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烧伤及其解决方案
第一篇:磨削烧伤及其解决方案
磨削烧伤及其解决方案
张国耀
(郑州超微磨料具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鉴于磨削过程中工件烧伤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产品的质量问题,从磨削烧伤的形成的机理、磨削烧伤的检查方法、磨削烧伤的分级、磨削烧伤的避免措施、磨削烧伤的影响因素、磨削烧伤解决方法。让我们从基础对磨削烧伤形成认识、到对磨削烧伤的解决方法形成一整套的方案,其中:砂轮的选择在磨削烧伤过程中非常重要。以避免我们生产中避免烧伤、遇到烧伤而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适用于外圆磨烧伤、内圆磨烧伤、平面磨烧伤、端面磨烧伤、无心磨烧伤等磨削方式。
关键词:磨削烧伤 烧伤砂轮的选择 烧伤解决方法 烧伤原理 烧伤级别
一、定义:磨削时,由于磨削区域的瞬时高温(一般为900-1500℃)到相变温度以上时,形成零件表层金相组织发生变化(大多表面的某些部分出现氧化变色),使表层金属强度和硬度降低,并伴有残余应力产生,甚至出现微观裂纹,这种现象称为磨削烧伤。
二、磨削烧伤机理:
当磨削表面产生高温时,如果散热措施不好,很容易在工件表面(从几十um到几百um)发生二次淬火及高温回火。如果磨削工件表面层的瞬间温度超过钢种的AC1点,在冷却液的作用下二次淬火马氏体,而在表层下由于温度梯度大,时间短,只能形成高温回火组织,这就使在表层和次表层之间产生拉应力,而表层为一层薄而脆的二次淬火马氏体,当承受不了时,将产生裂纹。
三、损伤的原因:
(1)热处理的影响
a)残余奥氏体 磨削时残余奥氏体由于砂轮磨削时产生的热和压力而转变,同时可能伴随出现表面回火和磨削裂纹。残余奥氏体量应控制在30%以内。
b)渗层碳浓度 渗层碳浓度过高,在渗层组织中容易形成网状碳化物或过多的游离碳化物。由于这种物质极硬,在磨削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过热倾向和发生表面回火。渗层碳浓度过高,会使工件表面产生过多的残余奥氏体.从而导致烧伤和裂纹。因此,表面碳浓度增加,则降低了磨削性能,一般表面碳浓度应控制在0.75%-0.95%范围以内。
c)碳化物分布及形态 碳化物分布应均匀,粒度平均直径不大于lμm;碳化物形态应为球状、粉状或细点状沿网分布,不允许有网状或角状碳化物。
d)脱碳 热处理时.表面或环境保护不当会产生表面氧化,这样在工件上就会产生一层薄的脱碳层,这层软的脱碳层会引起砂轮过载或过热,从而造成表面回火。
e)回火 在保证硬度的前提下,回火温度尽可能高一些,回火时间尽可能长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渗碳淬硬表面的塑性,而且使残余应力得以平衡或降低.改善表面应力的分布状况。这样可以降低出现工件裂纹的机率,从而提高磨削工件的效率。
f)变形 应尽可能减少热处理变形.这样可以减小磨削余量。若热处理变形过大,如果磨削操作不是在工件径向圆跳动最大处开始磨削,则每次磨削在这些点上去除的磨削余量将是不正常的,从而导致烧伤及裂纹。
四、磨削烧伤检查方法:
1.2.3.4.5.观色法 酸洗法 金相组织法 显微硬度法 磁弹法
五、磨削烧伤的分级:
磨削烧伤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烧伤外观不同,可分为全面烧伤(整个表面被烧伤)、斑状烧伤(表面上出现分散的烧伤斑点)、均匀线条状烧伤、周期线条状烧伤;按表层显微组织的变化可分为回火烧伤、淬火回火烧伤;还可根据烧伤深度分为浅烧伤(烧伤厚度<0.05mm)、中等烧伤(烧伤层厚度在0.005~0.01mm之间)、深度烧伤(烧伤层厚度>0.01mm)。在生产中,最常见的是均匀的是周期的线条状烧伤。
由于在磨削烧伤产生时往往伴有表面氧化作用,而在零件表面生成氧化膜。又因为氧化膜的厚度不同而使其反射光线的干涉状态不同;因此呈现出多种颜色。所以通常用磨削表面的颜色来判断烧伤的程度,也就是“观色法”对钢件来说,随烧伤的加强,颜色一般呈现白、黄(400-500℃)、褐、紫(800~900℃)、兰(青)的变化。不同磨削深度下,加工表面的烧伤颜色和氧化膜厚度不同。
烧伤颜色仅反映了较严重的烧伤现象,而当零件表面颜色不变时,其表面组织也可能已发生了烧伤变化,这类烧伤通常不易鉴别,所以对零件使用性能危害更大。目前,人们为了更好地控制烧伤的程度,已根据表面组织的变化,对烧伤进行了分级,一般从0-8共分九级,其中,0级最轻,8级烧伤最严重。
六、预防磨削烧伤的措施
1.尽量减少磨削时产生的热量。2.尽量加速热量的散发。3.避免前道工序的影响。
七、磨削烧伤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一).磨削方式磨削条件的影响:
1.2.3.4.5.6.7.1.磨削余量过大。
合理的磨削参数设定,合理的选择磨削用量。在磨削用量少时出现烧伤,应增大纵向进给速度:磨削量大时出现烧伤,应减少进给量,增加磨削次数。工件转速合理设定,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太好。磁力不足,工件停转 调整磁力.砂轮主轴振摆大 检修主轴.严格控制砂轮传动系统及砂轮心轴的间隙,砂轮传动带松紧调整合适。工件和砂轮电机扭矩选用是否足够。砂轮材质选择不当,砂轮的选择最基本的砂轮磨料要与磨削的工件皮配合理。
