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九品中正制: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立大、小中正官,由他们负责考察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据此将士人评定为九个品级,然后逐级上报。最后,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所以又称九品官人法。这种制度施行之初,试图通过品评,客观、公正地考察人才,但是后来,中正官一职完全被世族把持,这种制度逐渐贵族化了,丧失了选举贤能的功能,影响了教育的发展。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是选士制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对选士制度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2、六学二馆

隋唐时官学有了较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和广文馆一馆。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广文馆则是为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人提供学习的地方。这些学校构成了唐代中央官学的主题,都直属国子监统领。

3、学田:

我国封建社会书院或地方官学拥有的资以维持办学的田产,是其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学田在宋代开始盛行,一般由官府赐予书院或地方官学,尤其是一些著名的书院一般都拥有数量较多的学田。

4、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

5、三舍法

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由太学推荐朝廷授以官职。三舍法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6、监生历事:

是国子监的一项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1372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政事”,诸司教习政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

7、八股文取试:

明清科举考试的最大特点就是八股文取士,作文的题目只能出自《四书》、《五经》,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严格限定,不能作任何发挥。八股文取士把经义考试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到极端,成为束缚士人思想的文化专制工具。

8﹑六艺教育:

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具体来说,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的内容。礼的内容极为广泛,乐的内容包括诗歌、音乐和舞蹈;射指射箭的技术训练,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书指文字,数指算法。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它包含多方面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意传统文化,也注意实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武备;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

9﹑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也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孔子所说的“类”是广义的类,即是说不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智力程度,都应作为教育的对象。“有教无类”的提出和实施,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下移,对战国时期文化学术的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出现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0﹑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的原则在《学记》中被称为“喻”,“喻”包括三个方面:“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即是引导而不牵着学生走,勉励而不强迫,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有思考余地。因此,教学要重启发诱导。《学记》以为,懂得启发的教师,才算是懂得教学的教师。

11、学而优则仕:

学而优则仕原话出自孔子的弟子子夏,意思是学习达到德业优长的程度就应该入仕从政,原意在鼓励读书人做官,让大量主要是来自平民的“贤士”从政,以改变官僚队伍的结构,促进世袭政治向“贤人”政治的转化。孔子显然赞成这一主张,他在《论语·先进》中说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吾从先进。”即明显包含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学而优则仕”在春秋时有打破世袭制的时代意义,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对保证官僚队伍的基本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

12﹑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它设立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故称为稷下学宫。稷下学宫由齐国举办,提供教学活动的经费,但它的基本细胞是私学,是一所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学校。稷下学宫的讲学具有学术自由的特点。稷下学宫起源于养士,是养士之风的一个缩影。它是战国后期文化教育中心,各家私学的集散地,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它为各家学派提供了一个交流的舞台,有些学派通过稷下学宫的学术活动得到重大发展,对促进战国的学术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稷下学宫的性质和特点:性质:(1)(2);特点: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历史意义:(1)(2)(3)(4)。(详见教材)13﹑《颜氏家训》:

颜之推——魏晋南北朝教育家,20岁步入仕途,由于身处社会动荡的时代,多次成为亡国之人,他鉴于当时许多士大夫被诛的惨痛教训,凭藉自己的学识,结合自己立身、处世、治家的经验,写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族教育指导书――《颜氏家训》一书,以训诫他的子孙。并成为后来封建社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材料。其主要观点有:

(一)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

(二)要爱与教相结合(三)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

(四)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

14﹑国子监: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也是朝廷掌管国学政令的最高官署。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中央行政部门――国子监。以前各代学校都隶属于太常寺,隋文帝时袭北齐国子寺之名,设立国子寺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国子寺为国子监,不隶太常寺,设祭酒一人,专门掌管教育。这是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设立专门教育行政部门和设置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唐代国子监总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书学和广文馆。这就是所谓的“六学一馆”。它们组成子唐代中央官学的主干。宋、元、明、清各代都设立有一处或多处国子监,或为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或兼为国家最高学府。清末“新政”期间,于1905年设立学部,国子监撤消。

15﹑京师同文馆:

