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成果交流
第一篇:读书成果交流
读书成果交流
几年来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让我感到欣慰,因为课外阅读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我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它让我们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课外阅读兴趣变浓了
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以前明显增强了,有了主动阅读的欲望和热情,经常在课余时间找书看,并且爱看不同种类的书籍,而且我还经常和同学们聚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丰富自己的头脑。
2、课外阅读习惯已逐步养成以前,我总是被动地阅读课外书籍或者是依照自己兴趣随意读课外书籍,现在我已经逐步养成了每天读书、读整本的书、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一学期下来,我的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阅读中,我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开始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了,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3、综合素质提高了
通过长时间、大量的课外阅读,父母、老师都说我的读书、写作有了明显的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阅读速度明显加快;阅读理解
能力加强了;阅读的感受体验丰富;不仅能欣赏品味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还敢于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等等,而且还经常写读书笔记,摘抄一些好词佳句,写写自己读书后的感受,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我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质量也越来越高,在班里经常作为范文让大家学习,学校、乡镇举行的各类作文竞赛我也多次获奖。
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我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情感,对我的成长也有积极意义。读书让我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我与书中的人一起经历成功的快乐、经历失败的痛苦;一起体会亲情的珍贵、体会人间的美好;一起尝试生活的滋味、尝试人生的挫折……这些都丰富了我的情感经历,让我从中受到了无形的教育,提高了审美,进而我的读写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第二篇:读书成果
读书活动成果
庞磨小学:温建军
读书成果
本人从2013年9月到年2014年9月历经一年时间,认真详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收获颇大,主要有以下成果:
1.2013.12在新课程上发表论文《浅谈新课改下小学教学如何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2.2014.6在学校读书活动评比中获得“读书标兵”称号 3.2013.10读完第一章“爱是永恒的教育”和第二章“提高教师素养”后撰写心得体会一篇。
4.2014.3读完《做最好的老师》之“班主任有感”后撰写读后感一篇。
5.2014.6读完《做最好的老师》之“转化后进生”后撰写读后感一篇。
6.2014.9读完《做最好的老师》后撰写心得体会一篇。这次读书对我的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多,今后我将会继续读更好的教育专著,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第三篇:临沂沭河学校读书成果交流汇报材料
临沂沭河学校读书成果交流汇报材料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为了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丰富办学思想,强化办学特色;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师生的精神品位,与经典同行。学校启动了“书香校园工程”。近来,读书之风浸润了校园,使学校的精神文化品位得到提高,办学特色更加明显。
一、精心组织,细化安排,为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根据市区教育局下发的《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学校成立了“书香校园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语文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统筹领导工作的实施。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读书活动实施方案》,从阅读目标、任务、措施、组织、检查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读书活动的实效
(一)教师方面:
1、在新一轮教改中每一位教师最少读一本经典名着。
2、教师在认真读好各类教育、教学杂志的基础上,写好读书笔记;
3、学校鼓励教师订阅各类教育、教学杂志。
(二)学生方面:
1、将读书活动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通过读书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营造读书氛围。
①学校召开了读书活动动员大会,营造校园读书氛围;②各班教室、玻璃厨窗张贴悬挂名人读书名言,激励学生;③各班设有图书角,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资源共享。
3、不断补充图书。
自建校以来,学校共购置图书3000多册,价值2万余元,每天按时开放读书室,方便师生借阅。
4、保证读书时间。
①根据市、区教育局安排,我们将《阅读》纳入语文教学之中,每周两课时,落实背诵任务;②各班每周在课外活动时间,安排一节阅读课,由语文教师组织指导阅读。
5、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一是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经典读本》、《四书》、《五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名篇,学校组织人员抽背检查各班背诵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评比。为了保证读书质量,学校还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评寻读书标兵”、“书香班级”,举行“书香伴我成长”系列征文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
二是将读书活动和推普活动相结合。每期举行“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普通话演讲会”,奖励优胜班级和个人,以此激励学生的读书热情不减。
三是开展读书笔记展评。学校教育学生从小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注重积累,每期每个学生的读书笔记不少于5千字,学校定期组织展评活动,评出优秀学生的读书笔记,颁发获奖证书,组织全校师生参观学习。
6、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一是搞好三个层面的“好书推荐”活动。
第一层面是学校和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育部、团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印发了《中学生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张贴在各班教室,供学生参照阅读。第二个层面是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等阵地、辟出栏目,让学生自己推荐喜欢的书籍。
第三个层面是书店。和书店联系,让书店工作人员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新书、供学生选购。
二是倡导藏书。
学校以“倡导藏书”为主题,引导学生先进书籍天地,让书籍占领学生的休闲时间。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压岁钱,零花钱用于购买书籍;利用家长会动员家长读书,营造家庭读书环境,为学生购书,督促学生读书。
三是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我们在读书方法上,强调了三方面。
①“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做读书笔记;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朗读、多背诵;③“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与思考相结合。
三、读书活动成果显著 开展读书活动近年来,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师生素质悄然提高。目前,校园少了些浮躁,多了些书香;少了些粗陋,多了些文雅。读书已成为多数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早到校、早读书蔚然成风,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交流会,我们增长了知识,分享了成果,拉近了距离,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会后请您留下宝贵意见,您的建议将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指路明灯;同事们、朋友们有您们的参与,我们的这项工作将会越做越好。
第四篇:读书交流
培养好习惯,从细节做起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培养好习惯,从细节做起》。
首先我给大家猜个谜语:
• 我不是你的影子,但我与你亲密无间。
• 我不是机器,但我全心全意听命于你。
• 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是功臣;
• 对失败的人来说,--我是罪人。
• 培养我,--我会为你赢得整个人生;
• 放纵我,--我会毁掉你的终身幸福。
• 我到底是谁?--我平凡得让你惊奇!