(二)、砂轮的选择问题:(详见砂轮选择篇)2.3.4.5.6.7.8.9.10.1.2.砂轮粒度偏细,砂轮粒度在满足粗糙度要求的条件下选择粗号。砂轮硬度偏硬,选择偏软点的砂轮,提高砂轮的自锐性。砂轮组织过小(紧),选择偏大、疏松的砂轮;以有利于排屑,减少烧伤的发生机率。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大气孔砂轮。对砂轮进行特殊的处理。
砂轮直径过大,而磨削面积增大会引起烧伤;根据工件的情况可以选择砂轮直径较小的砂轮,尤其适用于内圆磨削。
对砂轮使用面进行开槽,这种磨削方式称为“间断式磨削”,可以减少发热及增加散热的效果;也有利于充分排屑。砂轮钝化,及时修整砂轮。
砂轮的平衡不好,必须对砂轮进行精细的平衡,以便砂轮在工作时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砂轮保持持续的锋利性。
(三)、砂轮的修整问题:
砂轮钝化,及时修整砂轮。
砂轮修整的过细,使微刃切削性能降低;在满足粗糙度的工艺要求下,尽量让砂轮修整的粗糙些。3.砂轮修整器不锐利,使用砂轮修整器其它面进行修整,或者进行修磨与更换。4.可以让砂轮的边角进行修磨一下。5.修整砂轮的金刚石支座必须牢固。
(四)、冷却方面的问题:
普通冷却方法
1.2.3.4.5.6.7.磨削液选择不当,选择合理的磨削液。一般选择油性的磨削液,降低了磨削区的温度,会适当减少烧伤的发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品牌的磨削液。可在采取湿磨的情况下一定不采用干磨。
磨削液有效充分供给,不但要磨削区供给充足,而且压力要大;才可以让温度降低与充分排屑。
保持冷却液的纯净。
保持冷却液较低的温度,从而可以降低磨削区的温度,必要时可使用散热器。磨削液喷嘴安放位置不妥,应使喷嘴尽可能靠近磨削区。冷却液喷嘴加装空气挡板。附图
冷却液喷嘴加装空气挡板
8.使用内冷却砂轮:内冷却法是将经过严格过滤的冷却液通过中空主轴引入砂轮的中空腔内。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将切削液沿砂轮孔隙向四周甩出,直接冷却磨削区。
内冷却砂轮结构 附:无心磨烧伤的一些原因及解决方法: 1.导轮转速太低;增加导轮转速。2.磨削砂轮选择不当:粒度太细、砂轮太硬、组织太紧;让砂轮粒度放粗、硬度放软、组织疏松。3.纵向进给量过大;减小导轮倾斜角。4.在入口处磨得太多,工件前部出现烧伤;转动导轮架。5.在出口处磨得过多,使工件全部烧伤成螺旋线的痕迹;转动导轮架。
第二篇:磨削烧伤的检测方法
磨削烧伤的检测方法
可能形成网状裂纹,它会导致齿面剥落.这当然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硬度测试法鉴别磨削烧伤的方法,并用超声波硬度计进行了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广泛应用于磨削加工中。
磨削烧伤及其常用检查方法
在机械类产品中,很多重要零部件如轴承、齿轮、曲轴、凸轮轴、活塞销和万向节等,在热处理之后均需经过磨削加工。相比之下,磨削时单位切削面积上的功率消耗远远超过其它加工方法,所转化热量的大部分会进入工件表面,因此容易引起加工面金相组织的变化。在工艺参数、冷却方法和磨料状态选择不当的情况下,工件在磨削过程中极易出现相当深的金相组织变化层(即回火层),并伴随出现很大的表面残余应力,甚至导致出现裂纹,这就是所谓的磨削烧伤问题。
零部件的表面层烧伤将使产品性能和寿命大幅度地下降,甚至根本不能使用,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为此,生产企业一方面通过执行正确、科学的工艺规范,减轻和避免出现磨削烧伤现象;另一方面,加强对零部件的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工件,并判断正在进行的磨削工艺状况。
但长期以来,对工件表面磨削烧伤的检验,除了最简单的目测法外,就是采用已延续多年的传统方法——酸洗法,即在被检零部件表面涂上酸液或将其浸入盛有按规定配制的酸液槽中。之后(或在把工件取出后)根据表面呈现的不同颜色,对磨削烧伤的程度作出相应的判断。一般地说,若色泽没有变化,就表明情况正常;而当颜色变成灰色,则说明已有烧伤情况存在,随着色泽变得越来越深,表示工件表面因温度更高,引起的磨削烧伤更为严重。
酸洗法具体如下:This is only a suggestion from my collegue(Dino Calvanelli)to find the
burns on the gears此为有关过烧检测的建议:
Clean each sample(part)to be inspected(free of
dirt,oil,grease,fingermarks,protective coatings,etc.).清洗产品,确保无灰尘、油污、手印、表面覆盖物等。
