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乐山烈士陵园109
第一篇:歌乐山烈士陵园导游词
说到我们将要参观的歌乐山烈士陵园,它修筑于原“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地处重庆市西北郊的歌乐山下。重庆解放前夕的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军统局在这里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300多名革命者恨饮枪弹,壮烈捐躯。(如果面试觉得内容不够,可以在这里加上对大型浮雕的描述)谈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我们就不得不提到日本。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极度贫乏,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为了称霸世界,1941年日本要建立“大东亚共容圈”,而他们所凭借的就是其海军实力,但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是美国,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就驻扎在珍珠港。于是在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的山本五十六的指挥下于1941年12月8日凌晨偷袭了珍珠港,与此同时还偷袭了威克岛、关岛、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然而从1941年5月份起,国民党间谍机构就陆续探听到有关此次偷袭的情报,军统头子戴笠将情报报告给蒋介石,再经由美国国防部武官郭德全提交美国国会,但是当国会知晓这一情报时完全不相信觉得非常可笑。在发生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伤亡非常惨重,在这时,他们又才回过头来想中国的谍工确实厉害,于是决定与中方合作成立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国海军上校梅乐斯任主任,军统头子戴笠为副主任。它占据了歌乐山下的4平方公里的地方,不仅是一个特务机构还是一个“特区”,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这是一个全封锁的地方,周围电网密布,岗哨林立,进出需要特制的通行证,在这里面还有一种专供“特区”内使用的钞票,所以中美合作所是一个特区。中美合作所成立于1943年7月,解散于1946年6月,在成立的短短三年间,美方提供各种装备、器材近万吨,培养22批、5万名学员,并且建立了156个气象站及通讯电台。而在这三年之间,白公馆就作为来华美军的招待所。渣滓洞原本是一座人工采煤的小煤窑,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小煤窑和矿工住房改为监狱。渣滓洞监狱分为内外两院,内院有一个防风坝,一楼一底的牢房有男牢16间、女牢2间,在院墙上写有许多标语用来摧毁革命者的意志。据说孔祥熙是孔子的第72代弟子,所以在这些标语里面有很多儒家的思想。而这里关押的主要是“六.一大逮捕”和“华蓥山起义”的革命者,以及“〈挺进报〉案”的被捕人员,比如红岩小说中的江姐——江竹均,许建业等等。关押最多时人数达300多人。在11.27大屠杀中,共屠杀烈士187个,脱逃志士15个其中还包括2个小孩。他们又是怎么脱逃的呢?大家请看到这一面墙,歌乐山连续降雨把墙冲跨了,就让监狱里的革命志士去修筑,这些革命者呢就用自己衣服里的烂棉花和在泥土里使泥土的粘性减弱,牢固性降低,所以当革命志士躲过特务的机枪扫射后,大家就一起将这面墙推倒,顺利脱逃。好了,下面咱们就去另一个监狱白公馆看看。白公馆是原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国民党用30万两黄金将其买下作为看守所,1946年中美合作所解散以后,白公馆重新开放为关押“政治犯”的监狱,这里一楼一底的住房改为牢房,防空洞改为刑讯室,储藏室改为了地牢。而在这里关押的政治犯都是“案情严重”的,比如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著名爱国人士廖承志等等,许多人从电影《烈火中永生》里认识了一个可爱又坚强的革命小战士--小萝卜头(原名宋振中)他们一家也关押在这监狱中。在狱中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小萝卜头他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的黄泥粉笔和用草纸订成的作业本,引起无数参观者在此驻足沉思:今天的儿童生活得多么幸福,能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文化知识。而这一切,是无数革命先烈用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怎能不珍惜美好幸福的今天呢?关押人数最多时达200多人。在11.27大屠杀 中,在这里,屠杀烈士28个,脱逃19个。小说《红岩》中的另一个人物华子良的原型——韩子栋就关在这里。韩子良祖籍山东,1933年入党,1934年在北平车站被捕入狱,关押在南京监狱,后来辗转到贵州的息丰监狱,最后被关押在了白公馆监狱。1946年8月18日,他在陪车耀先、罗寺文杀场的时候,受枪声惊吓,并且借此机会装疯卖傻,骗过了国民党特务,使他们放松了对韩子栋的警惕,让他负责政治犯的伙食和杂货物的购买1947年8月18日,他跟随狱警去磁器口买菜,狱警去茶馆打麻将疏忽了对他的看管,韩子栋趁机脱逃,搭木船过江,经宜昌到武汉,最后到达解放区脱险。解放后,韩子栋曾任贵阳市委书记以及贵州省政协副主席。而韩子栋脱险的地方磁器口,就在离这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叫做千年古镇磁器口。
小南海导游词 ·重庆都市游导游词 ·导游词三峡工程导游词 ·神农架导游词。
第二篇:游歌乐山烈士陵园
游歌乐山烈士陵园
昨天,我和妈妈游览了着名的歌乐山烈士陵园,参观了白公馆、松林皮、渣滓洞等众多景点。
