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与说明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与说明

2013年广东省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

4.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二、考试内容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5.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 大抗议书

② 内战

③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① 法国大革命

②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5)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①《独立宣言》

②《人权宣言》

4.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

(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为课程标准中的选修内容

(2)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

(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篇:2014山东高考文综考试说明

2014山东高考文综考试说明及考试样题(省考试院发稿)

文科综合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科书。

二、命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命题保持相对稳定,体现新课程理念。

四、命题力求科学、准确、公平、规范,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确定文科综合科目的考试内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的整体把握和综合运用,体现学科特点,注重运用所学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出创新性思维和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内容

三地理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二)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部分选修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其中,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根据教育部《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山东省地理选修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确定2014年山东省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地理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环境保护”三个模块的内容。另外,由于高中与初中的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初中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3)大气受热过程

(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6)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4)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3)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5)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3)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4)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5)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6)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4)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四部分

地球与地图 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相关部分。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选考内容

选考一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

(1)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2)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选考三

环境保护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III.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试卷结构: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满分为300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每科总分均为10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35道题。其中地理12道题,历史11道题,思想政治12道题。每道题4分,共140分。

第II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160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地理、历史、思想政治各2-3

道题,共140分,试题只涉及单学科的内容,不涉及跨学科综合;选做题部分,凡列入山东省2014年普通高考文科综合科目考试内容的每个选考模块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地理、历史两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道试题的分值均为10分,共2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

第三篇:2014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部分重点关注

2014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部分重点关注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考查情况:2013年考宗法制、2012年考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2011年考科举制、2010年考宗法制。

2014年重点关注:重点复习分封制、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也要关注。

二、中国古代经济

考查情况:2013年考查重农抑商、2012年考查牛耕、2011年考土地问题、重农抑商、2010年考土兼并。

2014年重点关注:重点复习小农经济特点,元明清瓷器,宋朝交子、夜市、坊市界限,明清时期商业发展新特点,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三、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考查情况:2013年考陆九渊心学、2011年考三教合一、2010年考王阳明心学,大题考宋代文学艺术。

2014年重点关注:程朱理学、董仲舒思想,也要留意明清时期四大思想家思想(李贽的异端思想、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为重点)

四、近代中国政治

考查情况:2013年考辛亥革命、左倾错误、2011年考辛亥革命、北伐,2010年大题考甲午战争

2014年重点关注:太平天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合作)

五、近代中国经济

考查情况:2013年大题考查洋务运动

2014年重点关注:小农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后,一战期间,30年代,解放战争)

六、近代中国思想

考查情况:2012年考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大题考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014年重点关注:新文化运动、洋务派思想中体西用。

七、现代中国政治

考查情况:2013年考70年代反对霸权主义,2012年考第一届全国人大,中美关系,2010年考新中国外交

2014年重点关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三大制度一部宪法)、50年代的外交。

八、现代中国经济

考查情况:2012年大题考计划经济,改革开放,2011年考大跃进,大题考计划经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2010年考改革开放。

2014年重点关注: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三面红旗、八字方针调整,大题要关注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城市、市场经济)。

九、现代中国思想

考查情况:2010年考双百方针

2014年重点关注:邓小平理论、新中国的教育、双百方针遭到破坏、两弹一星

十、近代西方政治

考查情况:2013年考法国共和制,2012年大题考西方民主政治,2011年考德国代议制、巴黎公社,2010年考法国大革命

2014年重点关注:美国的民主共和制(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原则)、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

十一、近代西方经济

考查情况:2013年大题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2012年考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海上马车夫、工业革命。2010年大题考工业革命。

2014年重点关注:本部分内容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其中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三个内容考得最多,也必然是2014年高考考查的重点。除了以上三个内容外,也要关注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十二、近代西方思想

考查情况:2013年考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进化论,2012年考宗教改革、浪漫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11年考相对论,2010年考启蒙运动、进化论、马克思主义

2014年重点关注: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启蒙运动、牛顿经典力学。

十三、现代西方政治

考查情况:2013年考冷战,2012年考多极化趋势,2010年考冷战

2014年重点关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部分也是历年考查的重点,也要关注。

十四、现代西方经济

考查情况:2013年考新经济政策,大题考经济全球化,2012年考罗斯福新政、斯大林体制,布雷顿森林体系,2011年考马歇尔计划,大题考70年代的经济调整。2010年考区域性经济组织。

2014年重点关注:福利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斯大林体制、大题要关注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

十五、现代西方思想

考查情况:2010年考现代主义

2014年重点关注:现代主义、量子理论

十六、古代西方政治

考查情况:2013年考陶片放逐法,2011年雅典民主政治。

2014年重点关注: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公平、正义,对后世影响)

十七、选修部分

考纲要求要考的内容有:《大宪章》、《人权宣言》、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戊戌变法、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014年重点关注:就近几年来看,选修课本的内容都没考,但各地模拟题偶尔有出现这部分内容,大都集中在商鞅变法和明治维新这两个内容。

附: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一、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

