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题库第二章
第一篇:思修题库第二章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政策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2、从内容来说,理想可概括为四大类: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着其他方面的是()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3、()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
A、人生观 B、理想信念 C、爱国主义 D、道德品质
4、当代青年要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
A、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念
C、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D、为个体人生的发展设计宏伟蓝图
5、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事实上,这样的人后来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应及时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做大事
6、《白毛女》中黄世仁和杨白劳的理想不同,这表明理想具有()。A、实践性 B、超前性 C、时代性 D、阶级性
7、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的主旨在于()。
A、艰苦 B、奋斗 C、立志 D、磨练
8、信念是()的有机统一体。
A、认知、情感和意志 B、认知、态度和意志 C、认知、情感和理想 D、情感、态度和理想
9、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表明()。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须躬行
C、立志做大事 D、不管大事小事,做了就能成功
10、对衣食住行的构想以及爱情、婚姻方面追求的目标是人们的()。
A、道德理想 B、生活理想 C、社会理想 D、职业理想
11、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12、现实中有些人存在“用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认识偏向,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很渺茫,太“不实际”,从而放弃理想,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从思想方法上讲,在于这些人没有认识到()A、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B、理想信念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C、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D、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13、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现实中有多种类型。从层次上划分,理想有()。
A、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和政治理想 C、生活理想和职业理想 D、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14、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
A、大同世界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它必然地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
A、人的烙印 B、民族的烙印 C、动物的烙印 D、阶级的烙印
16、“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 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17、在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指的是()。A、有知识、有能力、有文化、有纪律 B、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C、有素质、有本领、有道德、有理想 D、有理想、有信念、有才华、有纪律
18、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地努力。
A、一种方法 B、一种立场 C、一种观点 D、一种实践
19、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体现在()A、理想是“应然”的,现实是“实然”的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C、理想包含现实,现实包含理想因素 D、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现实 20、《共产党宣言》问世于()
A、1842年 B、1748年 C、1848年 D、1742年
21、某学生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刻苦掌握专业知识,希望将来做一个建筑工程 师。他的这个理想是()
A、社会理想 B、生活理想 C、道德理想 D、职业理想
22、“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让它有一步落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要有雄心
23、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价值观
24、马克思主义具有()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
A、革命性
B、科学性 C、与时俱进 D、实践性
25、下列关于信念和信仰的正确说法是()。
A、信仰是信念的一部分 B、信念是信仰的一部分 C、信仰对信念具有决定作用
D、信仰是客观的,信念则是主观的
26、在科技十分落后的古代,人们梦想过许多东西,如千里眼、顺风耳、飞毯、神枪之类,但像现代生活中普及的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等,是那时的人们连想都想不到的。这说明,理想具有()A、共同性 B、时代性 C、阶级性 D、思想性
