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68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

师:(课件出示:地图一角)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副中国地图。地图右下方这个狭长的小岛就是我国美丽的宝岛——台湾,它的对面是祖国大陆。它们之间这片蓝色的水域就是台湾海峡。这片汪洋大海隔断了大陆和台湾,却隔不断两岸人民的思念,更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台湾海峡两岸。

师:请大家齐读课题——(课件出示: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抽生说)

师:是啊,生命桥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的22课。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写的是什么呢?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老师很感动。谁来说一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抽生说,师板书:

小钱⌒

台湾青年

李 博 士 师:(抽生根据关键词,概括主要内容)

三、深入品读,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师:孩子们,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8岁的小钱是不幸的。(出示课件)请朗读: 师:同学们,当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时候,小钱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呢?(抽生说)

师:是啊,小钱多么留恋这美好的生活。他危在旦夕,是如此的不幸。要想治好他的病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从哪些句子看出来?请找一找。

师:谁能把不容易读出来?(出示课件):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朗读。

师:是啊,10万人,茫茫人海,才有可能找到一个适合骨髓移植的人,谈何容易。齐读

师:虽然要救小钱很难很难,但是他最终还是——(生)得救了。师:小钱得救了,你心里是什么感受?(抽生说,读出感受)师:小钱得救了,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感激,他会感谢哪些人呢? 生:(台湾青年、李博士)

师: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4、5自然段的内容。看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生默读画语句)

生:默读勾画。(3分钟左右)

师: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交流之前,老师提一个小要求:先读你勾画的句子,再说说你感动的理由。(根据学生的表达相机引导点拨。)生: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里让我感动,因为地震来临了,李博士却没有去逃生,而是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做手术,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配合李博士捐献骨髓,他们真了起。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你找到了一个最能看出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品格的句子,并能从句子中的关键词品悟到人物的精神。这就是读书的好方法啊,会读书的人就是像他这样,能把文章读成一句话。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关键词“沉着地、静静地”,边读边想,这两个词里到底藏着什么让人感动的地方呢?读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读“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这里让我感动,因为在残酷的地震面前,台湾青年和李博士都没有逃走,仍然要为大陆的小钱捐献骨髓。

师:你联系前面的地震,读出了“沉着与静静”背后藏着的危险,你真会读书。我们来看一下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地震?(播放99年台湾地震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灾害的残酷无情。)

师:在地震中,人们随时面临的是什么?

生:受伤、危险、恐惧、紧张、死亡。

师: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是 逃生、自救、躲藏。

师:生命是宝贵的,这样做也无可厚非。可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呢?他们是怎么做的?读

生读:“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沉着与静静”的背后,面对的可是死亡的威胁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因为他们的心中想着的是大陆的小钱,要为他捐献骨髓。

师:你说的这个意思文中有个句子也表达出来了?是哪一句?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看,同学们,抓住“沉着地、静静地”两个看似普通的词语,联系前面的地震,深入体会,我们知道了“静静与沉着”背后的勇敢,看到了“静静与沉着”背后的高尚。

师:还有让你感动的地方吗?

生:“在这场地震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这里青年连自己家人的安危都不清楚,仍然躺在病床上为青年捐献骨髓,他这种奉献精神让我感动。

师: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是呀,此时此刻,亲人的安危,台湾青年一点儿也不清楚。但不清楚不等于不牵挂啊!他们此时心里会对亲人有哪些担忧呢?(抽生说)

生:可能想,我的爸爸妈妈在哪里,他们安全吗?

生:可能想,我的儿子是不是从幼儿园回来了,有没有被倒塌的房子压着呢!

生:可能想,我的家人是不是已经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了。师:你们的心里都和他们心里一样装着对亲人的牵挂!即使他们心中有千般牵挂,万种担忧,可李博士——

生:(齐读)“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那位青年——

生:(齐读)“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沉着”与“静静”背后又藏着多少深切的牵挂啊!

师:那他们为什么不去寻找亲人?和亲人在一起?此时他们心里更多的想的是谁?