歌乐山位于重庆西北部,因下雨时雨打击树叶的声音如歌唱一般动听,因此得名歌乐山。二战期间,国民党在此建立了中美军统特务重庆集中营,设立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关押革命同志。
乘车上山,第一个景点是展总馆,原为蒋介石的停车场,现在已经改为纪念馆。这里记录的是罗世文,车耀先两位革命烈士的事迹。主要记录了他们从开始革命、先后被捕、最后不为利益所动直到被蒋介石秘密下令杀害在此的红色历史,揭露了国民党的阴险罪恶行径。
再往山上走,就是纪念小萝卜头(宋振中)与他的父母遇害的地方。刚刚走到那里,就看见一尊小萝卜头的铜像:他左手托着下巴,右手平放在膝盖上,眼睛凝视着天空,似乎在想着什么?他一定在思考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自从八个月大被关进牢房直到八岁被特务杀害,从来没有走出过牢房一步,只是在陪母亲去看病时从轿子的通气孔中看了一眼这个世界,所以,他一定在想象外面的世界的完整模样。在一旁的牢房里,有一个大土坑,那就是当年小萝卜头与他的父母被杀害后草草埋葬的地方。小萝卜头的事迹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参观了白公馆。白公馆原是四川军阀白驹为养小妾而修筑的一幢大型别墅,后来国民党看上了这处隐蔽的地方,以三十两黄金的价格将白公馆强买下来,客房改为牢房,防空洞改为审讯室,外院改为特务的办公室和招待所。(听说政治级别较高的革命同志关押在在这里)
我们还来到了臭名昭着的渣滓洞,此处因产的煤七分渣三分煤’而得名。渣滓洞三面环山,一面临峡。国民党看上这块宝地以后,就把挖煤工人赶走并改建成监狱。各种刑具一应俱全,生活条件十分简陋,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纵火焚烧了这里,最后仅有十五人成功逃离。江姐一干人等就曾关押在这里。(听导游阿姨说,这里是关押整治级别较低的革命同志)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歌乐山之行令我坚定了守卫祖国、回报祖国的心愿。
四川南充市大北街小学五年级:罗御丰
第三篇:杨子荣烈士陵园导游词
杨子荣烈士陵园位于海林市区东山,1993年被命名为黑龙江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4年被命名为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列为纪念建筑物重点管理单位,每年前来瞻仰、祭扫、拜谒的人达十余万人次。纪念馆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有六个展厅,共展出杨子荣烈士遗物30多件,有关林海雪原剿匪事迹的画像、照片、展品130余件,威虎山山区模拟沙盘一架,全面介绍了杨子荣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由纪念馆后院拾级而上,131级台阶直通墓地,寓含英雄为开创百年大业而牺牲,牺牲时年仅31岁。两侧苍松翠柏,四季常青,象征烈士英灵千秋永驻万古流芳。游乐园区占地一万平方米,内设滑梯、篮球场、爬杆、秋千等体育锻炼和娱乐设施,是供游人休息、市民晨练的场所。植物园区占地7.1万平方米,植有十几种耐寒树木,突出了东北园林的特点。
[CHAZIDIAN.COM]
第四篇: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
邯郸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很深的文明古城。它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临太行山,南靠清漳河,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其城市为何取名“邯郸”,在《汉书》中还有过专门的记载:邯:山名,郸:尽也。邯山至此而尽,故名邯郸。悠久的历史,蕴育了丰厚的文化,使邯郸成为我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之乡。“邯郸学步”、“胡服骑射”、“负荆请罪”以及“将相和”、“黄粱美梦”等这些妇孺皆知的成语都出自于邯郸。邯郸市内的著名旅游景点除了邯郸市博物馆、武灵丛台、学步桥、回车巷、黄粱梦吕仙祠等外,还有我国建园最早、领导人题词最多的烈士陵园--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今天我就带大家参观这座具有民族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的我国著名的烈士陵园。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区中心区域陵园路60号,是为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国防办列为“国防教育基地”。我们可以这样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筹备、修建和落成的过程,本身就描绘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党中央派遣,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30日,在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由陕西出师抗日。10月初,先头部队进抵太原,19日袭击阳明堡日寇飞机场,焚毁敌机24架。接着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太行山区,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邓小平任一二九师政委。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转战华北敌后,开辟了石德、石太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共190多个县,我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它以京汉铁路为界,西部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东部除泰山之外是富饶辽阔的千里平原,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战略区。