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陈云纪念馆范文
第一篇:参观陈云纪念馆范文
参观陈云纪念馆 赵家镛
垂柳一排万里清,练塘处处赞评声。商务印书学理论,乡村举义踏征程。组织人事胸怀广,分管国财谋略精。纬地经天堪典范,遵规睿智慰平生。2018年6月29日
第二篇:参观陈云故居及纪念馆有感
参观陈云故居及纪念馆有感
最近,我参加了所在街道居委会党支部组织的参观位于上海青浦练塘镇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居和纪念馆。使大家对陈云同志一生的革命经历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陈云同志,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
上图:我在陈云同志故居的大门口。
通过参观陈云故居和纪念馆,包括我平时对陈云同志的了解,我有下列几点感触,与大家共勉:
1、陈云同志的干部路线和用人原则。1987年1月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陈云同志提出,干部队伍的用人原则应该是:德才兼备,才干固然要有,但德还是第一。我认为这个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是需要任用一大批具有改革开放的胆识和远见卓识的人才的。但是这种“胆识”和我们平时所说的“魄力”,只有当他使用在符合党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时,才是我们党和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所需要的,才是社会的正能量;而如果他把手中的权力用来谋求个人的私利,搞腐败、搞堕落,那这种很大的“胆识”、很大的“魄力”,就会变成社会的很大负能量,就是党和人民群众所痛恨,所需要清除的了。所以我们的干部组织部门,在考察干部、提拔干部时,一定要注意陈云同志提出的:“德才兼备,才干固然要有,但德还是第一”的原则,决不能把一些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上存在问题的所谓“人才”“带病”提拔;至于那些有买官卖官行为的,更是应该一撤到底,终生不得任用。我欣喜地看到,近年来党中央已经在重申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干部,这是完全正确的。干部队伍的素质高低优劣,决定了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成败和成效。上图:陈云同志铜像,江泽民同志题写了“陈云铜像”及“陈云故居”的手书。
2、“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是陈云同志的一句名言,我对此是非常欣赏的。只唯书,那就是教条主义,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由于教条主义的影响,曾经使革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这些教训难道还少吗?而只唯上,那不是幼稚无能,就是阿谀奉承,别有用心了;所以只有唯实,一切符合实际情况,在实事中求是,才是唯一的追求真理的正确途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后才形成的。所以,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才能在实践工作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我们的工作也才能有所作为。当然,不唯上,并不是说领导的话一概不听;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籍,都不照着办,搞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那一套。而是说:不能“唯”,“唯”了就会错。根本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最高利益。共产党生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么,这个根本的出发点不能含糊。
上图:陈云同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题词手迹。
3、在主抓经济财政工作中,陈云同志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工作作风“实”。他重视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工厂、农村,下基层,接触各方面的人士,了解交流各种情况,为高层决策提供依据。他强调综合平衡,群众路线,充分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和利益,平衡好收入与支出、积累与分配、建设与发展、近期与远期等各种关系,反复比较、交换,才作出科学的、慎重的决策。整个过程体现的是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讲真理,不讲面子。这是陈云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和办事原则,也是我们基层工作者所必须学习的。
上图:陈云同志雕像,二边是他最喜欢的青竹,意寓虚心、正直、廉洁与坚韧的美好品质。
4、在晚年,1978年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陈云同志当选为我们党首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他第一个明确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到我们党的生死存亡问题。他狠抓党风党纪建设,强调: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明确了抓党风党纪建设与改革开放事业并不矛盾,相反,好的党风党纪是搞好改革开放的充分、有力保证。在处理、惩罚一系列党内违法违纪案件中,陈云同志体现了一种刚强、有力、不留面子的姿态和措施、手段,保证了党的纪律检查工作顺利向前发展。
上图:陈云同志故居照片。
陈云同志是我们党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年代,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年代,陈云同志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在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参加陈云纪念馆有感
参观陈云纪念馆感想
时间:2008年5月17日 星期六 周XX 06水工(本)一班 2006101099 地点:江西干修所陈云纪念馆
2008-5-17上我们在学校的组织下乘校车到南昌市青云谱区的陈云纪念馆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陈云。来到江西省干修所,我们在我们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毛教授的带领下经过一段幽静的林荫小路陈云故居一排不起眼的瓦房映入大家眼帘,在房子正前方就是陈云同志的塑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坐在椅子上,身后是五棵松柏树,据说象征着他的五个子女。老师和大家一起献完花后开始参观这座陈云同志与文化大革命时期在这度过三年风风雨雨的老房子。门口墙壁上由其夫人于若木题的“陈云故居1969年11月4日-1972年4月22日”。在正厅我们浏览了陈云同志这一生的大事迹:
