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满径(含5篇)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书香满径

书香满径

书香,或是笔墨在宣纸上绘制的美图,或是音符在五线谱上奏响的华章,或是在华丽的词藻间飘出的一缕曼妙,或是平实的语句中抒发的那一份真情。书香,总是满径。

书香满径。于是我神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明洁,我敬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悲壮,我感慨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悲愤。我同乐天同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我与子美共期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期盼。我会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心酸,会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难舍难分感动,会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满怀

书香满径。于是,我方能感受到历史长河的汹涌波涛,方能让已逝的时光重现在脑海中。在书中世界,我聆听,那是秀美江南的吴侬软语么?莺歌燕语,秦淮河上的桨灯声影,夜夜笙歌间的曲曲琵琶;我细看,那是萧萧塞外的大漠孤烟么?衰草遍地,寒云苍茫,号声震天,胡琴与羌笛声声哀鸣,烽火连三月,壮士只想破楼兰,勒燕然,早日归家;我疑惑,那是雨雾迷蒙的夜上海么?精致秀美的旗袍,太平与乱世的交汇,是谁与谁的海市蜃楼

书香飘过,最难以忘怀的是那一颗颗坠落的泪。碧海生明月,鲛人的珠泪,啼血的子归,虽是传说,却也因梦幻而迷人。所以,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让我震撼,沧月这个名字让我羡慕不已,也让我喜爱上了她的小说,尤其记得一篇名为《相思泪》的文章。当看到范仲淹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时,我惊讶,更佩服沧月的与众不同,范仲淹的泪也因此被我铭记在心。还有泪,是未语先流,是江州司马的湿透的青衫

书香满径,生旦净丑粉墨登场演绎社会的风云变幻,人生的悲欢离合,生活的酸甜苦辣。看风起,看叶落,看蝶舞,看苍穹,总是没有看书来得充实。轻叩书香的大门,总能发现,书香满径。

第二篇:书山有路,书香满径

书山有路,书香满径

春色满园兴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老先生以为此次游园不值,但对800年后的我来说,此已可谓香满园,香满径了,因此,一本好书似一枝顽皮的红杏从墙头探出脑袋来,轻轻地含苞一放,便是这书香满园、书香满径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顾炎武老先生的一生竟与其如此神似,他从小勤奋学习,至四十五岁起,一边阅读他从未读到过的书,一边拜访明朝遗老,考察地理形势和经济资源。更重要的是,在旅游中,他用骡马驮着几箱书,一遇到兵家必争之地,就亲自考察。就这样,他到处跋涉,边调查,边读书,行路二三万里,读书一万多卷,写出了一部卷帙浩繁的《肇域志》,专论山川要道边防战争之事。真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读书不必多,但求有所收获。有如阅人无数者也仅仅有二三知己一样,人的一生有几本好书相伴,足矣。而一本书里有几篇好文章,也会让人心生感激,如同见了春天的花一样。因此,这些美好的东西,就如同一座座书山的一条条蜿蜒小路,我所识得的一个个读书经验就是一根根拐杖,支持着人,帮助着人去攀登学海的高峰,去体味那书香满径的世外桃源之绝境。

书山有路,书香满径。

轻轻翻开一本书,把鼻子凑到书页上,闻一闻,哦,是书香!

第三篇:书香满径,感悟满怀——《论读书》创新教学设计

——《论读书》创新教学设计 ■ 张会军 【设计思想】 《论读书》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读书妙悟单元的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它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篇名作。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很广泛,先阐述了读书的目的——作为消遣、装饰和增长才干之目的,并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接着运用比喻论证阐述了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可选用浏览、略读、精读等方法。最后,作者采用归纳论证的方式阐述了读书的作用,并援引一句名言归纳出论点:“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加完整。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交流和碰撞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由此,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以学生阅读感悟为主线,教师引导归纳为辅助开展教学活动。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新课程阅读教学理念的定位,我采用以下七个环节来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

1.“课文我爱读”,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做到对文本个性化感知。2.“交流我进步”,学生朗读所勾画的关键句,彼此交流看法,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开展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与交流。3.“结构我梳理”,教师提出重点关键句,引导学生围绕“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论述读书的”这个问题展开探究,理清课文的行文思路,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的提升。4.“技巧我领会”,采用先小组合作探究,再选派代表归纳的方式学习课文的行文思路和论证方式。

