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

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壮大特色产业,建设优势产业带,形成粮食、生猪、果蔬、花卉等优势产业,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有利条件,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都市农业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通常表述为“都市农业区域”、“都市农业生产”。1977年艾伦·厄斯在《日本的农业模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都市农业”一词。都市农业就是利用都市中间或周边的农地,利用农民的生产经验,为都市生活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为市民繁忙的生活提供休闲观光的景观、场所、体验环境,为喧嚣的都市增添几分清新、自然的田园色彩。

一、目前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一)海外都市农业

1、日本的都市农业

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发展出3种主要的都市农业模式:(1)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2)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3)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的特色农业。

2、德国的都市农业

德国都市农业以市民农园为代表。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100平方米。租赁者要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种花、植草、种菜或是栽树、养鱼,政府都不加干涉,但其产品却不能出售。目前,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承租者已超过80万人,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二)国内都市农业

1、台湾都市农业

台湾都市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经营模式也呈多元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运作较为成熟的模式。

(1)休闲农场。如飞牛农场,既欣赏秀丽的牧场景观,以可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还可参加点天灯、搓汤圆、印T恤、做陶艺、摸泥鳅、挤牛奶、农耕收获挖地瓜等体验活动。

(2)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

(3)观光农园。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

(4)民俗民宿。有效利用自然环境、景观、特色产业和文化、民俗,让人们自然接触、自然认识和体验。

(5)亲水公园。是结合治河的水利工程,建成大面积以水为中心的休闲公园,如宜蔺县东三河公园,每年举行国际童玩节,吸引国内外儿童戏水、赏景,举行龙舟比赛。

2、北京都市农业

北京都市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海外都市农业相比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探索,已初具规模,呈现出类型多元化、功能系列化的特征。目前,北京都市农业分五个圈层:

这五个发展圈分别为:以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四个城区和部分城近郊区;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近郊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六环路以内的城近郊区;以规模化的产品和加工农业为主的远郊平原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远郊平原及浅山区;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主要包括郊区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及与外埠基地横向联系的合作农业发展圈。

3、南京都市农业

目前该市旅游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三个圈层的布局:一是近郊区,这一地区交通方便,主要开发建设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业为主的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等项目,如江心洲农业休闲观光园;二是中郊区,主要发展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农业教育旅游项目,如蔬菜科技园等;三是远郊区,以休闲疗养、农业文化体验、风景观光为主,如溧水无想寺森林公园、东屏湖度假区、六合石柱林及金牛湖度假区等。

4、成都都市农业

目前,成都的都市农业还在起步期,目前有名气的如五朵金花、龙泉桃花节、郫县农科村、两河森林公园、北湖公园等。但从目前来看存在政府投入大,经济收益不明显,尤其缺少整体联动、互动项目(游客参与项目)太少。

二、外环路外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龙潭街道外环路外,涉及建设、光明、新民、平丰四个社区和院东、高洪部分居民小组,属土地利用规划中的“198”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距三环路龙潭立交5公里。该片区共有47个居民小组,有居民3021户,人口10481人,幅员面积11352.75亩

第二篇: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

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

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壮大特色产业,建设优势产业带,形成粮食、生猪、果蔬、花卉等优势产业,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有利条件,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都市农业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通常表述为“都市农业区域”、“都市农业生产”。1977年艾伦·厄斯在《日本的农业模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都市农业”一词。都市农业就是利用都市中间或周边的农地,利用农民的生产经验,为都市生活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为市民繁忙的生活提供休闲观光的景观、场所、体验环境,为喧嚣的都市增添几分清新、自然的田园色彩。

一、目前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海外都市农业

1、日本的都市农业

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发展出3种主要的都市农业模式: 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http://www.找文章,到大秘书网]艺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的特色农业。

2、德国的都市农业

德国都市农业以市民农园为代表。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100平方米。租赁者要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种花、植草、种菜或是栽树、养鱼,政府都不加干涉,但其产品却不能出售。目前,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承租者已超过80万人,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国内都市农业

1、台湾都市农业

台湾都市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经营模式也呈多元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运作较为成熟的模式。

