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精选五篇)
第一篇: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大、华师或华中师大,坐落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南湖之滨的桂子山上,是一所渊源流长的高等学府,始于1871年美国圣公会在湖北武昌城内昙华林创办文华书院,历经华中大学、中华大学等传承,1985年正式定名华中师范大学,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华中师范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水平、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六所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之一,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高校,是中国“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武汉七校联合办学著名高校之一,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是国家培养中、高等学校师资和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
第二篇:华中师范大学
我的专业和大学
(王嫚嫚临泉一中09届)
学弟学妹们好呀,我是临泉一中09年毕业的,现在华中师范大学化学专业,大家若是对我的我校或者专业感兴趣,可以过来看看哦!
先讲下我的学校吧,华中师范大学是国家201工程大学之一(目前还不是985哦),处于武汉市区,交通方便,校园风景很美很绿,位于桂子山,是百年老校,人文底蕴很深,有免费师范生和非免费师范生,以免费师范生为主。
学校在安徽招生分数线,在高一本线二十几分左右。
比较强的专业有英语和心理。大家可能比较关注的免费师范生的问题:免费师范生学费,住宿费全免,每月补助400元生活费(其中二月份,八月份除外)。
考研问题:免费师范生不能本科后直接读研,四年之后就要参加工作,然后在职读研,只能读教育学硕士,不能脱产读研。
就业问题:免费师范生不存在分配问题,不存在大家担心的分配到偏远地区问题,07级毕业生几乎都是自己找的工作,我将把我校07级毕业生就业情况表传上去。
但是免费师范生要回生源地工作(省份),目前只有四川和湖南能出省,安徽还不能。如果大学毕业后要去它省工作,要符合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举家迁徙到它省,二,在它省有配偶(这是要出示结婚证的)。
免费师范生至少要从事教育10年。
只鼓励喜欢教育事业的人报考。
若是违反政策,将赔偿国家所花钱的1.5倍,诚信档案也会有记过。
接下来讲下我的专业——化学。
不要以为化学是副科,学起来就轻松了,其实并非如此。拿我们学校举例,华师课最多的就是——生物和化学。
大学里的化学,实验很多,几乎每一门化学课都会有一门对应的实验课。
大一公共课为主,大二专业可就多,到了大三大四几乎都是专业课了。
全国大学中化学专业比较好的有:南大,南开,北大,复旦,浙大,吉大,厦门,科技大,武大,山大等等。
这些东西希望对学弟学妹们有一定参考作用!祝大家心想事成!
第三篇: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潘相伟
从2016年7月2日到7月7日,我有幸到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关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讲解,使我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受到了洗礼,自感收益匪浅。下面就我这几天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动力之源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郑晓边教授给我们做了教师职业生涯与幸福力的报告,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教师的成熟、发展、心理健康等,并给出了五心十法来提高教师的幸福力。特别是通过郑教授对教师幸福感的讲解,我感到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动力之源。如果一个教师没有对自己职业的幸福感,那么他就很难主动的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工作的快乐,就无从说起了。郑教授强调,幸福不仅是感觉,更是一种能力,幸福是可以学习的,幸福力是一种自我积蓄。如果我们不去学习,也许会受到自我认知能力的缺乏,无法发现身边的幸福。如果我们对我们光荣的职业了解不够,职业能力不高,职业幸福感就与我们擦肩而过,职业工作动力就无从谈起。总之,职业幸福感是我们职业教师工作动力之源。
二、信息化是中职教育改革的趋势
现在,大家对信息化已经不再陌生,国家大力推广的“互联网+”,给我们的中职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那就是互联网+中职教育。当今社会,信息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先通过互联网查询一下那个地方天气、列车时间、旅游景点、旅游路线等信息,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华师大学习,特别是对郑之路老师讲的打造中国翻转课堂和吴军其教授讲的信息时代——数字教师成长困惑解析的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信息化对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性。当前,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热衷于网络,这即是信息化带来的弊端,也是信息化带来的福音。我们可以有目的的利用网络,利用信息化的便利,让课堂教学视频化,让专业知识网上共享,让仿真软件解决学生的技能操作虚拟化。我们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多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媒体,使我们的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使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学习自己专业,来测试自己的技能,感受信息化带来的知识增长功能。所以说,信息化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教法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我们经常讨论教学方法的问题,在学习中,王后雄老师给出了十种教法,我非常赞同,收益很大,这些教学方法,不但适合高中生,也适合我们中职生,特别是反思自我和成功激励法则,从内到外激励学生自我学习。在车工教学中,成功激励非常重要,如果设置一些学生无法按时完成的技能操作任务,学生不但学不到技能,而且还会厌烦学习,降低自信心。如果设置的学习任务合适,不但能完成教学目标,还能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另外,我们的中职教学,不能一味的提倡技能教学而忽略文化课教学。我们的教学出发点应该回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首先培养社会人,然后培养其在社会中的工作发展创造能力。那种一味的提倡技能,忽视人文培养,结果会造成什么呢?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积极性,技能没学好,人文知识没提高。同时,教师忽略理论教学,学校忽略素质教育,学生创造性和发展空间被削弱,职业教育者哀叹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和素质差的论断应运而生。王后雄老师从十个方面论述的教学法,能够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其创新和发展能力。我们教育者培养人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发展的社会人。总之,教法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理调节的指导师
古人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历史长河中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今,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经远不止这些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网络的普及,WiFi的随处可用,学生视野的开阔,伴随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复杂,所以,我们职业学校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活动,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汪海燕教授和郑晓边教授都对学生心理指导做了讲解,特别是汪海燕教授做的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报告,把危机的概念、识别、反应、干预对象与原则等,做了详细讲解,并列举了学生心理危机和解决事例。使我进一步加大了对学生心理的重视,认识到教师的心理调节师角色,认同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理的调节指导师。
五、国学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法宝
这次培训,我不但进一步学习了教育教法、校本研修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内容,也受到了国学文化的熏陶。戴建业教授从诗词分析入手,讲解了诗词对我国文化的贡献。让我了解了诗词背后的故事,明白了诗词对个人感情表达的作用。一种物,不同人的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我国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作为教师,通过对国学的学习,能够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养,另外,还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所以说,国学是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法宝。
总之,进入华中师范大学,我心潮澎湃,有幸来这所名校培训学习,是我人生的骄傲!通过这次学习,有幸聆听了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和专家关于教育教学等方面的知识讲解,使我对我们的中职教育充满希望,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洗礼。我将倍加努力,不辜负领导给予的学习机会,不辜负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职业教育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016年7月9日
第四篇: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华中师范大学学习心得
从2017年6月11日到6月16日,我有幸到华中师范大学进行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升专题的培训,聆听了各位专家教授关于人力资源工作、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讲解,使我的人生价值观、工作观受到了洗礼,自感收益匪浅。下面就我这几天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之重。湖北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校长邹德文教授给我们做上了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工作的课程,他从习总书记的人才观、国内外的人才竞争、习总书记对广东的批示的角度分析了当今人才工作的发展形势、重点问题、新任务等,并给出了解决新形势下人才工作重点问题的方法。特别是通过邹教授对习总书记对广东的批示的讲解,我感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点之重,聚和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聚是前提,只有聚才会有用;用是目的,用得好才能会有更好的聚。针对如何聚集天下英才,一是以欣
华中师范大学(精选五篇)
本文2025-01-10 01:30:14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