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第一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
简要事迹:蔡曾萍4年前毕业后分配到博白县宁潭镇杨青村小学,学校偏远、落后,但为了自己的“教师梦”,她最终还是以坚强的毅力战胜自己,选择留下来。4年来,除了上好课,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和假期时间都投入到奉献爱心、募捐爱心款、爱心物品的活动中去,为山村小学筹集近30万元资金,给学校带来了巨大改变。她找来外界朋友,使志愿服务形成了机制,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如今,她再次被调到条件更艰苦的博白县博白镇二区马塘小学,继续为学生寻找社会救助,她用行动给青春交了一张满意的答卷。然而,如今已而立之年的她依旧未婚,和别的女孩一样,她爱美、爱做梦、渴望白马王子。她说自己是大山里的一棵小草,虽然微小,却带给孩子们改变的希望,把青春献给山区教育,她无怨无悔!海报设计理念:以蔡曾萍的城市照为背景,本是蓝色连衣裙,时尚的打扮,却打成了黑白色。右下角则是蔡曾萍现在的照片,一身朴素的衣裳,简单的打扮,对比显示了蔡曾萍惊人的变化,寓意城市的喧嚣与浮华已经离去,现在的她,只是一位好老师,学生的好朋友,是一位为乡村教育事业不断奋斗的先锋者。他不再只是城市里那个只会化妆打扮的80后了。他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好吧,这就不用说了吧。)海报左下角又几行字,只是对蔡曾萍事迹的一个更简单的概括:她用了4年时间,募集了30多万元的捐款,同样的4年时间,她带过的学生感受着如家一般的温暖,作为一个80后,她不怎么回家,倒是经常带着学生去别的孤独学生家里玩游戏,再孤独的人也会被师生的关爱打动,她的学生,友爱团结!
海报二:阿力太
简要事迹:阿力太,蒙古族,今年40岁,是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寄宿制学校的数学教师,16年来,为确保她所教班级没有一名学生辍学,阿力太孤身骑行,走遍两万平方公里草原进行家访,成为连接学校、家庭教育情感的纽带。她每次家访,都要在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草原翻山越岭,冬天踩冰踏雪,忍受饥寒,夏天骑马趟过湍急河流,曾多次遇险。16年间,她家访学生4000余次,行程12000公里,去过3000多名学生家中。经过她的启迪,有1000多名学生鼓足追逐知识和智慧的勇气,走出草原,50多名学生走进高等学府。
海报设计:以夕阳下的草原为背景,取阿力太送学生回家为题。在无垠的草原上,夕阳下,走不尽的漫漫长路,留下了阿力太家访的缓缓的马蹄印。一人一骑,一走就是16年,走遍辽阔大草原。悬崖、大河、冰川,路途暗藏凶险,她是牧民孩子学校里的妈妈。天上与云同色的***是阿力太的手机号码。每次上课,阿力太便会让学生先背一遍这个号码,所望在孩子遇到了危险,可以立刻拨打他的电话号码。
第二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一个人一生只要专心致志做好一件事足以!而驻守在偏僻农村里那些最美的乡村教师们他们做到了,只为一心一意教好书,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
几十年如一日,如果没有强大信念以及超常毅力支撑的话恐怕在那么恶劣的条件下真的难以坚持下来。看到四川徐德义的“白龙”眼睛发炎,将来由“黄妞”代替它的光荣使命;青海马复兴双手残疾还坚持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82岁高龄的蒋国珍在教书的同时耕耘着自己的一片小菜园,收获着充实与简单的快乐等等,涌上心头的除了对这一位位辛勤工作的乡村教师的敬意。
或许他们可以不用当老师,选择其他职业,他们的生活会更舒服一些。坚守在大山里,坚守自己的职位,支持他们坚持下来的或许就是那群可爱的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神情以及他们希望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的强烈愿望。他们收获的是内心的满足和那份简单而充实的快乐!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这一活动的开展,也让更多的人深刻认识到农村教育的现状,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教师教育资源的缺乏等一系列条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虽然我国早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但对于由于交通不便无法到达学校的孩子们而言还是无济于事。
关注乡村教师,关注乡村儿童的命运!让更多大山里的孩子能够上学读书,这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难题。
第三篇: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我最近观看了2013年 “最美乡村教师”颁奖晚会。在观看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