Etch sample by immersing for 15/30“ in a 5% solution(by volume)of Nitric acid in distilled water or alcohol.将产品浸在5%(体积比)的溶液(硝酸:水或硝酸:酒精)中腐蚀15至30秒,Rinse the sample in water(warm water preferable).Then rinse in acetone or
alcohol.在温水中漂洗/冲洗产品,然后用丙酮或酒精中漂洗/冲洗。
Re-etch the sample by immersing for 15/30” in a 3% solution(by volume)of
Hydrochloric acid in acetone or alcohol.再将产品浸在3%(体积比)的溶液(盐酸:丙酮或盐酸:酒精)中腐蚀15至30秒,Uniformly agitate the solution to avoid a spotty etching condition.均匀的摇动溶液以避免片面的点腐蚀。
If immersion is not convenient,etch with a cotton swab.Immediately after the second etch,rinse the sample in water.第二次腐蚀后立即在水中漂洗/冲洗产品。
If the part is to be used or preserved ,neutralize any remaining acid by immersing in a weak alkaline solution such
as 5% solution of sodium bicarbonate in water.如产品需使用或保存,用弱碱溶液中和残留的酸质,如5%的碳酸钠溶液。
Finally ,rinse the sample in alcohol and dry with an air blast.最后,用酒精漂洗/冲洗产品并用空气吹干。
Repetition of the above sequence may be necessary to develop proper contrast.为获得最合适的检测状态,有必要重复上述步骤。
Etch times are for general cases;longer times may be required to obtain accurate results.腐蚀次数基于一般状态;为获得准确的结果,需要更长的次数。
Examine the sample for tempering and rehardening under adeguate
light.在明亮的灯光下检测产品。
Low power magnification(up to 10x)may be used to aid the examination.使用低倍放大以帮助检测
Areas of the tooth surface where overheating has occurred ,appear brown or black on a light brown or gray
background.在褐色或灰色灯光下,齿面过烧的部分将显示为棕褐色或黑色。
Areas where untempered martensite has formed appear as white areas
surrounded by black,tempered areas.未回火的马氏体处会形成白色区域,并被黑色的回火区域包围。
传统检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主要是工件表面经酸液浸蚀,即使为无问题的零部件,也不能再予以使用。传统方法执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检查。
从以上描述可知,酸洗法本质上属于定性检查,难以对磨损烧伤程度做出定量的说明。
鉴于上面两点,采取传统方法时,只能采用抽检的方式,且样本很小,欲对所执行的工艺过程作出较确切的评价并予以改进是很困难的。
理论表明,酸洗法检验只能反映因金相组织结构变化引起的硬度下降这种情况,对于工件表面存在的残余应力则无法反映,故在全面揭示磨削烧伤的程度上显得不足。
另一方面,由于使用了酸液,企业增加了消除环境污染的负担;传统检查方法的规范化可靠性水平较低,更难以制定可操作性强的评定标准。
一种新颖、高效的磨削烧伤检测方法——磁弹法
(1)工作原理
磁弹法即BN法(Barkhansen Noise Method),是以1919年发现的物理学Barkhansen效应为基础开发的一种测试方法,它能有效地对磨削烧伤进行测试。近年来,利用磁弹法研制的测试仪器已在零部件表面磨削烧伤检测中逐步得到应用,并充分显现出优越性。
众所周知,出现磨削烧伤的那些零部件,主要由铁磁性材料制成,在正常情况下,其磁序(体现在多晶体的磁畴结构里)呈有规则的排列。但如前所述,磨削烧伤后产生的金相组织变化及可能出现的很大残余应力都将引起磁畴结构内的磁序变化。Barkhausen效应指出,矫顽(磁)力,即改变被颠倒极性所需要的磁场强度是与铁磁性材料晶格结构错位和残余应力等的程度有关的。利用BN法探测被检零部件表面磨削烧伤的机理就在于此。