具有“表里河山”之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1年7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太行山成立,统一了全边区的政权工作,推动了抗日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为了指挥华北抗战,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率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太行山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抗战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该区成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要战场和全国大反攻的重要战略基地。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光荣使命。
在晋冀鲁豫边区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数十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曾经历了4万次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野蛮扫荡和蚕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大规模的挑衅和进攻,消灭了数百万敌人,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些革命烈士,1945年7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号召继承烈士的遗志,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人民代表举行了“中国革命死难烈士追悼大会”,并酝酿抗战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为建立陵园题了词。委托参加大会的晋冀鲁豫边区代表转交边区有关部门。于是,建立烈士陵园便成了全区党政军民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1946年3月19日,晋冀鲁豫边区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在边区首府邯郸隆重开幕。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在大会上提出了建立烈士陵园的建议,被大会采纳。3月27日,大会执行主席聂荣臻宣布建立烈士陵园的提案时,受到全体参议员的赞同和欢迎,讨论通过了修建烈士陵园的五项办法:“在邯郸建立陵园,作为总的、代表性的陵园。主要纪念八路军前方总部,一二九师暨晋冀鲁豫军区之牺牲士。……”并通过了有关决议。决议通过的当天下午,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戎子和、参议会副议长邢肇棠、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偕同全体参议员到邯郸城南郊举行破土奠基仪式,刘伯承挖了第一锨土,并发表了讲话。在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的领导下,组成了由刘伯承、杨秀峰、邢肇棠、张际春、薄一波组成的“筹建委员会”。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自1946年始建至1950年落成历时四年,在那战火不断,物质及其匮乏的时期,想要建造宏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物是十分艰难的,陵园始建不久,国民党军队对各解放边区发动了全面进攻,陵园建筑物在战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1947年初,为响应晋冀鲁豫中央局提出的“一切为战争,一切为前线”的口号,陵园主要工程停建。1947年春,在革命胜利的凯歌声中,陵园恢复全面施工,2月5日,华北人民政府民政部来函:决定将左权遗骨移葬陵园,园名暂定“人民解放军陆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并请朱德题字。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南院于同年由晋冀鲁豫军区修建,后归烈士陵园统一管理。1950年,烈士陵园主要建筑竣工,中央决定左权将军灵柩移葬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落成典礼于1950年10月21日同时隆重举行,《人民日报》刊登了“邯郸烈士陵园落成典礼暨左权烈士等移灵委员会”启事。会上,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长谢觉哉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讲了话,解放军总政秘书长魏传统、华北军区代表张南生、西南军区和第二野战军代表姚继鸣、河北省人民政府杨秀峰等发言,邯郸地市党政机关、学校、部队和烈士亲属五千余人参加了大会。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荣桓及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交通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银行、全国妇联等单位与个人送来挽联。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众多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指示下,在边区人民的血汗浇灌下,在解放战争中的烽火中进行的。朱德在建园伊始,就再三叮嘱,要建设好陵园,让烈士安息,生者缅怀。