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营山同仁医院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应立即报告,6小时内由预防保健科报防疫站;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 12小时内上报疫情,不得漏报,瞒报,重报,错报.2.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甲类传染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发现暴发疫情应立即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3.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均为疫情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对发现的确诊或疑似病命名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4.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报告卡及相关记录要准确完整,并按要求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注意保密.疫情管理员,应及时核对,检查漏报,迟报,错报情况,并进行校订.5.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6.列入被消灭,消除或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新生生儿破伤风,麻疹等),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卫生部的特殊要求进行报告。

2013-1-5

第二篇: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发现法定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应按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限,及时报告疫情,即甲类传染病及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应立即报告,6小时内由预防保健科报防疫站;乙类传染病和监测区域内的丙类传染病 12小时内上报疫情,不得漏报,瞒报,重报,错报.2.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甲类传染病人,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上报;发现暴发疫情应立即上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3.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均为疫情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对发现的确诊或疑似病命名必须及时,准确,完整地上报.4.传染病报告登记表,报告卡及相关记录要准确完整,并按要求进行汇总,统计,上报,存档备查,注意保密.疫情管理员,应及时核对,检查漏报,迟报,错报情况,并进行校订.5.应建立传染病登记制度,由专人负责传染病管理工作.6.列入被消灭,消除或重点控制的传染病(如脊髓灰质炎,新生生儿破伤风,麻疹等),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疫情报告外,还应按卫生部的特殊要求进行报告和管理.汝阳县工业区卫生院

冷链管理制度

1.冷链设备应按规定的装备标准进行配置,并做到专物专用,不得挪作它用.2.冷链设备必须建档建帐,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和登记制度,做到帐物相符.3.冷链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并有专人负责管理.4.冷链设备管理人员必须培训,并建立必要的管理和考核制度.5.对冰箱,冰排速冻器,冷藏箱,冷藏包,冰排等冷链设备要加强管理和正确使用.6.爱护冷链爱护物品,做到清法,规范运转.7.对存放疫苗的冰箱温度记录要每天观察,记录,冰箱,冰柜,速冻器中不得存放食物,肉类等.8.对丢失,变买,损坏的的各种冷链器材,根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发的原始配发册照价赔偿.汝阳县工业区卫生院

预防接种卡,证,册管理制度

1.预防接种卡,证,册必须由实施接种者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认真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内容要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2.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册城镇由接种点保管,农村由乡镇卫生院保管.3.儿童迁移时,由寄居地的接种点或卡册保管单位将预防接种卡或接种证明交给儿童家长,并将接种资料留据存查;迁入地的接种点要主动向儿童家长索取预防接种卡,证或接种证明,无预防接种卡,证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发.4.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所辖区域进行一次预防接种卡,证,册的核查和管理,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除的卡片由接种点另行妥善保管.5.凡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户口不在本地的0~7岁儿童,要建立临时接种卡,证,并负责免疫接种.汝阳县工业区卫生院

安全注射管理制度

1.接种人员必树立安全注射意识,提高自身的责任心.2.严格遵守安全注射操作规程.3.对已使用过的注射器具做安全处理.4.注射器具必须严格消毒,接种人员在注射前应洗手,注射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或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具.5.减少注射器具滥用,污染,保证注射安全.汝阳县工业区卫生院

第三篇: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伢染病疫情管理制度

1、疫情管理亻员定时收集传染症卡片并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卡片或填写不觅范的卡片要及时向填写人员查询、核对,准确无误后及时将疫情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登记。

2、对已报告的传染病卡片当诊断变更、死亡或误报时要及时做出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卡片类别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3、定期对已上报的传染病卡片进行查重,对重卡进衍剔除。

4、发现本内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

5、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少见传染病和本地已消除的传染病的报告信息,立即上报院领导和当地疾病控制机构,经疾病控制机构确认后,按照法定时限通过网络报告信息。

6、疫情分析资料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使主管领导及时掌握动态。

7、传染病报告记录资料要保存3年,网络直报的疫情信息和相关资料定期导出,制成电子文档双重备份。

8、传染病疫情管理相关资料分类归档保存。

9、疫情管理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密码要一个月更换一次。

10、对疫情信息资料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密。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给据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本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本院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及时通知疫情报告人员。

3、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4、由疾控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和查重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

5、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报告。

6、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传染病门诊日志,肠道门诊设立肠道门诊日志,对各类传染病予以详细登记,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

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对本科所有入院传染病病人进行详细登记,按照规定及时上报。

实验室应根据化验结果,对所有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患者进行疫情报告。

7、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8、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

第一篇: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营山同仁医院 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