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富民谱新曲[大全]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创业富民谱新曲[大全]

创业富民谱新曲

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以党建强市为统领,各级党组织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为载体,让党建工作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靠山”,形成了沿遵仁线、赤水河线、怀南线、怀北线的4条基层党建综合示范带。以党建集结产业,帮助和指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使得之前粗放式的产业经济向集约式转变。

一、缘起与背景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已经进入加快发展和全面开放的新仁怀百业争举、千帆竞发。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难点热点问题,新问题旧矛盾并显交织,亟待解决。诸如如何培养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党员干部队伍,如何化解制约仁怀城乡统筹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如何破解农村基层群众发展难题等等。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让农村党员干部得到锻炼成长,又能有效解决涉及仁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新平台、新载体,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思考的头等大事。

2009年3月启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以来,仁怀以基层党组织为单元,以党员干部为主体,建立了1个市级党务服务中心,21个乡镇(街道)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73个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425个村民小组(居民小区)便民利民服务点,初步构建起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机制和服务体系。

随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深入开展,引发了仁怀决策层深层次的思考,如何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建设,更直接有效地服务广大群众,成为深化拓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新课题。为探索破解农村群众发展难题,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增收致富,仁怀各级深入开展调研,先后在二合镇双龙村、鲁班镇尚礼村、高大坪乡尧坝村、苍龙街道板桥村开展创业带富试点工作,让党员群众得到了实惠。从2010年5月起,仁怀结合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暨“四帮四促”活动,在全市整体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党建集结产业,鼓励党员创业带富;建立结对带富长效机制,带动群众共同致富;以多元创业机制,引导农民群众发家致富,为农村党员搭建了可干可闯的平台,让广大群众有了可跟可学的标杆。

通过“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推广,农村基层党员群众创业难、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逐步得以破解,暖了基层干部和党员群众的心,强了党的阵地,使农村党建与经济工作实现了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真正借了力,组织工作切实有了作为。

二、实践与探索

仁怀总人口65万人,设各级基层党组织594个,党员14605人,其中农村党员7596人。在农民党员中,有带富技能的农民党员1510名,进入村支两委的能人党员419名。仁怀市把“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发展

农村经济的“牛鼻子”来抓,着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带富带强”能力,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内在动力。

一是党建统领,增强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意识。

“党员创业带富,创是基础,带是根本,共同致富是目的。”市委明确以乡镇为主体,围绕“党委领航、支部领路、党员领头”,统筹推进“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仁怀市乡两级党委分别建立了建立了组织、宣传、财政、信用社以及涉农部门等15个单位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单位职责,强化了责任意识,有效地整合了各部门资源。通过建立健全创业带富基金管理、奖励扶助、结对帮扶等一系列制度,启动了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的“一带三”工程,深化拓展了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的新领域、新阵地,逐步形成党群共建、联动推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各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对农村党员的创业情况、行业特点及产业特色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引导农村党员群众参与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来。由村“两委”班子成员中的能人、经纪人结合自身特长,牵头领建各类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农户”、“支部+公司+农户”、“村企共建”、“社企共建”等经济发展模式,把党支部建在产业上。

各地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的作用,组织党员开展“走百家门、查百姓情、办百件事”专项行动,上门讲政策、查民情,鼓励党员领头创业,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开展创业技能、带富信息、项目指导等专项培训,不断壮大党在农村合作组织和协会中的力量。他们带头创办种植、养殖、加工、贸易、服务等项目,领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形成了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村、一村带一乡的良好格局。全市实施党员创业带富重点项目145个,先后涌现了10个“优秀创业项目”、1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0名“党员创业带富之星”。