1947年朱德来园,为陵园建设作了具体指示,看到建园的广大干部职工非常辛劳,于走后寄来二百万元(冀钞)作为奖励,陵园职工万分感动,后来用这笔钱修建了左权将军纪念馆前的“朱德桥”。陈毅多次来陵园小住,写下了“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光辉照环宇,成仁齐圣贤。大众歌圣德,英勇足世传。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的感人诗句。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我国南方的归途中,在邯郸下车,专程来园参谒。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一行于1959年6月来陵园参谒时,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纪念墓及“四八”烈士阁都提出了改进意见,后陵园工作人员依照总理提议改建了人民英雄纪念墓,修缮了“四八”烈士阁。纪念墓前两组“八路”和“民兵”的雕塑是用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留下来的一亿元旧币而修建的,其意义深远。1953年,在刘伯承的帮助下,从南京中山陵起来各种松柏三百六十棵,美化了园貌。1954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将烈士血衣中的积留款一亿元(旧币)汇来,后又赠我园缴获敌人的各式武器五十件。另外,广州市长朱光于1958年赠花卉一车厢、楠木祭桌等。社会各界的赠予和领导人大量的题词,极大的丰富了陵园的馆藏。至今已有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4件,三级文物38件。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3月,到1950年10月落成,历经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新中国的成立,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分南北两院,总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东西十字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主要纪念建筑物有:北院大门、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四八”烈士阁、左权将军墓及左权将军纪念馆、朱德桥、烈士纪念堂、南院烈士纪念碑等。
现在我们面前是陵园的北大门。这是一座形似凯旋门式的建筑,门楣上“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浩气长存”几个大字是1946年朱德总司令题写的。
进大门首先印入眼帘的是烈士纪念塔和人民英雄纪念墓。
烈士纪念塔是陵园最高建筑物,高24米,呈方形锥体,塔上镌刻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题词。塔尖处是包金制作的五角星。塔座旁有两座方形石碑,刻有任弼时、彭德怀、陈毅、林伯渠、董必武、杨立三的题词。塔后刻有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1946年3月30日通过的关于建立陵园的决议。
人民英雄纪念墓是为纪念所有牺牲于晋冀鲁豫边区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象征性纪念建筑。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高11米,径13米,顶部弧形,四周开设有26个小窗,墓内陈列有300余位团级以上烈士名录。从四个方向与墓体相连的四座方形石碑上,刻有刘伯承、陈毅、徐向前等人的题词。墓前方东西两侧是主题为八路军和民兵冲锋陷阵的两组群雕。公墓西侧的这一座如飞机形状的古典建筑是陈列馆,是在原侵华日军东亚神社旧址上改建的。馆名为刘伯承所题,馆内陈列着晋冀鲁豫边区党政军民革命斗争史迹,共130余幅历史照片和实物。是一座综合性的纪念馆。
走过陈列馆后,我们看到的就是四八烈士阁。这是一座六角双层楼阁,阁顶用白色琉璃瓦覆盖,十二道飞檐用红柱支撑,阁内有螺旋形木梯盘旋而上。这是1946年根据邓小平提议,为纪念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因飞机失事遇难的王若飞、秦邦宪、叶挺、邓发等人而修建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雄浑广大的墓,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墓。墓前的纪念碑坊,刻有谢觉哉的题词“人民共仰”。碑坊下有汉白玉碑,“左权将军之墓”为周恩来所题,碑旁有朱德的挽联和彭德怀撰写的墓志。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是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我党我军最高将领,是中央军委授予的33位军事家之一。左权具有极高的作战指挥能力,漳洲战役、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阳明堡战役、长乐村战役、关家垴战役、百团大战……,无处不留有左权将军的身影。特别是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的胜利,创造了抗战史上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朱彭左”成为八路军总部的代称。1942年5月,左权在太行山指挥总部机关反扫荡突围的战斗中英勇牺牲,朱德总司令在延安总部闻讯后悲痛异常,当即就为这位亲密的革命伙伴写下了“吊左权将军”一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聂荣臻闻讯后,在万分悲哀中写了“祭左权同志”一文,情殷意切,感人至深。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野战政治部联合作出“关于追悼左权同志”的决定,彭总亲自主持了追悼大会。