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 谋划发展 - 湖南师范大学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总结经验 谋划发展 - 湖南师范大学

学校召开2007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总结会议

1月4日,我校召开2007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总结会议,白解红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白解红对教学督导们认真、扎实和富有成效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全体教学督导想学校之所想、急学校之所急,结合学校评建整改和实施“质量工程”工作,以督导课堂教学为切入点,以专题督导和专题调研为着力点,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全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了切实保障。她代表学校对督导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在谈到下一阶段教学督导工作时,白解红强调,要继续发扬成绩,找出不足,使教学督导工作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下一阶段教学督导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要坚持课堂督导与现场研讨会相结合、重点督导与一般督导相结合、大组督导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督导工作与职能部门相互协调。

教学督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俊忠对校教学督导委员会2007年度的工作作了总结。校教学督导委员会2007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对申报评审2007年度高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158位参评人员进行随堂听课并对其课堂教学质量做出评价意见;先后对树达学院的教风、学风及教学工作各环节进行了4次专项督导,为确保树达学院在2008年顺利通过独立学院办学水平评估做了一些基础工作;担任了第八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竞赛的评委;对2007、2008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以及期末考试考务工作进行了专项督导,将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院,并督促其整改;不定期编印《教学督导工作通讯》9期,弘扬了主旋律,把《教学督导工作通讯》办成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重要的宣传阵地、交流阵地、教学研究阵地。

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全体成员、教务处正副处长参加了总结会议。教务处杨小云处长代表教务处对校教学督导委员会的工作表示了感谢,并简要汇报了教务处落实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反馈及建议的工作情况。

(杨贤美)

第二篇:湖南师范大学社团发展计划书

湖南师范大学社团发展计划

附:

生物学社发展计划详情

一、社团宗旨诠释

生物学社以推广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及探究为目标。“探索生命奥秘,展示生命风采”号召大家用好奇的眼光去发现、用凝练的智慧来展示生命世界的精彩。而“茁壮生命生机”是行动标准:从探索中获得知识,在展示中互相交流,用行动来诠释生命,关爱自然。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实行项目制,充分发挥会员的作用,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调会员是社团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以人为本,更好地保障会员的利益。

2).加强内部的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指导监督,并学习、生活中的合作交流,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工作队伍,使活动等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3).强调意见反馈机制和其作用,积极听取有利意见;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做到有组织有纪律,在保证社团自由性和自愿性的前提下。

4).加强理事自身和会员的能力培养,以及社团内部的交流沟通,5).加强活动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在校内外的影响力,更大程度地普及推广专业知识。

6).注重活动的创新性,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现实生活,专业化与普遍性并重,提高活动质量,让会员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会员的需求。

7).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理事的工作压力和时间,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

三、内部管理机制(详情)

1)社团日常事务由社长带领的理事会负责完成,社团理事会制定大致的活动方向和目的,指导和监督会员自己策划、开展各项活动,在需要的时候给以一定的帮助。

2)社团团支部辅助理事会完成社团日常事务,并结合会员的意见完成社团活动的总结,出好社报、组织好团月小组活动。团支部的工作由理事长带领宣传小组和组织小组完成。

3)继续实行项目制,发掘和展示会员的能力,给会员展示自己的平台,我们则辅助会员完成社团活动,让会员全方位了解社团的活动,建立主人翁意识,增加会员的归属感与责任感。

4)由会员成立的宣传小组和组织小组,在理事会的指导和帮助下,积极参与、完成社团活动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并辅助完成团支部的相关工作。由于会员人数较多,另将会员分小组,设立小组长,由会员自己来管理自己,加强会员对社团的归属感。

5)财政收入主要包括会费和外联收入。

外联方面,打算由学社联出面,联合其他几个社团,共享外联资源,争取更多地赞助。当然,我们更会鼓励会员为活动拉赞助,以支持活动。

6)建立完善的奖罚制度,鼓励理事和会员为社团更好发展献计献策。

第三篇:湖南师范大学社团发展推介会策划

湖南师范大学第二届社团发展推介会策划

一、目的:

1、明确社团宗旨;

2、社团根据宗旨,制定自身短期(1年)和长期(3年)发展计划;

3、树立全校社团优秀发展典型,推广社团发展规划理念,促进社团目标化发展。

二、对象:

全校156家社团

三、组织办法:

1、院学社联落实责任,对《社团发展规划》进行严格把关,做好信息通知、工作部署和社团推介;

2、校学社联发展规划部组织筹备,各其他部门协调配合;

成立项目组,负责六大类社团发展推荐会的组织工作。

四、具体工作内容:

1、各社团上交《社团发展规划》至学院,院学社联主席团审核修改,上交校学社联发展规划部,发展规划部进行初步整理;

2、校学社联全体委员审核并选出优秀典型进行公示;