5.“名句我来读”,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朗读,在语句旁作出批注,并说说喜欢的原因。集体交流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并引导其他同学一起评价。通过学生自己赏析语言美,加深对句子的理解,提高鉴赏句子的能力,让学生能更多地感受读书的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的情操。6.“名句我积累”,“故事我来讲”,通过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搜集到的读书名言、读书故事,使学生在品味本文的语言美的基础上强化语言的积累。7.“读书交流会”,引导、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交流读书感悟。通过“我喜欢的一本书”、“我的读书方法”、“我的读书感悟”等活动方式达到交流个人积累,感受读书乐趣,表达个人感悟,培养读书品质,陶冶高尚情趣的目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理念的定位,我把本文的目标定为:

1.了解关于散文大家培根的文学常识,积累课文中的重点字词。2.个性化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所用的论证方法。

4.赏析文章语言的意韵美和形式美,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学会读书。教学难点:

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讨论法: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交流。3.练习法:在学生对课文的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4.评价点拨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及时做好的评价,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人类文化长河中,不少名人儒士都对一样东西十分痴迷,那就是书。宋代皇帝宋真宗——赵恒在《励学篇》中这样写道(用电子白板展示):“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见书在带给人们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拓展着人们的视野,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引领着一代代读书人树大志,展宏图。那么书为何物?又如何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培根走进他的著作《论读书》,一起去探寻读书的奥秘所在。

二、作家我简介

(一)名人我认识:学生介绍、教师投出、全班齐读

同学们,你对作家培根了解多少呢?(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用电子白板链接展示)

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作家。著有《随笔》《新工具》等。《随笔》共58篇,从文体的角度,他的随笔体散文是英国文学中的首创。培根的随笔小品说理透彻,平易流畅,含意隽永,笔法灵活,语言精辟,启人深思。

(二)字词我来记:教师投映出生字、学生认读、师生纠正

三、个性阅读,整体感知

(一)课文我爱读:个性阅读、勾画语句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读书”,作了哪些论述?读的时候,请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

(提示:在议论文中,哪些是关键句呢?能表明作者观点的,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或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的句子,都可以称之为关键句。好,请大家自由朗读,勾画关键语句。)

(二)交流我进步:学生交流、大声朗读、说出理解 学生朗读自己所勾画的语句,然后交流自己的理解感悟。

(三)结构我梳理:朗读句子、理清结构

1.同学们找得很好,老师也找出了3个关键句子,让我们把这些关键句子齐读一读。(教师用白板展示以下三句)(1)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2)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2.思考:这些句子论述了关于读书的哪些问题? 明确:(1)是论述读书的正确目的的,言简意赅,堪称警句;(2)是论述读书的方法的,读书方法有浏览、略读、精读;(3)是论述读书的作用的,运用排比,归纳各学科的作用,连贯而富于气势。

(四)技巧我领会:合作探究、代表汇报、归纳总结

1.合作探究: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运用这些方法有什么效果?请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归纳。(教师适时板书)比喻论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对比论证: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2.小结:这篇文章是培根的一篇随笔。与一般议论文相比较,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述,全篇围绕着“读书的益处”这一中心话题阐述,此外还谈了读书目的、读书的方法以及读书的作用等问题。

四、朗读课文,名言批注,深化理解

1.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是一位诗人。”培根的随笔语言除了有诗歌的韵味,还有格言的深刻。接下来,我们将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感受其语言的韵味和深刻。这次朗读老师也想参与,谁愿意与老师一起合作读课文?(现在,请大家推荐一位朗读水平比较高的同学和老师合作朗读课文一遍。其他同学在听朗读的过程中把你认为可以作读书名言的句子标画出来。)2.学生勾画语句,并作出批注性评价。教师投示例句并指导赏析的角度 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句子分别以“读书”“讨论”“作文”为例论述了学以致用的观点。句式整齐,使论证更为有力,这种运用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举例论证。

点评的角度自主确定,可以挖掘句子思想内涵,可以分析论证方法、赏析修辞手法,也可以涉及遣词造句,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或以其作论点说一段话)。我们采用先自主解读,后小组交流”的方式探究(建议同学们在字里行间作批注)。3.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发言时请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即先朗读你所勾画的读书名言,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五、拓展延伸

(一)名言我积累:教师激发、学生交流、全班齐读

1.今天我们聆听了培根对于“读书”的精辟见解,古往今来,古之学者遨游书海,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以激励后学之士,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能把你知道的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吗?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投示后,全班齐读。(1)开卷有益。——【宋】赵光义

(2)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3)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书香满径(含5篇)

第一篇:书香满径书香满径书香,或是笔墨在宣纸上绘制的美图,或是音符在五线谱上奏响的华章,或是在华丽的词藻间飘出的一缕曼妙,或是平实…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