二是多元帮扶,提高农村党员“创业带富”能力。

通过融资方式,解决创业带富的资金瓶颈,这是仁怀推进“员创业带富工程”的一个重要特色。仁怀在“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的资金帮扶上,对农业扶贫与开发、党内关怀帮扶激励、农民工创业扶持、青年创业就业等专项基金进行了有机整合,同时与国家开发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合作解决融资难题,全方位支持、帮扶农村党员创业,目前资金总量达到了720万元。全市创业基金无息借款支持创业项目20个共150万元,享受贷款贴息的项目120个共1200万元,年均贴息100万元以上。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量身订做”金融产品,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了以订单合同质押扶持合作社发展的金融支持模式,农民持有机高粱种植的“一纸订单”贷款800多万元创业,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和拥护。在项目帮扶上,各部门统筹考虑安排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项目,对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创业带富”工程,采取项目捆绑、滚动发展方式,优先把农业基础设施、养殖小区、“一事一议”、“以工代赈”等256个项目整合到“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中,同时解决了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道路、用水、用电等困难问题。高大坪乡尧坝村党支部注册成立金锐养兔合作社,得到农牧系统的对口项目帮扶,发展

壮大了养兔产业。该合作社品牌总监程凯说,合作社向农户提供培训、种兔、饲料、技术、保护价回收等全程服务,先后发展养殖户200户,创造总产值2000万元。

全市通过技术和信息帮扶,共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各类乡土人才

8.8万余名,选聘优秀农业专家、致富能手和其他农业实用人才,组建创业带富指导员队伍22支,与850户创业带富党员、创业带富积极分子结成对子,及时解决了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和销售方面的难题。先后开展创业带富专项培训246期共4.5万人,向党员群众提供种植、养殖致富信息2200条,协调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1260个,培养“双带”科技示范户2500户,带动3万农户走上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致富路。许多农民党员在兴办企业创业致富的同时,积极为农村党员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各级基层党组织优先向党员传递用工信息,推荐农民工党员进入酒中酒集团、爽净公司等企业工作,在企业实施“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带妇建”工程,整体提升党组织和企业的凝聚力、战斗力,涌现出了一批生产岗位上的党员技术标兵和骨干能手。目前全市拥有非公企业748家,涵盖酒业、煤碳、物流、地产、服务等20多个行业,解决农村党员群众就业达10万人。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扩大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效应。

通过建立创业目标选择机制,根据广大农村党员的不同能力基础,坚持因人制宜的原则,引导鼓励农村党员以市场为导向,找准着力点,选准创业路。广大农村党员以“经营型、创业型、实业型”分类细化创业目标,在创业中找准了定位,明确了方向。全市实施145个党员创业带富重点项目,其中经营型49个,创业型56个,实业型39个。五马镇屯山村妇女党员王道美发展创业型项目,养殖黔北麻羊300多只,带动40多户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全村养羊存栏4500多只,年均纯收入达100万元。

同时建立结对带富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千名机关党员结对帮扶农村党员创业带富”活动。全市40名副县级以上领导联系21个乡镇(街道),166个机关党组织挂帮173村(社区)党组织,3101名机关党员结对帮扶1929名农村能人党员创业。以“党员承诺”、“支部共建”、“一帮一”扶贫助残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先富起来的、有帮带能力的党员与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带动困难党员、群众共同致富。先后实施创业带富试点795户,其中党员187户,团员177户;拟带富群众7950户,已带富群众4850户。鲁班镇返乡创业女党员孟玲,通过结对帮扶发展“订单鞋面”编织,带动了1万多农民工脱贫致富,她先后荣获贵州省十大杰出农民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10多项光荣称号。

仁怀还建立了典型示范引领机制,每年评选10名“十佳创业带富党员”,命名10个“农村党员创业带富示范点”,在全市进行宣传表彰。采取项目支持、政策扶持和选派干部驻点指导等措施,打造一批技术含量高、综合效益好的种养加工示范基地,鼓励引导创业党员带头建立“参股型、服务型、帮扶型”党群共富联合体,努力形成党群共富的新局面。全市共建立了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暨党群“1+3”创业带富工程示范基地20个,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示范点50个,涌现了土鸡养殖、乡村旅游、草莓种植、生态烤烟、黄花产业等一大批典型示范基地,引领广大农村群众创业致富,形成了沿遵仁线、赤水河线、怀南线、怀北线的4条基层党建综合示范带。各地以党建结集产业,帮助和指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为特色经济发展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并把这些产业变成了“摇钱树”和“钱袋子”。

