实事;不仅希望干部有公心,还希望干部能贴心。但当前不少干部在开展群众工作时,却面临着“老办法不管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困惑。
针对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观念淡薄,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的情况,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新时期群众工作“十法”:坚持心里装着群众、遇事想着群众,放低姿态、平等交流,说群众的话、讲群众的事,学会道歉认错、敢于让步妥协,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有理说理、以理服人,言而有信、兑现承诺,贴近群众、问计基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真正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
带着办法下去、带着责任下去,群众工作才能做到群众心坎里。安顺市普定县猴场乡老甲村地处偏僻、高寒山区,群众长期出行难、致富难。普定县委书记彭贤伦三次前往老甲村,先后协调60万元修油路,引导村民种植核桃林、套种中药材。村民王家强说,出行路修通了,致富路变宽了,老甲村里欢声笑语也多了。
矿群矛盾突出、干群关系紧张的地区如何做好群众工作?铜仁地区万山特区政法委维稳科科长陆霓俊将因锰矿开发污染河流、损毁道路,多次发生矿群纠纷的下溪乡瓦田村定为帮促联系点。经过走访6个村民组、93家农户,陆霓俊带着群众反映的问题,协调政府部门督促企业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同时争取资金、物资和技术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将群众心思凝聚到生产发展上来。“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陆霓俊说,时刻把老百姓的忧乐挂在心头,即使条件艰苦,对群众也会有亲人般的举动。
“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基层群众普遍反映,现在到基层“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的领导干部少了,带着热情和真诚来住在农家、走在田间、解决困难的干部多了,“上级有政策,干部有帮促,我们没理由还守着贫困不发展。”
贵州省领导干部“四帮四促”:到基层去 到群众
中去 贵州,有500多万贫困人口,在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这样的数字,这样的现状,深深刺痛着贵州人的心„„
富裕贫困山乡,改变落后面貌,2010年贵州在全省领导干部中开展“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为主要内容的“四帮四促”活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服务群众,推动跨越。
“到群众中去,到基层中去,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帮出成效,推动发展。”省委书记栗战书发出“动员令”。
贵州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纷纷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到苗乡侗寨、企业厂矿、建设工地、社区街道,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地帮助基层谋划发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沉一线系基层
帮促“全覆盖”
“四帮四促”活动中,贵州省委、省政府规定,省直机关处级以上干部每年1/3以上的时间要下沉到基层、到一线,深入调查研究,解决基层和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求。
这是硬指标,这是硬要求,没有条件可讲。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干部带头结队,率先垂范,19位省委、省政府领导共联系20个县(特区)20个乡镇、9户企业、7个工业园区、1个重点项目、1所高校、2个金融机构,以及38户困难户。
今年1月13日晚,省委书记栗战书来到自己的“四帮四促”活动联系点——黔西北部高寒山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迤那镇合心村。连着两天,他住在当地普通农户家里。白天,田间地头访贫问苦;晚上,围炉夜话倾听民声。
“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了,就要给乡亲们一个明确的答案。”1月15日清晨,栗战书对群众提出的马家水塘水利工程、建设蔬菜大棚基地等问题实地进行调研,一一落实有关事项。下午,他又与地、县、镇、村各级干部座谈,落实乡亲们提出的具体问题,确定贵州省扶贫办、交通厅、水利厅等部门拿出具体方案,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迤那镇的面貌发生彻底改变。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长寨镇是省长赵克志的联系点。他走访农家查看老百姓的“米袋子”时发现,由于人口出生率比较高,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在极少部分农村低保户中仍存在季节性缺粮的问题。
“今年,我们要对农村低保人群建立基本口粮保障制度,保证低保人口的基本口粮供应。”赵克志说,“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诚解决群众问题,责无旁贷。”
“四帮四促”活动开展以来
四帮四促帮出了基层活力
本文2025-01-10 02:10:49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4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