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一篇: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1课 春
一、双基积累
1.选出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蓑衣(suō)
酝酿(yùn)..静默(mò).B.抚摸(fū).鸟巢(cháo).C.戴笠(lì).朗润(rùn).D.抖擞(sǒu).繁花(fán).
黄晕(yūn).应和(hè).稀疏(shū).薄烟(bó).眨眼(zhǎ).烘托(hōnɡ).蜜蜂(mì).2.下面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翠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瞭亮地响着。
改为
;改为
。3.选词填空。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A.长 B.冒 C.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
(A.触摸 B.抚摸 C.轻抚)着你。(3)春天像(A.健康 B.健壮 C.强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4.仿句练习。
例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仿句: 5.综合性学习。
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写的。①春风又绿江南岸().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1 ③踏花归来马蹄香().(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字之内)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 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答:
(3)【广告护春】因为人类无止境地破坏自然,如今,朱自清笔下的春已失去了昔日的美丽,为了让人类重新拥有美丽的春天,请你拟写一则环保公益广告。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5、6段,回答6~9题。
6.第5段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写出了对春天的丰富感受,请从课文中找出对应的语句。(1)写嗅觉的:
(2)写听觉的:
(3)写触觉的:
7.第5段文字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8.第6段中“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这一句仅仅是写树叶、小草的颜色吗?为什么? 答:
9.细雨“密密地斜织着”,“斜织”用得好,为什么?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北国之春 孙立燕
春天的脚步在我们不经意间悄然走来了。春天,无论在哪里,总是这般美好。
尽管北国的春天来得迟些,却是来得清奇,来得壮美。
江南的春我没有领略过,但那“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繁花,群鸟乱飞”的朝气勃勃,常令我心驰神往。在我心中,江南是春天的宠儿,爱的给予太多了。所以,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
但是,灰姑娘也自有她天然的风韵。
在某个清晨,你会不经意地发现,窗子上那些斑斑驳驳的霜花已有好些日子不光顾了。走在风里已感觉不到凛冽的寒,迎面扑来的是大地氤氲的温润;蓝天白云也如同告别青涩童年的少女,变得多姿、亮丽了;坚硬的土地松软,脚踏上去没了声音,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田野里苍茫的一片,偶尔会看到坑坑洼洼的地方露出的几簇绿草芽;那一排排的树木都已脱了藏青色的褂子,换上了淡黄透绿的衣裳;红杏的枝头依然落着寂寞的尖,缀着的景色只有心中的那份渴望。春天的活泼劲就是这样在令人难耐的期盼中酝酿着。北国的春天没有名花的娇贵,也没有美酒的香醇,可她那种半醉半醒的眠思,纵是“无情也动人”啊!北国的春天,无花只有寒,春雪是她唯一的绽放。那似花非花的落蕊,在北方的大地上,铺染着一幅清奇、苍劲、古朴的水墨画。当人们的足迹浸润这幅画的时候,内心里也被踩得泥泞不堪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觉到了一种抖也抖不掉的清凉。
“春风十里柔情”,那是南国的情愫,而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像升腾的野火,像昂扬的斗士,像冲锋者的擂鼓。它使你想起了“大江东去”的苏东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荆轲。
啊!北国之春,我真想张开双臂,扑进你这返浆大地的怀抱,任由自己的每一处足迹都写满了豪情。
(选自《吉林农业·乡土文学》2013年第2期)10.作者眼中南国的春与北国的春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
11.画线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 12.选文主要描写了北国的春天的哪两种景物?为什么主要写这两种景物? 答:
1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四、写作练笔
14.【写法借鉴】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绘春天。如作者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等方面,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春天的景物,试着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一下吧!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A项中的“晕”应读yùn;B项中的“抚”应读fǔ;C项中的“薄”应读báo。2.答案:翠 脆 瞭 嘹 3.答案:(1)C(2)B(3)B 4.答案(示例):风筝到处有:彩色的,动物样的,器具样的,飘在晴空中,像彩旗,像大手,还挥呀挥的。5.(1)答案:①视觉 ②听觉 ③嗅觉
(2)答案(示例):不知不觉,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3)答案(示例):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6.答案:(1)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3)“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解析】此题考查文段所蕴含的作者情感。从对春风的和暖与清新特点的描写中思考作者的情感。答案:借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赞颂了春天,写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8.【解析】此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是为了写春雨,属于侧面描写。答案:不仅仅是写树叶和小草的颜色,因为这一句还侧面写出了春雨对树、草等自然万物的洗涤、滋润。
9.【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要考虑细雨“斜”的原因——春风使然,“织”字与“像细丝”照应。
答案:因为上文已写春风,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可是含蓄地写了春风。“织”字与“细丝”的比喻又相照应,生动形象。
10.【解析】此题考查对春天特征的概括。结合全文内容,从文中筛选“春天在江南真的可以说得上是天姿国色的丽人,而北方的春天却只是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了”“北国的春风是狂放的”等语句进行概括。
