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对“学生主体热”的冷思考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对“学生主体热”的冷思考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对“学生主体热”的冷思考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创新、变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知识传授。这给教学效果一向“少、慢、差、费”的语文学科,带来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由于突出了开放意识、民主意识,学生自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表现欲都被激发出来。“满堂灌”、“满堂问”的现象得到了初步而有效的改变。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在展示出一片曙光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一分忧虑:学生活动成为一种时尚,文本尚未充分解读,便“左邻右舍”或几个学生合围而坐,展开讨论,还有当堂辩论,动作演示,影视观摩,声乐熏染等等,课堂变得热热闹闹起来。热闹之余,不禁令人深思:这应该是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吗?不是,断然不是!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满堂闹”的状况,是我们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认识和做法出现了偏差,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当改,但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是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和专家们深入思考的。任何领域、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能完全割裂历史,都应既继承又创新。我们是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并且不能藉此而否定知识传授(包括运用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下同)的作用和地位,而实际上新课改的目的是“针对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80页)可见,新课标虽然强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未完全否定知识传授的应有作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学生活动的关系,当讲则讲,当活动则活动,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对。
知识传授是增进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它在组建知识内容、建立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点化认知误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语文学科自身的特征也决定了知识传授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在教学中存在自发的成分,有效的教学却是系统的科学观的产物。”([美]小威廉姆。E.多尔,语文学科包罗万象,知识浩瀚无边,而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的传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
譬如,文学作品的鉴赏可以见仁见智,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介绍各流派的不同看法来加强学生的见识,扩散其思维,鼓舞学生大胆发言,师生互动才能撞击出强烈的思想火花。文学鉴赏的一些方法、步骤也应指导一下,以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就说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吧,教师可先指点一下:联系哪些因素(环境、情节)来鉴赏,从哪些方面(思想、性格、社会意义)来归纳,注意一些写人的手法(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描,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比,烘托,抑扬等等),把握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主导性格,附属性格)。同时辅以相应的事例来说明,然后再让学生去做,岂不是事半功倍!如果事前不加点化就让学生漫无边际地去思考讨论,其主体地位好像是得到突出了,但效果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可见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传授是必要的。
总之,有意或无意地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视知识传授的既定作用,实质上未能正确解读新课改的基本精神,未能充分把握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不应当将二者对立乃至割裂开来,而应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看到二者实乃为达到既定目的而不可缺少的有机联系着的两个方面,在对任何一方具体操作时都应讲究分寸,讲究实效,严防“过”与“不及”,否则我们的新课改的目的就可能落空。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评析论文
一、创造宽松环境,让学生参与评价
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就需要给他们创造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到在一种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这样他们才会积极发言,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到轻松活跃就需要老师有效地结合学情,改变教学方法,做到寓教于乐,也只有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之后,学生才能以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其中。高中生喜欢直观形象化的知识呈现,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小品表演、课堂游戏、朗读比赛、情景表演等方式,给学生足够的评价机会和评价空间,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中国人一般比较含蓄,高中生在人际交往中还缺乏一定的交际技巧,再开口评价的起始阶段,教师一定要多鼓励学生说出自身的想法,对学生进行适当、正确、积极的引导评价,由此建立起学生课堂评价的信心。在学生基本开始参与评价之后,还要适当采取小组竞赛、大组交流等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交流中提高评价能力,掌握评价技巧,提高评价信心。
二、强化评价引导,给足评价时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开展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做到评价的有效、真实。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往往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评价的手段比较单一,很少给学生评价的机会,造成学生开口困难,敷衍心理较为严重。另外,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很少进行课堂评价,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评价,说得不好还会遭来同学的鄙视,教师对他们的关心明显不足。为了让课堂评价发挥应有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有效的了解学情,引导学生积极评价,对于处在中下层的学生来说,鼓励他们,并且让他们多评价,在课堂上保证他们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参与课堂评价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做到引导为主、激发潜能。如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评价的难度,在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上提出相关的要求,而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则可以进行开放性评价,不约束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言之有理即可,这样慢慢地培养他们的评价习惯和评价能力。
