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

二0一四年凉州区蔡庄小学

“缅怀先烈 继承传统 做文明小学生”

清明扫墓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教育学生不忘革命先烈,珍惜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树立远大的理想,磨练顽强的意志,练就过硬的本领,成人成才,报效祖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团结互助等行为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组织纪律观念。

二、组织领导:

总指挥:刘笙萍

副总指挥:李天鸿

成员:随同活动的各位老师

三、具体办法:

1、时间:2014年4月3日上午8∶20——11∶30(学生8∶20列队);

2、地点:凉州区东关烈士陵园;

3、参加对象: 三、四、五年级全体学生,4、活动纪律:①一切行动听指挥,不进入危险区域,不单独行动; ②学生每人做一朵小白花,穿校服、戴红领巾,各中队打中队旗,学校打校旗。

四、活动程序和办法:

(一)3月27日——4月2日,活动前的思想教育,组织落实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班主任、语文老师做活动简介、诗文朗诵准备;

2、预订花圈、准备队旗;

3、学生自制小白花。

(二)4月3日活动安排:

1、8:20在操场整队出发。

2、到达东关烈士陵园后举行祭扫仪式。

同学们,今天我们凉州区蔡庄小学三、四、五中队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代表全体师生,来到这里缅怀苦命先烈。现在我宣布:扫墓活动现在开始。

第一项、全体肃立,敬礼。

第二项、敬献花圈。

第三项、致哀并三鞠躬。

第四项、请少先队代表讲话。

第五项、向烈士献诗:《烈士长存丰碑永恒》。

第六项、请学校领导讲话。

第七项、墓前的宣誓(辅导员):

学习永无止境,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时刻准备着”记在心上。课前好好预习,课上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绝对保证质量。课余多看书报,不负先辈期望。一定好好学习,决心天天向上。第八项、宣布清明扫墓活动到此结束。

五、活动要求:

1、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学生集体活动的安全、纪律、卫生教育。

2、参加活动的学生一律步行,严禁擅自离队。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果皮纸屑。

3、回校途中,严禁学生擅自离开队伍回家;回校后班主任必须清点人数无误后在班级自由活动至下午放学后离校。

凉州区蔡庄小学少先队大队部

二0一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

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

一、活动地点:武汉市石门峰名人文化公园

二、活动主题:传承文化,寻找生命意义

缅怀先烈,发扬革命精神

三、活动时间:2008年3月15日

四、参与人员:05中文第一、第二党支部成员

五、活动流程:

1、8:00出发,9:15到达目的地

2、参观董必武纪念堂、缅怀先烈(附一)、敬献献花、3、参观武汉抗战纪念园(附二)、辛亥首义纪念园(附三),为捐躯者献花,默哀

4、参观中国空军烈士墓、名人文化广场、世界名人纪念亭、中华名人雕塑园、荆楚名人纪念廊、武汉市遗体捐献者纪念馆、祈福广场

5、返校

六、经费预算:鲜花50元车费 250元

其他自理

共计300元

附一

缅怀董必武纪念堂

九十光阴瞬息过,吾生多难感蹉跎。

五朝弊政皆亲历,一代新规要渐磨。

彻底革心兼革面,随人治岭与治何。

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去伐柯。

这是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五年三月五日,已沉疴不起的董必武于病榻之上为自己赋《九十初度》律诗,抒写了他的革命情怀和感慨。董老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是立党、建军、治国的元勋。他的丰功伟绩名垂千古,他的英名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董必武,原名贤琮,字洁畲。1886年出生于湖北红安县城一个贫苦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跟随教私塾的父亲读书,18岁应试秀才。随后在家乡高等小学任教。1905年春,董必武以优异成绩考取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在武昌学习时间,他经常光顾美国教会圣公会附设的阅报室-----日知会。在那里,董必武结识了革命团体科学补习所的负责人刘静庵。刘静庵与圣公会会长胡兰亭,借用日知会的名义,广泛收集国内外各种报纸、杂志和新书籍,供人阅读,而且还组织星期日演讲会,宣传反对清政府的革命主张。一时间,武汉的革命党人、热心革命志士仁人纷纷云集这里,针砭时弊,抨击朝政。

1911年10月10日,孙中山领导的,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后,董必武立即赶到武昌,到军政府军务部出任秘书工作。1913年,董必武与湖北

革命党人积极策应孙中山发动的武装讨袁的“二次革命”。此次革命失败后,黎元洪对湖北革命党人大肆屠杀。董必武在湖北无法立足,1914年1月,被迫东渡日本,考入东京私立日本大学政读法律。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注入了新的血液,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国内宣传十月革命的道路。这种思想上的转变,尽管还是初步的,但已开始由激进的民主义者跨适应入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者的行列。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董必武根据党的指示,及时把在武汉地区公开活动较多的中共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疏散、转移出去。随后与毛泽东、宋庆龄、邓演达、林祖涵、吴玉章、柳亚子、邓颖超等22人,联名在8月1日的《南昌日报》上发表了《中央委员宣言》,谴责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号召革命同志集中革命势力反对帝国主义、扫除新旧军阀、解决土地问题。

1927年11月,黄安、麻城人民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央黄麻特委领导下,以董必武的名义布告,发传单,举行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建立了鄂豫皖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和第一支革命军队。12月,李汉俊、詹大悲等在武汉被捕,惨遭杀害,情况十分危急。为了保存力量,党中央派董必武去苏联中国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董必武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担任列宁学院中国工人特别班的语文课和政治辅导工作。1931年冬,他从列宁学院毕业后,遵照党中央的决定,离开苏联回国。

董必武到中央苏区时,正值红军粉碎第三次“围剿”。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反对毛泽东“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尽管毛泽东受到排斥、打击,董必武却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1934年10月,董必武以半百的高龄参加了长征。1935年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党员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为此,董必武特意置酒庆贺。

1975年4月27日58分,董必武与世长辞了。在董老逝世的时候,联合国秘书长专门发来唁电,称其为“联合国宪章”的创建者之一。

1970年除夕,董必武在广州遇到老战友叶剑英,真是喜出望外,题诗《羊城农历除夕喜遇叶剑英》:

羊城农历岁月凋,满眼风光兴趣饶。

破旧已无花上市,迎新将有艺如潮。

曾经绚烂归平淡,不信怀柔与叫嚣。

备战相逢岂易得,余生能乐几今宵?

