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模版)
第一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模版)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2.1万亩,农业人口1.5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721.67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1.6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2.2m3/s,扬程20m,总投资481.3万元。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000 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2000年—2003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0.12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253.6万元,衬砌渠道63.5公里;投资45.17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30.34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修筑农田道路57.4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30.18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0.13万亩。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改良土壤0.6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
(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2002年7月批准立项,2003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2000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58.59公顷,年创利润31.71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
(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施。总投资40.5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
(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481.3 万元。截止2003 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500.03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391.5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2.2万元,农民自筹资金56.33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246.64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但另有近1.6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第二篇:金刚台乡农田水利建设汇报材料
金刚台乡农田水利建设汇报材料
金刚台乡认真贯彻落实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夯实现代农业基础和保障民生为目标,巩固治水成果,兴修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全乡新农村建设稳步快速发展。
一、抓宣传营氛围。为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兴修农田水利的认识,调动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金刚台乡召开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会、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再动员会、现场观摩会,张贴标语15幅,出动宣传车10台次,全乡各村也都召开了农田水利建设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大会,大力宣传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广大干群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热情高涨,掀起了水利建设热潮。如今,各村河道、万方大塘、沟渠堰等水利设施清淤、整修、兴修工作正如火如荼进行。
二、抓组织明职责。为了确保水利建设的顺利推进,该乡及时调整了乡农田水利建设指挥部,严格实行领导、干部包村责任制,领导干部到村到组,实地调研并结合各村、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突出修路、挖塘、清淤几个重点,量力而行,分类分步实施,不断美化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增收。
三、抓重点树样板。金刚台乡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科学规划一批重点建设工程,力求乡有样板工程、村有民心工程,已投资300多万元,完成乡政府新街的1000米河道取直、挖方打摆、治理工程,土石方7万方,正在河堤硬化、堤岸绿化,新建桥涵一座,打造沿河两岸景观带。投资7万元在王湾村陈岗组新建长150米、高2米大堰一道,已全部完工。在朱裴店村投资20多万元新修15亩大塘,发展观光、垂钓游,现正在完善绿化、塘堤硬化。金刚台村90万元安全饮水项目正在进行管道铺设工作,投资7万元挖引水渠1100米,开挖金刚台村黄泥塘居民新区3口连体旅游大塘,整修王坳村蒋湾组、连二塘村石板洼组、河口村李湾组、南楼村徐河组、杜畈村张湾组、横山村山河湾组等大塘计15口。
四、抓机制创新路。金刚台乡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招商参与的模式,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招商深圳市九天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流转林地两万多亩进行综合开发,并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改造治理,在景区新建小二类水库一座,解决金刚台村群众饮水问题,拟投资300万元,清理、整治、修建红军广场至山门景观河道2.6公里;武汉家美装饰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开发建设黄泥塘居民新区,形成集生态、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旅游水利。结合“五权”确权办证工作,深化小型农田水利产权改革,流转给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或农民个人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体、民营企业兴修水利,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旧貌换新颜。金刚碧绿茶叶生产合作社总经理杨智栋投资近20万元流转本乡南楼村集体林地100多亩,承包该村水库,发展观光、垂钓游。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设中来。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农田水利项目资金,正在金刚台村、朱裴店村、卢店村进行标准化良田建设,硬化生产路10公里、硬化渠道1.6公里、疏浚渠道4.3公里,整修大塘16口、堰坝5道,生产桥10座,涵闸117个;严格按照“一事一议”标准,发动群众筹集建设资金30余万元;发动致富能人、外出成功人士广泛参与、踊跃投入,吸纳社会闲散资金30多万元;该乡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先后对农田水利建设成绩突出的村奖励2万余元;以上举措有效地破解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建设资金难题。
