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2010专项规划小型水库总结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十一五2010专项规划小型水库总结

十一五益阳市国家专项规划内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情况汇报

2010年12月20日

一、水库基本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成中小型水库517座,其中中型水库9座、小型水库508座(小一型水库75座、小二型水库433座)。中小型水库总集雨面积954.6平方公里,正常库容4.5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23万亩。这些工程肩负着下游城镇、村庄100多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重任,在防洪、农业灌溉、城镇供水、发电、水产养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特别是为水资源保护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尤其是当前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物质保障。

二、水库安全现状

我市水库病险问题十分突出。由于绝大多数建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限于当时的技术经济条件,“三边”工程多,运行几十年后,有相当一部分水库存在不同程度的病险问题。长期以来,受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工程正常的维护维修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加上多年来遭遇暴雨洪水及冰冻的袭击,许多水库蓄水、灌溉功能不仅大大减弱,而且每到汛期险象环生,防不胜防,每座病险水库就象是一颗定时炸弹,严重危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2007年完成的水库安全普查资料统计,目前我市508座小型水库中有340座病险库。水库工程病险主要表现为大坝质地差、坡比不达标、防洪标准低;涵卧管垮塌、裂缝堵塞,启闭失灵;溢洪道底板冲毁、坝基冲蚀现象严重,有的水库甚至没有设臵溢洪道。与此同时,工程地处偏远,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及管理手段的落后,也导致病险水库成为我市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市多数水库防汛公路建设标准低,通讯不畅,水雨情测报及安全监测设施缺乏,特别是小二型水库村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及防汛调度命令不能及时传递到位,抢险队伍和物资不能及时组织和运抵现场,常常贻误抢险战机,给防汛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专项规划及实施情况

我市进入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内的病险水库有18处(均为小一型),批复总投资978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425万元,地方配套5362万元。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市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项目区县经过艰苦的工作,工程自2008年下半年相继开工建设,于今年12月初前相继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资589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425,地方配套1465万元(省级720万元、市级70万元、县级675万元)。所有项目均完成了主体工程投入使用验收。作为省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内容,连续两年通过了省政府的考核验收;顺利通过了财政部的绩效评估。

同时,我市完成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新编规划,有54处重点小一型水库进入中国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编规划,规划投资2.43亿元;完成了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有109处重点小二型水库进入国家规划,规划投资2.616亿元。

目前进入国家新规划内的小型水库已有17处开工建设,已下达中央资金4590万元、省级资金268万元,2011年底将投入使用。

四、主要做法

为了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办好办实,达到开工一处,受益一处、销号一处的目的,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切实抓好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责任机制。我市成立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了工作机构,合理配臵了人员,明晰了工作职责,加强了组织协调,强化了部门联动,明确政府主要领导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相关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同时,将这一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内容。项目县逐库落实了政府、主管部门、建设管理单位责任人及其工作责任,接受社会监督。在建设过程中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措施、资金、进度等问题,并加强了对现场的监督管理。通过责任机制的建立,形成了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进一步加强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在项目建设之前,我们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完成了所有项目的安全鉴定、初步设计,并经省厅复核后,进行了批复。在省厅的指导下,我们创新管理模式,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节约了资源,保证了质量,加快了水库除险加固进程,进一步规范了工程建设行为。一是以项目县为单位统一组建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项目法人,并集中进行了培训。项目由项目法人组织实施。二是以县为单位,由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对项目实行集中和打捆招标,创建了一个规范的招标工作平台,降低了工程成本,选择了精良的施工队伍。三是落实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责任。参建单位都制定了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了工作到位、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制定了病险水库控制运行方案和安全管理应急预案;落实了工程监理与质量检测单位,与益阳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站签订了质量监督与安全生产申报书,形成了“业主负责、施工保证、监理控制、政府监督”的监督体系。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实施和顺利推进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工程建设中没有发生一起质量与安全生产事故。

(三)、进一步严格计划管理,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过程中,加强了对计划的管理,严格要求项目区县按照设计要求、完成招投标建设内容。所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都实行了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按照有关管理程序进行审批,拔付到施工单位基本帐户。通过严格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确保了工程资金全部用于主体工程建设,以及资金的使用安全。同时,我们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汇报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资金问题,全力好筹资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资金安全,以及良好的施工环境,建设中我们加强了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一是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体系。建立了项目法人日常检查、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经常检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抽查,以及政府督查等较为完善的监督检查体系;按照省厅要求,每座水库至少聘请了2名职工或群众为社会监督员,建立了社会监督员制度。二是建立了病险水库网上信息月报制度,实行动态跟踪,及时掌握有关信息,处理建设中的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这种形式有利地保障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为今后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五、取得的成效