休闲农场。如飞牛农场,既欣赏秀丽的牧场景观,以可 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还可参加点天灯、搓汤圆、印T恤、做陶艺、摸泥鳅、挤牛奶、农耕收获挖地瓜等体验活动。

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

观光农园。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

民俗民宿。有效利用自然环境、景观、特色产业和文化、民俗,让人们自然接触、自然认识和体验。

亲水公园。是结合治河的水利工程,建成大面积以水为中心的休闲公园,如宜蔺县东三河公园,每年举行国际童玩节,吸引国内外儿童戏水、赏景,举行龙舟比赛。

2、XX都市农业

XX都市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海外都市农业相比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探索,已初具规模,呈现出类型多元化、功能系列化的特征。目前,XX都市农业分五个圈层:

这五个发展圈分别为:以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四个城区和部分城近郊区;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近郊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六环路以内的城近郊区;以规模化的产品和加工农业为主的远郊平原 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远郊平原及浅山区;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主要包括郊区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及与外埠基地横向联系的合作农业发展圈。

3、南京都市农业

目前该市旅游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三个圈层的布局:一是近郊区,这一地区交通方便,主要开发建设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业为主的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等项目,如江心洲农业休闲观光园;二是中郊区,主要发展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农业教育旅游项目,如蔬菜科技园等;三是远郊区,以休闲疗养、农业文化体验、风景观光为主,如溧水无想寺森林公园、东屏湖度假区、六合石柱林及金牛湖度假区等。

4、XX都市农业

目前,XX的都市农业还在起步期,目前有名气的如五朵金花、龙泉桃花节、郫县农科村、两河森林公园、北湖公园等。但从目前来看存在政府投入大,经济收益不明显,尤其缺少整体联动、互动项目太少。

二、外环路外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基本情况

龙潭街道外环路外,涉及建设、光明、新民、平丰四个社区和院东、高洪部分居民小组,属土地利用规划中的“198”范围,距三环路龙潭立交5公里。该片区共有47个居民小组,有居民3021户,人口10481人,幅员面积11352.75亩。

农民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粮食、蔬菜和养殖家禽、渔业。XX年在区政府的扶持下,建设、新居光明、平丰、高洪、院东6个社区种植了黄金梨1200多亩,目前进入试产期。平丰已发展竹架大棚无公害蔬菜100多亩,取得较好效益。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收入和务工收入,XX年人均收入在4900元左右,低于三环路周边的农民平均收入。

企业发展水平低。由于道路不畅,地理位置偏僻,该片区的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社区集体经济薄弱。光明、新民、平丰、高洪4个社区XX年才脱贫。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堰塘、土地发包收入和企业[本文转载自[大秘书网-http://www.找文章,到大秘书网]协调管理费,缺少发展后劲。XX年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在15-20万元之间。

村民农耕意识较强。由于地方偏僻,社区干部和群众的观念较落后,小农意识比较强,思想阻力比较大。

该片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分析

外环路外片区,发展都市农业具有以下优势:

1、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该片区有外环路经过,据说外环路将在此处开设路口;双龙路和龙石路以及乡村路网相连,交通方便,满足游客通行。

2、距城区近,与其他景点相呼应。距离城区15公里,同时与北湖、熊猫基地、昭觉寺、动物园等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3、地形起伏,基础较好。该片区地形起伏,有山、有水,污染小,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加之有大量鱼塘、千亩黄金梨、无公害蔬菜作基础,适合都市农业发展。

4、该片区的村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勤劳朴实、心地善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安居乐业。

三、外环路外发展都市农业的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工作全局,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勇于破解“三农”难题,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近郊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夯实基础。

明确定位,整体打造

在发展目标的定位上,该片区都市农业要从处于西南大都市的市郊出发,努力建设成为XX美丽的后花园,既美化市郊环境和调节XX气候,又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旅游场所,同时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平台。

在功能定位上,应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设施农业等。这些新型农业模式可以与XX的文化底蕴相辅相成,满足市民反璞归真的旅游心愿,为XX的人文景观旅游再添一道自然情趣和旅游美景。