为了永远纪念这位为中华民族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无产阶级的军事家、革命家,晋冀鲁豫的边区政府作出决定,将左权将军的牺牲之地--山西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左权将军墓两侧有附墓六座,安葬着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杨裕民、《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何云、冀南银行第一任行长高捷成、第二任行长赖勤、中共北方局政权工作部秘书张衡宇、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负责人陈光华等烈士。1982年7月,左权将军墓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与左权将军墓南北呼应的是左权将军纪念馆,原为湖心亭,后改建为纪念馆,馆名是徐特立所题,南北有石桥相连。馆内陈列着左权将军的生平事迹,有187幅照片资料和101件文献和实物。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烈士纪念堂。这是陵园最宏大的宫殿式纪念建筑,仿北京中山纪念堂修建。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堂匾为周恩来所题,红色门柱上有董必武写于1965年的联语:“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作献身金鉴死留正气壮山河”。堂内陈列着175位烈士遗像,340余幅资料照片和120余件烈士遗物、遗墨等。是一个群体性革命纪念馆。
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南北两院,安葬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二百多名烈士,这些英雄儿女中,有左权这样的八路军高级将领,有抗日民族英雄、爱国将领范筑先,有1961年薄一波提议移葬进园的前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张兆丰,还有为保护抗战公款而牺牲的陈赓将军的夫人王根英。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与民族的正气,中华民族在抵抗外辱,追求真理的十一年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勇敢、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在他们的身上闪耀着奕奕光辉。此外,抗日战争中牺牲在华北战场上的两位朝鲜义勇军领导人石鼎、陈光华也安葬在这里。
各位朋友,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我就带领大家参观到这里。其实在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文物库还收藏着大量的国家领导人题词,其数量之多位于中国烈士纪念地之首。国家的三代领导人都曾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挥毫泼墨,题词赋诗,最早为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题词的是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酝酿在抗战胜利后建立烈士陵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都题了词,这部分题词后来全部转交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1949年春,陵园落成前,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北军区主要指挥员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从前线寄来的大批题词,丰富充实了馆藏。1950年10月陵园正式落成时,朱德、罗荣桓等纷纷题词,周恩来、刘伯承、林伯渠、徐特立等为各纪念堂馆、碑、阁题名,1991年9月19日,江泽民同志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参谒之后奋笔疾书:“英雄业绩光照万代,烈士捐躯虽死犹生。”从建国至今,许多国家领导人来园谒陵后,也都有题词留念。
各位朋友,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参观结束了。通过参观您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从建园至今,一直担负着“褒养烈士,教育后人”的职责,而陵园本身就是一座丰碑,记载着中国革命光荣的过去,昭示着伟大祖国辉煌的未来。
第五篇: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导游词(推荐)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位于邯郸市区中心区域陵园路60号,是为纪念八路军总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晋冀鲁豫军区及一二九师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被河北省国防办列为国防教育基地。我们可以这样说: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筹备、修建和落成的过程,本身就描绘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奉党中央派遣,开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7年9月30日,在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率领下,由陕西出师抗日。10月初,先头部队进抵太原,19日袭击阳明堡日寇飞机场,焚毁敌机24架。