水库除险加固后,提高了大坝的结构稳定,防洪标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水库运行安全有了保障,各项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18座水库预计每年可新增或恢复防洪库容300万方,新增防洪效益1000多万元;新增或恢复兴利库容615万方,多蓄水915万方,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34万亩,新增灌溉效益600多万元。可确保受益区内农业的稳产高产,增强乡镇、工矿企业的防洪减灾能力,为防洪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特别是有的水库险除加固后,兴建了水厂,为改善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桃江县安宁水库除险加固后,兴建了年供水达40万吨的水厂,解决了20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年增加收入40万元;安化县大丰山水库除险加固后,兴建了日供水300吨的水厂,解决了长塘镇6000多人的吃水难题。水厂的兴建不仅解决了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稳定了社会,创造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水管单位增加了收入,人员工资待遇有了保障,队伍得到了稳定,工程维修经费有了一定的来源,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水库投入运行后,对搞好水库运行管理的统一指挥、科学管理、防洪度汛、责任落实,以及完善安全措施,加强日常维护等方面能起到示范作用,能进一步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六、十二五病除水库除险加固主要任务:

中央提出,要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2012年前,要完成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2015年前要完成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进入国家规划的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2013年必须完成。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一是2011年底前完成已开工的17处小一型水库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2年底前完成37处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二是2011-2013年,完成109处重点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2011-2015完成其它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第二篇: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文章标题: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社区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手段,改变社区管理和服务条块分割状况,利用覆盖整个社区的信息网络进行资源整合、开发和利用,促进信息共享,向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提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及社区发展的基础环节,是政府加强城市管理和为民服务的有效手段。社区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品位,更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一、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本文出自-http://www./]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届三中、四中、五中全精神,紧紧围绕市“十一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和《金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社区管理为龙头、社区服务为重点,拓展现代信息技术在社区管理和服务中的广泛应用,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加快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务信息化、小区智能化和家庭信息化,促进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

二、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宗旨,坚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执政为民、服务于民。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方协作,努力实现各类传输网络、资源网络间的互联互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作用,以区为中心,街道为重点,社区为基础,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信息化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市场竞争机制,以市场需求拉动社区信息化建设,努力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4、注重实效,梯度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应用,突破重点,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

通过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与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连接市、区、街道、社区各个层次的社区信息系统,促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社会公众服务信息化,培育“信息化亮点社区”,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的社区信息化发展格局。

1、建立社区信息化网络体系。建立以宽带城域网为依托,政务网为枢纽,街道为主节点,形成横联政府业务部门,纵贯市、县(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实现信息交互的统一政务外网和信息资源交换平台。

2、建立社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社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由社区居民基础数据库,电子化、网络化信息服务,交互中心、呼叫中心、互联网网站(简称“一库两化三平台”)以及信息资源管理制度构成。社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建成后,将不断适应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及部门业务和街道、社区工作的信息需求。

3、建立社区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推进信息技术在社区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建设面向基层管理和服务的信息网络,着重发展社区信息服务网络。街道办事处普及OA应用,街道、社区安装社区管理软件并联网使用,面向居民的公共事务管理50以上实现电子化、网络化;为辖区单位和居民提供的服务有50以上实现电子化、网络化;街道建立网页,50以上的社区建立电子阅览室。

4、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建立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将社区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推进信息化工作和社区建设工作的主要内容,并落实相应的机构进行组织实施;组织分工明确,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获得信息化知识和相关技能培训,街道拥有信息系统的应用维护专业人员。

5、建立社区信息化运行服务体系。实现运行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促进街道、社区业务流程和服务的优化。围绕业务工作需要和为民服务实际,分别制定相应的制度及规范,指导并保证社区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地开展;结合信息化特点,在信息资源、服务流程等方面,整合和优化各级政府部门面向社区的工作业务。建立市、区、街、社四级社区工作的业务信息数据指标体系和信息交换流程共享体系,并整合完善与之配套的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四、社区信息化建设项目安排

根据目前我们的财力物

力及街道、社区的具体实际,我们把社区建设信息化系统工程分为三步来实现:

第一步初步建网

编制一个可以基本满足目前社区民政工作要求的软件,根据实际财力许可建立至少可运行该软件的各级计算机中心(有条件的单位争取一步到位),通过电话网加部分专线的方式来组建网络;建立社区服务内部管理网络系统,提高社区服务工作的效率

与透明度。这样,可以逐步将各种资料电子文档化,完善本地化工作处理与查询,通过非实时网络使社区基层民政工作实现网络化。

第二步完善内网建设

完善系统软件功能,增加OA功能;按系统设计要求完善系统硬件建设;将各种文档资料收集齐全,并形成数据库管理;购买必要的系统软件与数据库软件;在各个服务点设立触摸屏,便于居民自己查询;与各相关部门实现网络连接与数据实时交换;实现社区服务申请管理的电脑化处理;从而使社区的大部分工作与数据处理都能在网上进行,通过专线连接,实现全局性的实时数据资料处理查询。

第三步完善系统整体建设

配置必要的软硬件,建立完善的防病毒与入侵检测机制;通过与呼叫中心等便民利民系统、基层民政业务网、因特网、政府办公OA网的连接,可以实现以下功能:将此软件的应用推广到街道、社区;居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享受服务;形成完善的社区信息收集管理及工作处理体系;最终达到提升社区工作的品位,方便为民的实时网络化服务与管理。

