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新自我》练习题
第一篇:《认识新自我》练习题
《认识新自我》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2014年3月起,河南省体委将全面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向学生和家长通报测试结果。学生依据这一结果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属于()
A.自我反省B.科学鉴定C.咨询他人D.自我观察
2.2014年1 月3日下午,郑州市金水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金水区2013年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河南省慈善总会秘书处师戌平秘书长出席会议。听与会人员留守儿童的生活情景:在父母不在家,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孩子们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自暴自弃,用自己一双幼小的手包揽着家务和农活,自己照顾自己。这些情景告诉我们中学生应该()
A.自尊、自傲,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B.培养自尊、自信,克服自负和自卑
C.克服依赖心理,脱离父母独自生活
D.学会自立,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3.“滴水穿石”、“铁杵成针”、“金石可镂”……这启示我们,成就一番事业需要()
A.磨砺坚强的意志B.培养自信的品质
C.陶冶高尚的情操D.提高自立的能力
4.生活中,努力使自己成才、实现生命价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那么,在选择自己的成才之路时,最重要的是()
A.听从父母的教诲B.发挥自己的优势
C.张扬自己的个性D.符合自己的意愿
二、多项选择:
5.2014年2月10日,据新华网报道:在2014年春节期间,广州“食野”之风盛行,不仅不少餐馆当街卖野生动物,现杀现做,其中甚至包括不少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明令禁止猎杀食用的珍禽走兽。“食野” 这种行为()
A.是虐待生命的表现B.表明生活水平提高了
C.是对生命的不尊重D.表明生命是顽强的6.2013年9月26日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圆中国梦
德耀中华》在北京举行。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沈星,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在山东青州勇救落水少年,但因体力耗尽沉入水中,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牺牲时,他仍举着双手保持着向上托举的姿势,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庄严承诺。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A.应该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B.要充分利用有限的今天积极实现人生的价值
C.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内涵,而在于长短
D.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
7.青少年逆反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反抗父母,似病非病,无端生厌.厌学等。逆反心理若得不到正确引导,可能导致()
A.青少年是非不分B.与父母的正确教育相悖
C.误人歧途D.对父母和自己的伤害
8.莫言在获得若贝尔文学奖后说:“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奖项,获得这个奖项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也非常清楚地知道,在我们中国,也有许多作家,他们的作品也非常优秀,他们也都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 这表明莫言()
A.能够全面地认识自己B.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C.谦虚谨慎,不骄不躁D.能够看到他人的长处
三、辨析:
9.四、观察与思考:
10.材料:2013年8月31日中新社报道,中国职业航海家郭川30日在伦敦获得吉尼斯世界记录证书,他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成绩得到正式确认。郭川开启“单人不间断帆船环球航行”之旅,他不仅要战胜风暴大浪、高温酷热,还要战胜孤独和恐惧。经历了超过21600海里的艰苦航行,于2013年4月5日驾驶“青岛号”帆船返回母港青岛,成为第一个完成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中国人,同时创造国际帆联认可的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郭川身上具有哪些优良品质?
(2)郭川的环球航海给你哪些启示?
五、活动与探索:
11.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灾难就是动员令,灾情就是集结号。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间,无数人迅速投入到抢险救援的战斗之中。
【温暖】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时间来到芦山地震重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抗震救灾。他强调,现在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一刻不能停,要把废墟的边边角角都搜遍。
(1)党和政府把抢救生命作为抗震救灾的首要任务表明了什么?(3分)
【感动】在这场抗震救灾战斗中,涌现了许多“最美人物”:曾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舞蹈老师廖智,怀着感恩的心,奔赴芦山地震灾区当起了志愿者,戴着假肢送粮、送衣、送发电机、搭帐篷;贵州籍志愿者汪策在向芦山地震灾区运送救灾物资的途中被坠石砸中,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2)上述志愿者向我们传递了哪些“正能量”?(3分)
【培优创新题】
12.2013年12月3日,是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为了迎接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的到来,某校九年级(1)班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下面是王丽、赵华两位同学搜集的事例。
王丽:年仅12岁的何玥因患脑瘤去世,生前她作出无偿捐献器官的决定,使得三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她的无私与大爱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她被称为“最美女孩”,她的遗愿被称为“最美遗愿”。
赵华:广州武警战士郑益龙勇救不慎掉入珠江的游客,自己却献出年轻的生命。他勇敢救人的事迹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请你参与进来,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王丽、赵华搜集的事例,请你谈谈何玥、郑益龙的先进事迹为何能震撼人们的心灵?
(2)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提升?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1.B2.D3.A4.B
多项选择:5.AC6.ABD7.ABCD8.ACD
9.(1)每个人都是发展变化的,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有利于全面认识自己。为了全面认识自己,还需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自己。(2)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学会自我观察有利于正确认识自己。(3)为了正确认识自己,还要通过他人了解自己、通过集体了解自己。(4)在认识自己时,不仅要掌握有效的方法,还要掌握有效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认识自己。
10.(1)乐观自信、敢想敢干、勇于开拓,等。(2)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伟大的梦想,才会有奋斗的不竭动力;身处逆境时,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敢于向困难挑战,顽强拼搏;在国际舞台上,要充分彰显中国人的勇气、胆识和实力。
11.(1)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③党和政府对人民生命高度重视和负责,关爱和尊重生命,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健康权。
(2)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积极承担责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生命;懂得感恩等。
12.(1)在他人需要救助时,能尽自己所能,仲出援助之手;在面对各种危机时,能够珍爱和善待他人的生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演绎生命的美丽和价值。
(2)要提升生命的价值,就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本领,长大后回报社会,造福人类。让有限的生命拥有无限的内涵。
第二篇:新自我 新认识(精选)
序号:7主备人:秦海龙审阅人:秦海龙审核人:王亚锋班级:姓名:时间:2013.10.1
5《新自我 新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完整的自我形
象;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认识自己,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培养自我批评的勇气。
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提高认识自我、自我评价的能力。知识:了解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掌握认识和评价自己的方法。
2、人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
环节三:
阅读教材P44-45页内容,然后共同讨论下列问题:
3、说一说:自己同意“3岁看大,7岁看老”这一观点吗?
