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 马延军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发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这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背诵优美语段。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寓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学习重点】

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本文语言优美隽永,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对人生、对历史的感悟。【学习难点】

寓理于景,在景物感悟中理解哲思。【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谢大光(1943一),1962年工科大学毕业参军,开始文学创作。转业后,任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著有散文集《落花》等。他的散文创作,在数量上并不怎么引人注目,但是质量上都经得起反复推敲,耐人寻味。

2、鼎湖山简介

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一,位于肇庆市区东北18公里。原名顶湖山,因山顶有湖而得名,后传说轩辕皇帝曾在此铸过鼎,遂改为今名。也有一说,山顶天湖周围有三峰鼎立,故取鼎湖山。风景区范围包括鼎湖、三宝、凤来、鸡笼、伏虎、青狮等十多座山峰及天溪、云溪两大溪谷,总面积11.7平方公里,主峰为鸡笼山。鼎湖山自然风光秀丽,自唐朝起已成为著名的佛教圣地,内有云溪景区、天湖景区和天溪景区。目前最能吸引游客的还是天溪景区

天溪景区以庆云寺为中心。满山青翠簇拥的庆云寺,建于明朝崇祯年间,有大小殿房100多间,占地17000平方米,是岭南四大名刹之一。寺中瑰宝颇多,如《碛砂藏经》、舍利子、千人镬、白茶花树、平南王座、百梅诗碑以及慈禧太后的“敕赐万寿庆云寺”牌匾等,庆云寺附近有纪念中日文化交流先行者日本荣睿大师的荣睿碑、荣睿纪念亭和荣睿纪念堂。庆云寺下的飞水潭,上有观瀑亭,下有天然泳池。这里百尺瀑布,飞流直下,泻玉喷雪,蔚为奇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曾在潭中游泳,今潭壁上镌刻有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题书的“孙中山游泳处”6个大字。

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北纬2310,东经11234,因其完整地保存了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带性植被—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从而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鼎湖山生长着2500多种高等植物,约占广东省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有被称为“活化石”的、与恐龙同时代的孑遗植物—桫椤以及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2种;楠叶木姜、毛石笔木、鼎湖冬青、鼎湖钓樟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植物40多种;有已鉴定的各种昆虫900多种、动物20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穿山甲、小灵猫等珍稀动物15种。

3、肇庆简介

肇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有2100多年历史,古称端州,是宋徽宗赵佶的封地,“肇庆”两字为其登基后所书,意为“开始带来吉庆”。肇庆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曾经是西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往今来,肇庆孕育出著名古文经学家陈钦和陈元父子、两广第一状元莫宣卿等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唐代文学家李邕、日本高僧荣睿、佛教禅宗惠能、北宋名臣包拯、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和利玛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以及北伐名将叶挺等众多历史人物在肇庆留下遗迹。全市有重要文物景点360多处,其中梅庵、悦城龙母祖庙、德庆学宫、宋城墙、星湖摩崖石刻为国家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肇庆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星湖面积近万亩,七星岩岩峰挺拔,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是全国4A级风景区、全国十大文明风景示范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个自然护区,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鼎湖山设立“人与生物圈”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并被确定为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肇庆形成了以星湖、鼎湖为中心,连结四会贞山、广宁竹海大观、怀集燕岩和世外桃园、封开龙山和天下第一石、德庆龙母祖庙和盘龙峡、高要生态园的“千里旅游走廊”。【课前预习】

一、预习目标

1、初步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

二、预习自测

1、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你认为学习本课还可以有哪些目标?请在下面表述:

2、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3、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游踪变化 时间变化

4、字型辨析(注音并分别组词)

泠()晰()

翼()障()冷()淅()

冀()嶂()搏()乏()

簌()篙()博()泛()

籁()蒿()

三、疑难梳理

通过预习本课,你感觉有哪些疑难问题,请在下面表述:

【学习过程】

一、新知导入

(欣赏多媒体课件:“泉水流动”的声音响起的同时,屏幕上展示出一幅幅鼎湖山风景图片)同学们,当你用心倾听着悦耳的泉声,欣赏着蓊郁的山林之景的时候,你们的心中一定在问,这是什么“仙境”呀?这里就是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今天我们要和作者一起走进鼎湖山,去聆听它特有的泉音。

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预习检测,汇报交流

1、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将预习中你借助工具书所解决的生字词里,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五个写在黑板上。共同认读。

2、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针对下列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和释疑。

1、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在文中划出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一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

4、作者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说说作者听得了山泉哪些声音?入夜静心听泉,作者除了听出了泉水丰富的声响,还听出了别的什么了吗?

5、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产生的如此深刻的人生领悟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读读文中的几处闲笔。自由读第五——七段。说一说,作者写这几段文字的用意何在?