要搞好该片区的都市农业,需要划分功能区,进行整体打造,各个项目之间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并且产生百玩不烦的效果。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政府根据该片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总体规划,进行功能定位,合理布局相关项目。必须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提高质量、限制数量,杜绝“遍地开花”,浪费资源。围绕发展都市农业,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带。

1、观光农业区

观光农业以观赏农业景观为主。

风趣田园:打造“稻花香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小桥、流水、人家”的胜境。划出一片区域,种植传统的水稻、玉米、小麦、红苕等,点缀一些小鱼塘,再种植一片野菜,设置风车、水车、纺织车、织布机、石臼、石磨等传统生产生活用具,供市民参观。

生态果园:以现有的黄金梨基地为基础,间种一些枇杷、柿子、苹果、樱桃等,既观光休闲又预售果树。

精品菜园:以平丰无公害蔬菜基地为基础,扩大规模,种植生态无公害时令蔬菜,提供观光、采摘之乐。

2、休闲农业区

休闲度假农业以休闲娱乐为主。

柳荫垂钓:整合现有的鱼塘、水库,开发一片区域作为垂钓区,种上各种柳树,养殖多种鱼类,开展钓鱼、网鱼、捉鱼等娱乐项目,同时配以游泳池、水上娱乐等项目,如在水面上建立木屋,搞个吃在水上、住在水上,玩在水上项目。

现代农庄: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会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庄,发展总部经济。

3、体验农业区

体验农业即游客参与生产劳作,体验农业生产的乐趣。

教育农园:设置草原、花卉、育苗、水生植物等,用生物种类多,活动内容丰富,吸引众多中小学生及家长。

市民农园:划出一小块地出租给市民,让市民自行决定如何经营,如种花、植草、种菜或是栽树、养鱼。

(四)市场运作,合作开发

政府负责总体规划,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管网、水利设施等。引进市场主体与社区合作开发,同时进行劳动力转移。建议该片区成立一个股份合作社,各社区成立 分社进行土地整理、土地流转和项目引进。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把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经营性资产通过折算成苦干股份量化到集体经济成员,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防止集体资产流失,避免引发村民上访事件,进一步融洽干群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五)加大支持,提高水准

都市农业是新生事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倡导与支持。鼓励都市农业发展,对从事都市农业的农民和企业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都市农业走的是科技致富之路,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农业领域的科技含量。为此,应培训各类农业技术人才,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该片区合作,共同开发都市农业资源。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广大农民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发展都市农业也离不开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因此还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角作用。

第三篇: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

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壮大特色产业,建设优势产业带,形成粮食、生猪、果蔬、花卉等优势产业,通过发展都市农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有利条件,让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都市农业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通常表述为“都市农业区域”、“都市农业生产”。1977年艾伦·厄斯在《日本的农业模式》一书中明确提出了“都市农业”一词。都市农业就是利用都市中间或周边的农地,利用农民的生产经验,为都市生活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为市民繁忙的生活提供休闲观光的景观、场所、体验环境,为喧嚣的都市增添几分清新、自然的田园色彩。

一、目前都市农业发展情况

(一)海外都市农业

1、日本的都市农业

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发展出3种主要的都市农业模式:(1)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2)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本文转载自[-http://www.找文章,到]艺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3)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的特色农业。

2、德国的都市农业

德国都市农业以市民农园为代表。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每个承租人租地100平方米。租赁者要与政府签订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种花、植草、种菜或是栽树、养鱼,政府都不加干涉,但其产品却不能出售。目前,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承租者已超过80万人,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二)国内都市农业

1、台湾都市农业

台湾都市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经营模式也呈多元化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运作较为成熟的模式。

(1)休闲农场。如飞牛农场,既欣赏秀丽的牧场景观,以可品尝自产牛奶、奶酪、牛肉,还可参加点天灯、搓汤圆、印T恤、做陶艺、摸泥鳅、挤牛奶、农耕收获挖地瓜等体验活动。

(2)教育农园。是利用农场环境和产业资源,将其改造成学校的户外教室,具备教学和体验活动之场所、教案和解说员。

(3)观光农园。是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以较好的设施和高科技含量,进行生产并以此吸引游人,向人们展示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多姿多彩的产品。

