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最终定稿]
第一篇: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
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
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7月21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生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而教学目标是否正确,不仅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有关,也与
学生的个性、能力、需要有关。在目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不应为全体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而应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水平、智力特点、学习成就以及个性、需要的不同,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
因为:
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个性等方面是参差不齐的。目标教学理论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达到规定的目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起点、教学内容是统一的,重要的是,教学时间是统一的。这样,对某些学生来说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达到目标。因此,让程度、能力、学习速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在同一时间达到同一目标是不现实的。
孔子说,“因材施教。”其“材”不一,其“教”也不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为所有的学生制定同一个目标,势必会使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等生吃不了。
在英语教学中,教学项目一般分为语音、词汇、交际用语以及对课文的要求。教学目标一般为熟练、理解、四会要求等。如在人教版初中二年级课本第86课中,教学目标为熟练应用词组和交际用语6个,理解、熟悉课文。这些教学目标应在一课时内完成。而英语的特点是熟练和记忆,其过程都需要时间,因此,在45分钟内按此目标来规定学生,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充分利用一课时是可以达到的,对学习能力差些的学生来说,即使完全利用一课时,要完成所有这些目标也相当困难。在达标过程中这些学生往往会因要顾及的东西太多而最终无一能够达标。一旦这些学生忙碌一节课之后无所收获,将会使他们丧失信心,长此以往,将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彻底放弃。
相反,在第89课中,教学目标为四会生词3个,三会生词2个,熟练掌握句型1个。这个目标对能力差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基本可以达到,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一课时就很富余了。长此以往,将产生轻慢心理,不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发掘学生的潜力,失去培优作用。
综上所述,我认为,为使学生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并学有所得,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不同的目标。我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为依据,将全班分为强、中、弱三组,在课堂上明确告诉三组学生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
如上述第86课,我要求强组学生完全达到所有目标,中组学生熟悉课文、四会生词6个,弱组学生只要求三会所有生词,理解课文大意。这些不同的目标对不同的学生来说用一课时都可以达到,时间既不局促,也不很宽裕。这样,不同的学生可以明确自已能够达到的目标,不会产生畏难心理,并且会因教师的理解和信任而产生学习动力。第89课,我为强组学生制定的目标不仅是生词和句型,还要求他们能够自已造句,做出类似的句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也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潜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有所得,努力之后有所收获。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妨按学生的能力适当提高或降低,使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耕耘收获的快乐,从而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好范文”版权所有
按以上观点,课堂教学的结果是每个学生都完全有效地利用了45分钟,从而达到了各自不同的高度,但并非每个学生都达到了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目标。那么,对于能力差的学生,是否其它层次目标不再要求呢?不是的,可以利用作业和课余辅导使他们尽可能达到更高一级的目标。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教育目的是使学生都能成材,而不是考100分。人与人的能力是有差别的,正如盖房子一样,有椽有檩,有砖有瓦,各有其能,各有所用。不能要求不同的材料承受同样的重量。同样,不能要求所有学生承受同样的学习压力。否则,势必造成有的学生不堪重负,有的学生轻飘虚浮。是椽培养成椽,是檩培养成檩,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已的能力,最大程度地掌握适合自己的技能。不求满分,但求成材。
第二篇:怎样设置音乐教学目标
新《音乐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呈现的技术
为什么要先制定好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是灵魂、是框架。在彻底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好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总目标:(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学生的积极乐观态度
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
2、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三)知识与技能
1、音乐基础知识
2、音乐基本技能
3、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音乐与相关文化
二、学段目标
(一)1——2年级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态度和友爱精神。
(二)3——6年级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4、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
5、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三、内容标准(教学领域——框架)
音乐表现要素
音乐情绪与情感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音乐体裁与形式
音乐风格与流派
演唱
领域二:表现—— 演奏
综合性艺术表演
识读乐谱
探索音响与音乐
领域三:创造—— 即兴创造
创作实践
音乐与社会生活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
以《小青蛙找家》为例:
旧的教学目标:
一、通过《小青蛙找家》的教学,体验小青蛙找到家后的欢快心情,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指导学生用明亮、欢快的声音唱歌,认识四分休止符,初步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时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三、欣赏二胡齐奏《小青蛙》,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思想感情。新的教学目标:
一、能够独立用自然的声音、较准确的音高、节奏,有表情的演唱《小青蛙找家》;能够在《小青蛙找家》的歌表演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合作创设情境,参与表演,并从中体验上音乐课的乐趣。
二、能辨认四分休止符记号,在感受性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够运用手势对“四分休止符”作出正确反应。
总之,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以音乐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007年8月15日
第三篇: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
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指引“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去年的树》教学反思
在课例《去年的树》研磨过程中,我们小组逐渐领悟吴中豪教授讲解的‚本体性教学目标与非本体性教学目标‚的区别,逐渐摸索出:设置本体性教学目标,将指引我们真正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
吴中豪教授指出:从哲学层面看,所谓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就是反映这门学科本质特征的、区别于其他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策略(方法)和语文技能。所谓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包括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教育、多元文化的学习、思维能力包括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在第一次磨课过程中,我们设计的《去年的树》教学目标如下:
【《去年的书》第一稿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书写‚融、伐‛。会正确读写‚融化、剩下、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鸟儿和大树的对话,感受它们之间的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鸟儿在寻找大树过程中与树根、门先生、小姑娘的对话,感受鸟儿寻找朋友时的焦急心情。
3.通过角色体验,体会鸟儿和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感受鸟儿的守信和执着。
4.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
第一个目标指向认识生字,书写生词,属于本体性目标。第二、第三个目标指向感受鸟儿与树的友情,感受鸟儿的守信和执着,这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属于非本体教学目标。第四个目标‚发展想象能力‛是本体性教学目标,但与文本特征,本单元目标,本课时目标联系不紧密,不是本课时最佳的本体性教学目标。在研讨修改中,我们呈现第三稿教学目标:
【《去年的书》第三稿教学目标】
1.借助预习单,读准儿化音词语,会写‚融、剩、伐、煤‛四个生字,重点写好‚融、伐‛两个生字;
2.借助预习单,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
3.通过小练笔、有感情朗读等形式,感悟作者语言浅近,情感深厚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2.3 这一稿中第一个目标同样指向读词写字,但目标更精准。有具体的学习内容:‚读准儿化音词语,会写‚融、剩、伐、煤‛四个生字‛;有指导学习的方法:‚借助预习单‛;有学习的重点:‚写好‘融、伐‛两个生字。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指向的主体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教学目标二,主体仍然是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抓住主要人物,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大意的方法;学习形式:借助预习单。这一目标无疑指向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本体性教学目标。这一目标是不是本课最贴切的本体性目标?结合年段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01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本课文本故事人物多的特点,还结合前测数据分析(概括本课课文大意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我们确定这一目标是本课贴切的本体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三:学习内容指向感悟作者语言特色。王尚文先生坚持‚语文教学的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可见,这一教学目标是实实在在的本体性教学目标。目标指向的学习形式是通过小练笔、有感情朗读。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
浅谈教学目标的设置[最终定稿]
本文2025-01-10 01:19:28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