答案:南国的春是温婉的,像天姿国色的丽人,北国的春是质朴豪放的,像赤足布裙、蓬头垢面的灰姑娘。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首先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作用。
答案:比喻。将春天比喻为一幅水墨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国的春清奇、苍劲、古朴的特点。12.【解析】此题考查对主要内容的把握。选文抓住了北国春天富有特征的春雪和春风进行描写。答案:春雪和春风。因为这两种景物和南国的春景形成对比,能突出北国之春的特点。
13.【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由文章对春景的描绘及最后一段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北国春天的喜爱之情。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北国春天由衷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14.答案(示例):春间二三月,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声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枝条。红的花,散发着清香;绿的草,也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青草味儿。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唧”的一声便由南方飞回来,加入了这个美妙无比的春景中,为春光平添了无限的乐趣。这美丽的春天,给人以新的开始,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第二篇: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14课 秋天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肥硕瓜果(shuò)
.B.伐木丁丁(zhēnɡ).C.溪水清冽(liè).D.归泊小桨(bó).撒下(sǎ)
.梦寐(mèi).
满载(zài).栖息(qī).镰刀(lián).
寥廓(liáo).
枯涸(ɡù).乌桕(jiù).2.选出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秋天栖息(停留)在农家里 ..B.秋天梦寐(梦想)在牧羊女的眼里 ..C.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的瓜果 ..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水清)了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B.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C.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D.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4.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面诗句。
(1)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答:(2)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答: 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举行以“走进秋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我来策划】开展“走进秋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需要分小组,请你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并为四个小组命名。(要求结构统一,富有特色)①第一小组:
②第二小组: ③第三小组: ④第四小组:
(2)【我来筛选】本次活动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描写自然的古诗词。下列古诗词名句,请选出你认为不符合本次活动要求的几项,并简述理由。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C.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D.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E.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F.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G.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H.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答:
(3)【我当编辑】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同学们以“秋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班级将出一期《走进秋天》的班刊,请你为班刊设计一段编者的话,要求阐明编写意图,字数在150左右。答:
二、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团泊洼的秋天(节选)
郭小川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 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低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蝉声消退了,多嘴的麻雀已不在房顶上吱喳;蛙声停息了,野性的独流减河也不再喧哗。
大雁即将南去,水上默默浮动着白净的野鸭;秋凉在这里刚刚落脚, 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秋天的团泊洼啊, 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团泊洼的秋天啊, 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摘自《天津日报》2012年10月9日)6.诗人先从秋风写起,他抓住了秋风的什么特点?突出了团泊洼秋天的什么特征? 答:
7.诗人把秋光比作“汗珠”,你能理解这两者的相似点吗?试做简要分析。答: 8.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答:
9.“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这里的“抚摸”一词写出了怎样的情态? 答: 10.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 答:
三、写作练笔
11.【写法借鉴】这首诗歌用词准确、生动传神,意境优美,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句中“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一幅清净润泽、形声兼具的画面。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秋天的景物,运用准确、生动、传神的词语写一个片段。(8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D中的“涸”应该读hé。
2.【解析】选B。B中的“梦寐”应是“睡梦”的意思。