6、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

五、吟咏感悟

1、美文是要通过不断的诵读来加深感悟的。请选择文中你认为最精美的地方反复吟诵。体会写得好在哪些地方。

六、达标测评

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1)清纯:清脆而没有杂音。

(2)万籁俱寂:形容各种人为的声音都没有了。

(3)磅礴:(气势)盛大。本课指“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响,气势大。

(4)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

(5)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

2、选出下列字词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A.冷冷(líng)淙淙(cóng)了(liǎo)无杂尘 孕(yùn)育 B.肇(zhào)庆 繁衍(yǎn)迥(jiǒng)然相异 C.怅惘(wǎng)汩汩(mì)菩(pú)提树 D.循(xún)声 佯(yáng)装 膝(qī)盖

3、本文材料的组合是以时间顺序为主,还是以空间转换的顺序为主?这两种顺序的关系怎样?

4、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请问作者为何要选择这几种乐器来比喻,为什么先举乐声后再举本体?

5、你能说说作者从听泉中感悟到了什么吗?

6、学习本文的关键在抓住一个什么字眼?

【课后拓展】

1、下列诗句中,体现诗人积极人生追求和无畏探索精神的一句是()A.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B.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高高地飘游在山谷之上。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下面一段文字是对我国享有盛名的“三峡景观”的描绘,其中搭配和衔接不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说,三峡像一轴展不尽的山水画卷。

B.也有人说,三峡是一条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长廊。C.依我们看,三峡倒更像一部辉煌的交响乐。

D.它由“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这三个具有各自不同旋律、节奏的优美的画面组成。

3、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 为什么?

4、比较两组句子,你觉得哪一句比较好,又好在哪里?

(1)轻柔的泉声,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清脆的泉声,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厚重回响的泉声,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雄浑磅礴的泉声,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2)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5、把“欢快清亮”、“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淙淙”填入下段横线处。

作者过了寒翠桥,就听到 的泉声,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 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了美妙的音响。

6、选背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文段。

7、仿照文章的写法,通过对声音的描写来表现一种自然事物或景物。

第二篇:鼎湖山听泉学案

《鼎湖山听泉》学案

一、预习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结合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并整理在下面:

2、思考下列问题:

(1)你认为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2)由此得出,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应该抓住一个什么字来理解课文内容?

3、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方位: 时间:

二、课堂自学,合作交流:

1.多媒体播放画面,生听朗读录音,并思考:

(1)课文重点是在写泉,课文中多次写到山泉,那么,文中写山泉的句子有哪些呢?

(2)课文以“听”字组织材料,那么,作者在鼎湖山都听到了什么,听泉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2、赏析、品味

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段,进行感情朗读,并对语言进行赏析、品味。仿照下面的句式在班级进行交流:

“我们最喜欢――段,因为这一段用了――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产),――地描述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拓展:1.文中有一句话,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同一个庆云寺,却由于引来大批游者,反给自然保护区带来潜在的威胁。”你如何看待文中的这句话?对于这种现象,你觉得我们、包括社会该如何去做?(生讨论、交流。)2.请你结合课文内容,为鼎湖山写一个广告语或或拟写一副对联。

《鼎湖山听泉》反馈练习

(一)阅读下面与课文类似的片断,完成1—7题。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只有泉水一直传送到枕边。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1、仿照第一句,用“像”另外造几个句子。

(1)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2)那像()一样(悠扬)的,是(泉水绕过树根的声音)。(3)那像()一样()的,是(泉水拍打卵石的声音)。

(4)那像()一样()的,是()。

2、这里用“像„„一样”,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的声音,有什么好处?

答:

3、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

4、淅沥秋雨的夜晚,你静静躺在床上,此刻能让你欣赏到雨的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试写一小段想象雨儿声音的文字。

(二)探究与实践

5、请以“勤奋”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

,勤奋是。

6、根据下列故事的内容,体会加点部分的含义,在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

一个人历尽艰险去寻找天堂,终于找到了。当他欣喜若狂地站在天堂门口欢呼“我来到天堂了”时,看守天堂大门的人诧然地问他:“这里就是天堂?”欢呼者大惑不解:“你难道不知道这儿就是天堂?”守门人茫然摇头:“你从哪里来?”“地狱。”守门人仍然摇头。欢呼者似乎有所悟,慨然嗟叹:“怪不得你不知道天堂何在,原来你没有去过地狱!”

你若,那么 便是进了天堂;你若,那么 便是进了天堂。总之,若没有其中的一..........样,你是断然不会拥有另一样的。..............

7、参观你家乡的某处名胜,摘取该名胜内所有的楹联,还可尝试检索地方志和互联网,收集与该景有关的文章诗赋,了解这背后的名人掌故。请将收集到的楹联抄录在下面。

第三篇:鼎湖山听泉导学案第二课时

《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主备人: 审核人: 学生姓名: 时间:

第二课时

一、品读文章,思考下面问题,并在小组内合作释疑。

1、第三自然段中引用楹联有何作用?

