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师思想定位入手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师思想定位入手

培训心得

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师思想定位入手

莱城区和庄镇中心小学 孙启军

6月8日-6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莱城区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报告,感触颇深,结合学校实际,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已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全新的教材,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也是势在必行的一项工作。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而提高教育质量不能寄托在“加班加点”补课上,主渠道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在具体的思想指导上,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改变原来的灌输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目标导学,自主有效;等等,已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熟知,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操作,学生如何活动,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具体的操作细节,也即是校本化的东西我们缺乏。反观课堂教学改革搞出成绩的这些名校,正是创出了自己的东西,有了具体的操作规程,才显得这么的有成效,如江苏省东庐学校的“讲学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板,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流程等。我们莱城区也提出了“目标导学,自主有效”的教学总模式,但在这个总纲的大要求下,如何实现“目标导学,自主有效”的要求,就需要我们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根据具体的课程、学科进行细化,确定自己的校本化的固定流程,先确立固定的招式,才能逐步达到从有招到无招的高手境界。

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行?行了吗?我认为在行上,我们喊了这么多年,也的的确确付诸了一些行动,确实行了,做了一点工作,但很不彻底,教师们对新课改底气不足,普遍采取了新老结合的路子,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以致形成了“披着素质教育的外衣,喊着课堂改革的口号,走着应试教育的路子”的不伦不类的现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其一教师的思想没有根本的改变;其二农村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眼界不宽,境界不高,导致学校创设不出轰轰烈烈搞课改的大氛围,课改只是雷声大,雨点小;其三教师对学生“不放心”,该勤的地方不勤,该懒的地方不懒,包办代替的地方太多;其四教师对自己“不放心”,不敢、不愿、也不舍得自己在应试教育下已经形成的固有的授课模式,懒于进行新的尝试。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教师的思想定位入手。

教师的思想定位,也不单纯是领导上喊口号,定措施,压担子就能解决得了的,要细化到课堂上的具体流程,从细节一点一点的去进行改变,一点一点的去落实,过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时间的细炖慢熬逐步形成的。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我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充分备课和学生预习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板书、备教具等。这里我强调重在备学生。教师在备课时,要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已有知识和能力的状况,并据此确定教学方法。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此外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找出与新课有关的已学知识,通过复习做好知识准备;也可以是通过阅读课本对新内容有个大致了解,并完成老师布置的预习提纲,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参加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预习并找出疑难问题。这样,学生就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听课。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部分教师对备教材、备板书、备教具准备的相当充分,往往忽略了备学生,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不闻不问,简单带过,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讲课,对学生真正的反映麻木不仁,习以为常。这里教师应当时刻注意学生的反映,对学生的真实表现,要勤于观察和了解,随时做出反应和变化,而教师们往往在这一点上普遍变得很“懒”,懒于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忽视学生高低不

一、参差不齐的水平,而是想当然的搞一刀切,让学生顺应教师的思路被动的去接受,导致基础好的学生厌烦不愿听,注意力分散;基础差的学生又听不懂,难以接受。在授课上教师应当“懒”一些,让学生动起来,而教师们一上课堂,就无比的兴奋起来,肆意的表现自己。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教师不知道在课堂上自己应该是天空、大海,学生才是小鸟、飞鱼,而是把课堂变成了自己的天空、大海,自己成了小鸟、飞鱼,沉醉在自己的表演之中,不能自拔,这样过分强调了教师的讲,失去了学生的原生反映和自主活动,被动的成为了教师的观众,这样的课堂怎能实现学生的自主?怎能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只是在唱独角戏而已,而对于学生只是被动的应付,灌一点是一点罢了。

二、立足教学目的,处理好重点、难点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的宗旨,重点、难点是课堂教学的精髓。如果处理不好,会使学生思维受阻,注意力分散,造成学习障碍。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因而教学方法一定要多样化。教师们教的是学习的方法,而非单纯的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固定流程,熟悉学习的方法,如计算机的程序软件一样,套用的是方法,灵活的是内容,看似教师是隐形的,在知识点的引导上,教师的作用相当大,将散乱的思维集中到一点上去思考,充分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既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1、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课堂讨论