生:(齐读)“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还有感动的地方吗?

生:“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这里让我感动,在余震中做手术太难了,可李博士仍然坚持着,台湾青年也密切配合着他做骨髓抽取手术。

师:是呀,在余震中做手术,对李博士来说,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病床和手术器皿摇晃,头晕目眩,扎针不准,试了一次又一次„„

师:嗯,平时一扎就准的李博士此刻不得反反复复重复着相同的手术,一次又一次呀!他都累了,乏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博士——

生(读):“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师:这“沉着”里忍着多少疲惫啊!

师:余震中的手术对青年来说,较之平时是不是又增添了更多的痛苦呢?说说会增加哪些痛苦?

生:针头不时脱落,反复扎针,输的液漏掉、病床摇晃。

师: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位青年——

生:(读)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静静”里忍着多少疼痛啊!

师:这样巨大的麻烦与痛苦,他们默默承受着,这是为什么?读

生:“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李博士和台湾青年勇敢面对死亡的威胁,默默承受心灵的煎熬、饱尝手术的艰难与痛苦,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知道——

生: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他们这份坚韧与博爱换来了什么结果?骨髓抽取成功了吗?从文中哪里看出来。

生: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看着这个结果,你是怎样的心情?说说。

生:我被那份不容易感动,因为从“一次又一次”和“终于”两个词可以看出这份骨髓来得真是不容易。

师:嗯,朗读时加重这两个词的语气,就能表达那份不容易。你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动。

生:读。

生:我为小钱感到高兴,因为他有救了。

师:你有一颗纯真而善良的心,你能用读表达这可贵的真情吗?(生读)

师:我被他们的对大陆同胞的情意感动,虽然与大陆青年素不相识,但他们却当成自己的亲人去拯救。

师:是呀,大陆、台湾本是一家,看来,涓涓流出的不仅仅是骨髓,还有骨肉亲情啊!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读出这份浓浓的骨肉亲情吧!

生:全体齐读。(经过一次一次的努力

师:骨髓抽出来,小钱获救的希望更大了,赶快把这份来之不易的骨髓送到小钱身边去吧,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啊。(课件出示:骨髓运送时间表。)教师解说。

师:同学们算一算,这个过程用了多少时间?

生:差不多12个小时。

师:这是怎样的12小时?

生:紧张

生:漫长

师:第6自然段有一个词语就写出了这12个小时的紧张、艰辛与漫长?哪个词?

生:“奔波”!师: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艰辛的感觉!(齐读“奔波”)读出漫长的感觉!(齐读“奔波”)

师:除了李博士等医护人员为小钱奔波,还有哪些人也在为小钱奔波呢?

生:小钱的父母为了给他们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找过很多地方。

生:小钱的朋友经常来给他作伴,安慰他,鼓励他。

生:那些不认识人的为他捐钱捐物帮助他。

生:电视台的记者把小钱的事报导出去,让更多的人为小钱寻找适合移植的骨髓。

师:这么多的人都在为小钱默默地奉献爱心啊!(板书:爱)

师:把我们内心的全部感动都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齐读这一段)

师:同学们,小钱就这样得救了。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心,架起了一座——(生读课题)

师:小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既照亮了他以后的人生,又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接着读——

生:(读)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指板书)这座桥跨越了海峡,跨越了生死,跨越了心灵,在我们心中积淀下一个字:爱!让我们用饱含深情的语调,再次齐读最后一段,在心中深深珍藏这份血脉亲情。(生齐读)

四、拓展、升华感情 师:孩子们,人间自有真情在。“人”字就是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它是不分地域、不分种族、不分国界的。大陆同胞需要爱,台湾同胞也需要爱;残疾人需要爱,健康人也需要爱;中国人需要爱,外国人也需要爱。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课件:图片)

第二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范文)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课文描写了同一时间的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她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相距虽远,他们的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读来表达感受。所以,本节课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中理解词语,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时试图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设计思路:

1、“以读为本”。文章感人而生动,适合朗读训练。力求通过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朗读,稳步推进,螺旋上升,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受到情感熏陶。

2、“自主学习”。构建乐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题目入手,引生探究目标。浏览全文,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语句品味语言文字。以填空和朗读再次回归整体,使认知更完整、深刻。扩展练习,培养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熟记本课生字,随文理解:“谈何容易、苍白、红润、几经辗转、奔波、突如其来”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及医护人员一心为他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浓浓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桥”揭题,引导质疑。

1、学生自由交流曾经见过了怎样的桥?

