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语文单元复习检测题8[精选合集]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2013届高考语文单元复习检测题8

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刀俎(zǔ)戮力(lù)杯杓(sháo)美姬(jī)....

B.玉玦(kuài)瞋目(chēn)崤山(xiáo)彘肩(zhì)....

C.燕国(yān)拜谒(â)匕首(bì)变徵(zhī)....

D.震慑(shâ)箕踞(jī)督亢(kàng)偏袒(tǎn)....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秦伯说,与郑人盟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秦王方还柱走D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A又欲肆其西封 .

B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C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

D我得兄事之 .

4.下列有关“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①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④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大王来何操

B吾属今为之虏矣否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夺项王天下者,沛公也亚父者,范增也。

D太子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二、填空(共8分,每空1分)

6.文学常识及名句填空。

(1)《战国策》是汉代整理编辑的一部重要的体历史著作。全书共篇,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共245年。

(2)又前而为歌曰:“,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不仁;;不知;,不武。

(4)大行不顾细谨。

三、阅读题(共31分)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7.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焉用亡郑以陪邻 / 以其无礼于晋

B.君知其难也 / 吾其还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D.唯君图之 / 君之壮也,犹不如人

9.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

10.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二)燕攻齐,齐破。闵王奔莒,淖齿杀闵王。田单守即墨之城,破燕兵,复齐墟。襄王为太子征。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襄王立,田单相之。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不早图,恐后之。”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女闻吾言乎?”对曰:“闻之。”王曰:“女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也。’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王曰:“善!”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后数日,贯珠者复见王曰:“王至朝日,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乃使人听于闾里,闻丈夫之相与语,举曰:“田单之爱人!嗟乃王之教泽也!”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襄王立,田单相之相:辅助 .

B.不早图,恐后之后:落在后面 .

C.宜召田单而揖之于庭,口劳之劳:慰问 .

D.乃赐单牛酒,嘉其行嘉:赞扬 .

1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B.王不如因以为己善因人之力而敝之 ..

C.乃赐单牛酒,嘉其行乃为装遣荆轲 ..

D.出不能行,坐于沙中苛政猛于虎也 ..

13.下列各组句子分编为四组,全能表现齐襄王善听意见的一组是()(3分)

①襄王为太子征②襄王立,田单相之③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④女以为何若⑤乃赐单牛酒,嘉其行⑥贯珠者复见王曰

A.①⑤⑥B.④⑤⑥C.③④⑤D.③⑤⑥

1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3分)

A.田单守即墨之城并破燕兵,显出了卓越的才华,是襄王后来猜忌他的根本原因。

B.见田单爱护百姓的举动,“襄王恶之”,说明君臣关系进一步出现危机。

C.贯珠者的一席话使君臣危机化解,说明贯珠者是一位有智慧的隐者。

D.齐襄王能够听进贯珠者的见解,并化解了与田单的矛盾,说明齐襄王还是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

15.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以分者,单解裘而衣之。(3分)

答:。

(2)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2分)

答:。

(3)乃布令求百姓之饥寒者收谷之。(2分)

答:。

四、应用题(共6分,每小题1分)

16、将下列各句中的黑体字,用成语代替。

(1)电影《父子威龙》中,黑社会老大请卧底公安吃饭,他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想借公安的儿子小巩揭穿他的卧底身份。

(2)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纪律严明,所到之处,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这年头在打工不容易,得看老板的脸色,哎,走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17、分别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沛公不胜杯杓。(3)秋毫不敢有所近。

五、作文。(40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根据寓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700字。

人有鱼池,苦群鷧窃啄食之,乃束草为人:披蓑、戴笠、持竿,植之池中以慑之。群鷧初回翔不敢即下,已渐审视,下啄。久之,时飞止笠上,恬不为惊。人有见者,窃去刍人,自披蓑、戴笠,而立池中,鷧仍下啄,飞止如故。人随手执其足,鷧不能脱。