2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B、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28、下列是几位同学关于理想认识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理想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 B、“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现象,有没有理想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C、“理想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未来的设想,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D、“理想产生于现实,但不是对现状的模写,而是对现实的超越”
29、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A、爱国主义 B、信仰 C、世界观 D、理想
30、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A、个人与他人 B、个人与社会 C、个人与自然 D、个人与集体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理想和信念联系非常紧密。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主要表现在()。
A、理想和信念都是人们在现实基础上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 B、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C、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 D、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2、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
A、中国全体公民 B、中国工人阶级 C、中国人民 D、中华民族
3、个人理想主要包括个人具体的()。
A、社会政治理想 B、道德理想 C、职业理想 D、生活理想
4、下列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B、理想的生命力表现为对现实的肯定和接受
C、现实总是美好的,而理想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D、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5、从l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到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70年。多少艰难的尝试,多少惨痛的失败,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实践不但没有被扼杀掉,相反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然而,社会主义并未如西方有些人预言的那样走进历史的博物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使社会主义运动展现了光明的前景。由此可见()。A、理想实现的路途是艰难曲折的
B、共产主义是一种渺茫的幻想,可望不可及
C、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代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D、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6、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对我们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逆境的启示是()。A、人们在逆境中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B、人们在逆境中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 C、逆境没有消解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 D、逆境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
7、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主要包括()。
A、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B、人类生存的挑战
C、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D、我国改革发展新任务的挑战
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大学》这句话论述了理想的作用,其含义包括()。
A、满足人生的全部愿望 B、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C、成为人生的精神支柱 D、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9、下列名言警句属于励志警句的有()。
A、出淤泥而不染 B、志当存高远
C、有志者,事竟成 D、志不强者智不达
10、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A、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B、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
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
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11、下列名言警句说明“立志须躬行”的有()。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标:中国卡耐基
1992年白宁从中国只身来到加拿大留学,口袋里只有600美元,不过几年,他就成为资产过亿的大企业家,其三家集团公司囊括咨询、教育、旅游、新闻报业以及餐饮连锁各种产业。2001年白宁荣登《世界名人录》(WHO’S WHO),2003年获选成为“加拿大40岁以下的40位最杰出人士”(TOP 40 UNDER 40)之一。白宁的成功学演讲往往这样开头:“渔民的孩子孙正义能够实现‘我的50年计划书’,47岁身拥有百亿资产;李嘉诚白手起家,如今已是香港首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为什么他们能实现,有人却落伍了?”“关键是决定,你今天的决定影响着你明天的人生,对成功的巨大渴望是第一步!”这何尝不是白宁的切身体会,出身贫寒仍志向高远,17岁之前,他只有一个目标:必须考上最好的理科大学。人聪敏,加之刻苦,读完高一,白宁获准提前参加高考。而当年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全部落榜,他的分数超过省市重点大学录取线。他决定再考一年,非清华不可!有人冷嘲热讽,他就笑:“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第二年,他被清华大学电机系录取,他雄心勃勃给自己定目标“(1)学业优异;(2)竞选干部,提高综合能力;(3)锻炼身体;(4)决定发展的方向。”