二、成效与反响

通过“党员带富工程”的推广,在全市1929名能人党员的带领下,7500余名农村党员争做经济发展的急先锋、排头兵,让当地逾30万农民群众受益,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是“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思想观念大解放。

二合镇双龙村的“蔬菜状元”徐支刚,在致富观念上大转变,广开思路,带领农民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精心培育了辣椒、西红柿等4个绿色蔬菜品牌,实现亩产逾万元,打造形成了仁怀名头最响的蔬菜专业村。长岗镇新庄村的“酿酒状元”黄元辉,结合全村群众户户皆有酿酒技术的实际,组织村民掀起酿酒和养殖热潮,形成了“酿酒-养猪-沼气”为一体的生态环保型农业。合马镇农村党员田贵兴通过开办“羊肉馆”,探索出了“订单养羊”带领周围群众致富的新模式,由他免费给群众提供优质羊羔,等到群众的羊出栏时,再按市场价订单回收。“我和大家都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双赢。我要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大,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田贵兴笑呵呵地说。

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以来,仁怀90%以上的农村党员切身感受到如果自己缺乏创业致富能力,不能率先创业致富,在群众面前就会说话无力,底气不足,号召力不强,从而激发起创业干事的热情,形成了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使“党员创业带富工程”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二是“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发展能力大提升。

大坝镇簸箕坝村农民党员赵明海,领办有机高粱合作社,建立了1个创业带富党员帮1户特别困难户、带10户群众脱贫致富的“帮一带十”工作机制,使种植有机高粱成为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产业。苍龙街道水塘村青年党员饶红,在自办企业致富的同时,组建高粱专业合作组织,采取“1+2”模式(有机高粱+蔬菜+脱毒马铃薯)增加复种指数,实现一季多产,亩产净增5000元,社员农户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通过党员大户和能人的带动,目前全市种植有机高粱25万亩,预计收储优质高粱5万吨,产值将达4亿元,让广大农村农民直接从这项产业中得惠受益。

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仁怀催生了一大批具有新知识新本领的新型农村党员。这些农村党员想的是致富,谋的是发展,干的是创业,眼界更宽了,办法更多了,本领更强了。许多党员能人和企业业主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驾驭企业、搏击市场、赢得竞争的本领明显增强。全市有1500人取得各级各类培训证书,有2000多人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三是“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党群关系大和谐。

“过去信息不灵,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现在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不出家门就可以随时了解到市场行情。”鲁班镇尚礼村党支部书记徐富权说,自从村里开通“农民网吧”,村民在网吧随时登录农业部门的网站,适时掌握病虫害情况,根据农业专家的指导进行防疫防治,还可以通过QQ、电子邮件与专家交流互动,给大家带来了实惠。茅台镇上坪村开通了“连心广播”,定期向群众宣传发布农业技术和致富信息,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连心广播内容广、效果好,老百姓非常满意。”村党支部书记卢远林说,村民对酿酒技术、应急处突等方面的宣传特别感兴趣,先后通过“连心广播”组织群众扑灭了三次大火,减少了损失,维护了稳定。

“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像一根纽带,把党员干部和党员群众结成创业致富共同体,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帮助群众赚,创业风险自己担,创业收益大家享。通过开展技术援助、协调解决资金、传授管理经验等形式,党员为群众创业搭台子、找路子、出点子,拆除了“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在全市党员的引领带动下,依托市、乡、村、组四级服务网络平台,建立群众“说事室” 619个,组建党员说事员队伍1280人,围绕民生民计和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到工区、园区和矿区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先后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5600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450件。