3.【解析】选B。正确的划分节奏应为: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4.(1)答案:“满披”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伐木声与清晨、露珠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净润泽的声像画面。
(2)答案:“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而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之情。
5.答案:(1)示例:①秋之色 ②秋之声 ③秋之味 ④秋之韵
(2)不符合要求的是:A、G、H理由:A句描写夏天的景色,G句描写冬天的景色,H句描写春天的景色,不符合本次活动“走进秋天”的主题。
(3)示例:秋,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是金色的,收获的。那悠悠的闲云,明净的野草,丰硕的秋果,向我们展示着它那沉静、淡泊、成熟的独特之美。“走进秋天”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秋天是那样的美,让我们享受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现在让我们用笔写下寻秋的过程和感悟,编辑成《走进秋天》的班刊,分享收获的成果。
6.【解析】本题考查对事物特征的概括。可以抓住“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一句概括。
答案:抓住了秋风“柔韧”的特点,突出了这里秋天的平静与安详。7.答案:相似点是晶莹亮洁。
8.【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根据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表达效果。
答案:拟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向日葵轻轻摇摆的姿态,突出了秋天的无限生机。9.【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效果的把握。结合语境体会垂柳对大地的深情。答案:写出了垂柳对大地深情的情态。
10.答案:主要通过蝉声、麻雀声、蛙声的消退,大雁南飞,河水日趋平静等事物来描绘“团泊洼的秋天”静谧的特点的。
11.答案(示例):秋天是位化妆师,把世界装扮得格外迷人;秋天是位魔术师,把田野染成了一片金黄;秋天是位温柔的女子,迎面而来的秋风是如此的轻,如此的柔。秋天,娇嫩的花儿都已凋谢,那谁才是秋天里的主角呢?那就是果实。
第三篇: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7课再塑生命的人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7课 再塑生命的人
一、双基积累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下午的阳光穿过阳台的金银花,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几个.星期的愤怒、苦nǎo(),已经pí()倦不堪了。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启示
B.驾驶
C.探测
D.走廊 缝制 缓慢 赠送 芬芳
模仿 脾气 涨红 浸满
浑为一谈 花团锦簇 由然而生 悔恨寞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道题在老师指导后,我忽然恍然大悟。....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惊醒他。....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4.文学常识填空。
《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
, 国女作家,教育家。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
《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5.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本文,班级开展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快来参与吧。(1)【励志故事会】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像海伦·凯勒一样具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还有很多,请列举出一个古今中外身残志坚的事迹。
答:
(2)【修改读后感】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再塑生命的人》的读后感,但一句有语病,一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a在我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b我看不到海伦丝 1 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却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充满着的爱。c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①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②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___句,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3)【拟写结束语】请你帮主持人设计一段活动结束语。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0~13段,回答下列问题。
6.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 7.课文第10段中说“突然间,我恍然大悟”,作者悟到了什么? 答:
8.课文第11段写道:“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答:
9.第12段中说道:“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里的“浸”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学 会 说 话 海伦·凯勒 最初,我夜以继日地苦练,才使我最亲近的朋友能听懂我的意思。随后,在莎莉文小姐的帮助下,我反反复复练习发准每一个字音,练习各种音的自由结合。一直到现在,她还是每天不断地纠正我不正确的发音。
只有那些曾经教导过聋哑孩童说话的人才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我所必须克服的是什么样的困难。我完全是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的:我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迫使自己反复练习那些发不好音的词和句子,有时一练就是几小时,直到我感觉到发出的音准了为止。
我的任务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失败和疲劳常常将我绊倒,但一想到再坚持一会儿就能把音发准,就能让我所爱的人看到我的进步,我就有了勇气。我急切想看到他们为我的成功而露出笑容。
“妹妹就要能听懂我的话了。”这成了鼓舞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我常常欣喜若狂地反复念叨:“我现在不是哑巴了。”一想到我将能够自由自在地同母亲谈话,能够理解她用嘴唇做出的反应,我就充满了信心。当我发现,用嘴说话要比用手指说话容易得多时,真是惊讶不已。为此,我不再用手语字母同人谈话了。但莎莉文小姐和一些朋友依然用这种方式同我交谈,因为同唇读法相比,手语字母更方便些,我理解得更快些。
