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王雪琼老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课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评王雪琼老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课

评王雪琼老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课

胡萍娜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这类写动物的、生动有趣的科普文是深受学生喜欢的文章,这篇文章段落结构清晰,每一节都采用相同的方式,先介绍两种动物的共栖现象,再说明原因,很适合学生的仿写运用。领略了王老师的课堂教学,聆听了刚才老师的磨课介绍,我觉得王老师的课紧扣我们本学期“基于言语思维下课堂核心练习的筛选”的研训主题,以文本为基,以语用为根,紧扣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扎实、朴实的课堂。下面,我就王老师本节课最核心的两个练习设计:借助表格理清内容和关注表达迁移练习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 聚焦目标,循序渐进,理解内容

《课标》中明确指出第二学段其中一个重要的阅读教学目标就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而且这篇选读课文所对应的四下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的教学主题就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王老师的练习设计正是聚焦了学段目标以及单元主题,由扶到放,有法可依,循序渐进展开。这一环节王老师是这样进行的:出示表格后,她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表格左边“共栖动物”部分,并将内容跟自然段对应,同时还回扣了第一自然段的“水火不容”;接着以第二自然段为例,让学生抓关键句、关键词概括犀牛和犀牛鸟的共栖原因;然后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剩下表格。这样由扶到放,不仅步骤清晰,发展了学生言语的提取力、整合力,而且教给孩子一种概括的方法,让他们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特别对中下游学生帮助很大。

但是,我在想,我们可不可以把这个过程开展得更清晰一些,把目标落实得更到位一些。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进行:在以第二自然段为例教学的时候,第一步让学生默读找找写原因的句子,然后教师可以问一下“这些句子是由哪个词语带出来的?”引出“原来”,顺势把第二个练习中的分层理清顺序这个问题解决。第二步让学生找语段中直接写“共栖原因”的两个句子,尝试合并成一个句子。第三步再由句浓缩成词。这样过程是不是会更清晰一些,而且也为填写表格提供了便捷,腾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下面的关注表达迁移练习。然后第四步,教师再清晰地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学法,也可以将学法的关键字写在副板书上。第五步让学生尝试填写剩余表格。最后是不是还可以让学生借助表格来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对学生,尤其是中下游学生学法上的指导帮助会更大,我们的教学目标可能会落实得更扎实一些。

二. 把握学情,螺旋上升,迁移练习

王老师的第二个核心练习就是让学生感受课文有序且有趣的写法迁移

练习。第二学段是学生习作教学的起步,是小学作文训练由段到篇的过渡阶段,运用一定的构段方式,有条理地具体地写好自然段是我们这个学段习作教学的重点。

这一环节,王老师很好地抓住了本文特殊的构段方式,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她是这样展开练习的,她先让请2名学生读这段,其实就是分层,然后紧扣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这一特点,抓题眼,让学生自主阅读赏析,感受作者的对比描写和拟人化动作描写,感受语言的生动有趣,再关注“原来”,了解构段方式,最后出示一份共栖现象让学生练习排序,锻炼了

学生言语的辨析整合能力,提高学生构段有序能力。

我想,这个“原来”的出现是不是有点晚,如果按照我说的第一个练习环节就引导学生关注原来的话,这一环节,学生的分层会进行得更顺利。然后在体会“有趣”上多花点时间比较,对比读感受表达的具体,感情读,体会语言的有趣,甚至可以配乐解说等,让学生对语言多点感悟,多点活化,提升学生言语的创生力,这样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给中上游学生也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韦州中心小学

张娟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物共栖现象,了解课文讲述的三组动物共栖现象,弄清动物共栖的原因。2.感悟作者怎样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科普知识,产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3.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三、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作者是怎样写出动物共栖时的有趣的。2.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四、教学难点

能仿照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其他动物共栖时的有趣。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学生预习要求。

1.课文介绍了哪些动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共栖的原因是什么? 2.查找资料,了解其它动物的共栖现象。

七、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科普文章,谁来读题,理解“栖”(课件出示:居住、停留的意思)。理解“共栖”。

2、据题测文。同学们,读了课题,我的脑海中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问题,你们有吗?

二、默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按总分关系分为两大段,用符号隔开。

3、课文中列举了哪些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呢?用横线划出。板书,让我们叫一叫这些动物的名字吧。4.用上板书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字词:

师:读通课文是深入学习课文的第一步。第一组词语:

沼泽 虻 蛆 残渣 剔牙 育雏 寝食不安 第二组词语:

皱褶缝 皮肤薄 吸血 着地 照看

四、品读句子深入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

谁能用这个自然段中的两个词来说解释什么叫“共栖”吗?用小圆圈圈出:朝夕与共 和睦相处(板书)

2、课文中讲这些动物“水火不相容”,但是现在却成为--生答;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好朋友,你又产生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古人说的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不仅要爱学习,还要会学习。

三、五、聚焦语言,细品,感受语言的生动、富有情趣。研读第二自然段。

1、师:请同学们明确研读问题,(犀牛和犀牛鸟为什么能共栖在一起呢?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生动有趣?)