在BN法基础上开发的检测仪器的工作原理中,“门”形电感线圈形成的磁场在被测钢件中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工件表面磨削烧伤的实际状况,而由此在工件周围所形成的磁场又会使测头在测试区域的感应线圈中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而这一信号直接与工件磨削烧伤的程度有关。测试仪器的工作过程:由电感线圈引起相应的作用磁场,通过被检工件,进而在传感头中产生对应的检测信号(称为B信号),该B信号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环节,最后被显示和输出。
磨削烧伤的物理表现主要是因表面金相组织结构变化而产生的回火层所引起的硬度下降,以及在表面出现的残余应力(拉应力)。检测仪器对它们都能作出敏感的反映。随着被检工件表面硬度值Rc由高向低变化,检测仪器输出的相应B信号幅值将由小到大,即硬度低对应的检测信号高,硬度高对应的检测信号低。由仪器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反应可见,当残余应力由小到大,即由负(压应力)向正(拉应力)变化时,检测仪器输出的相应B信号幅值将由低向高变化。
(2)评定特征值mp及其定标
上述由仪器特殊设计的激磁电路和传感装置产生的检测信号,乃是Barkhansen磁弹法效应的一种量化表达,以特征值mp(magnetoelastic parameter)标志。mp与被检测工件表面的变异状态,如残余应力成比例,其数值能在仪器的屏幕上显示、输出。但利用mp来反映工件磨削烧伤的程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比较测量的方式,为了能够真正地对其做准确的定量描述,还必须解决“定标”的问题。定标包括二项内容:①确定不合格品的界限。有目的地制作一批样品,其中包括有一些磨削烧伤程度不同的工件,利用酸洗法按用户的评定标准对它们作出不同的判断后,将介于合格/不合格临界状态的若干工件通过仪器求得相应的mp值,然后取其平均值作为不合格的界限;②进行校准。校准就是找出特征值mp与采用酸洗法确认的磨削烧伤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具体来说,就是需确定一个相关系数MAGN,并利用仪器控制面板上的拨盘予以设置,MGAN值的范围从0到99,一般尾数取5或0。为此,可在前面的样品中找二根表面状态差异较大的工件,选定工件上的某一位置,在检测仪器上的MGAN取值间隔为5或10时,以静态方法读出二组对应的mp值,如MGAN为30时在二个工件上测出2个mp值,在MGAN为40时又得到2个,直到MGAN=90。两两相减后必然能得到一个最大值,以这时的MGAN值作为相关系数,在面板上予以设置。
注意:在实际执行“定标”时,也可先利用第一项中的样件求得相关系数MGAN,然后再找出不合格品界限。否则,在前一项操作中,会由于任意设置的MGAN(一般取50或60)给界限值带来一些偏差。
应用实例
尽管在汽车行业中,不少场合都可以采用这种以BN法为基础研制的磨削烧伤测试仪器,但相比之下,对发动机凸轮轴中各挡凸轮的检测是用的最多的。这一方面是因凸轮乃承重件,工作条件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凸轮圆周方向不同曲率半径的特点可能会造成磨削过程中表面状态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磨削烧伤的机率会增大。
磨削烧伤测试仪器是一种高效率半自动检测设备,很适合于在批量生产条件下的汽车发动机厂、内燃机厂使用。首先,针对不同的凸轮轴,需配备一根精确加工的轴向定位器,其纵向开有一排缺口,每个缺口对应一个被检凸轮。在开始测量前,必须仔细调整其在机体上的位置,在确保传感器支臂嵌入任一缺口时,测头正好对准相应凸轮,此时就可以利用带捏手的螺钉,把轴向定位器固定在机体上。操作者在启动设备后,被测工件即在驱动顶尖带动下开始旋转,此时,操作者只要简单地提起传感器支臂上的手柄,使传感器沿着机身上的一圆柱导轨移动,当到达第一个被检凸轮时,轻轻地放入手柄。在手柄嵌入定位器缺口的同时,测头在测力弹簧作用下压在凸轮表面,随着工件的回转实施动态检测。期间,连续输出的BN信号会在设备一侧的控制柜显示屏上以曲线形式呈现。当完成一周的测试后,操作者再次提起传感器支臂上的手柄,使测头脱离第一个被检凸轮,移动至下一个进行测量,直到全部凸轮测毕,返回起点。
尽管只是一台半自动设备,但操作便捷,效率很高,检查一个工件,如一根四缸发动机的凸轮轴,包括装卸也不到2分钟。
目前,以磁弹法原理为基础研制的这类新型磨削烧伤检测仪器已经产品化,在很多行业得到了成功的应用。针对不同被测工件的特征和各个用户的需要,这类新型检测仪器可设计、制造成不同的型式,有逐点测量的静态方式,也有上述那种连续动态测量方式。至于仪器能探测的深度,取决于实际被检工件材料的导电率、导磁率以及所确定的激磁频率。仪器都配两种激磁频率,3~15kHz和70~200kHz。按磁弹法原理研制的这类新型仪器的检查深度一般范围为0.01~1.5mm,但通常工件表面磨削烧伤发生的深度是0.02~0.2mm。
国内在这方面虽然刚刚起步,但已经采用的场合除了上述汽车发动机行业的凸轮轴外,还有轴承行业中的套圈,显示了相当广阔的前景。
1)损伤的原因
(1)热处理的影响
a)残余奥氏体 磨削时残余奥氏体由于砂轮磨削时产生的热和压力而转变,同时可能伴随出现表面回火和磨削裂纹。残余奥氏体量应控制在30%以内。
