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手记
第一篇:家访手记
家访手记
老实说,“家访”一词对于我这个从事教育十几年的老师来说,当然不会陌生,但自从大多数人拥有了手机后,我虽记不清有多少次是因为工作需要,专程走进学生家庭进行深入的家访,但不用回忆也知道屈指可数。教育学生,当然能认识到家校联系的重要性,而我在工作中,自认教育是吃良心饭的,对工作也还认真负责,也挺重视与家长沟通的,为了构建家校联系这个重要平台,电话、告家长书、召开家长会等是我惯用的家校联系方式,学习网班级空间也在由点及面地逐步尝试中,但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图简便,好操作,要么使用手机联系,小问题电话里简单交流,再者要么就是通知家长来校达成共识,只要不是特殊问题,往往是“无事不登学生的三宝殿”。对于开始上级部门“家家到,家家访”的要求一直有些不理解,但仍随着全省轰轰烈烈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的不断推进,我开始挨家挨户的走进了学生的家庭,也随着不断的家访过程悄然转变着自己对家访的看法和认识„„
秋雨绵绵,临近放学时,天空中淅淅沥沥的下起了雨,天空变得阴沉沉的。我等家长接完学生后,随学生胡东一起到他家里进行了家访。孩子一听我们老师要到他家里去家访,脸一下子红了,一时感觉有点手足无措了,看得出来孩子很紧张。为了消除孩子的紧张感,我有意识地和他聊天,让他放松心情。一路上,通过聊天多少了解到了一些孩子的家庭基本情况。
因为家访前,我电话通知了孩子的妈妈。妈妈听说我们要到家家访,特意提前下班,在路边迎接我们。到家后,家长热情的接待我们,让孩子给我们递上热茶,送来水果。学生家里布置得很温馨,孩子的房间里有一大排书柜,书柜里摆满了各种书籍,《三百六十五夜故事》、《格林童话》等等。可以看出孩子平时喜欢看书。我问胡东:“书柜里的书都看了吗?”他说:“都看了,有些书都看好几遍了。”看来孩子的家长平时也很注意孩子这方面的培养。我们坐在沙发上,与家长聊天,谈论着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对胡东学习认真努力,爱看书进行了表扬,也指出了孩子的不足。我跟胡东以后的学习上提出两点要求:一,上课要积极举手发言,每一节课至少要发一次;
二、作业中要把字写好,因为一个人的字代表一个人的外在素质。孩子听了连连点头,表示记住了老师的话。在我提出的要求上,胡东的妈妈再加上一点那就是作业时做到仔细,不马虎,写作业或者考试都要注意细节。我们相信这次家访在孩子的心中一点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会在他今后的成长中有一点点的促进。离开家时,家长把我们送出老远,他们感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感谢老师为孩子付出的努力。
接下来的家访,也更是让我对“课外访万家”这个活动理解得不再那么肤浅,虽然辛苦,但我的脚步坚定地踏踏实实地走在家访中,也不断改变着我对家访的看法,以下是我这一阶段家访中的点滴感悟:
一、热情的家长暖人心
每走进一户学生家庭,绝大多数学生会雀跃不已,仿佛受到了什么奖赏,开心地围着老师转,主动地给老师送上热情的微笑和茶水,教师上门家访,本是寻常工作之一,但多数家长认为家访更是一种表现教师对学生关爱的一种方式,他们对于教师对自己孩子的重视表现了最最朴实的感谢,有的家长一看到我们去,院子里的橘子,匆忙摘下非得塞给我们,有的多次热情的留我们吃饭,我们一面为之感动,一面又委婉地表示拒绝。家访中家长的热情,让我们教师也得到了家长最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理解。也许就是这份热情,这份理解和尊重才会紧密的联系家与校,才会产生更大的教育合力。
二、家访对于学校和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正面宣传作用
一户一户地走进学生家庭,总会听到学生的邻居或家人议论:“多好的学校,多负责的老师!”让我们也为之脸红,原本普通寻常的工作,却让我们得到了受之有愧的褒奖,但可见家访工作不仅仅是联系,更是一种对工作负责的体现,有着家长来校或手机联系那些硬邦邦沟通中无法比拟的人性化,家访使学校和教师更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也就是这种信任,更能化解多少不理解中产生的矛盾。
三、家访,让我们更真实的了解学生和学生家庭
