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行政许可所需材料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申请行政许可所需材料

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

(二)具备拥有产权的经营场所或者租用期不少于2年的固定经营场所,具备电脑、电话、传真、档案文件柜等办公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申请人应当向许可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三)公司章程以及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

(四)租期二年以上经营场所的使用证明以及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

(五)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

(六)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包括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文本;拟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样本。

第二篇:宾馆行政许可所需材料

XXX酒店

卫 生 管 理 制 度

目 录

1.卫生管理组织、人员设置 2.顾客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3.卫生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4.通风设施的清洗、消毒制度 5.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制度

6.公共卫生用品购买、验收、储存制度

7.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8.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9.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管理制度 10.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制度 11.自身卫生检查与奖罚制度 12.卫生管理领导小组名单

13.公共场所突发公共事件与健康危害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名单

14.索证验收制度

15.各专间(消毒间、洗消间、布草间、公共洗漱间卫生管理制度)

卫生管理组织、人员设置

1.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宾馆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宾馆卫生安全负全面责任。

2.主管负责人,对宾馆卫生负全面管理责任。并承担卫生管理职能。

(1)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培训。

(2)制订宾馆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3)检查宾馆卫生状况并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意见。

(4)对宾馆卫生检验工作进行管理。

(5)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督促患有有碍宾馆卫生疾病和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6)接受和配合卫生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顾客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

卫生管理制度:

1、设立专用杯具清洗消毒间,专用清洗池、消毒及保洁设施。

2、配备足够数量的相应杯具,以便正常周转使用和严格清洗消毒,保洁时间超过一天的杯具要重新进行清洗消毒后,方可供客人使用。

3、消毒后的杯具必须贮存在杯具保洁柜内备用,保洁柜内必须要垫上巾类。

4、己消毒和未消毒的杯具应分开存放,并在杯具贮存柜上注有明显标记。

5、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并注明标记。

6、对消毒后的杯具要及时登记,并签字。

7、每日要用紫外线消毒灯对空气进行消毒二次,每次消毒时间不得低于半小时。

8、杯具所用的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

9、杯具必须做到一客一消毒,并严格按照消毒剂浓度的配比方法进行使用。

10、要求有专用的消毒工具和存放工具,如:消毒柜、消毒桶、百洁布和杯具保洁柜。

11、消毒间要保持干净整洁,不得存放杂物等。

12、杯具消毒要由专人负责,在进行操作时必须着好工作服,戴上橡胶手套,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

清洗消毒程序:

1、从客房撤出的茶杯、口杯放到消毒间倒尽茶水;

2、把茶杯放到清洗池内,用清洁剂洗净,然后放到冲洗池内用清水冲净;

3、用消毒剂配上一定量的清水装到消毒桶内,按药剂说明为准;

4、将洗过的茶杯、口杯浸泡在消毒水内,时间至少20分钟以上(化学消毒法);

5、或将清洗好的茶杯、口杯擦干一并放到消毒柜内消毒(物理消毒法);

6、打开消毒电源(自动消毒),消毒至少45分钟后将茶杯取出;

7、取出已消毒茶杯、口杯储存到封闭的保洁柜里以便备用;

8、在消毒记录上做到登记,记录消毒的时间和姓名。

卫生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接听报修电话或报修单时应礼貌用语,并仔细听取和记录维修地点及内容等情况。

2、维修人员应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如客房已经出租,应由客房中心服务员配同,在征得客人同意或不打扰客人的情况下迅速抢修,修理完毕后,维修人员和服务员共同检查验收签字,并向客人致歉。

3、如遇设备损坏较严重,应向客人解释,并告知客房中心,由客房中心征得客人同意后为客人换一新房。

4、如客人挂“请勿打扰”的警告牌,而在当班时间内无法维修时应在交接班记录本上注明,并叮嘱客房中心当客人同意维修后及时通知再次维修。

5、未住人的客房如需停电停水维修或一时无法修复时,应立即通知客房中心做为维修房。

6、餐饮部或大厅需要维修时,原则上要避开早晚营业高峰,在无人用餐的情况下进行维修,特殊情况应征得客人同意后迅速抢修,修复后做好清理善后工作,并向客人至歉。

7、发生大的工程事件(如主水管爆管,主线路损坏等),部门经理、主管都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

通风设施的清洗、消毒制度

为加强自身卫生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有关卫生法规要求,现制定清扫保洁如下:

1、必须确定专职或兼职卫生保洁人员,分区域,责任到人。

2、做到每周一次大扫除,每日保持清洁卫生。

3、保持周围环境整洁、美观,地面无果皮、纸屑、烟头、痰迹和其他垃圾,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要加盖密闭。

4、消除“四害”孳生场所,完善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并经常检查设施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即使整改。

5、对旅客废弃的衣物要进行登记,统一销毁。

6、中央空调系统按照《住宿业卫生规范》要求进行清洗,选择具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及专业技术人员对空调系统的各个部件及管道进行全面检查清洗。空调系统的开放式冷却塔、过滤器、表冷器、加热器、冷凝水盘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清洗或更换。

