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支部书记党员事迹:“大棚蔬菜之父”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村党支部书记党员事迹:“大棚蔬菜之父”

村党支部书记党员事迹:“大棚蔬菜之父”

王乐义,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1941年生,1965年入党,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十六大代表。担任支部书记28年来,牢记党的宗旨,不断创新,发明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又无私地向全国各地传授技术,被誉为“大棚蔬菜之父”、“南有袁隆平,北有王乐义”、“农民的儿子”,并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王乐义技术推广

冬暖式蔬菜大棚的试验成功,引起了寿光乃至山东全省、全国的关注,很多地方来聘请王乐义做顾问,学习这项技术。一听说要外传技术,许多村民不约而同地找到王乐义:“乐义啊,你受这么大难为,才为大伙找到了一把‘金钥匙’,可不能轻易传出去,咱先封锁3年,等‘发’起业再说。”可王乐义心里想:没有党的好政策,哪有三元朱的今天?当初不是人家把技术无私地传给我,我们三元朱人怎么能有这把“金钥匙”?再说党号召共同富裕,咱们富了,怎能忘了全国的农民兄弟。他拿定主意:一定要说服党员群众,把大棚技术传出去!

党员会上,王乐义情恳意切:“我们是党员,就要考虑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咱不能自己富了就不管别人,外地的农民兄弟跟咱一样想致富啊!”工作终于做通了,王乐义全身心地扑到了推广技术上。1990年,他在寿光市跑了4万多公里,指导建起5130个大棚,全部获得成功。第二年,他又指导建起了1万多个大棚。如今寿光市以大棚蔬菜为主的蔬菜生产已发展到74万亩,年产蔬菜35亿公斤,收入3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之乡”。王乐义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全国。10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长江以北11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3000多期技术培训班,发放科普书籍8万多册、录像带5000多盘,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给了千家万户。

他走到哪里,致富的脚印就延伸到哪里。1993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位领导同志到朱村考察,对王乐义说:“新疆一年有8个月吃菜从外地运,你能不能帮我们新疆发展大棚蔬菜?”没过两个月,王乐义就带领6名技术人员到了新疆哈密地区,帮助他们搞起了26个大棚。次年,王乐义又带着42名技术员再次进疆,从南疆到北疆,一路走一路传授技术。短短几年,冬暖式大棚已遍及天山南北,新疆人吃菜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

第二篇:村党支部书记主要事迹

xx,1957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自上任以来,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勇挑重担,带头致富。xx书记上任伊始,第一任务便是入户了解群众疾苦,分析困难原因,发现很多群众有致富愿望,但缺少技术与资金。为此,徐书记发动群众搞养殖业,不懂技术的他传授,没有资金的他帮助担保贷款,就这样,在徐书记的带动与帮助下,很多村民搞起了鸡鸭养殖,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变。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壮大集体经济。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失去经济来源,各项事业开展十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xx书记并没有为难发愁,而是积极带领党员群众,变劣势为优势,大力发展对外招商,实现了全村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成功引进枇杷基地x亩,解决剩余劳动力x多人,增加了村民纯收入。

虽然xx书记在群众眼中是这样一个严肃、敬业、奉献的村干部,但在妻子眼中,却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自担任村书记以来,妻子既支持又不满,丈夫为村民办实事,看着周围的村民一个个富裕起来,她心里为丈夫骄傲;但作为妻子,很多时候自己要独自承担家庭的重任,很多重体力活都要亲力亲为,孩子的学习、教育更不能马虎,可徐书记对这些却很少操心,村里的事情纷繁复杂,哪一项不用心都不行。妻子有时也有埋怨,也有不满,但权衡之后,觉得为全村人谋福利比自家的日子更重要作。

一路走来,徐书记担任xx村书记已经二十个年头,有苦有乐,有喜有忧,xx说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到卸任后,不要让群众骂就满足了。既简单又困难的愿望,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xx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村书记,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誓言。

第三篇:XX村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基地

横山县石马洼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基地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总论

(一)背景分析

1、地理位置

横山县分布在榆林市中部偏西,毛乌素沙漠南缘。东临榆阳(区)、米脂;南接子洲、子长,西与靖力接壤,北靠内蒙古乌审旗。

2、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共辖14镇2乡2办事处1个国有农场,358个行政村,总土地面积4333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近年来,随着榆林经济的发展,横山经济也有长足发展。特别是榆横工业园区,榆林西南新区的开发对蔬菜种植产业开发带来新的要求和发展机遇。目前横山县共有蔬菜种植面积1.96万亩,保护地种植0.105万亩,远远不能满足全县人民吃菜需求。为了提高蔬菜单产,提高蔬菜质量,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解决温室蔬菜土壤连作障碍、土传病害等问题,我公司引进温室蔬菜有机态无土栽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该项技术省工、省水、省肥、省农药、产量高、品质优、无公害,极具推广价值。

3、气象条件

我乡的光热资源丰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XX毫米,平均日照时数2394小时,无霜期XX天。

4、水文条件

境内拥有XX水库等小型水库XX座,XX河、XX条河流,从XX、流过XX,水资源较为丰富。可基本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5、地质条件

地势东高西低,境内地貌类型差异较大。北部地区以XX地居多,西部地区以XX为主,东南部地区为XX地貌。项目建设所在地为壤土土质,微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为丰富,适宜蔬菜生长。

(二)项目概要

1、项目名称,XX温室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主体,XX乡人民政府。

3、项目实施单位,XX村。

4、项目性质,扩建。

5、建设地点。XXX

6、生产规模,年产XX等精细蔬菜XXX万斤。

7、主要建设内容,新建温室大棚XX栋。

8、建设年限,20XX年—20XX年共XX年时间。

9、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总投资XXX万元,其中农户自筹资金XX万元,申请贷款XX万元,需争取财政扶持资金XXX万元。二 需求预测

1、市场需求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大椒等精细蔬菜的需求量日趋增长,发展大棚蔬菜生产,可有效缓解冬春季节蔬菜供应紧张局面,显著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市场需求旺盛,发展空间巨大。

2、社会需求

发展大棚蔬菜产业,符合国家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可有力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3、生态改善

通过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充分利用农时季节,生产反季节蔬菜,满足人们消费需求。同时,采用无公害栽培技术,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4、经济发展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温室大棚XXX栋,每栋每年可创纯利润XX万元,项目区农户仅此一项就可新增收入XX万元,是实现农村经济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三 条件分析

1、资源条件

项目区土壤为微酸性壤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大棚建设材料资源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

2、原材料条件

基地所需种苗全部从正规经营单位采购,品种纯正,无病虫害感染,种苗质量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3、交通运输

项目区紧靠XX国道,西距京沪高速XX公里,北依XX国道,南XX铁路,东距XXX公里,海陆空交通便捷通畅。

4、风险分析

项目区农户已掌握了一整套大棚蔬菜管理经验,理顺了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市场反季节蔬菜始终供不应求,售价居高不下,因此该项目基本无风险。

5、经营管理能力及技术情况

基地与XXX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协作关系,及时邀请蔬菜专家对菜农进行技术培训,解决蔬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山东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员驻扎基地,进行长期的跟踪指导,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四 方案设计

1、目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村党支部书记党员事迹:“大棚蔬菜之父”

第一篇:村党支部书记党员事迹:“大棚蔬菜之父”村党支部书记党员事迹:“大棚蔬菜之父”王乐义,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街…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