一次次的家访,也让我深入地了解我的学生,了解他们不为我知的闪光点,了解他们在家的生活学习状态,看到他们的书桌、房间,游戏„„也让我见到了许多不一样的家庭,了解到每个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能力范围,让我都不得不佩服,值得我向其他家长推广和自己借鉴。
四、带着问题去,带着思考和想法回
家访前,我也做了很多准备,梳理了很多东西,以便在家访时带给家长,让家长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带着一颗真诚实在的心而去,或祝贺进步,或赞扬优点,或委婉有针对性指出问题,指导改进。同时也宣传了教育法规和相关政策,还针对很多共性问题例如留守生家庭教育问题,周边上学困难校车安全问题等等,与家长共同商榷,能指导的给予指导,能解决的解决,不能的,就带着思考和想法回来,或继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或反馈学校找寻解决办法。
五、收获宝贵建议
家访中,我们做好家访手记的记载工作,详实地纪录了学生在家的点滴情况,也收获了大量家长的宝贵建议和意见,并通过在校分组交流,想办法解决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
总之,此次活动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肩上的担子责无旁贷,坚定了做一名朴朴实实的育花人的信念,家访只是我们教育中的一个方式,我们要善用好家访,用心感悟,与家长产生教育无穷的教育合力,善待孩子,教好孩子!
2012.10.20
第二篇:家访手记
课外访万家,沟通你我他
——家访手记
2011年10月19日
今天和叶文进老师开始了“课外访万家”活动,我的目的地是江凉村。骑着车子在西岚公路上行驶,秋日的阳光暖和的晒着,阳光里混着甜腻的风儿,多日来呆在学校的闭塞感全都随着前行的车子抛在脑后了,身体被释放的那么的轻盈,我不禁想要歌唱。
我们从西岚公路绕到了左边的江凉村的乡间小路,虽然没有西岚公路的宽敞,也没有西岚公路的笔直,但却别有一番风味。水泥路弯弯曲曲高高低低的向村子深处延伸,道两旁时不时有一些树“出墙来”,金秋十月,虽没有丹桂飘香,但是随处可见成片的橘子园,三三两两的柿子树,上面还挂着红彤彤的灯笼似的柿子呢,田野里庄稼成熟了,那一波一波的麦浪在风中摇曳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在一个岔路边,带去为我们指路的学生说江凉九组到了,我们的车子进不去,就步行过去了,向一个过路的伯伯打听到了我们班王琪的家,他的妈妈正好在门外打谷,下午三点多的太阳不辣却也让劳作的人感到炎热,他妈妈满脸都是汗水,引我们进家里了。这是一幢两层的楼房,装修的很一般,卫生间装修好了,有太阳能、摩托车、冰箱,一楼没有看见什么家具。他妈妈进去给我们拿了几个橘子,然后坐在饭桌上跟我们交谈,谈家庭的困境以及孩子的成绩,看得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视的,听说孩子的成绩还不错,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在和家长谈了十几分钟后我们就离开了,我认为“访万家”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它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联系。我们经常说教育仅靠老师是家长是不够的,却很少找一个沟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平台,而家访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教师访万家体现了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视,也使得家长更加的尊师重教,可谓双益。
作为班主任,更需要家访了,因为班主任工作不仅担负文化课的教育也担负着德育的工作,面对一个班的几十名学生,我们通过在学校的日常相处很难真正摸清楚每个学生的个性,很多时候只关注到了突出的学生,很难做到教育的公平与公正。通过家访,让每一个学生都当了一个主角,教师爷更真切的了解到了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更有利于做到因材施教。
2011年10月20日
今天我去了叶梦琳家里家访,我找到她们家时,她的奶奶正坐在门口和一个邻居老太太闲聊,我注意到门口种了一棵很特别的橘子树,它矮矮壮壮的,叶子稀落,却结满了黄黄绿绿的橘子,橘子个头都很小却很甜。
叶梦琳的奶奶虽然一直在微笑着,却有点不耐烦的感觉,没有什么话可说,只是说自己的家孩子笨,老师费点心就是了,然后就是诉苦,说自己家里怎么穷,说“我还以为家访是为了给我们贫困生补助呢。”