京师同文馆最初是作为外语学校设立的,是近代中国被动开放的产物。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并于1862年正式开学。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典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它被视为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开始是最先进的英文馆,后陆续设立法、俄、天文、算法、东(日)文馆。1902年,京师同文馆并入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的主要特点有:专门培养洋务人才;课程侧重于“西文”和“西艺”;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它的地位:见教材305页最上面一段。

16﹑京师大学堂: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在《明定国是诏》中特别提出创办京师大学堂,而后总理衙门委托梁启超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并着手筹备。《京师大学堂章程》共8章,对大学堂的性质、办学宗旨、课程、入学条件、学成出身、教习聘用、机构设置、经费筹措及使用都作了详细规定。“戊戌政变”后,其他教育改革措施未能得到施行,但京师大学堂以“萌芽早,得不废”。

17、癸卯学制: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教育宗旨,内容比壬寅学制详备。学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四年、初等小学堂五年和高等小学堂四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五年;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为三级: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大学堂3-4年;通儒院五年。在主系列之外是为各类学堂中,主要有两类:实业类与师范类。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学制,它对改变清末学堂各自为政、互不相联的局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以后中国学制的组织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问题在于该学制的形式仿自资本主义国家,灵魂却是中国封建阶级的;其次,癸卯学制规定的一套详备、整齐的学校系统,远非中国当时的财力、人力所能实现。

18、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7月,教育部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称为“壬子学制”;1913年8月,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章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其主系列划分为三段四级。它仍保持以小学-大学教育为骨干,兼重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的整体结构。其明显特点是:①②③④⑤。(详见教材)

19、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1912年,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关于普通教育的宗旨,他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发展共和的精神。认为健全的人格必须德、智、体、美和谐发展。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20、1922年新学制及“六三三”学制:

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这个学制被称为“新学制”,或叫《壬戌学制》。又因小学6年,初中和高中各3年的分段形式,称为“六三三学制”。为使新学制的讨论有明确的方向,在学制酝酿过程即提出了相关的指导原则,具体为:①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②发扬平民教育精神;③谋个性之发展;④注意国民经济力;⑤注意生活教育;⑥使教育易于普及;⑦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新学制系统规定:儿童满六周岁入小学。小学教育六年。初级小学四年,为义务教育,可以单独设立。中学教育年限是六年,分初中和高中两级,一般情况下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高等教育分专门学校和大学两种,“六三三学制”,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了教育界的智慧和经验,考虑到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考虑到了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分期问题。正是这一学制在一定程度符合了教育规律,成为我国近代最主要的学制模式,也是历史上最稳定的学制模式。

21、“战时须作平时看”:

要求“战争发生时,全国各地各级学校及其他文化机关、务力持镇静,以就地维持课务为原则”,无论是学制、课程、学校秩序、教育经费都应该以平时为原则,“以维持正常教学为主旨”。第二,在“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总原则下,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符合战时环境”,适当“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课程”,训练抗战所需要的各种专门技术人员,但应注意适当的比例。第三,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对中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稳定作用。国民政府以“战时须作平时看”它建立在对战争持久性的抗战形势估计的基础上,坚持“抗战与建国兼顾”的原则,没有因抗战而放弃正常的教育,顾及到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这一政策客观上维持教育的连续性,为今后国家建设培养、储备了一定的人才。当然,这一政策也成为国民党控制教育、抑制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效工具。

22、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大”,1936年6月创办于陕北瓦窑堡,是为了继续培养红军干部而创办的。这是唯一一所经过抗日统一政府批准成立的,林彪担任校长。毛泽东给“抗大”提出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后来毛泽东又题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字作为“抗大”的校训。后来这三句话、八个字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八作风”。“抗大”的课程分为三类:政治课程、军事课程,另外还开设象地理常识、自然常识、算术、日语等基础文化课程。“抗大”在教学中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少而精”的原则,因为“抗大”的学制短,一般只培训半年。总之,“抗大”在九年里培养了二十多万干部。这些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起到了领导和骨干作用。

23、全人生指导

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社会改进之所用。指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杨贤江青年教育思想的核心;他旗帜鲜明的主张青年要干预政治,投身革命,认为这在当时是中国社会的出路,也是青年的出路;强调青年必须学习,学习是青年的权利与义务;对青年的生活也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第二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辞职报告