b)渗层碳浓度 渗层碳浓度过高,在渗层组织中容易形成网状碳化物或过多的游离碳化物。由于这种物质极硬,在磨削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过热倾向和发生表面回火。
渗层碳浓度过高,会使轮齿表面产生过多的残余奥氏体.从而导致烧伤和裂纹。因此,表面碳浓度增加,则降低了磨削性能,一般表面碳浓度应控制在0.75%-0.95%范围以内。
c)碳化物分布及形态 碳化物分布应均匀,粒度平均直径不大于lμm;碳化物形态应为球状、粉状或细点状沿网分布,不允许有网状或角状碳化物。
d)脱碳 热处理时.表面或环境保护不当会产生表面氧化,这样在齿面上就会产生一层薄的脱碳层,这层软的脱碳层会引起砂轮过载或过热,从而造成表面回火。
e)回火 在保证硬度的前提下,回火温度尽可能高一些,回火时间尽可能长一些。这样可以提高渗碳淬硬表面的塑性,而且使残余应力得以平衡或降低.改善表面应力的分布状况。这样可以降低出现磨齿裂纹的机率,从而提高磨齿效率。
f)变形 应尽可能减少热处理变形.这样可以减小磨齿余量。若热处理变形过大,如果磨齿操作不是在齿圈径向圆跳动最大处开始磨削,则每次磨削在这些点上去除的磨削余量将是不正常的,从而导致烧伤及裂纹。
(2)磨削条件的影响 磨齿时砂轮的切削速度很高,砂轮与轮齿的接触面积又很小,产生的热量可能在接触区域形成很高的温度,从而导致磨齿损伤。
a)磨齿余量 磨齿余量过大会产生过多的磨削热,从而导致磨齿损伤。应尽可能减小磨齿余量,为此必须:
①减少热处理变形。
②淬火后按齿田精确找正,然后加工定位基准,以便齿面余量分布均匀。
③磨前采用硬质合金滚刀半精滚齿,去除热处理变形,b)切削规范 磨齿时产生的热量大致与砂轮单位时间内切除的金属量成正比,因此为了避免磨齿损伤,必要时适当减少切深,降低展成进给量或纵向进给量。c)砂轮
①砂轮的选择 渗碳钢硬度高,砂粒易磨钝,为了避免砂粒磨钝而产生大量磨削热,砂轮硬度宜选软些,以便磨钝的砂粒及时脱落,保持砂轮的自锐性。
宜选择组织较软的砂轮。组织较软的砂轮气孔多,其中可以容纳切屑.避免砂轮堵塞,又可将冷却液或空气带入磨削区域,从而使磨削区域温度降低。
在保证齿面粗糙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选择较粗粒度的砂轮,以达到较高的去除量比率。
②砂轮的平衡及修整 砂轮必须精细地平衡,以便砂轮工作时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砂轮必须及时修整以保持其锋利。影响砂轮修整频次的因素很多.包括被磨材料的纯度和类型、冷却液的净度等。修整砂轮的金刚石支座必须牢固。若金刚石表面上有0.5-0.6mm的磨损量,标志金刚石已磨钝了,应及时更换。
③严格控制砂轮传动系统及砂轮心轴的间隙。砂轮传动带松紧调整合适。
d)冷却液 磨削上艺中,冷却的控制是一个重要因素。
①冷却必须有效充分,冷却液必须喷到磨削区域;流量一般为40~45L/min,以实现充分冷却;压力一般为0.8~1.2N/mm2,以冲去粘在砂轮上的切屑;
②保持冷却液的纯净,妥善地过滤,以清除冷却液的切屑、磨粒等脏物;冷却液的容器要足够大,以免掺入过多的气体或泡沫,③防止冷却液的温度急剧升高或降低,一般控制冷却系统的容积和工作间的室温,就足以控制冷却液的温度,然而在特殊储况下应当使用散热器
2)磨齿损伤的检查
(1)可采用硝酸腐蚀法检查烧伤。
(2)磨齿后必须检查是否产生裂纹。可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检查:
a)磁粉探伤,b)荧光渗透探伤,c)着色渗透探伤。
3)磨齿损伤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齿面的烧伤和裂纹,在轮齿承受脉冲负荷时将影响其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甚至造成齿轮早期失效。
烧伤将导致齿面过早地磨损。沿齿长方向的裂纹会导致齿根疲劳断齿,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沿齿高方向的裂纹会导致单方向断裂。这种裂纹是最常见的。当裂纹深度较浅时.可采用硬质合金滚刀将裂纹去除,再重新磨齿。当沿齿高方向和沿团长方向的裂纹同时出现时,可能形成网状裂纹,它会导致齿面剥落.这当然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三篇:最新烧伤康复
最新----烧伤康复的策略
烧伤会导致人体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的躯体病理损伤,也会引发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从而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阻碍其重返工作和社会。有针对性的烧伤康复应贯穿于整个烧伤的治疗过程中和患者向社会回归的过程中。早期的康复治疗介入不但有助于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烧伤患者在家庭和社区的后继康复,其作用也不容忽视。烧伤康复的目标