(《鷧鸟中计》)

【参考答案】

1、A(B玦juãC谒yâ D袒2.D(A说—悦B蚤—早C还—环)3.B(B形容.tǎn)

词的意动用法。ACD名词作状语。)4.B(①②连词,表目的。③④分别是“因为”和“按照”。)

5、A(A前者为普通疑问句,后者宾语前置,B被动句C判断句D定语后置句)

二、6.(1)刘向、编年体、33。(2)风萧萧兮易水寒。(3)因人之力而敝人,失其所与,以乱易整。(4)大礼不辞小让。

三、(一)7.B渡河 8.C 9.DA定语后置句B判断句C判断句 10.C

(二)11.B(后:来不及。)

12.C(A前者“助词,的”,后者“取独”;B前者“趁机”,后者“依靠”;C都是“副词,于是”;D前者“介词,在”,后者“介词,表比较”。)13.B14.A(根源在于“齐以破燕,田单之立疑,齐国之众,皆以田单为自立也”。)15.(1)田单看见老者身体寒冷,就让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送给老者穿。(2)田单既有这些优点,而大王又赞扬他,要知道赞扬田单的优点,也正是宣扬大王的圣德。(3)然后下令调查饥寒交迫的百姓,给以赈济。

四、16.(1)项庄舞剑,意在沛公(2)秋毫无犯(3)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17、(1)暗喻

(2)委婉(3)借代

五、略。

【参考译文】

燕军攻齐,临淄被攻破,齐闵王逃到莒地,为淖齿所杀。田单死守即墨,后来反击,大败燕军,并且收复了国都临淄,迎回躲在民间的太子襄王。齐军破燕,议立国君,田单对立襄王为国君犹豫不绝,齐国的老百姓都怀疑田单会自立为王。后来田单立太子为襄王,自居相位。有一天,田单路过淄水,看见一位老者赤足渡河冻坏了,无法再走,僵坐在岸边的沙土上。田单看见老者身体寒冷,就让随从分件衣服给他,但随从们没有多余的衣服,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裘送给老者穿。

齐襄王内心很是憎恶田单这种收买人心的行为,他自言自语说:“田单这样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莫非图谋我的王权富贵?如果不先发制人,恐怕后悔也来不及了。”说完,他猛然从自言自语中惊醒,警惕地左右察看,没什么人,只是岩石下有个采珠人,襄王把他叫唤过来问道:“你听到我说什么了吗?”采珠者坦白承认:“都听到了。”襄王杀意顿生,却故意问道:“你认为我该怎么做?”那人说:“大王不如顺水推舟,把它变成自己的善行。您可以发布诏令嘉奖田单的行为,并说:‘寡人担心百姓子民挨饿受冻,相国就分赐他们衣食;寡人关心百姓,相国也满腹忧心。相国这样做,正合寡人心意。’田单既有这些优点,而大王又赞扬他,要知道赞扬田单的优点,也正是宣扬大王的圣德。”襄王叹道:“好主意!”于是以牛酒犒劳田单,表扬了他给贫民送衣的行为。

过了几天,采珠人又去拜见襄王,进言说:“来日百官上朝,大王应该特地召见田单,并在朝堂上加倍礼让尊敬,亲自表示慰问,然后下令调查饥寒交迫的百姓,给以赈济。”襄王一一照办后,又派人到街头里巷打探民众的态度,听见老百姓都在谈论说:“田单很爱护百姓,哎呀!这全是大王教导得好啊!”

第二篇:2013届高考语文单元复习检测题12

必修三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chǔ)霜鬓(bìn)惘然(wǎnɡ)迁谪(zhã)....

B.潦倒(liáo)琴弦(xuán)石栈(jiàn)钿头(diàn)....

C.猿猱(róu)崔嵬(wãi)吮血(shǔn)贾人(ɡǔ)....

D.锦瑟(sâ)猿啸(xiào)咨嗟(jiē)裂帛(bó)....