1.标题:辞职报告、辞职信、辞职书

辞去XX工作的报告、关于辞去XX职务的报告

2.称谓:尊敬的XX领导/XXX(职务)

XX公司人事部

XX党委组织部

3.正文:一份完整的辞职报告正文部分包括以下5部分内容:(简答题)

(1)提出申请辞职(一句话)

(2)感谢语

(3)辞职理由

(4)辞职时间

(5)结尾:重申辞职决心

二、工作计划

1.工作计划的文种:计划书、设想、规划、安排、方案、纲要、要点。

2.工作计划的特点:预见性、针对性、约束性、可行性。P171

3.标题:P172

A 四要素标题:计划制订单位+适用期限+计划性质+文种

例:XX学校2012年招生计划

B 三要素标题:适用期限+计划性质+文种

例:2011年第一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C两要素标题:计划性质+文种

例:速销活动工作计划

4.工作计划前言部分有两种写法:(1)依据式开头(2)概述式开头 P172

5.工作计划主体部分主要包括3部分内容:(简答题)

(1)目标(做什么、做多少)

(2)措施(由谁做、何时做)

(3)步骤(怎么做)

三、感谢信

1.称谓:尊敬的XX单位/组织

尊敬的XX先生/女士(填空)

2.正文:

开头:概括说明对方感人事迹,表明谢意。

主体:(1)具体写明感谢原因。

(2)赞扬精神品质。

(3)表明学习决心。(简答)

结尾:3种写法

(1)此致,敬礼

(2)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诚挚的谢意

(3)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多选)

3.落款:与正文相隔一到两行写

四、借条(写作题)

甲方XXX(身份证号码)今借乙方XXX,人民币______元整(大写)(¥______.00)。借款期限为: 年 月 日 到 年 月 日。

借款利息为: %(月利率)

违约责任:如果甲方不能按期归还本息,违约金______元整

借款人(签名并按手印)

XX年XX 月 XX日

五、系领带有平结、双环结、双交叉结、温莎结等多种方法。(填空)

六、个人简历

1.一份简历篇幅不宜超过两页纸内容。

2.个人简历用A4纸打印,两页纸的分单面打印。

3.个人简历上的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邮箱、邮编号码、地址。(填空)

七、期中考试复习内容

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1.讲话稿的特点:权威性、思想性、鼓动性

2.讲话稿的分类:

按时间分类:开始时的讲话(开幕词、欢迎词)

主体性的讲话

结束时的讲话(闭幕词、欢送词)

按性质分类:

1、部署动员型

2、总结表彰型

3、研究探讨型

4、传达贯彻型

5、纪念庆祝型

6、就职演说型

7、社交礼仪型

8、典礼仪式型 例子:

A徐才厚在全军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传达贯彻型)

B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纪念庆祝型)C江泽民在全军抗洪抢险庆功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总结表彰型)

D陈毅任新四军军长时的就职讲话(就职演说型)

E张天荣在民族宗教问题与国家安全研讨会上的讲话(研究探讨型)

F刘家新在西安政院2004年秋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典礼仪式型)

G佛冈县县委书记在创先争优活动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稿(部署动员型)

3.讲话稿的标题包括 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写法。

4.讲话稿单标题由讲话人姓名、会议名称和文种三部分组成。

5.讲话稿标题的写法

6.讲话稿的称谓(1)党的会议:同志们(2)代表大会:各位代表

(3)学术会议:各位专家、学者(4)国际性会议:女士们、先生们

7.讲话稿开头的写法:点题式、提示说明式、分析式、概括总结式、开门见山

式、祝贺慰问式、渲染气氛式。

8.板块式、自然式和提纲式三种

9.证明信标题一般写“证明信”即可,也有的只写“证明”。

证明信正文的最后结束语写“特此证明”,而不需要写祝愿类的话。凡个人出具的证明信应亲笔签名或盖私章

凡单位、团体出具的证明信应盖公章

10.证明信格式,复习作业(写证明信)

11.劳动合同复习课堂笔记和练习题

第三篇:领导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领导学

名词解释:

1、领导客体:是领导活动的执行者与作用对象。主要包括领导者的部署和领导的部分对象。

2、领导手段:是指领导主体适应、运用并改造环境,以及调动和激励娴熟的方式和方法。

3、行政领导:是指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权利,为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发挥领导职能的行为过程。

4、领导权变理论:是就有关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导环境因素条件下,如何选取相应的领导方式,最终实现理想的领导效果的理论。

5、内隐领导理论:有关领导概念的看法,既含有领导者是什么,又含有领导者应该是什么样的;既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要求,也表明了人们对领导者的期盼。心理学家将这种探明人们“内心“领导概念概括结构的理论称之为内隐领导理论。

6、柔性领导:就是指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利影响力,采取非强制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组织意志,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行动的领导行为。

7、领导授权:就是在组织系统内部,领导者将组织和人民富裕自己的部分职务权利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机关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从而为被授权者提供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客观条件。

8、制约授权:又叫复合授权,是指上级行政主体将某项任务的职权分解授给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使子系统之间产生互相制约的作用,以免出现疏漏。

9、领导层次:是指领导体制中纵向组织机构的等级层次,有多少等级层次,就有多少领导层次。

10、直线式组织结构:又称层次制、分级制、金字塔制或传统式组织结构。它是将一个领导系统或单位,在纵向垂直划分为若干层次(从最高的指挥中心到最低的基层单位),形成一个逐级扩散、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11、职能式组织结构:称分职制,它是一种为了完成某一较为复杂的工作任务或特定的领导功能而成立的某些专门机构。

12、委员会制:又称之为会议制或者合议制,是指在一个系统或者组织的领导机关内部,其法定的最高决策权利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行政负责人共同行使的领导体制。

13、领导文化:是指领导者群体或个体在领导实践中形成并通过后天学习和社会传递得到发展的,对于领导活动的过程、本质、规律、规范、价值以及方式、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形式,是客观领导过程在领导者心理反映上的积累和沉淀,是领导者开展领导活动和从事领导行为的内驱动力和精神导向。

14、领导者: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经过选举、任命、聘用或由群众推举出来的,能够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向着既定目标努力的、具有影响力的个人或集体。

15、领导素质:是指充当领导角色的个体为完成其特定职能职责,发挥其特定影响和作用所必须具备的自身条件,是在一定的心理生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教育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

16、领导群体结构:是在一个系统内,构成领导群体的各种人员的构成比例及其组合方式。

17、领导关系:是指领导者在进行领导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之间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和感情交往的关系,即领导主体在领导活动中与组织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发生的工作关系和非工作关系的总和。

18、群体:是指介于组织和个人之间的,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关系而集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人们的集合体。

19、非正式群体: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由于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关系、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体。

20、头脑风暴法:又称专家会议决策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专家的创造性逻辑思维对决策对象为了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做出集体判断的方法。

21、首因效应:指对人的看法过多地依赖于第一印象,因此往往形成错误的心理定势。

22、戴维现象:美国化学家戴维发现了订书匠法拉第在化学上的潜能,并将其精心培育成才,使法拉第名声大振。但此后戴维却开始贬低法拉第。伯乐由识别和培养千里马,转而处处限制和妨碍千里马奔驰,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一现象被叫做“戴维现象”。

23、思维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异。

24、强制性影响力:又称权利性影响力,为领导者所独有,它是由社会、组织所赋予的,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的影响力。

25、领导协调:就是对可能影响组织和谐的各种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控制,使组织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以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6、领导方法:是指领导者为达到一定的领导目的,按照领导活动的规律而采取的各种方式、办法、手段、措施、步骤等的总和。

27、电子政务:就是以构建一个高效、精简、弹性、有强大的创新和应变能力、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为目标,以信息技术和网络为基础平台,实现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政府内部各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以及由此方式而产生的政府领导观念与管理体制的变革。

28、弹性授权:又称动态授权,是指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授权形式。这种形式适用于任务复杂、上级对下属的能力和水平无充分把握、环境和条件处于多变状态的情况。

29、领导体制:指在组织内部与领导活动中,组织机构的设置和领导权限的划分及其所形成的用以规范领导活动范围和方式的制度体系。

30、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它与领导者、被领导者共同构成了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