2、文章重点写鼎湖山听泉,而文中有两节文字写了半山上的庆云寺,这两节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看不见的指挥棒”指什么?

4、如何理解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这句话?

5、为什么说“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二、品味语言:

1.从本文的语言你能分析作者的感情嬗变的历程吗(找出相关语句)?

2.本文语言优美,试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分析(提示:可以结合修辞手法的运用进行分析。在书上作批注)。

三、拓展练习

大美之美

①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那里的山,多是褐中泛黑的颜色,不长一棵树。那是一种怎样的山呀,离天那么近,它们的骨和肉,都被太阳烤干了,已没有一丝一毫阴柔的女儿气,惟存阳刚与雄浑。它们与蓝天、白云、湖泊构成了大跨度、大视角的不加丝毫修饰的原始之美、宏阔之美。可你近赏它时——就连海拔5000米、巍峨的岗巴拉山,呈现给你的也没什么惯常的意趣可言,绝对找不到水落珠溅、苔绿花红、芳草萋萋的景致,有的只是干燥异常的壤土与碎石。

②在我目力所及的地方,大自然的存在都显得非常简洁,好像盘古刚完成开天辟地。在内地的时候,每当我看到秃秃的山冈,就惋惜为何不多植一些树,让它变得苍翠一些;就在我飞抵拉萨的当天,看见这座阳光之城周围山上的荒芜,也延续着这样的想法。可是,从我一脚踏上岗巴拉的时候起,我就发现我错了。天下其他所有的山的确都该葱茏蓊郁,而唯独这里的山就应该是裸露的,骨感的,刚健的,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让人放心——在世界屋脊上撑起我们头顶这片蓝天的大山,难道不应该是一身雄风、力挺万钧的样子吗?我甚至想,这里的山上即使能种活树,也应不为,让青青翠翠的山为我们擎天,太秀气了,会让人担忧它的柔弱,难以承受天的重荷。仅仅看了一眼,我几乎就被这雄奇之美击倒,一时之间竟无法释怀,喉咙有一种噎堵的感觉。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尝到,美到了极致让人产生的窒息感。

③真的,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难相信造物主能把那片土地打造得如此神奇。站在岗巴拉山顶,就能领略到这瑰丽的一幕。藏语里意为“珊瑚湖”的羊卓雍错,在岗巴拉的脚下,弯弯曲曲,绿宝石般熠熠生辉。[甲]湖的两侧皆为濯濯童山,罡风扯着白云从它们的顶上飞掠而过。碧水的映衬,使这些貌不惊人的山,顿显神采,成了宏大画卷中不可替代、不能拆分的部分。[乙]湖的那一端,是连绵的皑皑雪峰,在高原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泽,把远方蓝得能掉下汁液的天幕切成锯齿形。美,被一层层的大山扩展到天的尽头,无疆无界,用一双眼睛来丈量这里的美,显然已远远不够用了。

④有别于过去见过的所有的湖光山色,这里的山,岑寂、肃穆,这里的水,端庄、圣洁,有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美,使人决然不敢生出丝毫的狎玩之意,惟恐崇敬不足。在它们面前,你的躯体虽是直立的,但魂魄实际早已匍匐在地。就在那一刻,我明白了藏族人为何会把自己的信仰与神山圣水组合在一起,在它们面前,堆放玛尼堆,扯挂经幡,旋起转经筒,一遍遍地把自己的五体投向大地。

⑤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涤着自己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

1、阅读第①段,请说说“西藏的山水只宜远望,不可近瞧”的原因。

2、第②段中,作者的思路是怎样逐渐展开的?请写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西藏的山上也应多种些树 —— —— ——

3、第③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中任选一句作赏析。(请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

选()赏析:

4、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说西藏的山水是“大美之美”?请说说你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第四篇:鼎湖山听泉

一、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能指出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的特征以及这些自然景物给人的启迪。

2.整体把握课文的文脉,学习作者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

3.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教学重难点:

1、知晓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学习和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通过吟哦讽诵,品味作者笔下鲜活、灵动的文字,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涌动的热爱大自然的激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传说黄帝曾在此铸鼎,故名鼎湖山。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七星岩)齐名。该山为岭南的名山,幅员广阔,景胜颇多,以天湖、瀑布、古木、名刹著称。

二、整体感知,理清作者行踪

读游记就如同和作者一起游览,一起分享旅游的感受,下面让我们打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

第一篇:九年级上册鼎湖山听泉导学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鼎湖山听泉》导学案临朐县辛寨初级中学 马延军【学习目标】1、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