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基地工作总结.
第一篇:苹果基地工作总结.
关于司川村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工作总结
半年以来,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増 果菜”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和镇上“一园两养三种四 抓”的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打造一村一品的原则, 以项目为支撑,以科技为依托,将苹果产业作为全村特色优势产业 来抓,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全村完成新栽植 苹果 1100亩,涉及全村 13个社 333余户,栽植品种以长富 2号为 主,株行距为 3*4,亩栽植果树 50-55棵。总规划面积 1000亩,完 成栽植面积 1100亩;今年,引进静宁、辽宁苹果品种和技术。在司 川村大力打造千亩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坚持行政推动、科技引导与 典型带动相合, 以适地适树为原则, 实行品种优良化, 栽植规模化, 整社、整区域规划。至目前,;栽植品种主要为富士系列,盛果期平均亩产 4000-6000公斤,产值在 3-3.5万元之间;产品主要销往江 西、广东、河南、内蒙等省市。
一、及早宣传抓规划。为确保 1000亩苹果种植面积落到实处, 我们坚持早宣传、早规划,去年底就开展摸底调查、宣传动员、地 块界定、签订协议等工作,今春立即组织村组干部多次进村入户, 召开群众会议等形式。采用干部守地头、蹲炕头,从嘴里说服老百 姓、心里感化老百姓使他们积极参与。司川村打造千亩苹果种植示 范基地的工作思路、要求陈坪、三角城、方地片带建设等进行再宣
传、再部署,要求群众提早谋划,合理安排耕作,留足地块,留足 面积。
二、加强培训抓提升。搞好千亩标准化苹果基地建设工作,技 术是关健,培训是保障,为此我们积极邀请甘肃省农科院专家、县 林业局技术人员于 2月下旬开始,多次来我镇就果树修剪,病虫害 防治、配方施肥等知识进行专题培训,并深入果园现场示范讲解, 通过理论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提高了果农的生产管理水平。同 时,技术能人、科技特派员等 8人组成的科技培训小分队,采取定 区域、定任务、定考核的办法,深入农家院落、田间地头,广泛开 展技术培训,进一步扩大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果树栽植的科技 含量。对基地果农和经纪人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散培训与集 中培训相结合、普及培训与提高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以“幼树 早果丰
产栽培技术” ,丰产园以树体改良,铺砂、覆草、果园生草等 地面覆盖技术,无公害农药使用,配方施肥,果实套袋,铺反光膜 等一系列现代提质增效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培训。通过果业 科技培训和经纪人培训,要培养出一大批“务果能手”和果品营销 队伍,果农的科技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果业营销市场逐渐趋于规范 化,林果产业整体效益显著提高。
三是科学种植抓间作。对新栽植果园全面落实营养坑开挖、树 上顶杆、套袋,树下浇水、覆膜,合理施肥等标准化管理措施,确 保苗木成活率。对丰产园管理方面, 落实果树套袋保暖、整形修剪、拉枝 800余亩, 除草 600余亩, 套袋 1100亩、政府免费提供地膜覆 膜、政府投资浇水 1100亩、病虫害防治 400余亩。以提高效益为目 的,动员群众合理间作套种,主要种植洋芋、蔬菜、豆类、党参等 低杆植物,提高种植效益,保证树体健康成长。
四是完善措施抓落实。为确保 1亩不欠完成栽植任务,把实事 办好,好事办实,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林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并确定一名副镇长带队,从全镇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专门 负责林果基地建设工作;为有效解决部分家庭劳力不足的问题,加 快工作进度,镇上筹措资金购买打孔机 2台,专门用于营养坑的开 挖,以社为单位组建苹果栽植互助组 5个,开展巡回作业,镇上筹 措资金,对种植大户和困难家庭给予一定的劳务用工补贴;为确保 物资供应,镇上积极与供销社协商设立化肥供应点 1处,发放地膜 4余吨,从物资上保证了栽植任务的全面完成。
五是存在问题及展望
在苹果标准化基地建设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全镇果 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与全县果品产业发 展起步早、基础好的果产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 表现在:一是果品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对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认识 不足,积极主动性不够。二是资金短缺,果农生产扶持资金不足, 宣传培训经费困难,手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生产区 建设的顺利进行,无法在大型媒体上进行宣传推介,造成“鸡川苹 果”品牌知名度不高。三是果品加工企业少,产业化程度低。四是 果品质量检测人员缺乏,监控不力。五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市 场占有率低。