2、出示填空:因为(),而(),它们互惠互利,所以它们成了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好朋友。

3、导读要求:读段--找句--圈词--谈体会 引导、启发、点拨处:

1)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种黑色的小鸟却可以在它的身上蹦来跳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策略预设:

① 删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比较,体会词语的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② 结合“不敢惹它”,滚动学习前文描写犀牛外形特点句,感受词语的情趣性。

2)犀牛鸟非常机灵,还能为犀牛放哨。周围一有异常的动静,它就惊飞起来,叫个不停,向犀牛报警。策略预设:

① 关注“放哨”“报警”,结合生活情境感受语言拟人手法的准确运用,体会词语的情趣美。② “一……就……”通过换关联词比较,感受具体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画面感。3)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策略预设:

将“寝食不安”换成“难受”细品,感受用词准确、生动形象。2.学生个体学习,品味三、四段部分语句

师:其实,这么有意思的语言在第三、四段中也有很多,下面就请大家轻轻地读读三、四自然段,同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记出那些句子和词语,好好体会,然后把你的感受与同桌分享。(交流,学生自由畅说,教师以欣赏者的角度穿插。)

师:同学们都很会合作学习,老师相信,你一定发现了更多的精妙之趣,积累了更多的精彩语句。我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最喜欢语言,可以吗? [出示:闲暇时……]我想邀请大家一起来读,愿意吗?(师生齐读)多么有趣的画面,多么默契的一对朋友,多有情趣的动物世界啊!难怪课文这样来命题--3.聚焦段落结构,理清段落层次

1)引导发现二、三段结构特色,按“现象--原因”给给段分层 2)关注连接词“原来”

4.小结语段结构特点、语言特点。

四、拓展视野、尝试写段

1.师:同学们,动物世界中的共栖现象种类繁多,有像课文例举的这类凶猛强大的动物与弱小无比的动物共栖的,比如文章中的--也有巨兽与小雀共栖的,比如文章中的--,其实还有很多,看图“形影不离的鲨鱼和向导鱼”,看资料 2.看谁能模仿课文底二自然的写法,根据材料把话写生动。尝试将部分语言写具体、写生动 3.交流,比较(关注语言是否准确、形象、富有情趣)

4.再次小结语段结构、语言特点,肯定学生的习得,激励学生课后搜集信息了解更多的动物共栖现象,鼓励再次尝试写话

四、总结拓展,完成作业。

动物世界真是充满奇趣,想不到凶猛强大的动物和弱小无比的动物还能这样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生活。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共栖现象,如果你还想知道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可以去查找资料,增长见识。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 犀牛与小黑鸟

水火不容 燕千鸟与鳄鱼 朝夕与共 和睦相处 百舌鸟与金黄鼠

第三篇:《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反思篇1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一篇选读课文。这类课文内容基本与单元对应,教学时,教师提出要求,通过交流促进阅读,引导学生更多,更广泛地课外阅读。《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所对应的是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而这篇课文可以说这组课文的延伸。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更清楚、明了,课前找了许多课文之外的关于动物共栖现象的资料,准备很多、用心良苦。教学时,从学生质疑课题入手,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几个问题:什么叫共栖?

哪些动物共栖?怎样共栖?教学时,我在扫清了学生的字词障碍之后,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让学生了解文中讲述的三种生物共栖现象,弄清共栖的原因。

之后补充拓展,让学生从《蛇与庄稼》的课文中明白一些道理,又从《自然界的最佳拍档》中让学生了解了“鬃狼---狼果树—切叶蚁”这一有趣的现象。

课上完了,总觉得有许多是没有完成的。就像评课的老师说的一样,没有对有趣进行多学习。其实,在上课开始之初,我也曾想过要把重点放在有趣上,让学生多说一说有趣在哪儿,可是又考虑到这是一篇选学的课文,如果我上的太详细了就又变成了和精读课文一样了吗?所以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动物的有趣的现象,我把文章的内容上得稍微简略些,补充了更多的内容。给我自己的感觉就像走过场。这样的文章究竟该怎样上呢?哎,难难难!

《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教学反思篇2

这次通过教学《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我明白了一节课,首先要摆正教师的位置,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就好似一个主持人,等待客人有话要说,以对话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学习,使学生有所成长。这堂课使我再次去体会教师需要做到的“四会”:

一、会退

在平日的课堂上,我们许多老师都在“教学”,“教学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可是这样一来,老师就会显得很强大,学生处在被接受的状态,他们的表达欲望就会被阻拦。教学本堂课,我努力以一名主持人或朋友的角度进入课堂,抛出话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课堂伊始,学生对“栖”的字音读不准,从“栖”的正音切入,根据课题,学生自己质疑,再读文解疑,我就在一旁一步步地肯定他们与文本对话后所得到的答案。课堂就是一个舞台,一次次地把话语权交给孩子,他们就会越来越想说,越来越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所思考的,相互传递着信息。在这堂课结束时,学生的'小手还高高地举起呢。

二、会听

老师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情怀,是“以学定教”的起点。这一点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修炼的,往常上公开课,作为老师的我们喜欢拿着教案背,背这个问题过了又是那个问题,背这段评价后又是下一段,我也不例外。可这无形中阻拦了教师无条件积极关怀学生的情怀,老师想的是自己怎么教,忽视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其实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师生之间的关系放正了,才能让教者的心态平和下来,收集来自学生的信息,迅速梳理推进课堂的问题。这堂课上学生自主学习三、四自然段,并以小组交流的形式汇报学习结果,因为我没想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强,课堂非常活跃,一时间我还没做出反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评王雪琼老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课

第一篇:评王雪琼老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课评王雪琼老师《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一课胡萍娜《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这类写动物的、生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