烧伤后康复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实现最佳功能和具备独立能力。具体目标包括: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疼痛、预防并发症、通过预防疤痕、抑制肥厚性疤痕的形成来防止挛缩、保持全关节的活动度、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自主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不同阶段烧伤康复的原则及计划
烧伤康复医疗团队在早期即应根据引起烧伤的不同因子、烧伤部位、面积和深度、有无吸入损伤,结合其年龄、既往的功能水平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方案,确定措施和治疗技术。在烧伤康复实施过程中应及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且康复医疗团队的作用,不应随着患者的出院而结束;而应通过门诊跟踪烧伤患者在家庭和社区的后继康复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来实现。
烧伤康复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不同阶段的烧伤康复有不同的目标、原则和计划。2.1烧伤急性期的康复
烧伤急性期的康复在早期的创面处理完成后即应开始,应遵循PSE的原则和计划。“P”是指positioning,即患者在卧床时,患肢维持正确的体位。应该根据瘢痕挛缩的好发部位,注意对身体重要部位的体位摆放,具体依照烧伤的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一般是将患肢置于伸直、外展、抬高的体位,以对抗挛缩并促进血液回流。此过程中可利用枕头、海绵垫、悬吊带、调整床垫等方式,并可借助支具。体位的保持还应注意动静结合,及早行功能锻炼。
“S”是指splinting,即利用支具或夹板将患肢固定在功能位,以预防和纠正挛缩。支具或夹板的应用,对位于关节附近Ⅱ、Ⅲ度烧伤创面尤为重要,不但能预防早期挛缩,也能对植皮起保护固定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支具或夹板的使用不当会导致神经损伤,皮肤移植的损失,烧伤创面的恶化等后果,甚至会引起新的创伤。因此,在支具或夹板应用的过程中,要有效避免支具或夹板对骨突形成的压力,保持其与伤口敷料及外用药物的相容性。
“E”是指exercise,即当患者创面开始愈合、植皮片基本成活就应开始运动治疗。运动疗法不仅能促进创面及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创面营养,促进创面愈合,预防瘢痕挛缩和功能障碍,防止褥疮是生成;还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善
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维持机体代谢平衡。具体运动方式包括:静力性肌肉收缩、主动运动、被动运动和主动辅助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治疗与支具或夹板的固定并不矛盾。在此阶段在进行运动治疗之外的所有时间里,都应采取有效的支具或夹板固定。
静力性肌肉等长收缩作用是保持肌肉张力,防止肌萎缩,改善伤肢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加强营养,以利于创面的愈合,为主动活动做准备。
被动运动常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挛缩,为主动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被动运动动作须平稳、轻缓,用力大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切忌用暴力,以免造成新的创伤。被动活动可借助各种弹力性支具,如小口开大器,手指支具等,以帮助其活动。
主动活动能增强肌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和减轻各关节的功能障碍。主动活动要从小范围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及运动幅度,尤其要注意眼、口、颈、肩、肘、手、髋、膝、足等部位的功能活动。主动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种器械。
主动辅助运动是在患者尽力完成主动运动的同时,给予助力,加以辅助运动,以达到完全的关节活动度。一般用于疼痛耐受力低的患者,或关节活动部分受限者。
而大面积烧伤患者急性期运动治疗主要是进行深呼吸运动,以改善肺功能,预防坠积性肺炎。
此外,烧伤急性期,应激会导致胃肠运动的神经内分泌失衡,表现为胃肠道节律性舒缩紊乱。运动疗法能改善胃肠道的动力损伤。
2.2烧伤恢复期的康复
烧伤恢复期的康复,应遵循PSEP的原则和计划。此阶段康复的重点主要在于抑制肥厚性疤痕的增生、预防和纠正关节挛缩或变形。
“P”仍是指positioning,为防止关节挛缩,在患者卧床或休息时,患肢仍应置于伸直、外展及功能位。具体的原则和方法与急性期相同。