小学生要注重自学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但让学生自己泛泛地阅读,常常会出现不明确现象,抓不住重点,造成花时间多,但收益甚微的结果。课堂讨论能诱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相互交流个人看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所以阅读前,要悉心指导,抓住教学目标,提出要思考的问题,或根据教学目标引导锻炼学生自己寻找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思考再讨论。这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现代教育注重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因此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投影仪、录像、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农村小学,受教师年龄、硬件设施的影响,教师们普遍在这方面显得很“懒”,除了迎接检查、参加竞赛等活动外,平时教师们很少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这成为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桎梏,短时间内难以解决。

三、注重交流与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一个人很难说学什么干什么,走上社会后还得干什么学什么。从教育角度讲,教是为了不教,讲是为了不讲。我在教学中观察、体会到,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基础差,听不懂,没兴趣;二是学生已懂的知识,教师翻来覆去讲,学生乏味;三是学生已有知识和思维途径与教师不“对接”,不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共鸣。所以,落实学生的交流、合作是关怀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学生能自学懂的知识坚持不讲,学生通过交流能理解的坚持不讲。围绕教学目标,教师提出合作的具体要求。学生通过自学,对问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这时应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个人所得。讨论要紧扣教学目标或教师设计的具体问题。讨论时一般以四人小组(按学生水平不同合理搭配),也可以同桌同学讨论,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与关怀,但不等于牧羊式的放任。允许学生在讨论中展开争辩。在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巡回辅导,及时“拨乱反正”,以免自学讨论离题太远或走过场。及时答疑,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情况,为精讲奠定基础,有的放矢。把感受还给学生,不再让教师对学生的感觉强加给学生,让学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也体现了差异性,学生的自我评价,避免了来自教师方面的压力,教师也真正铺下了身子,从学生出发,相信孩子!

四、激活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激活反馈,一是指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提高效率。二是指把课堂练习的形式激活,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巩固和运用知识。激活练习形式是激活思维的基础。如何激活练习形式呢?根据小学生求新、求趣、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设计练习形式时引入开放式练习题,如开展小组竞赛,趣味性练习,小演讲,小辩论,启发思维的探究性练习,联系生产、生活的研究性练习,小成果展示。让学生把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作一件趣事和乐事。课堂教学还应注意讲练结合,适中的课堂练习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实施教学反馈的一种好方法,还可以暴露出他们知识接受上的错误和漏洞,经过讲评更正,可使学生准确、完善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但课堂练习的选用一定要注意练习题的分量、针对性、启发性,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要针对教学要点适当地布置一些课后练习,以达到提高的目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按照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授课,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这个过程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智力和体力劳动,但教师们在这一方面,也普遍表现得很“懒”,应付了事,导致效果不好。

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全面考虑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考虑并树立正确的教与学的关系。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探索、改革、总结,就一定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其实理论上的说教,教师们一听就懂,一看就有同感,但具体去一步一步的去操作,去实践,是需要大量地智力和体力劳动的,在“勤”与“懒”的处理上,是一种技巧,一种艺术的体现,在哪些地方需要“勤”一些,在哪些地方需要“懒”一些的运用上,教师们有些错位。训练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具体的措施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人说素质教育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那是外行的看法,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的“懒”,并非真正的“懒”,而是需要教师用大量的“勤”来做基础的,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容量,才能够掌控的。没有“勤”的准备,是没有人敢于去“懒”的,教师要想运筹帷幄,不准备好,课堂就会失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更难谈提高课堂效率。

基于以上认识,新学期学校根据莱城区教研室对有效备课和有效课堂的要求,针对学校实际,结合创建特色学校工作,制定出了创建课堂“四步教学法”实施方案,在充分教研讨论的基础上,逐步在全校推开课堂“四步教学法”,力争使各学科都建立自己的“四步教学法”流程,让教师学生都熟悉并掌握固定模式,也就是了解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利用方法进行学习。

附:四步教学法基本步骤(1)自主探究

①让学生阅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自己提出问题。②在自主探究中,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2)小组相互交流,合作释疑

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提出的问题及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重复的不再交流)

②提出自己的疑难在小组内要讨论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组长记录,再全班交流,讨论解决,达成共识。(3)自己总结

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你学会了什么? ②针对学生的小结,总结规律方法。(4)巩固练习

①针对教学目标达标训练。②检测拓展学习目标。

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能动性,付出自己的努力和艰辛,我们就坚信会有收获!