清华8年,5年本科3年研究生生活,白宁说自己总把1分钟当成60秒来用。他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时间精力分割给了工作和学习。他担任的团支部纪律检查委员一上任,从教室的小旮旯到宿舍的暖水壶,乐呵呵地全包了;节假日义务为同学理发,他还组织了清华大学第一个收费舞会,得到好评,第二年他以高票当选为团支部书记,第三年任系学生会主席。
五年的电机系本科学习毕业后,他放弃了本科专业,考取本校经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并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读研期间,他列出新目标:(1)专业上有所建树;(2)培养经商能力。从电机系转到经济管理领域,他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周末同学们花前月下,白宁独处一室,准备论文,一写就到凌晨三四点。那一年,他分别在《管理世界》、《经济管理研究》等知名期刊发表了20多 篇学术论文,在国内经济学界声名鹊起。第二年学习压力稍微减轻,他留意到了清华附近的五道口批发市场,一天周末,他在五道口批发市场用了大半积蓄买下洗衣粉、磁带、贺年卡等小玩意儿,第二天中午,在学校食堂门口摆起了地摊,出售这些东西。他暗想,我不会一辈子摆地摊!。那一年,他既赚了钱,又掌握了“下海”的基本技艺,为后来创业奠定了基础。清华8年,他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最后获得了学士、硕士两个学位。
清华毕业后,白宁被分到建设银行总行工作,利用空闲时间,买回大堆英文书籍,准备应考托福、GRE,考后顺利通过,他选择了加拿大西蒙佛莱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为了读完博士,他做过长途电话公司IP卡代理,为当地律师事务所打工,参与接待中国政府商务代表团在加拿大的参观学习„„短短两年,他摆脱生活窘态,并接触到不同阶层的人士,总有人向白宁打听关于留学、投资经商、父母探亲办证等事情,温哥华华人圈曾流行说:“有事去找白宁!”,当求助者越来越多的时,白宁敏感地意识到:这种需求必然潜藏巨大的市场!1994年10月白宁在温哥华注册成立第一家公司——加拿大海外服务中心,专门从事赴加拿大投资、考察、定居、学习等方面的咨询工作。仅仅一年,白宁新雇佣17名员工,办公面积从最初的20平米,扩展到整整一层2000多平米,利润上百万。但他最终选择了回国创业。2003年初,白宁大胆投资上千万元,在国内引进曾被比尔·盖茨誉为经典之作的自然母语学习体系。这套先进教学体系有5000多个英语母语语言构架,11个等级,通过视频技术、数字录音等技术,创造有趣的英语场景,让人乐在其中,兴致盎然。2003年白宁又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教育部合作,顶着“非典”阴影,在中国推广加拿大高中课程,并成功地与几所学校签定协议;同年7月白宁代理的“百怡咖啡”连锁店在王府井的东方广场开业„„
勇往直前,大步向前,隧道的光明由一个点变成一大片,终于能通彻地笼罩白宁。总有人羡慕地说:“白宁,你的运气真好!”,白宁只是付之一笑。不是只有辉煌,跌倒过的伤疤,奔跑中的汗水,暗夜里的灯光,也是他的人生,只不过他执着向前!白宁说:“做中国的卡耐基,传道授业,以自身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人成功,让国家更加繁荣富强,这就是我现在最大的梦想!” 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1)白宁说:“今天的决定影响着你的明天的人生。”你认同这一观点吗?(2)“做中国的卡耐基”是白宁心中的理想目标,他是如何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的?
2、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早有革命理想和信念,1911年,林觉民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广州起义。在起义爆发前,林觉民思绪万千,他早已准备为革命牺牲,于是给妻子写了绝笔信,这就是著名的《与妻书》。在这封信中,林觉民劝慰妻子,当听到他牺牲的消息的时候,不要过分悲伤,要“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广州起义最终失败了,林觉民也被俘虏。面对清政府的提审,他毫无惧色,侃侃而谈,纵论国际大势,宣传共和革命。林觉民被关押数日,粒米未进,几天后被清政府残酷杀害。据记载,这位年仅25岁的革命志士,临刑时“俯仰自如,色不稍变”。林觉民与这次起义的其他烈士一起合葬在广州的黄花岗,他那种抛弃一己之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的高尚情操,永远激励着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
结合材料,谈谈理想和信念的作用。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鲶鱼效应:大家知道。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因此,挪威的渔民在捕到沙丁鱼后,总是千方百计地让鱼活着回到渔港。但这很不容易。后来他们发现有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鱼回到港内。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艘渔船在鱼槽里放进了一条鲶鱼,鲶鱼的生命力极强,放进鱼槽后四处游动,挑起磨擦。大量的沙丁鱼发现自己身边多了个“异己分子”,自然就紧张起来,不停地游动,这样它们的生命潜能就充分调动起来,结果一条条活蹦乱跳地到达了渔港。这种“鲶鱼效应”说明,在被逼迫的状态下,在面临敌手的危险中,生命的活力和潜能就会充分显现出来。
材料2 青蛙实验:有一位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选了一只健壮的青蛙,把它扔进沸腾的水中。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立刻调动了青蛙的求生本能,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弹跳力,一下就跃出水来,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了。后来,生物学家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锅冰水中,然后慢慢地用文火加温。青蛙一开始在冰冷的水中很紧张,但是随着水温变暖,青蛙的警惕性消失了,舒舒服服地爬在水里,一副懒洋洋的样子,连四肢也不想划动了。但水温还在不停地升高,青蛙开始觉得情况不妙。当它想逃离时,怎奈浑身酥软,已无回天之力了,最后被活活地煮死了。
通过材料分析,怎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逆境?
