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几点体会(5篇)
第一篇: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几点体会
对单
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几点体会
兰州二十五中学李梅林
摘要:单亲家庭,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教育缺损家庭的子女,除了用一般的教育方法之外,还应采用一些特殊的措施。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教育自信心责任感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若遇到单亲家庭的子女,对他们进行教
育,逐渐成为中学教育的一个难点。他们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乏父母因有的关爱。单
亲家庭学生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基础教育问题。如留失生、问题少年等,不仅影响到这
些孩子本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到部分地区的人口素质,影响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国策,是
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关于这方面的教育,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一、善待单亲家庭学生,要从思想上增强其自信心
信乃人生力量的源泉,没有自信,就没有勇气和力量;没有自信,就没有成功和胜利。
我坚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教育的,主要在于教育者怎样去教,雕塑家怎样去刻了。因而,我在平是的言行举止中有意给予这些学生一个“我相信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的信息。在作业的批改中我总是说“你真棒”、“有创意”、“了不起”等字眼。运用期望效应增强孩子的自
信心。这样一来,发现以前在课堂上从不举手的几个“特殊孩子”竟高高地举起了手,而且他们的发言还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二、善待单亲家庭学生,生活上要有一颗慈母心
在我的教学中,尽量构建“子女一样的学生,父母一样的教师,家庭一样的班级”
这样一个全新的模式。对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尽量多了解,多沟通,为单亲家庭孩子排忧解难,给予有效的情感补偿。教孩子们洗衣服,打扫房间,整理书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讲究卫生······引导他们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的小主人。
对有病的孩子,我不管何时都及时带去医院诊治,使孩子们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发动全
班学生主动关心,嘘寒问暖,帮助生活。这样一来,这些孩子都在班集体中享受到家庭般的关爱,得到了兄弟姐妹般的照顾,他们的心变暖了,额头舒展了。
三、让单亲家庭学生在学习,责任中成长
单亲家庭孩子大部分做事不认真,学习马虎,生活草率,目中无人,漠然处之,一切
都显出无所谓的样子。究其原因是这些孩子缺少应有的责任感。美国丹尼斯韦特利语重心
长地说:“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使他从小就有责任感。只有这样,孩
子们才能成为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组织社群负责的人。”可见加强学生责任感的培
养,是多么的重要。因此,我特别组织这些单亲家庭孩子参加社会实践,让其在做中学,在学中提高。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学会做人;在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在真实的自我体验中获得感悟,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让单亲家庭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成长
为了给这些单亲家庭学生一些温暖,开学初,我就与全班同学一起制定计划,设计
了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借活动来促进学生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宽容大度和团结协作的关系。给单亲孩子一种“家”的感觉。例如“野炊”、“跳绳”、“削苹果”等活动。让这些
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方面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培养出了团队精
神,磨炼出了勇敢、自强的意志品质,丰富的活动使单亲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
例
主讲:许建华 时间:2005.8.13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当代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是空前的,对孩子教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付出也是极大的。可是,同样是家庭教育,同样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有的父母能够使子女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家为家庭也为自我写下光辉的人生篇章,甚至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不可磨灭的光点;有的父母却由于教子无方,使子女终生碌碌无为,断送了子女美好的前途,给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阴影,甚至出现家庭悲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因此,怎样顺应孩子的天性,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无疑是孩子否走向成功最重要的一环。
家庭教育如此,学校教育概莫能外。教师如同父母,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方式方法是相当重要的。
换句话说,家庭教育也好,学校教育也罢,如果在教育的问题上不分具体情况,不对症下药,效果会适得其反;相反,如果因人而异,采取适当的可行的方法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方面,对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尤为显著。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
案例一:
学生: 李同学(男)
家庭成员:无固定工作的母亲;生重病的外婆;患小儿麻痹症的舅舅
家庭情况:收入很低,居住环境老城厢;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低因而对其无法进行指导和教育
该生特征:心事重重,学习不能集中精力,成绩一直位于班级中等水平徘徊,没有大的起色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小孩谈话,要他面对困难,集中精力努力学习,争取拿到学校的奖学金。在生活上,学校的各项活动能减免的,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为他减轻因家境而感到的压力。作为班主任我平时给予他的是平视的目光和平和的态度,有时。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实践,李同学渐渐地找到了在班级体中的位置。学习上,从预备班到现在他每学期都在进步,上学期期末考试,他考到了年级第6名的好成绩,更重要的是他轻松地融入了班集体,我为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而感到高兴。
案例二:
学生: 张同学(男)
家庭成员:离异的父亲
家庭情况:父亲下岗,收入低微
该生特征:小学里是人人讨厌的差生,早晨迟到一周两三次,作业天天不交或漏交,找到他态度极好,认错很快,但就是没有行动,天天如此,老师普遍反映无法教育的“差生”
教育方法:自从进入我班后,我就把他作为我私下里的重点帮教对象,上门家访,和家长取得联系;陪他做作业,约法三章但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我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知道在小学里老师不把他当“人”看,小孩一点自尊没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后,我就努力捕捉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在班级里进行表扬,慢慢地孩子有了自尊,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效果:作业按时交了,迟到的次数少了。更让人高兴的是,上学期开学时,在讨论班级教室门由谁来负责开时,张同学第一个举手,愿意担这个责任。我当时真的很惊讶,抱着信任的态度就把每天早上开教室门的任务教给了他,一学期下来他基本能够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他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越来越多的赞扬声,越来越自信。从他的身上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每个老师对孩子要有信心和耐心,真所谓“金诚所至,金石为开”
案例三:
学生: 陈同学(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为金融业“白领”
家庭情况:家庭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月零花钱上千。用其父亲的话讲,“她失去了母爱,我要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
该生特征:预备班时成绩比较差,但听其父亲说小学成绩还可以,初中毕业中考成绩不是很好,勉强进入了我校高中美术特色班学习美术;平时的文化测验成绩也还可以,有点“小聪明”,但每到大考就会头脑发晕,具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方,很爱打扮,注重自身形象“美”
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希望她利用一周的时间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负荆请罪”,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上课时不再偷照镜子了,学校要求同学做到的“一日常规”她都能做到,发型、发色“正统”。据其父亲讲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最近一次的考试成绩进步显著,美术专业成绩也开始领先于不少其他同学
以上三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第三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
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下面是我遇见的二个案例。
案例之一
学 生:陈某(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爷爷、奶奶
家庭情况:母亲去世较早,父亲没有再婚,跟随父亲以及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在家经营袜业加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个月提供较多的零花钱。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得知,因为从小失去了母亲,家庭对其非常疼爱,觉得她失去了母爱,比周围的孩子可怜,所以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尽量满足她的需求。
该生特征:表现不差,成绩差。但据说小学成绩还不错,升到初中后成绩就直线下降,但人还是比较聪明机灵,善观言察色;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十分注重形象打扮,很爱美。
采取的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暖心”行动,多鼓励多表扬,唤醒她的荣誉感。办公室、操场边,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身上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告诉她要努力找出自
己的缺点和问题,要她成长成一名不单外表美心灵更美的人,我给她三天时间。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谈心,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就有了变化了,课间休息时大家跑教室外面,她有时在座位上看书,看到老师更有礼貌了,课桌下的小镜子不见了(同学反映她上课也不偷偷照镜子理头发了),平时的穿着打扮变的得体了,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少了。而且听她家人讲回到家后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近段时间各科考试成绩都有进步,尤其英语进步很快。对这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案例之二
学 生:刘某(男)
家庭成员: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后妈、同父异母弟弟 家庭情况:父母早已离异,刘某抚养权在父亲。离婚后父亲
外出工作,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在奶奶接送下念了幼儿园、小学。父亲再婚后两年把他接到新家庭,离开奶奶。父亲再婚后又生育了一个儿子。父亲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于是教育子女的任务便落在后母身上。工作压力大、家务繁多的后母便让孩子寄宿学校,每月除了给生活费,极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等问题。
该生特征及存在问题:刘某成绩中上但他并不让人省心。开学刚两周,作为寄宿生的他就伙同班上其他两名男生翻墙出去上网,彻夜未归。事情败露后,我联系了家长来到学校。刘某的妈妈一到办公室坐下,就首先向我言明她是后妈,摆出一副“孩子不是我亲生,不关我事”的态度。经了解得知,在家里,由于刘某自幼与奶奶生活,长辈过分的溺爱加上亲友对其的同情使孩子养成了有求必应、贪婪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由于性格问题,在新家庭中与后母及弟弟的相处并不融合,在学校中也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后母对他基本上是一种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态度。
采取的教育方法:一是用爱抚平创伤,与其父亲沟通,建议父亲多在家陪孩子,经过多次劝导,他父亲终于决定向公司申请转岗,回到家乡工作,陪伴儿子。同时将刘某的情况告诉他母亲,要求母亲多关心孩子。二是用环境渲染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编排座位时,我有意在其座位周围编排了一些刻苦勤奋又乐意助人的班干部同学,并私底下叮嘱这些学生干部多主动地与刘某交往。三是加强交流鼓励,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我
也加强与刘某的交流,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地拉他聊天,和他讲起自己当年的学习过程,引导他打开心扉。
教育效果:后来的一个学期里,刘某翻墙外出游玩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现在,他不仅仅性格开朗多了,变得活泼健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乐于帮助他人,同学们更喜欢他了,老师们也发现他开始主动思考问题了,经常到办公室请教,有时放学了,他还拉着老师问题目。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家庭婚姻的不幸,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无能为力,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尽力而为。这些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需要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希望在这些孩子早期不幸的经历中,有幸在学校感受到不亚于亲情的关爱和照顾,希望我们努力地结果能够让他们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第四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近几年来,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生活向孩子亮起了红灯,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
笔者所带的班上总有若干单亲家庭学生,今年的班就有一位。处在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通常表现在待人接物比较淡漠,一般不太主动与人交往,或桀骜不驯,或胆小怕事,情绪波动较大,自控力差。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为他们的生活开启绿灯,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就笔者接触到的学生分析如下:
一、案例介绍
1、个人基本情况(1)个案本人情况
小佳,学习较刻苦,但成绩不好,较任性,与同学交往不顺利。
(2)个案家庭情况
小佳父母已离异,母亲抛弃其姐弟二人,另外组建家庭。父亲忙于工作,每天都把他们放到小饭桌,很少有时间与她沟通交流。
2、个案生活经历(1)个案生活情况
小佳在转到班上前两年与母亲生活,后来母亲又重组家庭,小佳又开始与父亲生活。她平时与同学相处中,略显内向,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2)对案主访谈情况
在校期间,作为班主任笔者对小佳进行了多次的深度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大致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小佳:“妈妈有自己的朋友,没时间理我,亲戚知道我只有妈妈,总用异样的眼光看我。那些朋友不知道我只有妈妈,我能跟他们一起无所顾忌,很开心。”
二、案例分析
首先,这里可以看到单亲家庭中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现状,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任何一方的角色缺失将导致经济资源和情感资源的缺乏。
其次,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外界过多
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几点体会(5篇)
本文2025-01-10 02:00:13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