第三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万亩,农业人口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
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XX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s,扬程20m,总投资万元。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XX0 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XX年—XX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万元,衬砌渠道公里;投资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万元,改良土壤万亩,修筑农田道路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万亩。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年节约水量336万立方米,节约水电费30多万元,改善灌溉面积万亩,改良土壤万亩。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由%提高到67%多以上,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玉米产量稳定在亩均550公斤以上。
(四)土地复垦项目。***乡土地复垦项目于XX年7月批准立项,XX年5月2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00万元,涉及新渠、新坝、新胜三个村1000多亩土地,规划设计土地复垦面积65公顷。项目共开挖排碱干沟1800米,农沟2600米,毛沟暗管铺设XX米,大小渠道4400米,平整土地700亩,排碱效果明显,渠道衬砌硬化4800米,建造桥涵、水工建筑物35座,营造农田防护林带4条。项目完成后可整理新增耕地公顷,年创利润万元,将有力地推动项目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同时也可为今后盐碱地大面积改造积累成功经验。
(五)二级扬水站改造。扬水站补工程投入运行后,从根本上缓解了我乡农业用水紧张局面,但由于受二级扬水站抽水能力制约,补水泵站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为此,我乡在二级泵站新增一台机组,以增加二级泵站的总提水能力。该项目建设规模为增加500S-22型离心泵机组一台及附属设 施。总投资万元,技改扩建工程计划5月份开工,7月底完工。
该项目建成后,可均衡南北支干渠供水能力,有效解决补水泵站满负荷工作后,二级泵站提水不足的矛盾,对于提高二级干渠及北支渠供水能力,彻底缓解二级灌域旱情。
(六)小泵站改造。我乡共有村级泵站30多个,各泵站大多建设于60年代,设备陈旧,渠道破损严重。近年来陆续进行了维修改造,为加快结构调整部伐,今年乡、村两级先后筹资10万多元对6个泵站设备彻底更新。截止目前,已累计改造泵站13个,有效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扬水站补水工程资金缺口大。扬水站补水工程预算为 万元。截止XX 年底干渠衬砌工程实际到位资金万元,其中自治区、市政府投入万元,区财政资金50万元,区农林局代付万元,农民自筹资金万元,至今仍拖欠工程款万元。由于工程欠款久拖不决,农民或直接抵扣水电费,或集体到乡政府上访,扰乱了乡政府日常工作秩序,导致电费及扬水站职工工资不能按期上缴和发放,并严重影响到扬水站的正常检修和运转。
2、二级扬水站扩设资金严重不足。二级扬水站计划工期2个月,于6月底完工,但因资金短缺机电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工期一再延期。
3、中低产田改造需进一步加强。近年来虽已改造中低产田万亩,但另有近万亩仍需资金改造,这些耕地只能种植玉米等耐旱作物,农业生产成本高、效益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4、小泵站改造任务繁重。目前,我乡尚有20多个小泵站亟待维修改造,限于资金不足,只能逐年逐步加以改善。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第四篇:***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组图]***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
***乡1966年建乡,1997年4月由伊盟鄂托克旗划归***市***区。全乡有可耕地2.1万亩,农业人口1.5万人,地处黄河东岸,属三级提黄灌区。在划归***区的前15年间,由于隶属关系不确定,伊盟方面一直未给***乡投入,以至我乡水利、交通、通讯、教育等设施历史“欠帐”甚多,基础条件相当落后。近年来,在市、区两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乡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三年来先后筹资1700多万元,完成了干渠衬砌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土地复垦项目、二级扬水站扩建和部分小泵站改造,为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情况
(一)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基于***乡水利设施严重滞后的和当地供水矛盾突出实际,于1999年9月开工建设干渠防渗衬砌工程。该工程完成渠道衬砌52公里,桥、闸与原水工建物衔接194座,洪水交叉及涵洞维修改造8座,总决算投资721.67万元。经过几年运行,除个别地段由于地下水位过高、冻胀和盐碱严重腐蚀外其余衬砌渠道完好无损。
干渠防渗衬砌工程建成后,水资源利用率由34.5提高到50多以上,灌溉周期由40天缩短到30天,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农田灌溉年均水费减少20多元/亩。同时,工程的建成使用不仅为改造1.6万亩盐碱地提供了现实可能,而且新增保灌面积1万亩,极大地改善了***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对加快当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连年获得丰收。
(二)扬水站补水工程。扬水站补水工程于2001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台机组扬水泵站一座,总装机容量740kw,提水流量2.2m3/s,扬程20m,总投资481.3万元。
补水工程投入运行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6000亩,灌溉周期可进一步缩短;基本解决该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种植业增产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
(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我乡2000年—2003年先后组织实施了三期土地治理项目,共涉及新渠村、机井村、都斯图村、红墩村、新建村、迎河村、渡口村、绿化村八个村,三期实际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4万亩,营造农田防护林0.12万亩。主要工程为渠道防渗工程,排水工程以及相应的水工建筑物。三期共投资253.6万元,衬砌渠道63.5公里;投资45.17万元,修建渠道水工建筑1174座,投资30.34万元,改良土壤0.6万亩,修筑农田道路57.4公里,平整土地450亩。共投资30.18万元,营造农田防护林0.13万亩。
项目实施后,用水量明显减少,灌溉周期缩短,经测算每
***乡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汇报(模版)
本文2025-01-10 01:28:07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