1、政治方面:①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和宗法制走向崩溃,世卿世禄制被打破。②各诸侯国变法,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经济方面: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小农经济出现。②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③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黄金白银也开始用为货币。

3、思想方面: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以法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②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

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二、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

日本著名历史学家内藤湖南提出了著名的唐宋变革论观点。内藤湖南认为,中国历史从中古转变为近世,是一大变革,这变革把唐宋分割,故后来以“唐宋变革”称之。此学说认为唐末五代是自中世转入近世期的典型过渡阶段,盖因唐宋之际,无论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至宋代遂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也就是许多近代的历史现象,都在宋代逐一显示出来,因此唐末五代是各类史事逐渐转变的过渡期,而宋代则是近世期的开端了。

1、政治方面:政治制度走向成熟,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宋朝建立二府三司制。

2、经济方面:①商品经济繁荣,唐代出现柜坊和飞钱,宋代出现交子,坊市界限被打破。②唐宋时期,海上“陶瓷之路”发展兴盛。③重农抑商有所松动④曲辕犁、筒车⑤唐代前期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⑥宋代开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⑦唐代南方经济有所发展,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3、思想方面:①唐诗宋词。②理学、心学。③市民阶层发展,风俗画兴盛,《清明上河图》。④士人群体兴起,文人画流行。

三、明清时期(14—18世纪)

1、政治领域: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充分暴露了封建统治的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②闭关锁国政策

2、经济领域:①明清时期政府虽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但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②租佃关系遍及全国。③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明朝棉布日益流行,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⑤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新特点:工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广泛使用贵金属白银。区域性商人群体兴起。劳动力也成为商品。⑥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⑦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

3、思想领域:承古萌新。①“承古”的具体表现:理学的发展。③“萌新”的具体表现:一方面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科学技术和自然科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

这一时期,欧美国家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中西对比,中国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

四、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步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近代化全面展开。

1、政治领域: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并且取得重大成果;封建帝制的结束、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2、经济领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第一次是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第二次是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在列强侵略和近代工业的冲击下,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由政治领域逐步转向思想文化领域:1915—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成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迈向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且具有广泛深远的历史影响。

这一时期,西方欧美国家正在完成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五、过渡时期(1949——1956年)十年建设时期(1956-1966)

国际形势: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总体特征: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1、政治:《共同纲领》、巩固政权、建立社会主义三大制度;一届人大召开和1954年宪法制定,开启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

外交方面: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受两极格局的影响,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明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2、经济:经济恢复(1949——1952年);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与改造并举(即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建设成就显著。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字方针调整。

3、思想文化: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制定人民教育方针,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艺术和学术);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成为指导思想。

六、20世纪70年代

1、政治:文革中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严重践踏;70年代外交方面开创了外交新局面(三大外交成就)。文革后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拨乱反正,从僵化体制,强化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转向建立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民主与法制的重建)。

2、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文革中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文革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催动经济发展

3、思想:文革中极“左”思潮泛滥,“双百”方针被废除,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文革后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改革开放后文学艺术创作再现勃勃生机。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1977年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的重要标志之一。

七、20世纪80、90年代

1、政治: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获得突破,“一国两制”方针提出并得到成功运用。外交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2、经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1990年开发和开放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2007年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中国加入WTO。

3、思想文化:双百方针重新实施。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1995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力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世界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一、14——16世纪

总体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

具体而言: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和文艺复兴

1、政治方面: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正在逐步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2、经济方面:①新航路开辟首次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②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发生或加强,这都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3、从思想文化看,文艺复兴成为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所倡导的人文主义,不仅为正在形成 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思想武器,而且促使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这一时期,中国处在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下,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的进步,中西方的差距由此开始显现。

二、17——18世纪

总体特征:欧美处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这一阶段的历史继承了前一时期(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

1、政治领域:欧美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启动,英法美通过革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确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但由于资本主义还处在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尚弱,还未能建立起完备的民主政治制度,在当时只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2、经济领域:欧美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积极进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最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3、思想领域: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出现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即启蒙运动。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一整套政治构想,所倡导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思想原则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科学方面突飞猛进;其中,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这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中国仍在封建社会徘徊,中西对比,中国已开始明显落后于西方。

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总体特征: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

1、政治领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出现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浪潮;继荷英法美之后,日德意等国相继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但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这些国家在政治体制上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这一时期,工业资产阶级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进步。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方面看,运动中心由英国转移到法国。1864年在伦敦成立的第一国际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公开的群众性的国际组织;1871年的巴黎公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2、经济领域:英法美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逐步过渡到近代工业国家;美国起步晚

但速度快。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由于欧美国家的对外扩张,世界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此时,中国近代化刚刚起步,与西方工业化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不仅步履艰难,而且领导权始终未终未能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四、19世纪末20世纪初

总体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1、政治方面:①资本主义现代民主政治日益成熟和定型。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英法美为典型,建立较健全民主政治制度;另一种以德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与说明

第一篇:2013年广东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与说明2013年广东省高考文综(历史)考试大纲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