2.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钩连 潦倒 地崩山摧 群山万壑

B.峥嵘 谪居 冲波逆折 篮田生玉

C.咨嗟 惘然 扪参历井 海誓山盟

D.崔嵬 整顿 司马青衫 杜鹃啼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 ......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我从去年辞帝京 ......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④⑤⑥

4.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

5.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B.主人下马客在船

C.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D.秦时明月汉时关

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B.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C.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回)D.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填空(10分,每空2分)

8.(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

三、阅读理解(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西域读李白

①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到很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是我的猜想。

②这个漂泊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③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④异国情调、漂泊的情怀其实充满李白所有的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李白《春夜宴楼李国序》)这是诗人眼中的时间和宇宙———天地之间只有逆旅和过客。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中是没有第二人的。

⑤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浪漫、癫狂、爱恨情仇、寂寞与痛苦、梦与醒,他的豪气义气,他的漂泊,全都达于极端。“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意轻千金裘,顾向平原笑。吾亦淡荡人,拂衣可同调。”(李白《古风其十》)只有鲁仲连这样的侠客才是可与之同调的朋友。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传说中他曾手刃数人。他二十几岁便“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这都是些游侠行径。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扶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之上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

⑥在喀什、若羌、阿勒泰、伊犁这些西域城市之间跋涉,每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都给我有力的震撼。几十个世纪以来,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者后裔的单纯与猛烈。昆仑山、天山、阿勒泰山,像横亘中亚细亚的三架竖琴,将咚咚的马蹄声传递到最遥远的地方。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向中原,将浩瀚的里海变成内陆湖。多么凶蛮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这个“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大汗可真是大手笔啊。李白从另一个方向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为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飙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剽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

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⑦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

9、品味文中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诗人拒绝根的存在”,句中的“根”指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要拒绝根的存在?(2分)

答:。

(2)“他不习惯仰视”,句中“仰视”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

(3)“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山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分)

答:。

10、下列两个句子中的“此”分别指代什么?

(1)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

“此”指代__________.(2分)

(2)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形成。

“此”指代 __________.(2分)

11、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请联系文章第5自然段,分条表述。每条均不能超过5个字。(6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12、作者在第()自然段中描绘了昆仑山、骑士、成吉思汗的马队等诸多形象,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四、诗歌鉴赏(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第20题。

孤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3.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 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

答:。

五、语言表达及应用(4分)

14.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

老佣人说:“ 容易办成。”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这叫做‘ __________’。”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 __________’。”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__________.”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__________.”

老佣人说:“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

六、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人为了钱而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也有的人认为,理想的工作应该是能带来创造力,带来自我满足,能感到愉快。

你认为一个人应该为感到愉快而工作呢,还是应该为一个能提供高工资,但却令自己痛恨的职位去工作呢?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1.D(A.渚:zhǔ;B.弦:xián,栈:zhàn;C.猱:náo)2.B(篮———蓝)3.C(③⑥与今义同)4.B5.A(A为拟人,其余均为互文)6.A(徒、空)7.A(“贺知章”为“杜甫”:“白居易”为“贺知章”。)

二、8(1)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2)相逢何必曾相识

(3)唯见江心秋月白。(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三、9、(1)“根”指故乡。因为他认为天地间只有逆旅和过客,把生命看作一场纯粹的漂泊。

(2)丧失人格,贬低自己,巴结权贵,侍奉权贵。(3)李白通过自己与社会的广泛接触,运用手中的笔,将大唐山水都赋予了神奇的内涵,使大唐的诗歌独树一帜,让人感动,让人神往。

10、(1)在地广人稀的西域中漂泊的李白家族。(2)具有开朗雍容气势的大唐。

11、(1)重侠轻儒(2)轻财重义(或“重友情”)(3)藐视权贵

12、这些形象都具有西域特征,描绘这些形象是为了引出李白的诗歌中“ 剽悍与纯粹”的西域风格特点,是为了引出李白独特的诗风对大唐诗坛的影响。

四、13.诗眼是“孤”字。首先大雁因“孤”而“飞鸣”“念群”,颔联“ 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 孤”,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还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所以说“孤”是诗眼。