董老一生,诗文可鉴!!

附二

缅怀武汉抗战纪念园

抗日战争已经以中华民族的全胜载入了人类史册。

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0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今天,让我们怀着历史的崇敬心情在武汉抗战纪念园缅怀武汉先烈们保家卫国的抗日壮举吧:

1937年9月22日,在全国人民一致对外的压力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终于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38年2月14日,日军大本营下令组建华中派遣军,企图以两大方面军南北夹击,打通津浦线,占领徐州,然后挥师西进南下,会师武汉,围歼中国军队主力,实现速战速决的美梦。

日军这些如意算盘,远在陕北高原的共产党人早已明察秋毫。1937年底,中共中央就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巩固西北,调整华北、华中战场兵力部署,开辟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建议。1938年2月,中共中央又建议国民党注意外线作战,部署足够兵力于黄河以北、平汉线以东,与内线主力相配合,造成有利于持久战的军事政治形势。3月初,中共起草了对国民党当局的军事建议书,提出了“以运动战为主,配合以阵地战,辅助以游击战”的持久战战略方针。这些战略建议令国民党当局深受启发。他们很快改变和调整战略指导方针,确立了持久消耗战略,并成立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把“保卫大武汉”的口号化成了具体的军事部署。同时,国民党军在津浦路北段主动向日军反攻,将日军主力吸引牵制在徐州附近,拉长战线,消耗日军有生力量。

在统一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双方在战场上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并肩作战,结出了累累胜利硕果。在武汉大会战中,八路军、新四军主动配合,在华北、华中的主要铁路干线上开展游击战争,炸毁铁路,断绝日军交通,抗击敌人的扫荡,消灭了不少敌人。武汉会战前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牵制了侵华日军32个师团中的7个师团,在配合武汉保卫战中歼敌3万人以上。

合则国家利,分必民族伤。这是历史的总结,以史为鉴便可知兴替。

第二次国共合作尽管是在复杂、反复、曲折的斗争中维持下来的,但还是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这是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胜利,雪洗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史上的奇迹,极大地增加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最终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在当时大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来之不易的,在这场战争中,中华儿女伤亡2100万人,财产损失约600多亿美元。抗战胜利后本应该休养生息和平建国,但是中国人民没来得及喘息,又被卷入了全面内战之中,分裂再次给民族和人民造成了苦难。悠悠岁月,星移斗转,历史伸到今天,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已五十多春秋了。祖国大陆在1949年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一直在大胆探索,在曲

折中前进,4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在经济上,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平均水平赶不上台湾,但在不少高科技领域都强于台湾,大陆建立起了独立地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大物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台湾在这四十年内,在经济上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号称亚洲四小龙之一。但我们应看到它的经济具有很大的依赖性,是不独立的无根的经济,外交孤立,市场的局限,资源的短缺,这使台湾的发展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如果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其好处不言而喻。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的胜利,就是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所有中国政党的胜利。

我们缅怀:国共两党合作的鲜血染红武汉大地。

我们期待:国共两党合作的橄榄清澈台湾海峡。

中华民族万岁!!

附三

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胚胎

80年前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社会变革和进步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由此来探究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之间的联系,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般规律,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成为工人阶级走上政治舞台的障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不仅没有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生消极的影响,反而在客观上帮助中国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我们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胚胎。辛亥革命的主要成就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辛亥革命政治变革的第一个成就,是推翻了帝制。辛亥革命不仅敢于把“天子”拉下马,而且埋葬了统治中国人民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废除帝制是辛亥革命的伟大创举,它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辛亥革命政治变革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尽管是软弱的和带有妥协性的,但是由于它的存在和对共和制度的推行,在全国确有许多省、市、县开始接受共和体制,对政权结构进行了某些改革。在民主共和运动的高潮中,南京临时政府根据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颁布了许多指示、法令,特别是颁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法律的形式公布了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民主自由权利。这些规定,尽管大多徒具形式,但是它毕竟交给人民一件保护自己和同反动派作斗争的法律武器,更重要的是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后来,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就是由于有了这件法律武器和这次民权的启蒙,多少改善了一些前清时代毫无民主自由的状态。如1905年创刊的《民报》只能秘密传递,而1915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就得以公开发行,便是一例。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胜利和反帝斗争,特别是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理论和实践,把中国人民从1840年开始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不仅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政治运动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一些最初的政治障碍。

第二,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变革和成就,是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宣传民主和科学,是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宣传民主和科学方面的成绩,并不比在政治上的胜利逊色。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不仅召唤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政治运动的到来,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通道。

史实表明以孙中山为领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过去20多年中,提倡民主和科学,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作了一定的奠基工作。陈独秀和知识界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着思想条件。第三,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短暂胜利和对三民主义的广泛宣传,曾经在全国出现了一片变革旧制度的强大声势,不仅冲击了封建经济基础,而且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也有所遏制。此外,在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期,还颁布了许多保护和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法令,使广大城乡,特别是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度确实出现了兴办“实业”、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潮

随着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

第一篇:清明节扫墓活动策划二0一四年凉州区蔡庄小学“缅怀先烈 继承传统 做文明小学生”清明扫墓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对学生进行…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