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观 周 邓 纪 念 馆 有 感

周邓纪念馆,没有奢华的装饰,色彩斑斓的招牌,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凭吊瞻仰,清幽的环境,朴素的建筑,从内到外给人一种无以名状的崇敬之感。

周总理的专机,简单的让人无法想象。仅有二十多个座位和一张小小的单人床,不带任何装饰,简单的白色,而正是这样的一张床,承载起了新中国第一位总理,让世界人民景仰的总理。

馆内陈列着周总理及夫人生前的一些照片,他们用那并不伟岸的身躯承担着亿万国人的生存、幸福,照片有些许的模糊,但唯一可 以肯定的是他们眼中流露出的光芒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多少革命先驱,多少新中国的英雄,为了祖国的明天,民族的未来,他们眼中的坚毅,大无畏的精神,感染了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馆内的放映厅播放了周总理和夫人的一些生平影像,从他们青年求学时的意气风发,到为了新中国成立时的奔波忙碌,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 移,终于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那一幕,记得上小学时曾经学习过这篇文章,当时只有图片,没有影像资料,还不曾有什么深刻的感知,但今天,看到那长安街两侧 拥挤却静默的人们,看到那佩戴白花眼含热泪的人们,我也被深深的震撼了,随着解说员那低沉悲痛的嗓音不知不觉中眼眶悄悄的湿润了。这世上,每个人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工人要做好工,农民要种好地,学生要读好书,这既是天经地义之理,又是人之良心所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又该如何呢?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但是我对共产党拥护的炽热之心是不变的,为党旗增辉的坚定决心是不变的。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来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血的牺牲,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在黑暗中为我们摸索出来一条前进的路,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我们从不知道他们 的名字,但我们可以肯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共产党,我们不曾亲眼目睹,但可以感知他们的存在。多少年过去了,我们虽不用继续饱受战争的灾难,但 共产党员的精神是我们仍然要学习的。

现在我作为宝坻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虽然不能亲自为患者诊治疾病,但作为一名药剂师,为患者提供有效、安全、及时的药品,是我们的责任,将临床用药更合理、更安全,副作用降到最低。我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专业知识修养,为我院的医疗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保驾护航。

第二篇: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在集团党委组织下,我们今天的党日活动是参观周邓纪念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生平厅是给人震撼最深的一个厅,它向我们展现了周恩来总理与邓颖超在中国从沉睡到苏醒再到崛起的各个时期做出伟大贡献。同时,陈列了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历史文献、文物。我们看着一张张风雨岁月中的照片,聆听着讲解员讲述不同时期的故事,心中对总理夫妇的敬意油然而生。

早在建党之初周总理夫妇就已投身到拯救中国的革命之中。周总理领导了南昌起义,坚持白区斗争,参与指挥长征,推动全民抗战,指挥解放战争。建国后的日理万机更体现了周总理的伟大。他勾勒了中国建设宏图,致力于促进民族团结,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也为世界和平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当我们踏入了英灵永驻展厅,荧幕上展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和举国上下哀悼邓颖超同志的情景,人民缅怀周总理、邓大姐,是缅怀他们高尚的情操和高贵的人格。他们一生艰苦朴素,清正廉洁,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不断学习和发扬的。他们为后人留下了壮丽辉煌的事业,自己带走的却是一身忠骨,两袖清风。放映结束时,同志们还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次活动让两位伟人走到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革命前辈留下的足迹和创造的伟大事迹,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结束了这次伟大而意义深远的参观活动,每一名党员都有了更新的认识,要用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足本岗,干好工作。作为党员,我们更应在社会中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相信我们会让周总理和邓颖超前辈的精神光芒永远闪耀!