3、根据《社团发展规划》筛选六类社团发展推荐代表社团,每类1个,参与社团发展推荐会,在本类社团发展推荐会上进行推介。

五、具体时间安排:

六、具体流程:

前期:

1、各社团编写《社团发展规划》,审核定稿后上交电子档;

2、将《社团发展规划》交院学社联审改,审改后统一以院为单位交校学社联;

3、校学社联负责审批,审批通过后,电子档在各个群里共享;

4、各社团将审核后的《社团发展规划》在学院公告栏对会员进行公示。

中期:社团发展推荐会(以六大类举行一场)

1、参与对象:全体社团社长;

2、推荐代表:校学社联根据上交的《社团发展规划》,结合学院推荐,选出六大类发展推荐的社团代表,参与社团发展推荐会;

3、推荐会流程:

a.六类社团进行发展推荐与特色展示;

b.嘉宾点评与会议讨论。

后期:

1.评奖,获得推荐的社团,颁发“2011—2012****类社团最佳发展规划奖”;

2.宣传,联系各媒体采访,进行跟踪报道、发布专题新闻。

校学社联发展规划部

2011年11月22日

附:《社团发展规划》

湖南师范大学社团发展规划

第四篇:湖南师范大学简介

湖南师范大学介绍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学校现有24个学院(含独立学院树达学院和设在俄罗斯喀山大学的孔子学院),3个教学部,本科和研究生专业覆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等11个学科门类。学校拥有6个“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7个“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18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和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71个本科专业;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语言文学和历史学两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湖南师范大学中心等1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中心);拥有蛋白质组学与发育生物学、化学生物学与中药分析、量子结构与调控3个省部共建实验室,拥有蛋白质化学与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多倍体繁殖与育种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1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3人;国家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121人才工程”人选、“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65人;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教授18人;学校先后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大学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积极引进人才、智力和资金,开展科研合作。学校图书馆藏书320万册,其中线装古籍20余万册,中外期刊4700余种。学校设有出版社,主办12种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种。

建校以来,已为国家输送各类毕业生20多万人,培养了一大批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近3万人,已形成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格局。面向未来,湖南师范大学秉承“仁、爱、精、勤”的优良传统,遵循立足湖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基本发展理念,朝着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国内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综合型大学的目标奋力迈进!

第五篇:湖南师范大学中国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47]

考试科目名称: 中国史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古代史

约120分

中国近代史

约90分

中国现代史

约90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25分,共100分 分析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史实,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中国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考试内容:

中国古代史

第一章 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三)古史传说:五帝传说,禅让制 第二章 夏商西周

(一)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1.夏朝的建立 2.夏朝的社会制度 3.夏文化,“二里头文化”

(二)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1.商朝的建立与政治经济制度 2.青铜文化与甲骨文

(三)西周的盛衰

1.西周的建立:武王伐纣和周公东征

2.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分封制,宗法制度,井田制 3.西周的灭亡:国人暴动和平王东迁 4.甲骨文和金文 第三章 春秋战国

(一)春秋时期

1.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春秋五霸

2.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井田制的解体,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1.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与变法运动: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商鞅等变法 2.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三)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诸子百家 第四章 秦汉

(一)秦帝国的建立及其历史影响 1.巩固统一的措施

2.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形成 3.秦末农民战争:陈涉首义和楚汉之争

(二)西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2.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

3.西汉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和亲,对匈奴的战争,张骞通西域等 4.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三)东汉的政治

1.绿林赤眉起义和东汉的建立 2.东汉的社会经济:豪强地主田庄 3.东汉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

4.东汉后期的腐朽统治和黄巾起义:外戚宦官专权,党锢之祸,黄巾起义

(四)两汉文化:经学、史学等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一)三国鼎立与西晋的短暂统一

(二)东晋南朝的政治与经济: 1.士族与门阀政治

2.南朝政权的更替和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三)北朝经济的缓慢发展与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四)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技: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第六章 隋唐五代

(一)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二)唐朝前期政治

1.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2.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3.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三)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1.安史之乱

2.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两税法 3.唐末农民战争

(四)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五)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唐代的崇道

(六)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周世宗改革 第七章 宋、辽、西夏、金、元

(一)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二)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三)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四)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五)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1.蒙古族的发展和蒙古国的建立 2.蒙古灭西夏和金 3.四大汗国的建立

4.元朝的政治:不平等的民族政策等

(六)宋元的社会经济

(七)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八)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程朱理学等

(九)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八章 明、清(鸦片战争前)

(一)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二)明中后期的政治和社会危机 1.宦官干政和内阁倾轧 2.张居正改革 3.后期的社会危机 4.明末农民战争

(三)清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1.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2.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