2、出示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并齐读。

3、课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已有的生活积累引入新知,从课题产生疑问,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课文,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探究的欲望,引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各小组同学合作,先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遇到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也可以查查字典。还是解决不了的可以请教老师。

2、检查学生自学字词的情况。

(1)师:(出示生字词语)对于本课的生字词,刚才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比赛,去掉拼音,你能读好吗?在比赛之前,请每组同学选一位代表,组内其他同学先帮助他准备准备。

(2)各小组开始帮助代表读熟字词。

(3)各小组代表赛读。

(比赛读字词的形式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赛前要求小组同学帮助参赛代表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枯燥的学习融入了有趣的游戏。看重的就是学生经历比赛的过程,着重点就放在了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而不是仅仅注重比赛的结果。使学生是真正自主地、轻松地学会知识。)

3、给本课的生字找找朋友好吗?

(注意:我讲的“朋友”可以是与这个生字有关的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人心,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它的外延正在逐步扩大,建立“大语文”的概念已成为许多教师的共识。我把我们平常所见的“给生字找朋友”的训练项目作了一些小小变动,把“朋友”的外延扩大为涵盖古诗、歇后语、名人名言、谚语等等,语文的积累就融入了这些“特殊的朋友”之中。)

4、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过程中,师相机板书一些关键词语)

(2)让学生根据板书试着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尽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感悟学习方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

三、品读畅谈,感情朗读。

1、自由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批注。

2、师生交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注重相机而导,顺学而教,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力求体现“张扬学生个性,提倡多元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深刻理解文本的内涵。)

四、总结朗读,拓展延伸。

1、总结朗读: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两句话。

(阅读教学不面面俱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教学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骨肉亲情。)

2、拓展延伸:

假设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想想他们会说什么?

(让学生把语文延伸到课外。)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走进《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这篇课文跟谁有关系?谁来说?

2、板书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 台湾

二、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互不相识的几个人,那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谁想到了?

2、请同学们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哪句话告诉了你?

3、学生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4、谁想说是什么把他们联系在一起呢?(爱心)

请同学们找出这位同学说的这句话,并读读这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5、再读这句话。

三、学习课文的第3——6自然段。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是怎样具体写他们的爱心的呢?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第3——6自然段。

2、出示课件

3、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读到哪些感动你的词句?

4、引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全班齐读。

5、谁来说说,你是从哪此词语感受到他们爱心?哪些句子写到余震来临呢?谁来读一读?

6、指导朗读。

7、理解“突如其来”。

8、余震突如其来,医院是什么情景呢?

9、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确是怎样做?谁来读?

10、出示课件。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附有插图)

(1)你觉得这个句子有哪些词语特别让你感受到他们的爱心?

板书:沉着地静静地

(2)学生朗读

11、想一想,这种情况下,他们内心会想什么呢?再读第5自然段。板书— 一次又一次

12、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过程就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面对什么的过程?

板书:冒着危险

13、出示课件

14、分角色朗读。

15、引出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一句话“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把刚才划出感受他们爱心的句子拿了来交流,引出第6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的哪些词语让你觉得特别有爱心。

板书:奔波

3、理解“奔波”的意思

4、出示课件

5、齐读第6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从第4自然段里找到感动自己的词句呢?板书:不顾家人

2、出示课件

3、齐读第4自然段

4、由此引出“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四、(1)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2)播放音乐《爱的奉献》

五、作业

必做题:摘抄文中感动你的词句

选做题:

1、假如一年后小钱和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们可能说什么呢?请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来。