“S” 仍是指splinting,此阶段支具和夹板的应用除了为维持体位、预防和纠正挛缩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矫形。且支具和夹板的适当运用也可给予烧伤疤痕适量的压力,从而减少疤痕的过度增生。此阶段动态性支具的使用疗效往往优于静态性支具,临床应予重视。
“E”仍是指exercise,此阶段的运动疗法除了承继急性期的运动疗法的原则及方式以外,对挛缩的关节或组织要予以被动的牵张及拉伸。为增强肌力、增进主动关节的活动度,也可适当予以抗阻运动。此阶段运动疗法的主要目标是维持正常的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肌力和肌耐力。因此,有针对性的ROM
训练十分重要。同时,也能预防烧伤后异位骨化的发生。在此阶段,烧伤患者如已有疤痕形成甚或增生,会在运动中感受到牵拉产生的疼痛。国外已有报道,对部分不能耐受疼痛的患者及儿科烧伤患者,可在一定的麻醉条件下,予以运动治疗[1]。
值得重视的是,严重的烧伤会使患者相当长时期(至少在9-12个月)持续处于高代谢状态、并影响内分泌,最终导致肌肉萎缩的分解代谢。患者会出现肌肉萎缩、体重下降以及明显的疲乏感等症状[2]。运动治疗、尤其是条件允许下的有氧运动,作为非药物策略能用于扭转热损伤对代谢的影响[3]。
另外,烧伤面积占总体表面积20%以上的患者和电灼伤患者,易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可涉及1个或多个周围神经。医源性的原因,如不当的体位、紧而庞大的敷料所致的压迫牵拉也会导致神经病变。运动疗法对烧伤患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的康复作用。另外,皮肤神经末梢在烧伤创面愈合和瘢痕重塑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在创面愈合的早期起促进愈合的作用,而后期则可能不利于组织重塑和成熟。因此,不同阶段运动疗法对创面或疤痕及周围皮肤牵拉,通过皮肤神经末梢影响创面的愈合及瘢痕重塑的作用也不容忽视[4]。
同时,烧伤早期和急性期的卧床和制动、恢复期的体力活动减少会导致患者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的下降;合理的运动治疗能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和有氧运动能力[5]。
最后一个“P”是指pressure,即为防止疤痕增生和抑制肥厚性疤痕的形成,应合理运用压力治疗。通常应用弹性压力衣、束套、硅胶垫等可提高压力的材料,持续加压于痊愈的创面处(24小时/天,持续1年以上,至疤块成熟停止增生为止)。压力治疗是目前公认防止疤痕增生和抑制肥厚性疤痕形成的有效治疗。压力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抑制或者逆转瘢痕。同时,压力治疗的作用不仅在于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也包括能改善患者的外观和心理。烧伤康复的方法与手段
3.1运动疗法
如前所述,运动疗法贯穿于烧伤康复的各个时期。运动疗法不仅能促进创面及周围血液循环,改善创面营养,促进创面愈合,预防和治疗瘢痕挛缩和功能障碍,防止褥疮是生成;还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治疗烧伤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改善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功能,维持机体代谢平衡。
但由运动疗法对创面或疤痕产生的牵拉会导致疼痛,使患者不易配合。烧伤患者可在温水中进行运动疗法。水的温热作用能减轻疼痛,并使瘢痕表面张力降低,缓解局部挛缩、牵拉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同时利用水的浮力也可使运动易于进行。
3.2作业治疗
包括压力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各种功能性作业治疗活动、职业训练、视觉运动协调性训练以及计算机的操作等在内的作业治疗,在烧伤恢复期的康复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业治疗是烧伤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重返工作和社会,必不可少的途径[6]。
3.3物理因子治疗
物理因子介入烧伤康复,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软化瘢痕,松解粘连,预防或缓解挛缩,并能减轻疼痛、瘙痒等症状,结合功能锻炼,能促进功能康复。在烧伤急性期应用不仅能加速创面的愈合,抗感染,而且能减轻瘢痕的形成与粘连。目前烧伤康复中常用的物理因子疗法有水疗、光疗、磁疗、蜡疗、短波及超短波治疗、经皮电刺激等。
3.4康复工程学应用