(四)明清国家制度

(五)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代中后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六)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七)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陆王心学”,乾嘉考据之学等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第一章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中西的接触与冲突;鸦片贸易;虎门销烟

(二)鸦片战争的经过 战争的三个阶段;《南京条约》及其内容

(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1.首批中外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及其内容、危害 《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虎门条约》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经世致用思潮

主要代表人物、著述及思想主张

第二章 太平天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酝酿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的原因;洪秀全早期的活动和思想

(二)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胜利

金田起义;永安分封;太平天国的北伐和西征;响应太平天国的反清起义;

(三)太平天国前期的制度和政策

圣库制度;男女分馆制度;《天朝田亩制度》;乡官制度;太平天国前期制度和政策的评价

(四)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政策与措施 厘金制度;湘军

(五)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前英法美等国的修约活动 2.战争的借口

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六)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清朝政局 1.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的缘起、过程与影响 2.政策与制度的变化

“借师助剿”;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南洋大臣;北洋大臣;同文馆

(七)太平天国的后期 1.天京事变

天京事变起因、过程与影响 2.后期的政治、经济

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资政新篇》的内容与评价 3.后期的军事斗争

三河之役;安庆保卫战;天京保卫战 4.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第三章 洋务运动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1.列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赫德与中国海关;蒲安臣使团 2.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深入 3.自然经济结构的逐步解体

(二)洋务派与晚清政治派别

洋务派的产生及其思想主张;不同的洋务集团;洋务派与清流派、顽固派之间的关系

(三)创建军事工业与新式海陆军 洋务派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及其特点;洋务派编练新式海陆军

(四)近代民用企业的产生 1.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洋务民用企业及其特点 2.商办企业 商办企业的出现及其特点

(五)兴办文化教育事业 创办近代新式学校;派遣留美、留欧学生;翻译西书

(六)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及其评价

(七)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四、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

(一)列强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1、新疆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条约》

2、美、日侵犯台湾

3、英俄进窥西藏 马嘉理事件、《烟台条约》

(二)中法战争

1、法国侵越与黑旗军的援越抗法 刘永福;黑旗军

2、中法战争的经过

战争的三个阶段;马尾海战;冯子材与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的签订及其内容

3、中法战争结局与影响

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中法战争的影响

(三)中日甲午战争

1、战前的中国和日本

战前日本对华侵略政策;战前的中日关系

2、甲午战争的经过

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与人物;《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其危害

3、战后的反割台斗争 台湾民主国;反割台的代表人物及其活动

4、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其影响

中国失败的原因,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影响

五、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

(一)民族危机的加重

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二)戊戌维新

1、维新运动的产生和发展

公车上书;各地的维新变法运动;重要的维新变法团体、学堂与报刊

2、康、梁等人的维新变法思想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的代表作品及其维新变法思想

3、维新派与顽固守旧的思想论战

论战的缘起、内容与评价;张之洞的《劝学篇》;中体西用

4、百日维新与戊戌政变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政变;戊戌六君子

5、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三)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义和团兴起的原因;义和团在各地的发展;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清政府对待义和团政策的变化过程

2、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击;《辛丑条约》签订及其内容、危害

4、义和团运动时期南方的重要政治事件 “东南互保”;惠州起义;自立军起事

5、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六、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

(一)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 列强侵略的加深;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二)清末新政 1、1901—1905年间的新政改革 新政的内容及其影响

2、预备立宪时期的新政改革

预备立宪与新政改革;立宪派与预备立宪运动;“铁路干线国有”政策与保路风潮

3、清末新政的影响及其失败的原因 新政的历史影响;失败原因

(三)20世纪初的反帝爱国运动 拒俄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

(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1、孙中山和兴中会的创立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思想与活动;兴中会

2、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与革命团体的建立

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及代表作;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

(五)同盟会的成立与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同盟会领导和影响下的武装起义

(六)辛亥革命的胜利和失败

武昌起义和全国响应;南京临时政府及其评价;帝国主义的破坏与袁世凯窃取政权;“宋案”与二次革命

(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失败原因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八)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思潮与文化 国粹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文化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七、北洋军阀的统治与近代中国历史的新趋向

(一)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及其覆灭

1、袁世凯的专制统治

民国初年袁世凯破坏民主政治的活动

2、民初的反袁斗争 白朗起义;中华革命党

3、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 筹安会;洪宪帝制;护国运动

(二)军阀割据与护法运动

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府院之争;张勋复辟;段祺瑞的独裁;护法运动

(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二十一条”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沙俄对西北边疆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四)民国初年的社会经济 农村的社会经济;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中西文化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总结经验 谋划发展 - 湖南师范大学

第一篇:总结经验 谋划发展 - 湖南师范大学学校召开2007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总结会议1月4日,我校召开2007年度教学督导工作总结会议,白解…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