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68及反思
第一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13钓鱼的启示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3.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课前准备
1.重点句子的课件、挂图.2.其他有关诚信的文章.3.搜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有关道德实践方面的点滴小事.教学过程
033第一课时
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检查预习.通读课文
◆检查预习情况:生字生词,朗读情况.◆重点理解“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揭题质疑
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初读理解
◆“启示”的意思是什么? ◆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我”在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复习生词
◆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鳃、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034第二课时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
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 ◆自由读第3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a.“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争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b.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之处.c.齐读第3自然段.◆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一说,这是为什么? ◆读5~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对比读第3、9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心情.◆转眼问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a.出示:“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b.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很难!c.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读了父亲告诫“我’’的话,你是怎么想的?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我”或父亲说一句话,还可以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诵文中你最喜欢的一两句话.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此课是一较佳课例。
035
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话语的含义,对题目的含义有所理解.4.结合自己在生活学习中获得的类似的感受理解课文.课前准备
相关图片的课件.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出示找到的罗马城市广场的图片,从图中你感受到什么?(学生可直观得出“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印象.)◆“条条大路通罗马”,就是这幅图片最好的注释.课文中童年的“我”在父亲那里得到了这
个宝贵的教诲,这个教诲对自己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请大家打开课文,初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自学新词,大致了解内容.学生整体感知:
童年受到教诲 自制毛衣,开创事业
人生两次印证
启示受用终生 时装展示与众不同,获得成功 班内交流
师:由绝不可能到获得成功,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理解:实现既定目标的方式、方法绝不会是惟一的,要集思广益,敢于尝试或开辟新的途径.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后感:此课是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较好案例。恰好我班一组女生在学校体育比赛中受挫。她们体会较深,受教育较大。
学习目标 15落花生
1.学会本课7个生字.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教学过程
036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自主识字.a.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b.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c.拼读生字,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d.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a.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b.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明确分段.)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教后感:做人就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在此课教学中,要对学生教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037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3)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4)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美
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但可贵的是().我们的()不正像花生一样吗?它().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教后感:思想品德教育要贯穿语文进行始终。
038
16珍珠鸟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要求的13个生字.2.领悟课文是怎么具体表达“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思想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珍珠鸟的生活习性.2.有关珍珠鸟的挂图和课件.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个新的小伙伴——珍珠鸟.它娇小、可爱,就是特别怕人.作家冯骥才用他的笔、他的心为我们讲述了他与珍珠鸟之间动人的故事.初读
◆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画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我”与珍珠鸟一家和睦相处的情景.你们能不能从中选取三、四幅印象最深的画面,连起来展示“我”与珍珠鸟“日渐亲近”的情谊? 细读
◆学习第一个画面内容.a.我们先进入展现“小家伙爸爸、妈妈生活环境的画面”.自己轻声读读课文与这幅图关联的内容,请学生谈谈感受.(学生自由朗读3~5自然段.)
b.当学生品味到“我为珍珠鸟创设了一个安全、自在的生活环境”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鸟,你有什么感受? c.教师小结:是关爱、理解与尊重,使他们与我熟悉起来.◆学习第二个画面内容.a.这幅图展现了小珍珠鸟“远远观望”的画面,引导学生根据课文6~9自然段内容,用不同的画面展现“人与鸟的关系”.b.引导学生回到文本:文章中用了怎样生动的语言描绘这幅图?(指名朗读.)c.让学生体会“小家伙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的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神气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样?让我们欣赏一下吧.(指名朗读相关文字.)d.教师小结:小家伙生活得多么快乐,虽然还在远远地观望,但离“我”越来越近了.◆学习第三个画面内容.a.“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说一说这份“亲近的情意”是什么?(引导学生朗读10~11自然段.)b.在这看似不动声色中,流露出“我”对小家伙深深的情意,让我们也来分享分享吧.同座位两个人,一个人是小家伙,一个人是大作家,亲近地交流一下吧.(学生互读这两段.)c.指名朗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d·教师小结:小家伙感受到这份情意,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这份信任,获得无限享受.(再指名读这句话.)◆学习第四幅画面.a.有了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竞在我身上睡着了.这是多么温馨的画面!让我们静静地欣赏,读读书中描写这一画面的语句.(加背景音乐.)b.谁来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指名朗读.)总结
◆这是信赖创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谈谈你对作者流泻下的感受的理解吗? ◆欣赏了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教后感:此课虽然是写小动物的,但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要注意情感的交流。
口语交际·习作四
学习目标
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生活中获得的启示,想一想生活中给你以启示的小事,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表达练习.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留心生活中带给自己启示的事情或漫画.2.搜集平时在书中和生活中读到的有启示意义的句子.引入新课,明确要求