7、当空气传播性疾病在本地区暴发流行时,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每周对运行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下列设备或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者更换:

(一)开放式冷却塔;

(二)过滤网、过滤器、净化器、风口;

(三)空气处理机组;

(四)表冷器、加热(湿)器、冷凝水盘等。空调系统的冷凝水和冷却水以及更换下来的部件在处臵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卫生知识培训及考核制度

1、人事培训部于每月25日发出下月新员工卫生培训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发各部门落实参加培训人员。

2、卫生培训计划应明确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地点、授课人、培训对象及考核时间,部门负责人应参照实际情况,保证计划的可实施性。

3、已在职的员工需每年集中进行两次卫生知识培训,强化卫生意识和卫生知识。

4、卫生知识培训考核不合格者,须参加人事培训部组织的补考,补考不合格者,并延长新员工试用期。给予脱岗再次培训,仍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5、所有培训成绩存入员工个人档案中,作为该员工今后调整岗位、晋升、加薪时参考依据。

公共卫生用品购买、验收、储存制度

一、公共用品用具采购

1、采购的物品应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和规定要求.采购物品应做好记录,便于溯源。

2、采购的一次性卫生用品,消毒品,化妆品等物品中文标识应规范,并附有必要的证明文件。

3、采购的物品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登记。

二、公共用品用具储藏

1、公共用品用具储藏间应保持通风和清洁,无鼠害,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及霉斑,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私人物品.2、不同物品应分类,分架存放,物品距墙壁,地面均应在10厘米以上.棉织品宜存放于储藏柜中.3、物品的储藏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定期检查,及时清理过期物品.4、有毒有害物品应有专间或专柜存放,上锁,专人管理,并有物品使用登记.公共场所预防控制传染病传播应急预案与健康危害事故

应急预案

为及时调查、处理本单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查清事件原因,减少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害,保障酒店各项经营工作的正常运行,结合本酒店实际,特制定突发卫生事件应急预防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发生及在本酒店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自查,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卫生行政

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三、组织领导

为危害健康的为切实防止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发生,特建立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加强组织领导。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督查酒店各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保证防控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酒店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报告制度

为了准确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酒店建立预警报告制度,实行每日报告。谁主管,谁负责,各部门、各班组每日对员工和宾客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逐级汇报。最后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向上级部门报告。

严格实行首见报告制度。各岗位员工应密切关注同事和宾客的身体状况,发现类似病状时,与病人接触的第一位员工应在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领导小组接报告后立即向相关行政部门报告。在报告至送医这段时间内,酒店采取临时应急措施,对疑似病人实行有效隔离,封闭其入住的房间

和滞留的区域。然后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处理和救治工作。

当本酒店发生以下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时,应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场所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①生活饮用水遭受污染或饮水污染所致介水传染病的流行和中毒;②公共用品用具和卫生设施遭受污染所致的传染性疾病和皮肤病;③因使用化妆品所致的毁容、脱发及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皮炎及各种皮肤损伤);④意外事故所致的:氯气中毒、C0中毒(包括煤气中毒)、C02中毒、红眼病(指游泳池引起的流行性结膜炎)等中毒事件。

发生卫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停止相应的经营活动,及时抢救中毒人员(事件病人),并负责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现场事故调查,控制事故蔓延。

五、消毒和防护工作

各部门大力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清除垃圾污物和卫生死角。并在日常工作中依据防疫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卫生操作程序,严格按程序操作。对下列场所进行重点消毒:客人集中活动的场所(客房、餐厅、迪厅、电梯轿厢、公共卫生间);员工集中地地方(休息区域、更衣室)。同时对客人使用过的用具(餐具、待洗衣物和棉织品、垃圾等)也要进行有效地消毒处理。而对营业场所中经常被触摸的部件则

要安排专人做经常性的彻底消毒。各部门对日常的消毒工作要有详尽的记录。

对各场所应进行定时的通风。清扫客房时,应将门、窗全部打开通风15分钟以上。工程部对所有的空调、新风系统作全面检查,必要时对送风系统进行消毒。

前厅部建立《宾客健康状况登记表》制度。根据排房情况,将来自疫区的客人安排在相对集中地区域,保持客史资料的完整和有效。客房部对相对集中地区域加强消毒、通风。餐饮部向就餐的宾客建议采用分食制。

各部门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部门的防控工作方案。在本预案和部门方案的指导下展开具体工作。

六、宣传教育

各部门加强对员工的防疫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教导员工全面、科学的认识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认真做好日常对客服务工作,注意个人健康状况,做好预防为先。出现突发和紧急情况,全体员工要情绪稳定,不紧张,不恐慌,具有全局观念,服从有关部门安排。

七、总结上报

卫生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工作结束后,及时撰写写本单位事件总结报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申请行政许可所需材料

第一篇:申请行政许可所需材料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二)具备拥有产权的经营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