在今后的果业生产中,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生
产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通过强化技术培训,增强果农 标准化生产意识;完善服务网络,规范市场营销;加强地理标志产 品保护,实施名牌战略,增加市场占有率,立足“做大做强”司川 村果产业,为全镇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 献。
鸡川镇科技特派员:翟国斌 二 〇一二 年五月
第二篇:苹果基地工作总结
关于司川村苹果种植示范基地建设
工作总结
半年以来,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増果菜”的种植业结构调整思路和镇上“一园两养三种四抓”的工作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打造一村一品的原则,以项目为支撑,以科技为依托,将苹果产业作为全村特色优势产业来抓,作为今年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全村完成新栽植苹果1100亩,涉及全村13个社333余户,栽植品种以长富2号为主,株行距为3*4,亩栽植果树50-55棵。总规划面积1000亩,完成栽植面积1100亩;今年,引进静宁、辽宁苹果品种和技术。在司川村大力打造千亩苹果基地建设项目。坚持行政推动、科技引导与典型带动相合,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实行品种优良化,栽植规模化,整社、整区域规划。至目前,;栽植品种主要为富士系列,盛果期平均亩产4000-6000公斤,产值在3-3.5万元之间;产品主要销往江西、广东、河南、内蒙等省市。
一、及早宣传抓规划。为确保1000亩苹果种植面积落到实处,我们坚持早宣传、早规划,去年底就开展摸底调查、宣传动员、地块界定、签订协议等工作,今春立即组织村组干部多次进村入户,召开群众会议等形式。采用干部守地头、蹲炕头,从嘴里说服老百姓、心里感化老百姓使他们积极参与。司川村打造千亩苹果种植示范基地的工作思路、要求陈坪、三角城、方地片带建设等进行再宣 的,动员群众合理间作套种,主要种植洋芋、蔬菜、豆类、党参等低杆植物,提高种植效益,保证树体健康成长。
四是完善措施抓落实。为确保1亩不欠完成栽植任务,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林果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确定一名副镇长带队,从全镇抽调了精干力量组成工作组,专门负责林果基地建设工作;为有效解决部分家庭劳力不足的问题,加快工作进度,镇上筹措资金购买打孔机2台,专门用于营养坑的开挖,以社为单位组建苹果栽植互助组5个,开展巡回作业,镇上筹措资金,对种植大户和困难家庭给予一定的劳务用工补贴;为确保物资供应,镇上积极与供销社协商设立化肥供应点1处,发放地膜4余吨,从物资上保证了栽植任务的全面完成。
五是存在问题及展望
在苹果标准化基地建设中,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全镇果品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但是与全县果品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的果产区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果品生产者素质普遍较低,对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认识不足,积极主动性不够。二是资金短缺,果农生产扶持资金不足,宣传培训经费困难,手段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标准化生产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无法在大型媒体上进行宣传推介,造成“鸡川苹果”品牌知名度不高。三是果品加工企业少,产业化程度低。四是果品质量检测人员缺乏,监控不力。五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占有率低。
在今后的果业生产中,我们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标准化生
第三篇:县创建绿色苹果基地汇报材料
创建绿色苹果基地 打造农民致富产业
——XX县绿色苹果基地创建先进材料
XX县位于陕西省北部,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总国土面积1212平方公里,其中宜果面积42万亩。域内四季分明,光照充沛,温差较大,湿度低,病害少,优越的气候资源环境,为绿色苹果基地的创建提供了极为有利的保障,生产的苹果色艳,香味浓郁,果面清洁亮丽,造就了XX县成为陕西省优质苹果产业基地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紧紧围绕“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坚持把苹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通过抓龙头、促流转、建基地、扶大户,把创建绿色苹果基地作为“主引擎”,把示范园建设作为“主战场”,实现了苹果面积扩张、质量提升、结构优化、产业链延伸,有力地推进了全县绿色苹果基地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山地苹果面积达到17.6万亩,其中挂果面积8万亩,预计产量8.5万吨,产值1.8亿元,果农人均增收4850元。现将我县创建绿色苹果基地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
苹果基地工作总结.
本文2025-01-10 01:55:39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