4、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材料2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坚定的信念迟早会开花。健康的花朵终究会结果实。成熟的果实必定会孕育核或籽„„有了信念,枯木逢春会萌发新的枝干。有了信念,落叶树越冬会重绿。有了信念,灌木不再匍匐在地。有了信念,苗木将长成大树。
材料3 生命中的三盏灯
第一盏灯:志存高远。
人的一生中,你求上,有可能居中;你求中,则有可能居下;而你若求下,则必定不入流。所以在人生起步的时候,立志必须高远。要学雄鹰展翅飞,不学燕雀安于栖,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你生命的潜能,步步为营,走向辉煌。
第二盏灯:把握当下。
昨日如流水,一去不回头,对过去空流泪,徒伤悲,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消沉了意志,正确的方法是关注现在,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所作为,不负此生。
第三盏灯:永不气馁。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无法预料的苦难悲伤,如果就表面看来,它们十分强大势不可挡,但这一切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人的萎靡不振。
这三盏灯指引着我们躲开迷茫、失望、悲伤这些暗礁,鼓励我们乘着智慧、欢乐、信心鼓起的风帆,在人生的大海上,向一个又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进。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1,论述如何正确认识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2)根据材料2、3,论述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3)根据材料2、3,论述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5、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信念的力量
一片茫茫无垠的沙漠,一支探险队在负重跋涉。
阳光很剧烈,干燥的风沙漫天飞舞,而口渴如焚的探险队员们没有了水。水是队员们穿越沙漠的信心和希望,甚至是苦苦搜寻的求生的目标。这时候,探险队长从腰间拿出一只水壶,说:“这里还有最后一壶水,但穿越沙漠前,谁也不能喝。” 有了水,就有了活下去的希望。终于,队员们一步步挣脱了死亡线,顽强地穿越了茫茫的沙漠。当他们喜极而泣的时候,突然想到了给了他们精神和信念以支撑的那壶水。
拧开壶盖,流出的却是满满一壶的沙子。
这故事告诉人们:在沙漠里,沙子有时候也可以是救生的水——只要你的心里驻扎着拥有清泉的信念。问题:
(1)什么是信念?
(2)阅读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想。
第二篇:思修题库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
2、理想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种精神现象。()
3、理想产生实践,实践指引理想。
()
4、理想有实现可能性,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
5、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有特定阶级的烙印。()
6、不同的人,信念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不同方面,信念也不同。()
7、宗教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9、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讲艰苦奋斗,不能讲物质利益。()
10、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11、理想信念是人精神上的“钙”。
()
12、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
()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4、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5、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层次的表现形式,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
16、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不是一个实践问题。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A
6、A
7、B
8、A
9、B
10、B
11、A
12、A1
3、A
14、A15.A16.B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
1、关于理想,认识正确的有: A、前途前途,有钱才图;理想理想,有利才想
B、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肮脏的
C、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理想的美好有充分的想象,而对理想实现的艰难则往往估计不足 D、理想属于 “实然”范畴
()
2、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认识正确的有: A、两者的关系实质上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B、正确的社会理想是由正确的个人理想规定的
C、社会理想的实现,必须以个人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D、社会是个人的联合体,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总和
()
3、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有: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B、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C、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生命力
D、大学生只有熟读马克思主义,背诵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才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4、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下列哪一“化”理解有误: A、世界多极化
B、理想信念国际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样化
()
5、中国梦就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D、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6、科学的信仰来自:
A、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们对宗教的忠诚和坚信
C、人们对不切实际的观念的迷信和追随
D、人们对荒谬的理论的狂热和崇拜
()
7、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不断增强:
A、道路自信
B、理论自信
C、制度自信
D、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
8、关于理想,表述正确的有:
A、理想不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可以脱离现实天马行空幻想未来 B、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幻想未来
C、现实之树深深扎根于理想的沃土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9、把理想转换为现实的根本途径是
A、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B、认真学习科学理论
C、牢固确立科学信念
D、大胆畅想美好未来()
10、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民族独立,当家作主求解放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途径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一带一路”战略()1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D、“一带一路”战略
()
13、如果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那么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是:
A.实践B、学习C、智慧、D、幻想
()14.、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是:
A.信念B、理想C、情感D、意志
参考答案:
1、C、2、A
3、D、4、B
5、D
6、A
7、D
8、B 9.A 10.A 11.A 12.B 13.A 14.A
三、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可能有N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选项)
()
1、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有:
A、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C、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D、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也必定转化为未来的现实()
2、关于艰苦奋斗,表述正确的有: A、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