(4)民俗民宿。有效利用自然环境、景观、特色产业和文化、民俗,让人们自然接触、自然认识和体验。

(5)亲水公园。是结合治河的水利工程,建成大面积以水为中心的休闲公园,如宜蔺县东三河公园,每年举行国际童玩节,吸引国内外儿童戏水、赏景,举行龙舟比赛。

2、北京都市农业

北京都市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海外都市农业相比起步较晚,但经过近20年的发展探索,已初具规模,呈现出类型多元化、功能系列化的特征。目前,北京都市农业分五个圈层:

这五个发展圈分别为:以景观农业和会展农业为主的城市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四个城区和部分城近郊区;以精品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近郊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六环路以内的城近郊区;以规模化的产品和加工农业为主的远郊平原农业发展圈,主要包括远郊平原及浅山区;以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为主的山区生态涵养发展圈,主要包括郊区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山区及与外埠基地横向联系的合作农业发展圈。

3、南京都市农业

目前该市旅游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三个圈层的布局:一是近郊区,这一地区交通方便,主要开发建设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业为主的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等项目,如江心洲农业休闲观光园;二是中郊区,主要发展观光休闲、农耕体验、农业教育旅游项目,如蔬菜科技园等;三是远郊区,以休闲疗养、农业文化体验、风景观光为主,如溧水无想寺森林公园、东屏湖度假区、六合石柱林及金牛湖度假区等。

4、成都都市农业

目前,成都的都市农业还在起步期,目前有名气的如五朵金花、龙泉桃花节、郫县农科村、两河森林公园、北湖公园等

。但从目前来看存在政府投入大,经济收益不明显,尤其缺少整体联动、互动项目(游客参与项目)太少。

二、外环路外片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龙潭街道外环路外,涉及建设、光明、新民、平丰四个社区和院东、高洪部分居民小组,属土地利用规划中的“198”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域),距三环路龙潭立交5公里。该片区共有47个居民小组,有居民3021户,人口10481人,幅员面积11352.75亩。

农民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粮食(水稻、小麦)、蔬菜和养殖家禽、渔业。2003年在区政府的扶持下,建设、新居光明、平丰、高洪、院东6个社区种植了黄金梨1200多亩,目前进入试产期。平丰已发展竹架大棚无公害蔬菜100多亩,取得较好效益。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养殖收入和务工收入,2005年人均收入在4900元左右,低于三环路周边的农民平均收入。

企业发展水平低。由于道路不畅,地理位置偏僻,该片区的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

社区集体经济薄弱。光明、新民、平丰、高洪4个社区2005年才脱贫。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集体堰塘、土地发包收入和企业[本文转载自[-http://www.找文章,到]协调管理费,缺少发展后劲。2005年社区集体可支配收入在15-20万元之间。

村民农耕意识较强。由于地方偏僻,社区干部和群众的观念较落后,小农意识比较强,思想阻力比较大。

(二)该片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分析

外环路外片区,发展都市农业具有以下优势:

1、道路畅通,交通方便。该片区有外环路经过,据说外环路将在此处开设路口;双龙路和龙石路以及乡村路网相连,交通方便,满足游客通行。

2、距城区近,与其他景点相呼应。距离城区15公里,同时与北湖、熊猫基地、昭觉寺、动物园等景点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3、地形起伏,基础较好。该片区地形起伏,有山、有水,污染小,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加之有大量鱼塘、千亩黄金梨、无公害蔬菜作基础,适合都市农业发展。

4、该片区的村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勤劳朴实、心地善良,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安居乐业。

三、外环路外发展都市农业的建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工作全局,着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勇于破解“三农”难题,大胆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和近郊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夯实基础。

(二)明确定位,整体打造

在发展目标的定位上,该片区都市农业要从处于西南大都市的市郊出发,努力建设成为成都美丽的后花园,既美化市郊环境和调节成都气候,又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旅游场所,同时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转移就业提供平台。

在功能定位上,应该强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发展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在强化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丰富文化生活的功能,即发展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设施农业等。这些新型农业模式可以与成都的文化底蕴相辅相成,满足市民反璞归真的旅游心愿,为成都的人文景观旅游再添一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思考关于在外环路外发展都市农业的思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壮大…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