四是“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出了农村经济大发展。

坛厂镇桑树村党员致富能手徐隆燕,带领父老乡亲养殖生态土鸡,带动全村走上了致富路。学孔乡高峰村依托党员大户能手,发展特色产业,建成近万亩黄花基地,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农户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后山乡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组建烤烟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种植生态烤烟1200亩。合作社理事长杨启仁说,走“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行集约化经营致富,合作社承担了风险,农民吃下了定心丸。

通过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积极探索党员群众共同致富新模式,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社,推行“大户带小户”、“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引导广大党员和群众积极参与入股到合作社,使他们在合作社的运作中赢利致富。全市已成立养猪、养鸡、养牛、养羊、养兔、种烤烟、高梁、经果林、黄花等专业合作社120家,有3500多户农户成为合作社的股东,其中党员300余人。各地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后续产业,实行订单种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篇:发展高效农业 谱好富民新曲

共和镇:奏响高效农业主旋律

参绿欲滴的西兰花、圆润油亮的西瓜、鲜红诱人的西红柿……

走进洪泽县共和镇高效农业基地,到处充溢着瓜果的芳香和收获的喜悦。

“去年以来,我的这些大棚,先后引进了3类10多个品种蔬菜良种,效益很好,现在纯收入已经超过1万元了。”季惠夫指着自己的大棚蔬菜乐滋滋的说到。

季惠夫,江苏南通人,去年得知洪泽县共和镇正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便投资建立了这个千亩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现在,大棚里的西兰花已丰收在望即将按照订单全部出口到国外,良种西瓜也已开花结果将于6月份上市,不到半年时间,老季的投资就开始收获了。近年来,洪泽县共和镇把发展高效农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致富农民的重要抓手,强化农业招商,优化农业结构、打造高效示范园区,高效农业加快发展。

成功引进大棚蔬菜、生猪繁育、种鹅养殖、肉鸡养殖等一批涉农项目。其中,2000亩大棚蔬菜、2万只种鹅养殖、5万头生猪繁育等已形成规模,产生效益,总投资1000万元的肉鸡养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

引导农户、企业、基地围绕高效农业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升农业经营的组织程度。目前,该镇已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个,培植10个示范合作社,全镇合作组织成员达4365人,带动农户3830户。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形成设施农业、蔬菜种植、特粮特经、立体种植等4个高效农业产业片区,实施以新集村和朱圩村为重点的土地整理项目,以共和居委会和双坝村为重点的农业开发项目,为发展高效农业创造了便捷有利的条件。

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近年来,先后培育了利华木业、金龙木业、举能米业、中麦粮油、永高木材等涉农企业,引进了总投资3500万元,集畜牧养殖、饲料加工和经营为一体的江苏省淮安市共兴畜牧有限公司。涉农龙头企业的发展,拉长了农业的产业链,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达效,现代农业魅力初显。(王传华王小利)

第三篇:老园丁谱新曲

县关工委“五老”作用调研材料

老园丁 谱新曲

—— 记县关工委培训学校的老教师们

“为落第门生再造辉煌”,这是宁海县关工委举办培训学校的办学宗旨,也是老教师们的心愿。通过一年的培训复习,使高考落榜青年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为莘莘学子金榜题名圆了大学梦。

县关工委早在1991年9月创办此校(前身为文化技术培训班),迄今已是第十四个年头,没花国家一分钱,培训了3491名青年学员,向全国大中专院校输送了3028名合格新生,为宁海培训了约400名各行各业综合素质较好的劳动者。

呕心沥血 勤奋教学

县关工委培训学校开办十四年来,前后共有53位离退休教师在校担任教学与管理工作,其中十年以上7人,八年以上3人,老教师都是在职时评定的中学高级教师,一位是中学特级教师,学识水平甚高,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具有崇高敬业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责任感。他们离退休之后,具有时空优势,以校为家,终日倾注关爱青年学员的健康成长。为了辅导复习好,他们日夜查阅资料,认真备课,精辟讲课,耐心辅导,深受落榜子弟的欢迎与爱戴。

