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经济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1、现阶段我国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为什么?(决定因素、根本原因)P58我国存在哪些分配方式?P58--60注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2、按劳分配的性质、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P58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P59(1-3)及重要意义P59(1-2)、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哪些具体形式?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有何意义?P604、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以及意义?P60在分配方面如何实现社会公平?P61—62(1-3)

5、什么是效率?P6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1-2)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措施、原则)P63(1-2)+P7

5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什么是财政?(目的、来源、实质、内容、主要环节)什么是国家预算?什么是国家决算?P652、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有哪些?P65-66(1-3)注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3、财政收入的含义、主要形式有哪些?P67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P67(1-2)财政收入越多越好吗?为什么?P67财政支出的含义、具体用途有哪些?P684、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关系?什么是财政收支平衡?什么是财政赤字、财政盈余? P685、税收的本质是什么?P69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P69-70(1-4)

6、我国按征税对象划分,存在哪些税种?P70增值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以及开征意义分别是什么?P70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税率以及作用分别是什么?P717、依法纳税的必要性P72(1-3)?公民在纳税问题上具有的权利?P73最后一段

8、现实生活中存在哪些违反税法的现象?如何区分?P72--73(1-4)

第四单元面对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P79(1-3)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哪两种?P792、什么是市场经济?P79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中起什么样的作用?P79市场是怎样配置资源的?P79(1-3)

3、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P79市场调节的局限性P81(1-2)及其后果?P81最后一段注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4、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P79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P79—80(1-3)

5、市场规则的形式P79?内容P80?具体表现P79?诚信的重要性和失信的危害?P806、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8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P82--83(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P83注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7、为什么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P83(1-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三大手段及其关系?P84注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总体小康的表现、意义P85?特点P86(1-3)注意理解

2、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时间、特点、原因、美好愿景(具体目标)?P86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P86-87(1-5)注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4、片面发展观的表现、危害以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作用、地位?P875、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P88(1-4)

6、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P88-90(1-4)注意结合具体材料分析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主要表现P92实现载体P93实质分别是什么?P94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P94(1-2)?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应对?P94最后一段

3、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作用、性质、原则P95?世界贸易组织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P95-964、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贸活动的意义(机遇和挑战并存)?P96+1005、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及其意义? P966、必须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P97第一段

7、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战略措施P97(1-3)

(1)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走出去”

(3)“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则?怎样理解?P97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P97(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基础;通过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经济技术发展,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是统一而不是对立的关系。)

第二篇:最新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导学案编制:汪艳琼审核:高一年级政治学科组2014-01-02

三、收入与分配班级: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A

⑴(按劳分配只存在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并非所有的分配形式都是按劳分配。)⑵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之后,以劳动⑶必要性:

生产资料公有制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⑷意义:见书P59

2.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A

⑴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既是劳动者,又是投资者、经营者。他们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⑵按生产要素分配。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要素、信息要素等。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意义:

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各自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注意:①合法的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收入和按劳动要素收入。②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比较:例如,中,工人所得工资、薪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分配;工人所得工资、资金、津贴等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3.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B。

⑵客观必然性: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注意:不要混淆现阶段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分配制度。

(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基本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意义及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B⑴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⑵意义: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②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⑶举措:如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P62)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1.我国财政的作用B

①(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抗震救灾、帮护困难群众和下岗失业职工等等)。

②财政具有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国家财政投资基础设施行业等。)

③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国家通过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在经济发展过热、物价上涨,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

2.财政收入的来源A

①税收收入②利润收入③债务收入④其他收入。

(注意: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A

⑴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⑵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⑶财政盈余: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部分。

注意: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促进社会总供求平衡。

4.税收的含义A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注意:①在此含义中,政治权力是手段;法律是依据。是政治权力而非经济权力,不同于

5.税收的基本特征A

⑴基本特征:

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②无偿性()

③固定性()

⑵关系:三个基本特征之间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注意:税收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

6.增值税与个人所得税(书P70-71)

7.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B

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⑵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都以社会各界

⑷公民要有纳税意识,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常见4种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区分P72-73)

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B

⑴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看不见的手”——市场;“看得见的手” ——计划。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发挥计划的作用。)

⑵⑶ 市场的积极作用:

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2.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B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国家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④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3.市场调节的局限性A

⑴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⑵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弊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⑶单纯由市场调节的后果:P81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A

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5.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A

⑴含义: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⑵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②增加就业,③稳定物价,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B

(1)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经济手段。

(2)法律手段:指国家经济立法;经济司法,打击各种经济为违法犯罪行为。

(3)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

注意: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科学发展观B

⑴地位:是指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

地位: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措施:(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地位:这是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措施: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地位: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措施:①提高质量和效益,拉动内需,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②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③继续设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措施:①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②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放在突出位置。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A

⑵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

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积极影响: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发展空间。消极影响:① 不稳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态度: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勇敢迎接挑战。

2.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基本原则 A

⑴地位: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⑵积极的作用:①它积极组织多边谈判,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⑶基本原则有:非歧视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3.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B

⑴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⑵格局: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格局

⑶体系: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⑷原则(根本基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⑸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走出去”的表现(P97)

第三篇:《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资源配置的手段:计划、市场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3.市场调节的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4.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2)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5.如何规范市场秩序

(1)严格实施市场规则。

(2)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3)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可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2)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3)是坚持公有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8.为什么要把两只手结合起来?