谜底是什么?大家都猜到了吧?它就是习惯!
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生如一张未曾写过的白纸,没有形成难以修正的坏习惯,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我们要从小帮孩子养成好习惯,不要错过最佳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从学生时代就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那么我们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该从哪些细节做起呢?我选择了《名师培养学生好习惯的高效细节》这一本书,它给我的初步印象是共有三篇:第一篇:好习惯成就好成绩
毫无疑问,幼年时期开始的习惯是最完善的,我们称之为教育。莎士比亚说:“习惯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坏的主人。”好习惯会铸就一个优秀、杰出的人,坏习惯会引导人一步步走向消极、堕落和失败。对学生来说,好的学习习惯必定会成就好成绩。
第二篇:好习惯造就好品质
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便能造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在孩子的世界观没有形成之前,家长和教师就要随时关注孩子的语言行为,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孩子心中扎下好品质的根基。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的最佳选择,应当从习惯培养开始。从儿童教育来说,幼儿园和小学、中学是一个人养成习惯的关键时期。要
成就学业、事业,要拥有美好人生,必须养成好的习惯。做事先做人,而做人先培养习惯。只有在孩子还是儿童的时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孩子将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篇:好习惯打造好人生
新闻报刊经常报导一些社会精英的人生故事,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身上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优点:积极思考、高效工作、爱好锻炼、不断学习、谦虚谨慎、幽默开朗、敬业乐群等。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综合素质优异的学生,也许会发现那些具有积极思考、追求卓越、珍惜时间、礼貌待人等好习惯的学生,常常表现的比其他学生更为优异。
习惯是所有伟人的奴仆,也是所有失败者的帮凶。伟人之所以伟大,得益于习惯的鼎力相助,失败者之所以失败,习惯的罪责同样不可推卸。也就是说,人生的成功与失败,都源于你所养成的习惯。
今天,我就重点谈谈《品质习惯培养》中的《学会倾听》。倾听,虽然是个陈旧的话题,却也是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当老师说:“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有什么好办法……”未等老师说完,学生们早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就此淹没在了学生们的讨论声浪中……
当老师指名让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的唧唧喳喳声四起,根本顾不得听讲。
当一位学生的回答稍有迟疑,马上就有其他学生迫不及待地打断他的话,把答案高声地说了出来。
当一位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但是请他再把刚才学生的答案说一次,他竟然说不上来。
当小组合作学习时,乍一听,人人发表意见,争论之激烈,可是,一个问题往往几十分钟不能解决。学生都自顾自地说,没有管他人说什么,甚至连自己说了什么都不知道。
应该说,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正是
我们一直追求和倡导的课堂教学效果。
而前面所描述的课堂景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很符合我们的要求——教室里小手林立,学生们踊跃发言,课堂上气氛活跃。但实际上,这些学生并没有真正达到教师的要求,他们只顾着自己表达,根本没有注意倾听别人的表达。
显然,这样的学习方式存在着极大的问题。缺乏倾听,不仅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使他们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意图和同学的想法,甚至还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然而,“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方面培养:
1、榜样示范
2、细化要求
3、留心训练
4、表扬鼓励
1、榜样示范:
当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
读书成果交流
本文2025-01-10 01:42:21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