由烧伤导致的截肢需适配假肢,预防和治疗疤痕增生的压力治疗,对抗挛缩的矫形器及支具,都是康复工程学在烧伤康复中的应用。
3.5疼痛管理
由烧伤导致的背景疼痛、程序性疼痛等,须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目前有研究表明,除了止痛药物外,催眠术和虚构现实也有助于缓解疼痛,从而提高烧伤患者生存质量和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3.6心理治疗
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烧伤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研究表明烧伤导致的心理疾患与烧伤面积的大小无关[7]。在对心理疾患客观评估基础上的有效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烧伤患者进行其他康复治疗的依从性。
3.7环境因素的控制
全层皮肤的烧伤会损伤包括汗腺在内的皮肤附属物,从而导致患者的体温调节障碍。这部分烧伤患者在康复治疗期间,需注意将外在环境温度调整至其可耐受范围。问题与展望
国外的烧伤康复除了短期在综合性医院、一段时期在专业烧伤康复机构进行外,大部分康复治疗是在社区完成的。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社区康复中心和各级康复机构的互通网络,这使得烧伤的社区康复基本缺失,很大程度影响了烧伤康复向深层次的全面发展。也是烧伤康复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有效的烧伤康复,需要加强学科间的协作,建立完整烧伤康复治疗团队。其中应
包括康复科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外科医师、皮肤科医师、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等。
另外,烧伤康复未来的发展,还有赖于对目前治疗方法的客观评估和新方法新技术的提出,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Spires MC, Kelly BM, Pangilinan PH Jr.Rehabilitation methods for the burn injured inpidual.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2007,18(4):925-948.[2] Pereira C, Murphy K, Jeschke M, et al.Post burn muscle wasting and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s.Int J Biochem Cell Biol, 2005,37(10):1948-1961.[3] Al-Mousawi AM, Williams FN, Mlcak RP, et al.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 and lean mass during pediatric burn rehabilitation.J Burn Care Res, 2010,31(3):400-408.[4] Murphy KD, Thomas S, Mlcak RP, et al.Effects of long-term oxandrolone administration in severely burned children.Surgery, 2004,136(2):219-224.[5] Willis CE, Grisbrook TL, Elliott CM, et al.Pulmonary function, exercise capacity and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in adults following burn.Burns, 2011 Apr 27.[Epub ahead of print]
[6] Kreymerman PA, Andres LA, Lucas HD, et al.Reconstruction of the burned hand.Plast Reconstr Surg, 2011,127(2):752-759.[7] Ehde DM, Patterson DR, Wiechman SA, 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symptoms and distress 1 year after burn injury.J Burn Care Rehabil, 2000,21(2):105-11.
第四篇:烧伤试题
烧伤护理试题
一、单选
1.用九分法计算成人烧伤面积,哪项是错误的()A. 双臀部 5% B 颈部 3% C 双上肢 18% D 双足 7% E 双小腿 17% 2.深二度烧伤的描述下
磨削烧伤及其解决方案
本文2025-01-10 01:46:06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