(1)市场调节是无形的手,宏观调控是有形的手(2)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3)但是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

(4)所以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克服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9.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2.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第十一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载体。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

利: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各国经济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弊: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使两极分化更加严重;风险全球化,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威胁

4.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5.WTO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6.WTO的作用:组织多边贸易谈判、制定贸易基本原则和协定、提供解决贸易争端的场所。

7.WTO的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市场准入原则、互惠原则、公平竞争原则与公平贸易原则、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等

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 9.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1)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第四篇:《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1)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

2、货币:(1)产生过程:简单的物物交换→复杂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贵金属金银固定的充当了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生。由此可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含义: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一般等价物。

(3)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①含义:是指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③价格的含义: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

流通手段:①含义: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的含义: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注:流通手段强调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商品如何交换。)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④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纸币:(1)产生原因: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2)含义: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3)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过多,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过少,就会引发通货紧缩)

第二框:信用工具与外汇

1、信用卡:(1)含义: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2)功能和优点: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2、外汇和汇率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①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②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①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②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招商引资;③由①②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④本国外汇储备贬值。

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①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②外资投资成本降低;③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①“稳定”的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的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间接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还有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

②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间接因素通过改变供求关系对价格起作用)

③根本因素:价值决定价格;

④其他因素: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

2、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格↓。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正确理解“等价交换”:①等价,是指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前,等价交换要求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等;货币产生以后,等价交换要求价格和价值相符。②等价交换并非指商品交换的个别场合,而是从商品交换的总过程来讲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相符。)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影响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若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同向变动);若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则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向变动)。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少,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反之亦然。)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极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多,则消费量越大。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如果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反之就会减少。

③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其他因素:物价的变动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2、恩格尔系数含义及意义:①含义: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

②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消费

3、区分不同的消费类型?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①钱货两清消费:买卖之后,商品使用权和所有权当即发生转移。

②贷款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进行贷款消费,并不是超前消费,而是一种适度消费。

贷款消费适用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人。

③租赁消费: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变更,只是转移了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使用权。

(2)按消费目的不同,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底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人们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各种消费心理的分析)

(1)从众心理:表现为“人有我有”.从众往往引发流行趋势,商家往往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商品。

态度:非一概不对,要作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2)求异心理:表现为“标新立异”.求异心理意在展示个性,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发展,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

态度: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态度:不健康的。

(4)求实心理:根据需要,讲究实惠。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理解理智消费的四大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既要反对超前消费,又要反对抑制消费;

注:所谓超前消费,是指超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或个人经济承受能力的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①避免盲目跟风;②避免情绪化消费;③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和核心——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必须坚持?)

①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人,难以战胜困难,成就事业。②艰苦奋斗作为一种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

单元综合探究:

如何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第二单元 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1、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②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2、把握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1)再生产的含义: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叫作再生产。

(2)再生产过程包括四个环节: 生产→(决定环节)——分配、交换→(桥梁、纽带)——消费→(目的和动力).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未来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怎样发展生产力?★

①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④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居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P32★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些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明确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各自的含义、地位作用(P31-32):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及各自的含义、地位作用(P33-34):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这一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如何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①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②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③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五课 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1、企业:①含义:是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地位: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所有制类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并存,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④按组织形式: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而公司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组织形式。

⑤企业责任: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承担社会责任,讲究社会效益。

2、公司:

①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P38的一张表)★

③组织机构:①决策机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②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③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企业经营成败取决于哪些因素?(重要)★

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3、企业兼并、企业联合(强强联合)、企业破产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 作用(意义)

兼并 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联合 主要是大企业的联合。增强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

破产 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的重要性:①劳动是劳动者脑力和体力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②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为什么要扩大就业(就业的意义+我国的就业现状)

2、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①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③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如何解决就业问题?★

(1)党和政府的角度:①经济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要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经济的就业政策,制定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

(2)劳动者个人的角度:A、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B、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

4、为什么要依法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①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

②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5、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3)休息、休假的权利;(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6)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经济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篇:《经济生活》三、四单元复习提纲高一《经济生活》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1、现阶段我国实行…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