2、这个感人的故事使你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听说过的哪些事呢?你能把它描述下来吗?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血脉亲情

沉着地 冒着危险

静静地 爱心 不顾家人

一次又一次

大陆 奔波 台湾

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doc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太和六小

敬会灵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苍白、红润、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突如其来、空旷、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海峡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

教学过程:

一、关注小钱,体会骨髓移植的重要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走进感人故事。

2、走进杭州,关注小钱:

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小钱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3、出示句子“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4、指导朗读。

二、感知惨烈环境,酝酿血脉亲情。

小钱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然而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髓手术的日子已经来临,台湾却发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然而就在大地震后的第二天,李博士为台湾青年抽取骨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3—6自然段,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概括余震的情况。

三、品味语言,感悟血脉亲情。

1、再次细细品读3—6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内容。自学提示:

A、默读课文3—6自然段,找出课文中令你感动的描写人物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B、把你的想法和感受简单的写在课本上。C、有感情的朗读令你感动的句子。

2、交流感受,品味语言 交流要求:

A、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或词语。B、说出你的感动和体会。C、读出你的感动。

3、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品味,从中感悟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做想的高贵品质。

4、小结并深情地再次朗读课文3—6自然段。

5、品读第7自然段:

A、出示“这真是一座用()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填空并说出理由。B、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学会感恩

小钱得救了!我们为他高兴,为他祝福。他的心中一定也充满幸福,充满感激。他会感激谁呢?他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第四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文本特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因此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读准“苍白、红润、凋零、含苞、骨髓、辗转、绽放、骨肉同胞”等词语,并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凋零、含苞、绽放、辗转”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梳理文章结构,品词析句,感悟作者的叙述特点和表达感情的方法,内化、积累课文中的经典语言和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桥”的含义。

【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对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大多数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部分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

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时,重点应教会学生学会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来领悟文章情感的方法。

【教学策略】

教法:

1、情境教学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朗读。文章真实感人,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多媒体课件。《爱的奉献》音乐

【总体设计】

教学分成四个实践板块: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交流初读感受;

2、细读重点语句,提升感受,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表达感受;

3、梳理文章结构,拓展口语交际,积累内化语言;

4、书面表达、交流,运用语言,升华情感。

第一课时基本完成前两个板块,初步完成教学目标1、2;(注:生字词语只认不写,第二课时写字。)第二课时完成第三、四个实践板块,完成全部目标。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激情导入

(课前播放音乐《爱的奉献》)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第22课《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去感受台湾与大陆同胞之间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去体会无私奉献带给他人的希望与幸福。

板书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设计意图)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因此,上课一开始,我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情境,使学生尽快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做好情趣共融的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1、揭示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2、导入: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教学本课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带着疑问充分地读书思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把握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屏幕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提示需要注意的词语:

⑴ 提示凋零、含苞、绽放,读通句子“这个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理解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⑵ 提示辗转。训练学生用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词语,从而读通难读的句子。

⑶ 提示暂停,训练学生读准生词,把句子读通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遍,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训练学生抓住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关键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自由读,给足时间让学生真切感知课文;自主提醒词语,给足空间与方法理解词语,读通长句子;分工合作,把听读检查读书效果和组织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给足机会让每个孩子参与实践。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个生命场景

(1)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背景音乐响起)

(2)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小钱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3)引导全班交流:

① 交流小钱患病的情况,引导学生大致了解“白血病、骨髓移植”等医学方面的知识。

②理解文中第三句“这个18岁的年轻人……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十八岁,如果是健康的生命,此时此刻,他可能在干些什么?(生自由作答)

可是此时此刻,十八岁的小钱不能去(),只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不能(),只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不能(),只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③生谈体会。

(4)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个生命场景

(1)学生自主研读课文3、4、5自然段。

(2)播放地震图片,简单介绍台湾地震的情况。

(3)带着敬佩之情引读第4自然段的语句。

师:虽然台湾发生了大地震,庆幸的是这位台湾青年没有受伤,他的爸爸妈妈是否受伤,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生:(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他的爷爷奶奶是否平安无事,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生:(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他的最好的朋友是否还健康的活着,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

生:(生接读)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4)师:正因为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十万分之一的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所以

当()时,他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当()时,他还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当()时,他仍然能(静静的躺在病床上)。

(5)比较两个“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有何区别?

