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大学生维权意识128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2010年大学生维权意识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问卷共计问题14个选择题,主要围绕6个方面进行调查:

1、2010年学生有没有遇到消费者侵权;

2、学生认为哪种侵权行为最普遍;

3、学生一般会用哪种方式进行维权;

4、学生认为最普遍的不良消费习惯有哪些;

5、学生认为危害大的不良消费习惯有哪些;

6、学生对我校新校区消费情况的意见,2010年大学生维权意识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98份,其中195份为有效问卷,现就6个方面分别陈述:

1、2010年学生有没有遇到消费者侵权,有50.1%的男同学和44.7%的女同学遇到过。由此看出在学生们的现实生活中的侵权行为还是时有发生的。

2、学生认为哪种侵权行为最普遍,根据调查结果比例来看,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价格欺诈情况比较普遍,在这一方面,我们提醒广大同学在购买商品的同时一定要认真做到查看商品质量,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3、学生一般会用哪种方式进行维权。43.1%的同学通过和商家协调解决的方式,44.2%的同学通过向相关管理部门投诉,而只有13.7%的同学通过法律手段寻求解决。由此可见,广大同学的法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而事实证明,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维权问题是最为有效的阻止商家的欺诈行为。

4、学生认为最普遍的不良消费习惯主要有:盲目相信广告宣传;主动索要和保管消费凭证的意识薄弱;购买商品一味图便宜;受商家打折优惠诱惑,落入消费陷阱等。

5、学生认为危害大的不良消费习惯有:盲目相信广告宣传;购买商品一味图便宜;购买“三无”产品;购买食品不注意保质期;受到消费侵权后不维权,不投诉等,调查报告《2010年大学生维权意识调查报告》。

6、对于新校区消费情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对校园超市商品的质量及价格等表示不满意,同学们反映的意见主要有:超市的价格过高,品种不全;质量保质期应该注明,多设几个收银台,学生人多容易拥挤;食堂饭菜量少、价格太贵,质量不够好;校内消费场所不齐全;商品的价格高,没有做到实实在在为学生服务;学生普遍对公寓的电费缴纳制度表示不满意,望学校相关部门能给予解决。

以上六方面反映出同学们在一些方面的维权意识还很淡薄,体现在:

1.维权集中于事后维权,在接受商品服务时的维权意识淡薄,没有想到事先防范。

2.当遇到消费纠纷时不能采取正当有效方式进行维权。

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群体,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要敢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希望通过本次调查给大家一个警示作用,希望大家拿起法律——这个有着国家强制力做保障的强大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大学生消费者要通过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其它法律法规知识,不断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牢固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自觉与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对侵权行为、违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使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及时有效保护。

此外,我们还深入学生,宣传正确消费观念,增强法律维权意识,做好学生和学校管理部门的纽带作用,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热情帮助,共同创建我们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美好的明天!

宣传部

第二篇: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调查报告

学院:动科院专业:动物医学

学号:2010310880姓名:王渊

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调查报告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益提高。在消费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形式会侵犯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它成为每年广大消费者关注和维护合法消费权益的重要时段。消费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理应给予重视和保护。当代大学生属于社会消费者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消费维权问题应给以足够的重视与合理的引导,使青年学生能够很好地实现从学生到社会一员的角色转变,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经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碰到这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会如何处理这样的事件呢?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又是怎么样呢?我们就对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如何做了问卷调查。为了深入了解我校青年学生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就我校青年学生消费维权问题调查进行了分析。此次调查以消费权益为切入点,探索提升我校青年学生维权意识、能力及适应社会生活的方法和途径。

(一)基本情况:

我们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119,回收率将近99.1%。按调查对象的性别来分,男生共有62人,占调查总数的52%;女生共有57名,占调查总数的48%;按年段来分,大一学生占大多数,共有101人,占总调查人数的85%,大二共有18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5%。该份调查问卷的题目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两道题,都是对大学生是否了解消费者协会的基本性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调查;第二部分有五道题目,先是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消费维权意识的认知情况,后是通过面对具体案例时,大学生会采取什么样的做法的问卷调查;第三部分有三道题目,是关于大学生对维权所要经过的程序的认识,及具体途径的认知情况的调查。

(二)样本分析:

A、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之甚少。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知道消费者协会是一个社会团体的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从被调查者的性别分析,其中大学男生答对该道题目的占总男生调查总数的53.2%;女生答对的只占42.1%。从被调查者的年段分析,大一学生答对的只占47.5%,而大二的学生的有50%。通过调查样本的分析发现,大学生对消费者享有的一些基本权利不太清楚。分析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男生中只有9.7%的答对,而女学生也只有12.3%。但大二学生回答正确的达到38.9%,大一的只有12.9%的学生回答正确。从这些数据来分析,现今大学生对于消费者协会认知不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

B、大学生认为自身的消费维权意识一般。对大学生认为自身的消费维权意识的问卷调查中发现:52.1%的学生认为自身的维权意识较为一般,男女生之间的比例相差不大,大一大二的学生之间的调查结果比较也没有较大的差异。而认为自身维权意识很好的只占15.1%。

C、通过案例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比较淡薄。我们以一些生活中常碰到的例子作为调查案例,对调查的结果的分析发现:当权益受到侵犯时,会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的学生只占小部分。其中男生的占34.4%,女生的占23.4%,大一学生占30.7%,大二学生占35.2%。这样的数据体现出,现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维权意识还比较淡薄,并不像他们自认为的达到的程度。

D、大学生对于消费维权所需的程序和具体途径比较清楚。被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对消费投诉的一般程序还知道一点点,也都觉得现在的消费投诉“门槛”太高,投诉处理时间过长,因此对于平时一些较小的侵犯权益的行为不会采取相应的维权措施。从大学生对消费投诉电话的问卷结果发现,还有26.1%的学生对此不清楚,还不排除通过猜测得到正确答案的同学所占的比例。

由此可见,现在的青年学生还有大部分在思想上不能够正确理解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觉得维权在损失大小上应区别对待。思想是行动之源,只有在思想上肯定并维护个人权益不受侵害,才会主动履行消费维权的行为。所以,指导青年学生运用正确的维权办法和渠道,提升正当维权思想觉悟,势在必行。

学生的消费维权行为有待指引 在回答“在外出兼职时,你是否会要求同雇主签订合同?”的问题时,有18.6%的学生选择“只是兼职,何必那么正式”,还有21.1%的学生选择“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回答“当你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时,通过哪些途径解决?”的问题时,有31.2%的学生选择“找认识的人帮忙”,由此可见,大学生维护个人权益的行为还不够成熟,依然处于被动状态,不懂有效保护自我。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锻炼正确的维权行为,是保护个人权益不受侵犯的必要措施。

经过调查,我们认识了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和具体消费维权的现状。我们知道,目前大学生消费维权现状仍不容乐观,大学生自身维权主动性不高,维权成功性仍有很高难度。那么导致这一现象又是为何呢?这就需要我们举行深切思考。

(1)、大学生缘何法律知识缺乏、维权主动性不高

从大学生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识程度上,我们明显发现更多的人只是听说但却未对此中相干条目、具体的权力和义务有过多的相识。甚至于对“双倍赔偿”这种具备典型性的法律规定也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在经济糊口中对其具体执行情况有更多的关注。除法律知识的欠缺外,大学生还存在对如“何为‘三无产品’”等常识存在知识储蓄的紧张不足问题。一些如“产品标明”等商品所需凭证专业名词的相识程度也令人堪忧。

那为何如此呢?一方面,大学生自身没有主动地去尝试和认识相关的法律知识,缺乏对自身法律知识的武装。并且从大学生对“王海现象”的认识的调查上,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这一现象表示未曾经听说,甚至于有些大学生仅从感性的角度起航,对这种故意买主索赔的举动表示附和,甚至愿意参与。

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拥有自身广博的学识,却最终难以用来维护自身的权力。一方面,因为主观上确实缺乏相关法律知识的累积及实践维权经验的堆集;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也和普通消费者有着同样的思想。调查中,82%的大学生在遭遇侵权时很理性地想到与商家直接交涉。但当问及如何协商未果的话,却仅有37%的人表示会去找消协投诉,仅11%会向行政部门投诉,向法院诉讼。这些现象表明大学生自身维权的主动性存在着一定的不踊跃。结合大学生消费布局分析,因为大学生购买力有限,在一些平常经济活动中,大学生的消费对象一般多为涉及钱数较小的糊口用品等,在遭遇商家侵权并与其协商未果后,大多数大学生因为害怕麻烦、消耗过多的财力和精力,就宁愿选择自认倒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来处理,放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力。再者,在涉及如手机、pc等高消费的电子产品等侵权举动时,大学生消费者同样处于弱势地位。因为对相关产品知识的缺乏,很多情况下未能及时发现商家的侵权举动,在售后办事和“三