039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小事、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引起我们思考,让我们获得启示.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吧!◆请三位同学阅读一下书上的要求.◆明确要求.说一说生活中让你受到启发的事情,要求把事情的经过讲清楚,把得到的启示说明白.交流给你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要先说说是什么,再说是怎样理解的,还可以联系生活,通过事例来说一说对自己的启发和帮助.介绍一幅漫画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直接写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启示,也可以根据画意编一个故事,让读故事的人自己体会漫画的含义.自主选择,分组交流
◆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交流:生活中给你带来启发的事情;给你带来启发最大的名言警句;给自己带来启示的一幅漫画.◆自己根据要求先想一想怎么说,再练一练.◆在小组内和同学进行交流,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倾听,相互补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评议:不仅要评同学说得怎么好,还要说说自己听后受到的启发.◆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的不同角度给予不同的提示.教师总结.提示积累
看来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启示的东西还真有不少,一件小事,一句名言,一幅图画,甚至一件东西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积累和思考.反思:说多了,训练多了,慢慢的便出了成绩。
040-041第二、三课时习作
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相互修改.完善习作初稿
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可以当堂点评
一、两篇习作,还可以把巡视中发现的语句、标点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讲一讲,引导学生修改.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鼓励优点.培养兴趣
◆教师发下习作本,学生阅读批语和自己的习作.◆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本次习作中的优点:表达准确的词语,语言优美的句段,巧妙的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下一步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拓展思路.教师点评.好文欣赏
◆教师从优点和不足等方面小结本次习作的情况.◆提出学生的共同问题,在全班进行集体评议、修改.◆宣读比较优秀的习作,让学生欣赏.小组合作,自己修改
自己朗读自己的习作,再读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请他们帮着评改,自己进行修改.反思:作文课是学生的难点课,也是我的难点课。
042回顾·拓展四
学习目标
1.积累交流课文、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2.了解、积累生活中的座右铭.3.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课前准备
搜集课外书中有启示意义的语句.交流平台
◆从课文中找出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感受.◆把你平时从课外书中积累的、使你受到启发的句子进行展示,和同学进行交流.◆把从课文、课外书中找出的语句,摘抄在本上.日积月累
◆自己读一读5个句子,注意读准字音.◆简单说一说5个句子分别是什么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在作业本上抄写.成语故事
◆自己练习读短文,读准生字“吏、懈”.◆跟同桌合作练习读,互相帮助、点评.◆指名读,比一比谁的读音最准确.◆交流一下怎样理解“水滴石穿”这个故事.◆齐读第2自然段,理解成语的含义.◆练习讲述这个故事.教后感:学习一半了,也快期中考试了。好好复习吧,争取让学生考的好一些。我是尽力而为。
第二篇: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范文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
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识字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
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53个生字,会写“寸、落”等5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本单元的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
识字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寸、益”等9 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课文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课文难点 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寸、益”等9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守株待兔》 生字词卡片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守株待兔”,它比喻有些人不好好努力,只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而最终只会白白等待。
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从小学习积累一些成语,对我们今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4的三组成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正确朗读 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书中“树叶”上的拼音。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展示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三、讲故事,读词识字
i.老师讲故事,读第一组成语并识字。
1.讲述<<大象和小老鼠>>的故事。让学生找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成语。2.课件出示成语,自由认读。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3.出示寸、益、彰,谁有办法记住它们?请介绍给大家。4.谁能读好这四个成语?
5.读了这四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
6、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二、三节。(1)出示第二、三节成语。学生自学。要求:读熟成语,大概了解意思。(2)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所得。如:讲故事,带着大家读成语,读读新认识的字,说说识字的方法。
四、整体朗读感悟 分组轮读所学成语,学生互背成语。2.小组之间挑战读成语。
3.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成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4.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哪个成语。
五、拓展活动 准备一些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2 收集成语,进行一次成语接龙比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寸、益”等9 个生字。会写“寸、落”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熟读成语
1、齐读课文。
2、学生表演或画图,猜成语。
3、出示成语,连线。
4、鼓励熟记成语,抄写会写的成语。
二、巩固识字 会写“寸、落”等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生字词卡片。
1、指名读生字和词语。
2、口头填成语
3、找出生字并认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谁能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3、先书空,再描红。最后临写一个字。
4、选取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进行评议。
5、学生自己找出书写中的不足,再练习写。
四、拓展活动
1、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成语故事。
2、评选出故事大王。
13、坐井观天
课文目标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课文重点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课文难点
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沿、际”等3个生字。会写“信、沿”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知道哪些成语?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问。
二、初读课文识字
1、听课文录音:想一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
2、认读生字。
3、你想读课文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朗读感悟
1、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青蛙„„
小鸟„„
2、看图:在图上指出井里和井沿的位置。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沿”?