交谈中,我了解到叶梦琳的爸爸一直在外面打工,她妈妈生下她七个月后也离开了她,和爸爸在一起打工,父母很少回家,孩子就丢给了爷爷奶奶,叶梦琳很内向不爱说话,除了奶奶,即使和妈妈也无话可说,而妈妈有时也打电话回来,却总是训她,骂她,说她笨。我想到了留守儿童的问题,比起有父母在家的孩子,他们确实要不幸的多,而这些他们很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在不知不觉间,孩子就形成了某些不大健全的性格。
针对叶梦琳,我感到这是一个问题,我找过她谈话,但是她什么也不对我说,上课点到她回答问题,要不不开腔,要不声音小的绝对听不见,并且她从来不笑,从来都是面无表情,不管老师批评她或者是讲个笑话,她都始终是一样的表情。我想我对她还是关心的不够吧,还是应该多着寝室人了解她的情况,然后再做细致的工作。
2011年10月20日
叶梦琳家和叶术武家隔得很近,在我家访叶梦琳家时,已经有热心的村民帮我去田里面找叶术武的妈妈了,但叶术武的妈妈匆忙中没有带钥匙,我们就在叶文进家聊了起来。如果不是家访,我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叶术武家里的情况,因为我习惯与从外表上来揣测一个孩子,我们班的叶术武,成绩一般、字迹一般,在学校里的表现也很一般,属于不冒尖默默无闻型的,我看他长得高高的白白的,衣着也挺不错的,还以为那是个家庭条件还不错的学生。从与他妈妈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叶术武家里四世同堂,有太爷爷,爷爷、父母及兄弟二人,全家只有爸爸一个劳动力,靠木匠这门手艺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叶术武平时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给的,孩子也不嫌弃,只是跟妈妈说平时在家穿多破都行,只希望上学的日子妈妈别给他穿有补丁的衣服。叶术武的妈妈是在河边长大的,患有严重的风湿,小时候瘫痪过,经过土方子治疗,现在虽能正常走路却依然不能沾水,只能在家里做做饭,在地里种一点菜维持家里的生活。叶术武的妈妈说家里那么穷,孩子却长了一张“肉嘴”很能吃,并且很喜欢吃肉,但是对于孩子这样一个愿望父母也很难满足。去家访那天刚好是叶术武爸爸的生日,听妈妈说孩子本来希望爸爸这天来接他回去吃点好吃的,可是爸爸干活要到很晚才回来,妈妈说只好等放假了全家人再买点菜一起吃一顿。这让我想起前不久的贫困生补助,叶术武的太爷爷有低保,但是他没跟我说,所以没评上,据此,他妈妈也挺通情达理的,说如果国家没有这样的政策他们也还是一样要读书,有就好,没有也算了。
提到贫困生补助,我也很困惑,在我实际走访时,发现了班上很多学生家里条件都不好,可是因为没有低保证都不能享受贫困生补助,而低保证的发放又不是完全依据家庭实际情况来的,这给班主任的贫困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011年10月23日
今天晚自习时,我带着雷燃去他家家访了,雷然家住在寒婆岭11组。之前我听叶文进说过他家家庭条件挺好的,爸爸搞运输,妈妈在服装厂上班。去他家的路上,雷然说他们家可能没有人,因为妈妈肚子里长了一个瘤要去武汉动手术。所以我们先去了他奶奶家,他奶奶和爷爷住在一栋两层楼房里,老年人很客气,交谈中我们听说雷然的妈妈已经回来了,我们就离开了他奶奶家。
雷然家在通往西湖的水泥路下一条岔道里,车子没法骑到门口,他们家也没有我原先想象的好,依然是老式的没有装修的两层楼房。他的妈妈很客气,让我坐到厨房里聊天,餐桌是用了很多年的破旧的木桌子,厨房也是很老式的,他妈妈要给我们煮面条吃,我们推辞了。看得出他的妈妈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决定为了孩子而留在家乡。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也只是一个小康之家,雷然的姐姐成绩很优异,在蕲春一中念高三,我们双方就雷然的学习现状交换了一些意见,我想在雷然的努力以及他妈妈的鼓励下,他应该会越来越好的。
2011年10月28日
今天是周五,学校放假了,有几个家长来接孩子,我就在办公室里访问了马慧的姑姑和妈妈。马慧家的情况我已经早有了解了,因为她爸爸去年出了车祸,高位截瘫,没有工作能力且要支付高额的后续医疗费用。虽然家庭横遭不幸,但马慧的妈妈依然没有放弃孩子的学业,马慧的妈妈还说“孩子的爸爸已经这样了,这个家就只能靠马慧了”这是一个成绩很好,心智很成熟的女孩子,骄傲的又有点倔强。我想是家庭的变故使得她过早的懂事吧,我对马慧的成绩一点也不担心,只担心她的家庭会否出现变故,以及这会给她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作为老师,我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她一定的帮助。