31、权力距离:用来表示人们对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情况的接受程度。

32、自然性影响力:也称非权力性影响力,它源自个人自身的特点,通过潜移默化的自然过程,转化为某种动机的形式而发生作用。

简答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思想与领导实践方面的主要贡献。

答:(1)决策与执行分工的领导观念;(2)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

(3)注重领导作风与素质的领导思想。

2、简述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一条基本线索、两个研究方向。

答:(1)一条基本线索:即由价值中立理论向非价值中立理论发展。

(2)两个研究方向:一是从研究者(leader)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二是从研究领导活动(lead)入手来研究领导理论。

3、领导权利与权威是截然不同的。(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威:是指使人信从的力量和威望或是在某种范围内最有地位的人或事务。权利与权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的。

4、简述行使领导权利需要遵循的原则。

答:(1)正当性原则;(2)可行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4)效益性原则;(5)权变性原则。

3.简述领导授权需要遵循的原则。

答:(1)适当原则,即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通过一定程序进行的一定限度内的授权;

(2)责任原则,即授权的同时要明确下属的责任,也就是带责授权;

(3)可控原则,即授权不仅要适当,还要可控;

(4)信任原则,即“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5)考绩原则,即领导者授权后,就要定期对下属进行考核,对下属的用权情况给予客观的评价,并与下属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

6、简述我国领导体制的本质特征。

答:(1)人民群众的主人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3)中央集权式的领导和管理。

7、领导环境发展过程依次为适应环境、认识环境和改造环境。(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因为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包括:认识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三个方面。

这三个过程环环相扣、密切关联、缺一不可,具有时间上的相继性和逻辑上的继承性。在实现领导环境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步骤的疏漏或失误,都有可能造成环境发展的受阻、停滞甚至倒退。

8、简述领导群体的基本功能。

答:(1)群体感应功能;(2)群体互补功能;(3)群体功率放大功能;

(4)群体自调节与自组织功能。

9、领导群体的成员,必须有明确的分工,使职责与权利相称。(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正确的,符合群体领导结构优化的职权分明标准。

在领导群体内部,要明确划分和规定各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各有职,职有专司。每个领导成员对自己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要独立负责,创造性的完成。

在领导群体内部,任何一个领导都不要干涉其他成员职权范围内的事,要各守其职。

对自己职权范围以外的事,个人不能任意干预,否则可能造成内部摩擦,影响领导内部的团结和稳定。

10、冲突等同于竞争。(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冲突不同于竞争,它的特殊性质在于目标的不相容性。

也就是说,冲突双方都认为对方的目标是已方达到目标的障碍,双方的目标是不可调和的。冲突属于高对抗性行为。在竞争中,参与的各方都具有相同的目标,都必须在相同的规则下采取行动,任何一方都不能以阻碍其他参与者的行动为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二者的区别只是在于,一方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另一方目标的实现。

5.简述领导体制的特征。答:(1)系统性

(2)根本性

(3)全局性

(4)稳定性

11、非正式群体不是因为完成组织任务而是自发产生的,所以领导者不应该承认非正式群体。(辨析)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非正式群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群体类型。

在领导活动中,作为领导行为主体的领导者不但要对正式群体进行科学的规范和有效的领导,而且要对正式群体中大量存在的非正式群体给予充分的关注和重视。对待非正式群体,领导者首先的和根本的就是要承认其客观存在的普遍性,承认其作用和能量对工作的影响,并将其列入管理范围,绝不能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

在任何组织或社会的构成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必然性。因此对非正式群体的无知或鸵鸟政策是极其有害的。

12、危机就是突发事故。(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一说道危机,人们很容易就把它与突发事故或紧急事故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它们并不完全是一回事。那些能够预防的“危机”都只能称之为问题,只有那些无法预知的、被忽视的、具有颠覆力的意外事故,才算得上真正的危机。而它们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人们的疏忽而酿成的悲剧。危机是威胁决策者的核心价值或根本利益的,迫使决策者在信息不充分和事态发展高度不确定情况下,需要迅速决策的不利情势的集合。

13、危机就是机会。(辨析)