陈云(1905~1995)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江苏青浦(今属上海)人。1905年6月13日生于贫苦农民家庭。2岁丧父、4岁丧母,由裁缝出身的舅父抚养。1919年高小毕业后,因家贫无法升学,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后当店员。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同年8月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罢工委员会(后为职工会)委员长,参加领导商务印书馆大罢工,并取得胜利。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作为劳工组织者从事共产党的活动。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淞浦特委组织部部长,中共江苏省委沪宁巡视员、江苏省委常委兼农委书记,中共上海闸北、法南区委书记和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省委书记等职。1930年和1931年先后在中共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持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1950年10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先后兼任过商业部部长、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粉碎“四人帮”以后,在1977年3月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提出应该让邓小平重新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又率先提出平反冤假错案。在接着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重新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中共十三大以后,他退出中央领导工作,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过渡、保证党和国家稳定的重大决策中,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十四大以后,他过着离休生活。1995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陈云文选》(3卷)。
在我们参观时有一位八旬老人为我们作了讲解: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陈云同其他老干部一样蒙受着莫须有的罪名,以备战为名,1969年11月4日下放到江西“蹲点调查”他是在江西化工石油机械厂“蹲点”,吃住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在这他给自己起名为陈元方,“元”“方”两字分、别取自其两儿子的名字。
在此期间,他给自己制定的作息时间是:上午在化工厂调查,下午在家里看书和休息。化工厂每天早上8点上班,陈云严格遵守厂里的制度,从不迟到,每天六点多起来,走两华里到化工厂。对于一个六旬的老人来说,他就是凭着坚强的意志,一年四季,风雨无阻。
在化工厂,陈云逐个车间,逐个班组“蹲点”,参加车间、班组的生产和会议学习百次之多。他除了上午在化工厂外,还常常下午也到各车间看看,同工人们谈心。他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化工厂的工人和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老首长”,工人们还处处关心和照顾他,以表达他的爱戴和尊敬之情。据那位老同志讲,在化工厂他们总是偷偷的帮陈云把卫生打扫好;然后他们拖着陈云为他们讲长征的故事;讲各地的奇闻趣事。他们也常向陈云谈厂史,谈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刚开始时,有些工人看到这样大的首长来到工厂,有点紧张、拘谨,一个年轻工人有一次在回答陈云的询问时竟紧张地说自己是“江西莆田人”。陈云听罢,拍拍这位工人的肩膀,幽默地说:“如果你是江西莆田人,那这里就是福建南昌市了。”一天,他来到金工车间老工人龚火生家,在那里,他同龚火生亲切交谈,打开他家的油、盐罐子,掀开装米的缸子,看看他家的生活情况如何。当看到米缸里没有多少米时,陈云动情地对龚火生说:“你们干体力活的,饭量要大些。我一个月26斤定量,有节余,我可以送一些粮票给你。”听了陈云短短一句话,龚火生顿时热泪盈眶,不知说什么才好。在木模班的时候,班里的师傅冒着风险为他做了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帆布小折椅,陈云非常高兴的说:“我要把这个带到北京去,告诉毛主席,这是工人师傅给我做的。”
我们在陈云同志的书房里看见了5个奇怪的木头箱子,那老同志告诉我们,那是复制品,本来是5个铁皮箱子,是陈云用来装书的;他平时不抽烟,不喝酒,不下棋,不打牌,有时间都用来看书。他无论走到哪里,书就是他最重的家当。有一次,干休所的负责人要给工作人员讲课,可是忘了马克思有一段话是怎么说的。他找到陈云,想请陈云帮忙查查。哪料陈云立即答复说,这段话在哪一本书里,又在哪一页,甚至还说了这段话有多少字。陈云对马恩著作如此精通、熟悉,令这位负责人惊讶不已,半响说不出话来。看着5个这么大的箱子我们不禁感慨,为自己感到羞愧,那么艰苦的两年多的时间里陈云就看了这么多书!而我们自己今天这样好的条件下还不懂得珍惜!
这也让我明白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成大事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断的提高自己。据说,在江西的这段日子里,他重新读通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资本论》和《毛泽东选集》,还看了《列宁全集》十月革命以后的部分和《斯大林文选》、《鲁迅全集》等一些文章。尤其是对其中的经济理论部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对他复出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江西的这段日子里他虽身处逆境,当只要有可能和机会他仍然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直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向工人宣传正确的道理。有一次,在会上说:“不研究生产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认为,一个民族不能一天停止生产。工厂就是要搞生产,如果只谈革
参观陈云纪念馆范文
本文2025-01-10 01:48:21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