三、重视自评与互评,提高学生评价能力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实施课堂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文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互评和自评,形成三者的有效结合。高中生有了自我意识,他们的评价往往比教师更直接,更有代表性,因为学生之间的视野是相同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自评就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开展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正确的认识自我,可以反思自己,找出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在朗读、背诵、生字默写、考试测试等方面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会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对策给予改正,这是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起不到的效果。学生互评就是学生之间的彼此评价,也是目前课堂评价使用较为频繁的评价形式,有效的学生互评不但可以让同学之间在学习上有所提高,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鉴定能力和同学友谊。学生互评可以是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及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等。对于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优点的东西学生要借鉴学习,缺点的东西要反思总结,假如是自己,你会怎么做,这样不但进行了课堂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样的评价必然会给课堂带来巨大的向心力和助推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的口才素养
灵川二中 王丽云
教师以“舌耕为业”。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这样叙述教师的语言魅力 :“一个能够动听而明晰地教学的教师 ,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地浸人学生的心里 ,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这就是说 ,作为一名教师 ,不仅其语言是规范的 ,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口才。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无庸质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无论形势如何风云变幻,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锻炼口才,是语文教师必修课,假设一个语文教师笨嘴拙舌,出口不成“章”,是很难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而这种情况,在实际语文教学工作中,又往往存在,语文教师要时时锻炼自己运用语言的技能。语文教师有了好口才,才能把知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感受中,潜移默化,逐步牢固掌握汉语语言,同时,也增强他们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一名语文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只有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的语文课堂,我对此深信不疑。
一、语文教师应不断注重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底蕴
“语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浓缩精华史”。语文教师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者,饱受诗书的熏陶,教师应多从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出发,深人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谙习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这也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所铸要的。我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三层:首先,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感悟和人文知识素养。这些知识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语文知识的必要补充。每个人知识的渊博,都是离不开上述坚实的基础;其次,是熟悉社会科学和其他百科知识。语文教师既要通晓语文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了解学科的研究成果,也要了解相关学科如历史学、地理学、美学、音乐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识,既是专家,又是杂家,这样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游刃有余。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间题,如初中语文《三峡》涉及到地理学历史学知识,讲《苏州
园林》涉及到建筑学,美学等,只有熟悉了这一层知识,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自如;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识。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于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文人逸事更应如数家珍。在课堂上更应在准确的基础之上做到表述生动形象。
要让学生觉得教师谈吐不凡,知识丰富,语文教师要多番训练,首先让自己“想得到、说得出”,要尽量让自己的课堂语言接近经过思索写下的文字。人们常常说有的人说话像是写文章,大概这就是语文教师追求的境界吧!
二、语文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
一直以来,很多的人都提倡快乐教学,一堂课下来,真个课堂如果都是处于一种沉闷的气氛中,那这节课,即使教师讲的知识多么的全面、教学是多么的严谨,也不能称之为一堂成功的课,只有在快乐中传播知识,让学生在轻松中获得知识,才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语文教师的语言是否幽默诙谐,则变的至关重要,幽默是智慧的灵光闪现,幽默和搞笑是天悬地隔的两个概念。幽默是会心一笑,无伤大雅,而搞笑则极有可能是恶俗、低级趣味。语文教师应学会幽默,这对于调节课堂气氛、应对突发事件大有裨益。