答: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是一种比较绝对的观点,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因素。就危机而言,危机并不是绝对的坏事,危机同样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在汉语中,“危机”是“危”与“机”这两个不同词义的组合,“危”具有困难、危险的含义,泛指事件来的突然,事件的发展达到了一个临界值和既定的阈值,给人已很大压力。“机”具有机会、时机、契机的含义,指事情变化的枢纽与重要关系的环节。危机具有双重性,只有抓住时机,危机才是机会。

14、简述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思想。

答:(1)单纯从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技术资源这些生产要素的投入,无法解释现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

(2)人力的取得不是无代价的,其成长过程需要消耗各种稀缺的资源,也就是说,需要消耗资本投资;

(3)人力投资的结果是将货币资本或财富转换为人的知识和能力形态,使人力与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了价值和使用价值;

(4)人力投资的目的是要获得投资收益。

15、简述人力资源的特征。

答:(1)能动性;(2)增值性;(3)开发性;(4)时效性;(5)消耗性。

16、简述现代思维方法的三个主要特征。

答:(1)系统性(2)创新性(3)思维方法的定量性

9.领导环境发展的原则有哪些? 答:(1)科学性原则

(2)层级性原则

(3)超前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

17、列举思维创新的两个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1)新颖性。思维创新贵在一个“新”字。创新性的思维活动一般都具有鲜明的开拓性和首创性;

(2)独立性。要实现思维的创新,就必须避免重复,具有鲜明的独立性;

(3)艺术性。作为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创新型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创新思维已经超越于一般的思维形式,是对思维方法和技巧的最高层次的把握,成为一种富有艺术性的思维活动。

(4)综合性。思维创新的综合性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任何思维创新都是在总和利用已有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的新的进展与新的突破; 二是思维创新是一项复杂的劳动,成功的思维创新,取决于多种思维方法、思维技巧、思维品质的综合运用。

18、良好的沟通有那些作用。

答:(1)沟通有利于消除误会,确立互信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2)沟通有利于协调组织成员的步伐和行动,确保组织计划和目标的顺利完成;

(3)沟通有利于领导者准确、迅速、完整地了解组织及部属的动态,获取高质量的信息,有助于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

(4)沟通有利于加强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同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及能力的交换,保证组织与环境协调一致;

(5)沟通有利于激励下属的斗志,激发整体创新智慧,增强组织的持续发展动力。

19、准确评价领导效能必须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的评价和衡量,而不是一次测评就能完成的。(辨析)

答: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因为领导效能作为一个复杂的、广泛的综合性体系,具有动态变化性的特点。一方面领导群体或个体的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另一方面,人的主观行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而,领导者在不同的时间其工作效能是有差异的。

因此要准确评价一个领导者的效能,不能一次就完成,必须对他在一段时间内的效能进行多次的评价和衡量,并且要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而改变效能评价的次数。

20、简述领导发展与培训的原则。

答:(1)领导发展与培训要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职位的要求来进行;

(2)领导发展与培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究实效的原则;(3)领导发展与培训应根据对象和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领导者进行不同内容与方式的培训;

(4)领导发展与培训应建立正规化的专业机构,由国家各级党校、各级行政学院以及高校的相关院系承担领导者发展和培训的任务;

(5)领导发展与培训必须与领导者的使用相结合,要与领导者的职务晋升等相挂钩。

1. 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领导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1)系统性和互动性;(2)强制性与权威性;(3)战略性与前瞻性

21、简述电子政务的作用。

答:(1)有利于优化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2)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3)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4.试述如何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

要通过领导权力制约机制的建设来对领导权力进行有效制约: 答:

(一)权力制约机制:以权力制约权力。其核心是分权,同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监督与被监督或相互监督的关系。

(二)道德制约机制:以道德制约权力。它侧重于事先的预防,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法使社会或统治阶级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他们的道德信念。

(三)权利制约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恰当地配置权利,以使它能够起到一种限制、阻遏权利滥用的作用。

(四)权力制约的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中将三种制约机制协调配和发挥功效。

6.简述领导体制的类型。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

第一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名词解释1、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选士制度。具体的实施办法大致是:朝廷在州、郡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