原宁海中学高级教师陈雅来,离休后被聘为培训学校的领导小组成员,兼任英语教学工作,他八年如一日,认真管理与教学,博得师生一致好评,工作了八年之久,第二次退休。

刘良顺老师原是柔石中学退休高级教师,在宁海是很有名望的物理教师,在职时城关中学(柔石中学前身)的高考物理成绩,年年名列前茅,退休后到培训学校担任物理教师,宝刀不老,学生高考物理成绩依然较好。

理科班的化学、生物教师也是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他们克服困难,借助于原校的实验场所,加深学员的实践知识。

数学是培训学校高复班的一门重头课程。由县电视大学退休的中学高级教师娄金默任教把关,并邀请退休的特级数学教师杨象富、著名的“三角”数学退休老教师邬国珊来校举办讲座或兼课。

文科教师也是人才济济,退休的特级语文教师俞品宪执教数年后,继任的是县教师进修学校退休的高级语文教师郑学武与顾鸿安,均有丰厚的文学功底,使学员的语文文学写作水平提高甚快。

文科的历史,由宁海中学退休的高级历史教师胡克均担任教学辅导任务,老教师胡克均是研究宁海文化名人胡三省的学者,学术论文见报于全国性的《光明日报》与省级报刊,关工委培训学校高复班的高考历史成绩近几年均高于一些普高。

重视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关工委培训学校更重视学员的思想道德建设,因此专门开设了一门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规范行为习惯养成,培养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学员的必修课,由退休的老校长、副校长或班主任亲自讲课。十多年学员中没有发生过大的违法违纪现象,成为一所“平安学校”。

培训学校的所有教师,都是县关工委“三顾茅庐”聘请来的,使老教师们到培训学校发挥余热。十几年来,他们以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呈现了老园丁的第二个春天,体现了夕阳辉映的人生价值。

培养成才 无限喜悦

老教师十余年来,付出的辛勤劳动,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感到无限的喜悦。

高考落榜,通过老教师精心培训复习指导一年,高考成绩大幅度提高,圆了大学梦,得到全县人民的赞扬。因此关工委培训学校被誉为宁海的高考大户。

有一年高考,文科全县第3名被培训学校的谢尹琳摘冠,她以565分考入西南政法学院,进入大学后担任了学生会学习部长,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陈银关学员以514分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荣获浙江省希望工程奖学金。

另一位叫金以华的女学员当年高考落榜,到关工委培训学校复习一年即考入重庆大学,四年后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工作,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才资源部工作。她说:“倘若没在关工委培训学校复习一年,得不到老教师的辅导与指教,我哪有今天。”

另一名男学员,由于存在一些劣迹,某校不予接收而劝退,就在这名男生犹豫彷徨之际,培训学校伸出了爱心之手,老教师毅然接纳他入学。一年的关爱与疏导,使他改正劣迹,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学员,当年考入山西财经学院,四年后在绍兴某单位工作,成为有用之材。至今他铭记在心,感激关工委老同志的热情帮助。

县关工委通过开办培训学校,发挥了“五老”队伍中的老教师的作用,体现了老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力量。老教师们以坚定的政治信念、丰富的智慧经验、崇高的精神风范、优良的传统作风,对莘莘学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使关工委培训学校“为落第门生再铸辉煌”,喜获硕果。

2005年3月4日

第四篇:金声玉振谱新曲柱石之坚写壮歌

金声玉振谱新曲柱石之坚写壮歌

——盖州市综合执法局抗击“8•3”特大洪灾自救纪实

“8•3”让人心有余悸,难以磨灭!罕见的特大暴雨打破了盖州往日的宁静、倾泄而下,造成部分城区内涝积水暴涨。面对灾情,盖州市综合执法局全体干部职工,在履行职能的同时,义无反顾地积极投入救灾工作当中。灾情发生后,盖州市综合执法局局长金振石和党委书记唐兴军立即启动全局抗洪救灾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力以赴组织抗洪抢险与灾后自救保障工作。他们完全置生命于度外,与时间赛跑,与洪魔搏击,在暴雨中奋力抢险,转移居民,抢运财物。在这场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抢险中,全局党员干部、环卫处工人写下了一曲曲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壮歌!