包”问题上,还存在着“店大欺客”的现象,也同样影响到了大学生消费维权的主动性。

(2)、法的执行力及消费维权的关注

大学生消费维权现象不容乐观,主观上存在问题,客观方面也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认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行14年来,消费者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维权渠道及手眼也呈现多样化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消费维权的成功仍有很大的难度。首先,针相互抵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提高,经由调查我们发现80%的人表示在知晓“双倍赔偿”相干规定的前提下,遇到适用景象时愿意运用该条目。但究竟上,调查数值中仅有42%的人知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双倍赔偿”的规定。经由过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我们知道所谓意识的提高,实在只是表面上树立了消费者主动维权的观念,但却忽略了本质上对相关法律知识及实践经验的鼓吹和教受。因为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组织乃至高校本身在相互抵消费维权常识及事例上的宣传不够,乃至大学生相互抵消费维权的具体途径、消费常识甚至基本法律知识的匮乏,造成了大学生在消费维权上显得“有心无力”。

除了相关法律知识流传不足外,消费维权还给大学生消费者留下这样一个不好的印象,那就是消费维权的成功率很小。此中最明显的就是法的执行力问题,在关于“双倍赔偿”在大学城执行情况的调查中,46%的大学生认为很差,甚至26%的大学生表示根本不知道其执行情况。从其中不难发现在具体侵权赔偿上仍存在紧张的执行难问题,并且具体的执行情况也为公之于众,借以鼓励消费者的维权踊跃性。另外,对消费者协会在消费维权方面的效用上,85%的大学生对其不可缺乏的地位表示肯定。但因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互抵消费者协会等其他消费合作社赋予的权力仅只只是接受消费者投诉,参与市场监视、监查,向有关部门反映、查询、提出提议,相互抵消费纠葛举行调查、调解至多也只是支持消费者诉讼等这些原则上不具备强制执行力的职责。以及消费者协会在具体消费纠葛的处理上显得很无奈,在实务操作上还必须转接到工商等行政部门,这客观上加多了消费维权的步伐繁琐,加大了消费维权的难度。

(三)解决途径的思考:

(1)、加大宣传,增进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堆集

我们说过,目前大学生消费者维权意识遍及较高,但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积累却明显不足。结合高校自身情况,调查中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校方应设立一个与消费维权直接相关的部门。

(2)、校园组织结社,交流消费维权经验,提高成功可能性

除了校方需要为此投入一定的劳力、物力外,大学生自身同样需要采纳一些有用的措施。作为弱势群体的大学生消费者,因为其分散性在一些平常经济活动中的个别消费维权的成功性很低,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校园性的如消费者协会的社团组织,结成消费维权的统一战线。经过这样一个相对集中的组织,大学生可以在此中交流各自在具体消费维权上的经验,针对遭遇的消费侵权的情况也可以相互提醒。并且,这样也有助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及一些消费常识的进修与掌握。在处理具体消费侵权事件事,这样一个拥有丰富法律知识和维权经验的群体,也极大提升了消费维权的成功率。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问卷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调查问卷

个人信息:性别:男()女()

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1.你认为学校哪个食堂的饭菜最实惠:()

A.安苑食堂B.银苑食堂C.后勤食堂D.教职工食堂

2.你比较喜欢在哪个超市购物:()

A.新华超市B.惠康超市C.诚信超市D.校外超市或小卖部

3.对安苑食堂的米饭涨价一毛钱,你有什么看法?()

A.很反感B.物价上涨,可以理解C.没感觉

3.你觉得自己的消费维权意识怎么样?()

A.很好B.一般C.比较淡薄

4.在学校用校园卡消费时,发现被多刷去2角时,你会?()

A.提醒工作人员,要求找回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0年大学生维权意识128

第一篇:2010年大学生维权意识调查报告本次调查问卷共计问题14个选择题,主要围绕6个方面进行调查:1、2010年学生有没有遇到消费者侵权;2、…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