五、14.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六、略。

第三篇:2013届高考语文单元复习检测题3

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共2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目眦尽裂(cì)

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同舟共济

B.济世安民

C.赈灾济贫

D.无济于事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6.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 8.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 9.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10.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史记》中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称霸一时,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C.《战国策》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10分)

11.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每空2分,共6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2)大行不顾细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每小题2分,共4分)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2)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B.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肯定态度。C.李清照诗充分肯定项羽的英雄气节,赞扬项羽的高风亮节。

D.李清照诗与杜牧诗,对项羽的看法是迥然不同的,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态度。

三、(2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翻译题分别为2分、2分、3分,共8分。)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夫人朝夕退而游焉

夫人:丈夫的妻子 B.郑伯如晋

如:到„„去 C.吾不克救也

克:能够

D.子产使都鄙有章

鄙:边远的地方。

14.下列有关加点“之”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所善者,吾则行之②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③德,国家之基也④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5.下列八句话分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⑤人之爱人,求利之也⑥德,国家之基也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

B.⑥⑤

C.①③

D.⑦④

16.下列各句对原文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子产高度重视听取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的危害。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美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答:

。(2)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

答:

。(3)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答:。

四、(10分)

18.将下列一组句子组织一个语意连贯的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①《左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文学作品。②《左传》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③《左传》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④《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善于描写大场面。

答:

。19.“闯”在《古代汉语字典》里解释是:“闯”是会意字。由“门”和“马”组成,表示马从门中猛然冲出。“闯”的本义是指一种突然而迅猛的动作,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心态上的无所顾忌的状态。参照这种解释,请分析古人以城门会意出的系列姊妹字,各表示什么意义?(1)“问”:

。(2)“闹”:

五、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蚂蚁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生物之一。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足迹。

整个夏天蚂蚁都为遥远的冬天做准备。刚一入夏,蚂蚁就要开始储备冬天的食物,积极准备、认真对待,这样蚂蚁会在万物凋零的冬季丰衣足食;整个冬天蚂蚁都在憧憬夏天,时刻提醒自己冬天很快就会过去,温暖的日子就会到来。

不论什么时候,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去或钻进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

大多数人认为,蚂蚁的这些做法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同样需要。你的看法呢? 请根据话题材料,自主命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A(B.“眦”读zì;C.“共”读gōng;D.“夫”读fú。)2.C(A.“知”通“智”;B.“说”通“悦”;D.“倍”通“背”。)3.A(渡河。)4.B(A.非常

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

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外出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穷困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D.夫人

古义:那人;今义:妻子。

长者

古义:敦厚的人;今义:年龄较大的人。)5.B(“越国以鄙远”中“以”是连词,可译为“来”,表目的。)6.A7.D(D项中“其”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其他各项均为代词。)8.C(C项应译为:于是拿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9.B(B项应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10.C

二、阅读鉴赏11.(1)失其所与,不知。(2)大礼不辞小让。(3)风萧萧兮易水寒

12.(1)B(2)B

三、13.A(那些人)14.B(①②分别为代词和取独;③④分别为助词“的”和代词。)15.C16.A(“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不妥。)17.(1)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2)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3)子产如果死了,谁来继位?

四、18.《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善于描写大场面,善于写细节,善于刻画人物,往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的不可多得的好文学作品。19.(1)“问”是由门和口会意而成。表示守城的士兵,用口对着城门外的来者问话。(2)“闹”是会意字,由门和市组合而成。表示骑马人一进城门内,就看见城内集市的热闹非凡景象。

五、略。

【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3届高考语文单元复习检测题8[精选合集]

第一篇:2013届高考语文单元复习检测题8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基础知识(共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