最美乡村教师,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爱”。比如黑龙江省铁力市工农乡乡村教师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她在节目中也说到,“我从来都不挑学生,每个孩子我都不肯放弃,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说我就有责任去把他们教好。”这些话深深触动着我,他们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但他们用淡泊名利、执着坚守、甘于奉献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教师的形象,也是对最美乡村教师最好的诠释。刘坤贤是一位28年如一日,义无返顾、扎根山村的土家族老师。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筹集书本费,他假期外出打工却遭遇事故高位截肢;为了保证正常教学,养伤期间他让妻子自修大专课程,为学生代课;为了让孩子们的回家路更安全,他卖掉家养猪,为孩子们在回家的路上修了两座桥;为了解决学生们吃水难的问题,他拄拐上山找水源,自己出钱铺设水管,接水进校;为了改善教学条件,他用转为公办教师后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电视机。为了让孩子们的教育不中断,即使突发脑溢血,他也拒绝领导照顾他去条件更好的中心校的安排,因为他不愿意看到山村小学没有老师。由于身体不好,领导还提出过并校,可是“固执”的刘坤贤考虑到有19个孩子会因此要步行四小时上学,就拒绝了,他说“我在、学校就在,要坚持到最后一刻”。他用自己的执着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这个故事,更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震撼,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以他们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用大爱谱写自己的人生,才活的有价值,到老时才不会因碌碌无为而悔恨终生。他们的事迹将会鞭策我在以后教育教学中加倍努力工作,无怨无悔。
吕永志
第四篇:寻找乡村最美教师
《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在我们的一堂马概课堂上观看了中央电视台2013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两节课的时间,我感觉太短了,看到这些乡村教师,我的心了除了感动还有心疼。回到宿舍,我又反复的看了两遍,想到自己以后的职业也是一位人民教师,心里感慨万千。
还记得以前教过我的老师们,忘不了他们在讲台前的辛苦,忘不了他们孜孜不倦的叮咛,他们的一言一行,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总是暖暖的。视屏里的仲咸平老师,每天来回二十公里山路,十五年来骑坏了八辆自行车,落下了一身病。她对孩子承诺,哪怕天上下刀子、下钉子,也会到学校为他们上课。而刘坤贤老师为了给孩子筹集书本费,利用假期外出打工,遭遇事故被高位截肢,三个月后又站在了讲台上。他卖掉自己家的猪为学生上学修桥,用转为公办教师的第一笔工资为学生买了电脑,他们以弱小身躯,写出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看视屏的时候,我们都在流泪,那些遇见这些老师的孩子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贵州安龙县万丰湖镇茅草坪小学的杨元松老师,经常带着他的孩子走出大山参观,给孩子讲乔布斯等伟人的故事,鼓励孩子追逐自己的梦想。孩子们结集出版的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人生的第一笔稿费,同时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对于留守儿童的关注,更重要的是让这些乡村的孩子终于知道,人生的未来不只是打工一条路。
人生短短数十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选择了这条艰难的道路,更是责任艰巨的道路,他们更是我们的榜样。
云南曲靖市会泽县纸厂乡龙家村小学的七位“80后”教师,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回到养育他们的乡村,他们把青春的阳光、自信和智慧,把山外的世界和精彩,带给村里的孩子们。看到这里,当我在思考自己会不会这样做,我却犹豫了,这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很强的责任感 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根,是中国教育的希望。中国教育的品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乡村教育品质如何。没有乡村教育的现代化,永远不会有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因此,乡村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乡村教育的品质如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教师的品质如何,因为决定教育品质最最关键的因素,就是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本文2025-01-10 01:19:10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71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