第三篇: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物理科学学院 仲丛林 1210277 还记得大一刚军训完,学院组织参观周邓纪念馆,这次活动一直铭刻于心,正好这次写总结的主题如此,趁此机会缅怀一下我们伟大的周总理,伟大的无产阶级领袖。

我之所以来到南开大学就是因为她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现在每天都能瞻仰总理的雕像,瞻仰总理的伟大。我从小就仰慕着周总理,最爱听的故事就是周总理的故事。最爱看的电影也是和周总理相关的影片、纪录片。所以这次参观周邓纪念馆,是我更好地接触伟人精神的机会。

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为了缅怀他的光辉业绩,中共天津市委、市人民政府报请中共中央批准,在他青年时代读书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南开学校东楼建立了纪念馆。周总理夫妇把天津作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他们对天津有着深厚的感情。如今,周邓纪念馆不仅成为天津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天津标志性的现代文化设施之一。

周邓纪念馆由三个主要展厅组成:瞻仰厅、生平厅和情怀厅。进入瞻仰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周恩来、邓颖超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在人们献上的花束之间高高耸立着。在庄严肃穆的大厅内,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驻足于雕像前,久久不能忘怀。

生平厅是给我震撼最大的一个厅。里面陈列着总理夫妇在中国的各个时期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陈列这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文献及文物。看着一张张照片,听着讲解员讲解这不同时期的故事。我对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敬意更加深刻了。

早在建党之初,周总理夫妇就已经投身于伟大的中国革命之中。周总理领导南昌起义、参与指挥长征、更为解放战争做出了伟大贡献。建国后,周总理更是日理万机,他致力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更为世界和平做出了杰出贡献。

这里的一件件文物、文献所展现的历史,就是周邓夫妇为祖国奉献的一生。每一件物品都诉说这一个故事,包含了一份感情,都反映了总理夫妇对老百姓的关爱。我了解了周总理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等事迹。也知道了周总理的家规、在南开的学业等等,有些东西是在南开看不到的。更是领略了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对党和人们利益鞠躬尽瘁的高尚品德。

最后观看的纪录片《十里长街送总理》给了我更深的触动。记得曾经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就被当时的内容震撼,如今我才知道周总理值得百姓这么做。他一生艰苦朴素、勤勤恳恳。他把党和百姓看的比自己还重要。虽然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但是当我知道他们的生平后,看着画面上那长长的送行队伍,我不禁也湿了眼眶……

从周邓纪念馆出来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周恩来和邓颖超夫妇用他们的行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周总理在世时处处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与尊严。这种爱国精神我们要继续传承下去。我们要以周总理为榜样,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尊严。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不需要像周恩来和邓颖超当时在战火中浴血奋战。但是我们仍有着肩负起发展祖国的重任。我们不但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要为中华之富强而读书。从周邓纪念馆回来的路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方向。如今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正是周总理让我坚定了入党的信念,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我相信未来的我们会沿着那些革命先烈的脚步走得更远。

第四篇: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生无所息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学号:1110****** 班级:公管**** 姓名:夏蝉鸣

11月12日周六上午,我们寝室四个人结伴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参观,瞻仰两位已故伟人的绝代风采。

当我们走进则着占地面积70000平方米的园林式的伟人纪念馆之后,映入眼帘的式色彩朴素淡雅的主馆,优雅的环境更加烘托出了这里气氛的庄严肃穆。

周恩来总理及其夫人邓颖超在天津度过拉他们的青少年时代,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走上了革命道路,甚至临终前分别留下遗嘱,将骨灰撒在天津的海河。

我们走进主馆内,在瞻仰厅的正面看到了耸立着两位伟人的汉白玉雕像《情满江山》,一种崇高的敬仰与缅怀之情油然而生。雕像的背景是一幅大型壁毯《海阔云舒》,两侧浮雕墙镌刻出五四运动、南昌起义、红军长征、西安事变和开国大典、祖国建设等历史性画面。看着这些令人过目难忘的场景,我不禁想到在那个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革命与改革交织的年代,在那个多少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前赴后继的年代,眼前的两位伟人曾经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汗水,经历了多少不为人所知的艰难与困苦,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倾注了多大的热情与关心,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

走进生平厅,我们看到了周恩来总理及其夫人邓颖超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照片与代表性的诗词手记,这些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文献与文物展现了两位伟人在革命与改革的峥嵘岁月中立志救国、领导爱国运动、为人民奔波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

周总理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楷模。他是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同时是人民军队的创建人和领导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对党的统一战线的形成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特色外交的奠基人,为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周总理参与和领导了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的各项重大工作,为党的每一个重大胜利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当一个人把自己和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安危放在一起的时候,就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一生,很多人都知道周恩来总理年少时立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第一篇: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观 周 邓 纪 念 馆 有 感周邓纪念馆,没有奢华的装饰,色彩斑斓的招牌,却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们前来凭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