接着一二九师主力挺进太行山区,创建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8年春,邓小平任一二九师政委。一二九师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下转战华北敌后,开辟了石德、石太路以南,陇海路以北,同蒲路以东,津浦路以西,横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共190多个县,我国最大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它以京汉铁路为界,西部是连绵起伏的太行山,东部除泰山之外是富饶辽阔的千里平原,包括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战略区。具有表里河山之称,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1 年7月18日,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太行山成立,统一了全边区的政权工作,推动了抗日斗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为了指挥华北抗战,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左权率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进驻太行山区,使这一地区成为华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心脏和神经中枢。抗战胜利后,刘伯承、邓小平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该区成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主要战场和全国大反攻的重要战略基地。1948年5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与晋察冀边区政府合并成立华北人民政府,晋冀鲁豫边区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光荣使命。?在晋冀鲁豫边区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数十万优秀的中华儿女,曾经历了4万次浴血奋战,粉碎了日军的野蛮扫荡和蚕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大规模的挑衅和进攻,消灭了数百万敌人,在这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这些革命烈士,1945年7月,在抗日战 学习第一网 才能船员招聘网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的建设和发展是在众多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的深切关怀和指示下,在边区人民的血汗浇灌下,在解放战争中的烽火中进行的。朱德在建园伊始,就再三叮嘱,要建设好陵园,让烈士安息,生者缅怀。1947年朱德来园,为陵园建设作了具体指示,看到建园的广大干部职工非常辛劳,于走后寄来二百万元(冀钞)作为奖励,陵园职工万分感动,后来用这笔钱修建了左权将军纪念馆前的朱德桥。陈毅多次来陵园小住,写下了往来邯郸道,数度谒陵园。光辉照环宇,成仁齐圣贤。大众歌圣德,英勇足世传。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的感人诗句。1952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视察我国南方的归途中,在邯郸下车,专程来园参谒。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一行于1959年6月来陵园参谒时,周总理对人民英雄纪念墓及四八烈士阁都提出了改进意见,后陵园工作人员依照总理提议改建了人民英雄纪念墓,修缮了四八烈士阁。纪念墓前两组八路和民兵的雕 学习第一网 才能船员招聘网
塑是用晋冀鲁豫军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留下来的一亿元旧币而修建的,其意义深远。1953年,在刘伯承的帮助下,从南京中山陵起来各种松柏三百六十棵,美化了园貌。1954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将烈士血衣中的积留款一亿元(旧币)汇来,后又赠我园缴获敌人的各式武器五十件。另外,广州市长朱光于1958年赠花卉一车厢、楠木祭桌等。社会各界的赠予和领导人大量的题词,极大的丰富了陵园的馆藏。至今已有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14 件,三级文物38件。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始建于1946年3月,到1950年10月落成,历经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和新中国的成立,这在全国是不多见的。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分南北两院,总占地面积21.3万平方米。采用我国传统的主轴线布局,园内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东西十字轴线上,并有绿篱相隔,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更有无数苍松翠柏陪衬,显得气势宏伟,庄严肃穆。主要纪念建筑物有:北院大门、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墓、陈列馆、四八烈士阁、左权将军墓及左权将军纪念馆、朱德桥、烈士纪念堂、南院烈士纪念碑等。?现在我们面前是陵园的北大门。这是一座形似凯旋门式的建筑,门楣上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浩气长存几个大字是1
歌乐山烈士陵园109
本文2025-01-10 02:03:48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