在这里,也许我应该说明一下盲聋人所使用的手语字母。那些不了解我们的人似乎对手语有些困惑不解。人们给我读书或同我谈话时,采用聋人所使用的一般方法,用一只手在我手上拼写出单词和句子。我把手轻轻地放在说话者的手上,一方面不妨碍其手指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能很容易地感觉到他手指的运动。我的感觉和人们看书一样,感觉到的是一个个字,而不是单个的字母。同我谈话的人由于手指经常运动,因而手指运用得灵活自如,有些人字母拼写得非常快,就像熟练的打字员在打字机上打字一样。当然,熟练的拼写同写字一样,也成了我一种不知不觉的动作。
能用嘴说话以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家。这一重要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我踏上了归途。一路上,我和莎莉文小姐不停地用嘴说话,我不是为了说话而说话,而是为了抓紧一切时机尽量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不知不觉火车已经进站了,只见家里人都站在站台上迎接我们。一下火车,母亲一下把我搂在怀里,全身颤抖着,兴奋得说不出一句话,默默无声地倾听我发出的每一字音。小妹妹米珠丽抓住我的手,又亲又吻,高兴得一个劲儿地蹦跳。父亲站在旁边一言不发,但慈祥的脸上却露出极其愉悦的神色。直到现在,我一想到此情此景,就不禁热泪盈眶,真好像是以赛亚的预言在我身上得到了应验:“山岭齐声歌唱,树木拍手欢呼!”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删减)10.是什么激励着海伦“学会说话”的? 答: 11.海伦学会说话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答:
1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
13.首尾两段由“直到现在”领起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什么? 答:
四、写作练笔
14.【写法借鉴】文中有很多细腻的心理描写,其中有精彩的内心独白,反映了作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如“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这段内心独白表现了作者学习的艰辛,真实地再现了其当时急躁、乖戾的性格弱点。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写一段话表现自己的某种心理(高兴、恐惧、紧张等)。
答案解析
1.答案:cuō fǔ zhàn 恼 疲
2.【解析】选B。A项“浑”应为“混”;C项“由”应为“油”;D项“寞”应为“莫”。3.【解析】选A。“恍然大悟”指忽然间明白过来。与“忽然”有重复。4.答案:海伦·凯勒 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5.(1)答案(示例):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名垂史册的《史记》;张海迪自学成才,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了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贝多芬谱写出《命运交响曲》。
(2)①答案:a 在读完《再塑生命的人》这篇课文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答案:c ?。
(3)答案(示例):生命是珍贵而又短暂的,“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要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同学们,让我们扬起奋发向上的风帆,在生命长河中勇敢地藐视困难、直面人生。请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6.【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段,概括出主要人物做了何事即可。答案:主要记叙了“我”在井房认识“水”的经历。
7.【解析】此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海伦通过“水”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
答案: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明白了宇宙万物都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人们的新思想。
8.【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能力。结合内容理解“水”激发了海伦的求知欲,使她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答案:“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9.【解析】此题考查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结合海伦此时的心理即可解答此题。
答案:“浸”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满眼都是泪水的样子,深刻真实地写出了“我”内心的自责和愧疚。
10.【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海伦“学会说话”的愿望是和亲人交流,回报亲人,这种信念激励她走向成功。答案:是海伦回报亲人、和亲人交流的渴望,这使她对成功充满了信心,从而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强信念,最终学会了说话。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从文章第2段中选取相关语句作答。
答案:靠手指来感觉莎莉文小姐的嘴唇:用触觉来把握她喉咙的颤动、嘴的运动和面部表情,而这往往是不准确的。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描写方法及作用的把握。根据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判断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方法,结合语句内容体会表达作用。
答案: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一家人对“我”的归来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13.【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结合语境,联系语句内容体会两句话的情感。
答案:首段一句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持之以恒、不厌其烦的教育和帮助,以及海伦的感激之情;末段一句突出了海伦当时的兴奋程度,表现了学会说话对海伦的重大意义。
14.答案(示例):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MP3,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讲,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第四篇:2017—2018学年七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济南的冬天》同步练习
2018-2019学学校9月月考卷
课外阅读
秋的济南 付秀莹
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
内蒙古宁城县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含解析
本文2025-01-10 01:35:51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2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