4、一个人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
【学习重难点】
“正确评价自己的方法和途径”
活动
二、当堂练习(认真思考,自我检测)
1、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说明()
①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②任何人都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③一个人是由多方面构成的,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能做到最好。④名人、伟人看上去他们很完美,实际上他们有些缺点被突出的优点遮掩住了。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要正确认识自己,就应该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运用的()
A、全面看问题的方法。B、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看待自己。C、听取他人评价的方法。D、自我观察法。
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李世民的这句名言启示我们()A、铜可以用来做镜子。B、做人必须注意自身形象,经常照镜子。C、要善于在与他人的接
触比较及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取长补短、扬长避短。D、做人要讲礼仪,正衣冠。价值判断:
1、我学习好,身体棒,至今我还没发现自己有什么缺点。判断()
理由:
2、“3岁看大,7岁看老”,所以,一个人以后是否有成就,关键看他幼年时期的表现。判
断:()理由: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要求:看书要全面、疑难点做出标记、看书与思考相结合。组长检查组员自学的效果、师有针对性地抽查。
材料:小云同学非常喜欢文学,老师经常说她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她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在班里当作范文供大家欣赏学习。所以,向云觉得自己在写作方面有潜力,于是她打算开发自己的写作潜力。她请朋友为自己画了一幅“未来作家”的漫画像,时常提醒自己“我将成为优秀作家”、“我一定会成功:等,还坚持每天写日记。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二、课内学习
活动一:合作探究(小组内同学讨论完成)
环节一:
思考并讨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说明了什么?
环节二:
阅读教材P42-4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你从李小双、《伊索寓言》“自以为是鹰的穴鸟”的事例中感悟到了什么?
活动
三、快乐收获(相互交流,共同分享)学习完本节课,我学到了:_________。
三.课后复习
作业布置:本节同步导练1——9题
共1页(第1页)张洪中学七、八年级政史备课组
第三篇:新自我新认识
《新自我新认识》导学案 石静
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的意义,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 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正确的起点。
教学重难点: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课前预习:
1、“金无足赤,()”,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2、在现实生活中,正确认识自己,有助于我们(),(),确定符合自己实际的(),有利于(),不断提高(),获得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从而塑造一个崭新的自我。
3、要想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就要(),(),()地看待自己。
4、这就要求我们要用()看待自己,把自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
5、自我认识和评价的途径:(),(),()
课内探究:
活动一:读一读(见教材P35页材料),讨论回答问题:李小双成功的经历说明了什么?活动二:看一看,说一说——这两名同学对自己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阅读教材P36 页第一段)
说一说:自己同意“3岁看大,7岁看老”这一观点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6页第 二段后回答问题)
活动三:阅读情景对话——说一说:这些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径认识和评价自己的?
当堂检测:
一、单选: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都要全面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全面认识自己就要()A.尽量使他人了解自己的优点B.既看到自己的缺点,也看到他人的缺点 C.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 D.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鲁迅说:“我的确时时刻刻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自己。”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经常指出别人的错误 B.要时刻反省自己,改进不足 C.要学会自爱D.自我观察是认识自我的唯一途径
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要全面地认识自己
B.要通过自我观察来了解自己 C.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自己D.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冷静地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二、不定项:
1、小松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玩电脑游戏。妈妈说:“作业没做完怎么能玩游戏呢?”晚上小松做完作业,就去睡觉,妈妈说:“书看完了到处放,做事怎么没有条理呢?”小松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下决心努力改正。小松认识自我的途径是()A.自我观察B.与他人接触和比较 C.自我反省D.他人对自己的态度
2、初中生小寒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但是他发现自己跑得快,爆发力强。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坚持练习短跑。两年后,他考入了省体校并且在全运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A.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不断进步B.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不断发现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C.任何成绩的取得,都要靠自己的努力 D.成绩不理想的同学都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自己
3、要客观、全面地了解自己,就要通过他人了解自己。下列哪几句能说明这个道理()
A.“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B.“吾日三省吾身。”(《论语》)C.“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谚语)D.“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
第四篇:认识新自我
《认识新自我》教学设计
【教学依据】
第一,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在各种意识水平,个体都有一套关于自我的观念系统,并不断地自问一些与之相关的非常基本的问题:我是谁?我的能力、价值、责任如何?我怎样适应社会?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主要涉及三个基本向量:评价、潜能、能动性。其中,评价向量较之潜能和能动向量更为重要,它决定人的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进而直接影响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周围的人和如何与他们相互作用。自我评价既是个体自我认识的一种形式,又是个体影响自我发展乃至个性发展的一种手段。人对外界事物的心理反应都是从自我出发的,每个人都按照他或她已形成的看待自己的方式行为。在教育过程中也是如此。
第二,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刚进入高一的学生,虽然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开始发生一些变化,但受年龄、阅历、知识等方面的制约,其看问题的视角较为单一,方式较为简单,往往不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他们既不能辩证地看待他人,也不能辩证地看待自己,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自我形象。为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认识客观评价与全面认识的关系、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自我评价与“人无完人”的关系。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
2.能力方面
初
《认识新自我》练习题
本文2025-01-10 01:48:00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