3、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
4、指导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还用飞那么远吗?”“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5、男女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
6、讨论:谁在坐井观天?他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
7、你想做见多识广的小鸟吗?怎么做?
8、再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生字归类
2、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
五、拓展练习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1、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
2、画一画: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
二、朗读感悟
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
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3感悟第二次对话。
(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
(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6分角色朗读。(三)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
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
教学反思: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14、我要的是葫芦
课文目标
1、认识“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课文难点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等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他这棵葫芦会长得怎么样呢?请打开书本63页,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学(3)交流识字方法
2、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
3、做游戏,巩固识字。
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1、出示插图,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2、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
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欣喜)
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满不在乎)
3、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问题要问吗?
4、再自读课文,在文中找依据。
5、小组交流讨论
6、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异同。
7、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8、人物评价。邻居是怎样一个人?
你喜欢种葫芦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
9、有感情地朗读会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一字开花: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
3、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
4、学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葫、芦”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抽读卡片。
2、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出示插图。
2、找出和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
3、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问题要问吗?
4、再自读课文,启发学生在文中找依据。
5、小组交流讨论。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6、读下面两组句子,谁能发现句子的异同?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7、分角色朗读,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三、想像说话
1、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那个人„„
2、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邻居看见了„„
3、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又生了虫子„„
四、拓展活动
1、想一想: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种的葫芦会怎样呢?
2、画一画:把长大成熟后的葫芦画一画。
教学反思:
我请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想一想,你读了本课知道了什么。没有想到,学生的语言虽然不太规范,可是还是有人能说得出来,只关心葫芦不关心叶子是不对的。可是原因呢,却不好说,因为孩子们毕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呀。只是明白,但说不来道理。这已经不错了。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的感想。学生说得也不错。在朗读指导时,还是注重训练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感知。原来在读的时候,虽然也教给他们方法,可是学了一个文章之后,才知道符号的作用,和具体的指导方法。常说的一课一得,我想不仅学生一课一得就可以,教师也是一课一得才行。像这样的课,训练朗读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对学生培养的效果来看,更实际,更深远。远强于博而不精。在指导的时候,注意让学生用这些标点说一说平时的话,学生更容易理解句子的语气。可能这就是打通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吧。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课文目标
1、认识“枣、浅”等8 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课文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课文难点
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枣、浅”等8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不同性格。
3、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出示小柳树和枣树,学生说说两种树的特点,板书课题。
2、读课题,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自学生字。
2、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字。已经认识了谁?说说是怎么认识的。
3、哪些字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小老师带领多读几遍。
4、生字宝宝又回到了句子妈妈那儿,谁能把这些带着生字的句子读好呢?
5、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和句子大声朗读,注意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三、朗读感悟
1、再读课文,说说读完课文后,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说,并结合着朗读有关句子。(1)结合柳树和枣树的各自的优点说。
柳树:漂亮,树叶长得早,落得晚,长得快,供人们乘凉。枣树:结枣子让大家吃。
(2)结合下柳树和小枣树共同的特点说:都对人们有用处。
(3)结合小柳树和小枣树的态度说:小柳树骄傲,但指导改错。小枣树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能原谅人。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
2、分角色朗读课文,同学评议语气是否合适。
四、拓展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拿出自己 的生字卡片,说说你最想和谁做朋友,为什么?
3、你还能给它找几个朋友吗?
4、他们已经成为好朋友了,让我们为他们祝贺吧。
二、指导写字
1、看要求会写的生字,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怎样记住这些字。
2、学生汇报自己分类记忆的方法,记得好记得快的奖励进入“聪明屋”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注意提示容易写错的地方。
4、学生练习写字。
5、评议学生写的字。
三、熟读课文
有声有色地练习朗读课文,读出课文的味道。可自由读,上台展示读,找伙伴读。
四、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其中一个学生说,他喜欢两个树,因为小柳树认识到错误就改了,是好孩子,小枣树不骄傲也是好孩子。我十分的开心。接着孩子们又说,其实我也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美呀。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么,它确实是美的呀。还有的说,它绿得早让我感觉到春天,我喜欢小柳树。看来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惊喜,是真的呢。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让我时时感觉到来自孩子们给我的惊喜。让我更相信只要给孩子一个空间,他们真的是会创造出一个希望呢。巩固“枣、浅”等8 个生字。会写“怎、思”等10个生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68及反思
本文2025-01-10 01:29:01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