(6)体会李博士高尚的医德,博大的爱心。

①朗读描写李博士的语句,说说李博士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

②抓住“沉着” “空旷”“一次又一次”“涓涓”等词语体会李博士博大的爱心。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

③出示李博士送骨髓的时刻表,体会“奔波”和“连夜”等词语表达出的李博士的爱心。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段落、句子及关键词,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自由读,合作读,理解读,情境朗读等方法,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中感悟。

四、释疑,点明课题,预留作业

1、教师小结: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小钱得救了,即将结束的生命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能谈一谈对课题的理解吗?

2、深情朗读课文第七小节。再次感悟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环节的充分阅读感悟,让学生体会“生命桥”的含义,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

3、作业

茫茫的海峡隔不断骨肉亲情。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小钱会怎么感谢他?这位台湾青年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自己的班级里讨论交流,然后把想象到的画面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来。

第五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一、导入: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了温暖,这节棵我们继续学习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再一次去感受人与人间最纯真的感情。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小钱------------------台湾青年、李

博士)

三、品读感悟

1、让我们用心去读课文,画出使你感到心酸难过或感动的语句。

2、学习课文第二段

你读了哪些语句,让你感到辛酸难过

(1)出示(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A、请你谈谈你的感受。让学生抓住“静静地、苍白、红润、凋零、绽放、唯有”词语和比喻句理解

B、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样? C、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读这段话。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在小钱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命运出现了一丝曙光,谁来读读看到希望的句子。(2)出示“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A、指读这段话,谈谈你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谈何容易、十万、辗转”来理解。

B、他的亲人和医务人员可能找过哪些地方?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C、小钱的家人和医务人员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台湾找到了合适的骨髓,小钱的生命出现了转机。

让我们齐读这段话。

3、学习3----6自然段

小钱既是不幸的,病魔纠缠着他,折磨着他;小钱又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了有合适骨髓的人,意想不到的是,捐骨髓手术的日子翩然而至,台湾却发生了一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播

放地震录象)

(1)看完录象,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9、21大地震多么令人心惊胆寒呀!它不但给台湾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夺去了两千人的宝贵生命,过后仍不断有强烈的余震发生,千百万台湾民众处在大地震的恐慌之中,正在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等待着骨髓移植的时候,台湾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想象一下人们会在余震中做些什么,想些什

么?

(2)当时余震不断,人们的生命仍然受到威胁的情况下,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在做什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课文中的3---6节,想想课文中哪些描写人物的词句使你感动。

学生自渎3---6小节(3)汇报:谁最让你感动? 感谢台湾青年:让你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抓住课文第四节和“静静地、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针头从肌肤里脱落”等语句结合课文内容来

理解。

写话练习:此时的台湾青年没有顾及自己的安危,没有逃到空旷的安全地带,也来不及顾及家人的安全,冒着生命的危险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但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

去贴近这位青年的心,听听他会想些什么

指导朗读

感谢李博士:训练学生总结语言的能力,抓住“沉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奔波,连夜”理解 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台湾和大陆现在还没有直接通航,台湾当局不允许飞机直接飞往大陆,只有到香港中转,尽管台湾和大陆之间隔着一湾海峡,还有很多人为的阻隔,但还是不能阻隔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让我们带着感动和深情读3—6节。指名分自然段读。

3、品读第7小节

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话想说,出示幻灯片“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

学生填空 板书(爱心 血脉亲情)

小钱得救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使小钱得救了!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用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倾吐我们的心声!(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练习

1、小钱得救了!一年后的一天,他终于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2、播放《爱的奉献》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是生命的源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们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崇敬之情去赞颂这座(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让我们用无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68

第一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师:(课件出示:地图一角)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副中国地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