——题记

于学忠王聪/文王有路/图

8月3日晚至8月4日,盖州平均降雨量达到215毫米,最大降雨量达336.6毫米。城区降雨量264.8毫米,盖州城区地势较低的街道瞬间变成一片汪洋,城区主要街道人车受阻,最深积水处有2米多深被洪水围困。雨水像脱缰的野马,迅速漫过人行道,冲进临街门店,有些家电、食杂店、电脑复印店、诊所、家俱店一夜之间化为乌有;长征大街门店被淹,种子公司街门店被淹,车站附近的门店被淹了……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局领导快速反应、果断决策、沉着应对。雨一停,盖州市综合执法局局长金振石,党委书记唐兴军第一时间迅速组织全局及所属分局和环卫干部职工投入到灾后清理第一线。在他们带领下,全局干部职工万众一心、排难克险、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心系灾民,奉献人民”的真实内涵。

咆哮洪水中,一个个分局党支部就是冲不垮的堡垒;肆虐暴雨中,一名名共产党员、执法者和职工就是一面面旗帜。

3日晚21:00时左右,由于水势越来越大,团山办事处需求增援告急……

门漠洛村大清河堤坝被冲开,水势凶猛深达1.5米左右。此时,有些村民不敢向外部转移,北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班耀康、副书记艾卫平、李连英、孔垂令看到有些老人和孩子还在水中,心急如焚,立即命令综合执法局人员下水救人。此时,叶军、刘继伟、聂宇、王旭卓、李成、寇强、栾强、郭德政、吴晓龙、郑哲等人立即跳入洪水激流中,大家不顾自己生命和安危手拉手走到灾民面前,抱起孩子,背起老人,把他们护送到安全地带。被转移出来的老人热泪盈眶握着他们的手说:“没有你们就没有我们这一家老小,感谢综合执法局,感谢政府培养了这么好的队伍!”

在洪水中刘继伟副局长的手机如同他本人一样一起浸泡在洪水中,而当时叶军副局长由于赶赴现场,自己私家丰田轿车都没有顾上,转移整整在洪水中浸泡了20多个小时,私家车基本报废。可他们没有一句怨言,继续投入到受灾一线。

中队长林虎8月3日妻子剖腹产,就在他当爸爸的这一天,也是他喜得贵子合不拢嘴的时候,接到电话他转告妻子自己要多保重,照顾好孩子,我得去救更多的家……

副中队长魏永森的妻子还有几天就要临产了,他和母亲用洗衣盆把妻子推到安全地点

后,马上归队投入到抗洪救灾中。太多的感人场面说也说不完,为了党和人民,市综合执法局北海新城分局队伍在大灾面前绝不退缩,勇往直前;在困难面前北海综合执法人攻坚克难,党员干部走在前,抗洪救灾建家园!

行得通的办法用出来,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起来,坚决不能灾后坐下来。太阳升办事处综合执法分局在市局和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凝聚人心,积极行动,不等不靠,抗灾自救!全分局上下14人坚持“特别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抗洪救灾精神,一眼未眨的连续36个小时工作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在受灾较为严重的河南村、光荣村。邵屯村等先后转移受灾人民群众7000余人,救出被困人员40余人,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开会抢险过程中,局长金连玉同志身先士众,不怕牺牲,带领副局长杨志富、队员陈宇等在1米半深的洪水中,走出300多米才援救出位于科寨村受灾最严重地段的84岁老红军张兆良。可是,还没等张兆良老人说声感谢时,金连玉同志又急忙带领大伙蹚水向法院胡同赶去,营救敬老院的老人们……

洪水刚刚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创业富民谱新曲[大全]

第一篇:创业富民谱新曲[大全]创业富民谱新曲近年来,贵州省仁怀市以党建强市为统领,各级党组织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