课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细节入手

虢镇小学张来生

校园文化建设是个大课题,也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特点的系统工程,需要认识、规划、实施、完善、提高、积淀、传承等许多环节的工作,其关键就是长期坚持不懈的落实。所以具体到学校工作中,就不仅仅是喊喊口号、刷刷标语就能完成得了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从教育教学的细节入手,把工作扎扎实实落实在办学过程的每个环节中。具体来讲,就是要落实“四化”。

一、校风建设具体化。

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学校都在校园最醒目的地方展示自己的“校风”、“教风”、“学风”等口号。校风目标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最明显的标志,是学校师生共同的核心价值追求的外显形式,作为学校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这种展现显然是必要的。如果方向正确、目标明确、文字准确,肯定会大大激发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促进学校工作健康发展,并成为全体师生成长发展的精神家园。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学校的校风口号值得推敲:一是内容空洞,本该内涵丰富的目标,变成不着边际的口号;二是形式生硬,很多校风目标因为过分强调文字的对仗工整,却偏离了本来的主旨和意愿;三是更迭频繁,缺乏长远目标,不少学校校风建设由于主要领导的人事更替而变成了“烂尾文化”,校风建 1

设也在新领导的不断“创新”中成为短期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校园文化中的校风文化建设。好的校训应当是学校无形的精神财富,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是其中的成功范例。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师生校园文化范畴共同追求的精神特质,中小学的校训首先应当以校本发展目标为基础,具有强大的引领力和召唤性,能激发全体师生为之奋斗的信念与激情;其次,校风目标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简约生动,言之有物,使中小学生都能读得懂、想得到,从而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力;第三,校训应体现时代性,优秀的校训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都能给人以思考和启示,很多全国有名的中小学名校校训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

二、因校制宜特色化。

我不止一次听学校梁老师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他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西山一所学校工作,不大的学校四面环山,虽然条件艰苦,但有着诗画一样的风景。但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学校特别在校园中心位置修建了一座假山……

这样,我们就不得不提校园文化建设的因校制宜原则。作为校园文化当中的物质文化,校园环境建设中,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学校的主流文化以物质形态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利于师生成长的理想氛围,赋予校园设施、一字一画、一花一草以教育的情怀,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这无疑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直

观的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各学校实际情况的不同,如办学规模上的大学校与小学校、办学声誉上的名校与普通学校、办学历史不同而形成的老校与新建学校、地理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城乡学校差异等等,多种因素决定了不同的校情要采取不同的文化建设策略,从而构建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例如这种策略体现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差别上,就务必要考虑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不同特点,比方城镇学校校园显性文化建设的难度相对较小,如校园规划、统一服装、组织富有特色的文化校园活动等,但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受众主体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等,校园隐性文化即精神文化建设的任务则要相对繁重;与此相对应,农村学校由于地理环境和物质因素等条件制约,在校园硬件建设当中虽不能与城市学校比肩,但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如果能采取正确的策略与方法,则更易形成地域性校园文化特色。

三、师生参与全员化。

随着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大都认同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指校园硬件建设,我们在建设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更加需要提升与发展师生整体素质,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即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显性文化建设与隐性文化建设同等重要,只有实现内涵式发展才能使一所学校拥有更加持久的发展动力与活力。

教师成长、教师成才、学校发展的和谐局面是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如虢镇小学近十年的发展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成长离不开

队伍的成长,从1998年虢镇小学代表宝鸡市荣获陕西省小学教师基本素质展示一等奖开始,经过持之以恒地落实青教培养工程,先后涌现出省、市、区级教学能手83人次,全体教师从师德修养、专业能力、育人水平等方面跃上了新台阶,凝聚形成了弥足珍贵的“虢小精神”,从而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美誉度进一步提高。秉承“以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以师生发展推动学校发展”的办学方略,在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通过“我的校园我建设”系列活动,如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为教学楼征名、创办校园艺术长廊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过程,在活动中受教育,在活动中强素质。

四、养成教育精细化。

“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提倡“学校无小事,处处皆育人”,其实这正是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主旨和魅力。

叶圣陶讲:“教育就是养成习惯。”但很多人认为习惯的概念是模糊的,远不如学校质量指标那么明确,但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师思想定位入手

第一篇: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师思想定位入手培训心得课堂教学改革要从教师思想定位入手莱城区和庄镇中心小学 孙启军6月8日-6月15日,我有幸…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