语文教师多那么一两个幽默笑话,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学生送去欢乐,也会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授“病句修改”这一专题的时候,我会把“病句”称为“病人”,把学生当作“医生”,我说:“治病救人,是我们医生的应尽职责。”有时候一道题特别复杂时,我也会说:“这个病人患的是疑难杂症,看来病得不轻,得看个专家门诊。”一面示意某些同学查找“病因”,发言的同学都受到强烈的鼓舞。有时,问题很难发现,我就说:“看来,咱们一两个医生是发现不了病因的,要进行专家会诊。”然后,组织同学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舍本逐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滑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
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因为幽默而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幽默,要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
三、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澎湃的激情和极强的感染力
文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相当高的热情,要在课堂上展示从生活中挖掘和提炼的美。兴之所至,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亦未为不可。只有我们作为老师的先爱上我们课堂内传授的东西并对其充满热情,我们的学生才会被调动起来,最终达到与教师共鸣的佳境。
对于《长江巫峡》这样壮丽的图景,只感慨一句“真美”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防在讲授的过程当中穿插进许多真诚的不可遏制的赞叹“祖国的山水真的是美啊,我爱我的祖国”。而教授《我爱这土地》时,我们则不必掩饰,大可哽咽而深沉地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只有语文教师充满澎湃的激情,才能有感染力,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的学生放下包袱,敞开胸怀,全身心地投入到文学的殿堂中来。
四、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具有迷人的天真
更多的时候,在语文的殿堂里,我们只是个被感动的人。在语文课堂上,我们不必拘泥于教师的身份,太过一本正经,太过不苟言笑,太过喜怒不显于色。天真是良好的语文品质,而天真的真切定义,应该是无所顾忌的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学习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你就不妨对澄澈空明的美景表现出你的憧憬神往;对楼中思妇无望的相思等待表现出你的缠绵悱恻;对自然的永恒亘远表现出你的执著思索。学生一定会因你的投入而更加全神贯注地去听课。
对于前者,我们不妨以一个苍桑的智者的老眼去观望世事,以深沉而饱含深情的语气把我们对于真相的洞察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为我们的闪光智慧而折服,从而沉湎在我们的课堂之中。
对于后者,我们不妨热烈。我认为天真是一个语文教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不敏感,而一颗不敏感的心,是难以察觉那些潜伏在文字当中的情感的,同时也无法捕捉学生的心。
一个语文教师不天真,他就难以调动自己的热情,试想一个连自己都无法感动的
人,他又怎么会感动别人呢?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不谙世事、感觉日益迟钝的学生,打动不了自己,如何感化他们?对于《春江花月夜》这样纯美的意境,当今社会的浮躁,社会价值取向的低俗,整个社会审美的扭曲,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美无动于衷。只有我们用神往的、憧憬的甚至是惝恍迷离的表情和语气,才能把他们拉到我们圣洁的诗的国度之中,从而才能圆满地理解诗意的美,并将这升华为学生的审美需要。古诗里经常讲意境,我认为,语文的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颗率性纯朴的心,要你自己先爱上你教的语文。
总而言之,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用感情充沛、充满幽默、闪耀智慧的语言去塑造与我们身份相符的情境,用卓越的口才打造精彩课堂。
第四篇: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語文教學論文|如何讓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讓語文課堂充滿激情,綻放出生命的光彩,迸發出智慧的火花,使課堂成為學生嚮往的樂園呢?筆者認為,語文教學應添點“油”,加點“醋”,讓其“五味俱全”。這樣,語文課堂才會獨具魅力,充滿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讓語文教學“鑄魂”
人文教育就是將人類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過知識傳播和環境薰陶,使之內化為人的品格、氣質、修養,並成為人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一位科學家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優秀的人文文化,就會不打自垮。”如今,人類的生存環境、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而許多學生卻缺少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患上了“精神軟骨病”。
語文學科是滋養人文精神的沃野。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人文資源,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體地講,就是語文教學要堅持用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幫助學生提高人生境界,豐富美好心靈,塑造健全人格。為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不斷融入人文精神,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在語文課堂中融入“人文味”,讓語文教學成為鑄造學生靈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讓語文教學“育情”
記得有位前輩曾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識的種子就播種在這塊土壤上。”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的過程,而教材(課文)也“不是無情物”----是承載和傳播情感的載體。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引導學生付出真情,使學生的情與文章的情融為一體,語文教學就會達到“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的“育情”境界。
語文課堂上,教師注入“人情味”,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湧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对“学生主体热”的冷思考
本文2025-01-10 01:20:18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1383.html
- 《Grandma's Birthday Party》Family and Home PPT
- 《A Birthday Card》Family and Home PPT免费课件
- 《A Birthday Card》Family and Home PPT课件下载
- 《A Birthday Card》Family and Home PPT下载
- 《A Birthday Card》Family and Home PPT课件
- 《A Birthday Card》Family and Home PPT
- 《A Family Picnic》Family and Home PPT免费课件
- 《A Family Picnic》Family and Home PPT 课件下载
- 《A Family Picnic》Family and Home PPT教学课件
- 《A Family Picnic》Family and Home PPT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