B、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 C、艰苦奋斗是老一辈的事,当代青年不需要艰苦奋斗 D、艰苦奋斗,就是不讲物质利益()
3、信念:
A、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
B、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复合体
C、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D、信念是理想的根据和前提,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4、关于顺境与逆境,表述合理的有:
A、在顺境中,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使人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 B、逆境就是天不遂人愿,再努力也枉然
C、顺境气氛宽松、条件优越,躺着睡大觉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D、逆境虽然环境恶劣,但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积累经验、丰富人生阅历()
5、关于社会理想,表述正确的有:
A、社会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B、社会理想是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 C、社会理想是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D、社会理想受个人理想的规定和指引()
6、关于中国梦,表述合理的有:
A、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 B、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和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D、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和祖国人民一起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
7、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要:
A、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B、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C、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D、以改造世界为己任()8.关于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理想体现了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B、理想既有时代性,也有阶级性 C、理想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D、理想有科学理想与非科学理想之分()9.关于信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信念是一种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B、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形成有机的信念体系 C、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有盲目的信仰和科学的信仰之分 D、信念与信仰一字之别,相差万里
()10.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11.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既不能用理想来否定现实,也不能用现实来否定理想 B、应该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二者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 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D、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二者没有必然联系()
12、理想的类型有:
A、政治理想B、道德理想C、职业理想D、生活理想
()
13、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应该做到: A、立志当高远B、立志做大事C、立志需躬行D、追求个人奋斗
参考答案:
1、ABCD
2、AB
3、ABC
4、AD 5 BC
6、ABCD
7、ABC
8、ABC
9、ABC
10、ABCD
11、ABC
12、ABCD
13、ABC
四、简答题
1、简述对于理想和现实的认识上存在的偏向?
2、简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辩证关系?
3、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4、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
5、大学生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6、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7、怎样正确处理实现理想过程中顺境与逆境的关系?
8、如何正确处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9、为什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0、信念的含义。
11、信仰是如何分类的?
12、怎样理解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参考答案:
1、参见教材P28。
2、参见教材P32。
3、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成现实。
4、(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5、参见教材P25
6、参见P36
7、参见P35
8、参见P32
9、参见P27
10、参见P22
11、参见P23
12、参见P22
第三篇:思修题库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统 加强道德实践
一、判断题(请你判断下列各题对错,正确填A,错误填B)
()
1、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历史上不同时代人们的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华民族道德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
()
2、中华传统美德中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良好行为规范,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
()
3、中国传统道德已成为历史,某些还成为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中国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抛弃。
()
4、中华传统美德虽然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但并不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
()
5、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谦敬既是个人修养的美德,也是为人处世的道德要求。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
6、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
7、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8、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9、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
10、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调节人类关系的唯一手段()
11、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都需要遵守道德规范,所以道德没有阶级性()
12、我们国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没有必要提倡共产主义道德()
13、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为人民服务()
14、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
15、在集体的束缚中个人无法获得自由
()
16、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主要就是要促进自我身心和谐。()
17、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
18、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
19、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参考答案:
1、A
2、A
3、B
4、B
5、A
6、A
7、A
8、A
9、A
10、B
11、B
12、B
13、A
14、A
15、B
16、B
17、A
18、A
19、A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个小题共有四个选项
思修题库第二章
本文2025-01-10 01:26:25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1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