2011年10月28日
在访问玩马慧妈妈之后,管鑫的爷爷也来了。通过交谈,我了解到她的爷爷是名教师,难怪老人十分明事理,同时对教育孩子也十分在行,能够及时辅导孩子的作业。我们和家长的意思是一样的,管鑫的两语很好,可是数学差了点,我担心这样以后会影响她的总体排名,我意见到她的爷爷就给她看管鑫的月考,跟他说管鑫退了点,只考了第三,她爷爷很开明的说:“这没什么,怎么可能每次都考第一呢,只要能维持在前几名就好了,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这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了解孩子的人说的话。管鑫家里妈妈有残疾,只能在家里带弟弟妹妹,全家就靠爸爸一个人在外面打工,生活也并不宽裕。江老师问她对学校还有没什么意见时,她说:“就是„„就是老师太好了!”她的语气是那么的真诚,这一刻,我觉得做老师是快乐的。同时我也意识到,孩子们是会在周末跟父母说很多话的,我们做老师的必须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使自己获得大多数同学的爱戴。
第三篇:家访手记--
家访手记
家访对象:五(2)班黄志轩
家访原因:我初到鹏程小学任教五(2)班班主任,刚上学两个星期我班劳动委员总是和我说黄志轩同学桌子底下最脏,一说他,他就和她犟嘴,叫他扫一下,他当做没有听见。每天上学晚,每次他值日都不扫地。同学们不能说他,一说他就犟嘴,要么就大声哭。所以同学们都不和他玩。有一次,上课时我在讲课,可是他在不停地写作业,我批评了他,他马上大声说,我要做,就不听讲,根本不把老师和同学放在眼里……这个学生的性格怪异,与同学们格格不入。学习不得法,学习成绩也不好,不能接受别人的批评。
家访目的:通过家访,了解该生真实而详细的家庭环境状况,性格形成原因,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然后和家长沟通,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使他变成一个积极向上,性格开朗,团结同学,尊敬老师,热爱劳动,勇于接受批评,喜学习,会学习的学生并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家访准备:提前一天让孩子给家长捎口信告知家长家访时间,并打电话给家长说明到他家进行家访,主要是想了解孩子在家里生活的情况,同时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家访情况:我按如约的时间来到他家,其实是他奶奶爷爷的家,他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由于拆迁后搬到还建楼住,爷爷又是个工程监工,家庭条件还不错。爷爷奶奶都只有50出头,对我的到来很是热情。黄志轩对老师到他家家访不是很排斥,回到家就到他的房间写作业去了。爷爷告诉我黄志轩的妈妈在他一岁时就离开了家,现在的妈妈是后妈,但家里没有人和他说,他也不知道。自从他妈妈离开后,他就一直和他们住在一起,很少到他爸妈那里去。由于没有亲妈的原因,奶奶特别地疼爱他,舍不得打他舍不得骂他,也不允许别人打他,骂他,造成他性格上非常自我,暴躁,习惯也不好,对于别人的话充耳不闻。他的爸爸想把他的坏毛病纠正过来,狠狠打了他,但只是那一时听话,过后照样。现在他只是在他爸爸面前有点听话,他奶奶的话一点也不听,还经常凶他奶奶。他们希望黄志轩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招人喜欢,可是现在也拿他没有办法,孩子已经长大,怕教育不当,孩子做过激的行为。
我终于知道孩子性格形成的原因,我也和他们反映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他爱动脑筋,思维敏捷,头脑聪明,但学习不得法,有时由得自己的性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怎么听讲。老师和同学都不能说他。爷爷奶奶也很发愁铺,不知道怎样教育他。我告诉他们,想他改掉坏毛病需要时间,我们只有慢慢的说理与通过电视、手机视频让他看看一些山区的穷苦孩子的生活教育
家访手记
本文2025-01-10 01:19:28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