《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来源于,欢迎阅读十一五期间社区信息化专项规划。

第三篇:长沙市城市管理“十一五”专项规划

长沙市城市管理“十一五”专项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以环境为中心,大力巩固和发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果,以创建最佳人居城市为总揽,努力构建现代化城市管理新框架,进一步强力推行改革,进一步强化管理,将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推向深入,实现城市管理新发展、新突破,将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努力构建和谐城管,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发展目标

以创建国家最佳人居环境奖为目标,重塑“门前三包”机制,突出站厕建设、社会环境综合整治、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渣土污染和广告整治、特色街巷及亮化工程建设重点,实现城市维护、执法、管理水平的提升(推行一项工作,重塑一种机制,突出五个重点,实现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达到二个确保,一个突破。二个确保,即确保“重心下移”后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确保“门前三包”措施全面实施,并卓有成效。一个突破,即对管理薄弱环节实现新突破。全面实现最佳人居环境奖各项指标。

城市管理要紧紧围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改善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管队伍建设、规范办事程序、培养管理人才、提高市民素质、加强维护行业监管、发挥基层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等八个方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管理观念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法制化。

(三)重点任务

1、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和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活动

“十一五”期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以创建全国最佳人居城市为总体目标,将创建指标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制定科学的方案,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力求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将我市创建成全国最佳人居城市。并将以此为基础,争创联合国最佳人居城市。

2、督查考核管理

(1)不断完善监管分离的城市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改革现行的行政管理和行业监督的关系,努力推进城市维护作业和市容秩序建设不断上新台阶。

(2)以提高城市政府执政能力和水平为目标,按照投诉响应规范化、考评依据法制化、考评制度文件化、考评过程程序化、考评痕迹表格化、考评手段现代化、考评机构正规化、考评结果透明化的工作思路,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3)始终坚持“现场查看、随机访问、全面覆盖、督促整改、形成评价”的绩效考核方式,组织实施对各城区城市管理日常工作和城市管理公用设施日常维护状况的全面检查考核与绩效评价,及时监督指导,逐步实现“主次干道展示形象,背街小巷整洁卫生,居民社区清洁优美”的要求,达到“美化、亮化、硬化、净化、序化、美化”的标准,确保“天更蓝、地更绿、路更洁”。

(4)以“市区两级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难点督办相结合,上班时间检查与空档时间抽查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在检查中不断发现问题,在不断督促解决问题中提升城市维护作业标准,着眼于建立长效地、可持续地城市管理维护作业体制。

(5)按照“市容管理属地化、维护作业专业化”要求,努力推进专业维护进社区,全面实现全市社区维护作业专业化,不断提升社区维护管理和清扫保洁水平。

3、城市市容管理

(1)“十一五”期间,全市各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水域均有清扫保洁队伍,使全市清扫保洁率达100%。

(2)“十一五”期间,加强机扫率,逐年增加达60%。

(3)加快粪渣无害化处理的研究,力争2008年底有一处设施可投入使用。

(4)开展垃圾减量化和废物综合利用工作,“十一五”期间,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2007年后启用垃圾分拣设备,加快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处理步伐。

(5)实行密闭式垃圾运输方式,管理好现有大型带挤压装置垃圾中转站,随着城区扩大,做好再建中转站的选址与设计论证,续添置载重30吨以上垃圾密闭压缩运输车10台。

(6)“十一五”期间,完成城乡结合部道路配套设施,加快背街小巷提质改造、社区改造,加修人行道、下水道、绿化带及设置环卫设施等。

4、门前市容管理

重塑城市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加强对责任制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与考核,将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纳入法治化轨道。2006年启动新一轮的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工作;2007年-2008年在全市城区主要街道推行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通过总结、完善,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检查考核评分实施细则,争取在“十一五”末全市80%以上的临街单位、门店、住户达到门前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的要求。

5、城区绿化管理

“十一五”期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绿化覆盖率达到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以上,力争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面管理维护好湘江两岸风光带(包括桔洲),主次干道临街单位要拆除违章建筑,全面恢复绿地,全市50%的单位创建成为花园式单位或园林式单位,创建100个高标准的绿化达标社区。加强对现有绿地的维护管理,在现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档次,使之做到美观、整洁、靓丽,四季有绿、四季有花,力争成为全国绿化维护先进城市。

6、市政道路建设维护管理

(1)2010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力争达到国家控制标准,不低于8平方米。

(2)完成全市城区范围内超负荷,超年限道路的大、中修改造,如城南路、德雅路、南湖路、书院路等。2006-2010年全市道路破损率控制在5%以内。

(3)市、区两级财政加大对市政维护专项设备的投入,在2010年前,各市政维护单位拥有配套完整、性能先进的市政维护专用设备。

(4)加强路政管理,严格控制城区道路的破路、挖掘地下管线的建设逐步由明挖改为顶管,到2010年力争达到城市道路地下管线施工,除抢险工程外,其他一律禁止开挖,改由顶管实施。

5、“十一五”期末,建成污水、雨水管道分开网系,将污水送往处理系统,使污水处理率到达60%以上。

7、城市管理行政执法

“十一五”期间,逐步解决各城管执法大队、中队的办公场地问题,加强城管行政执法队伍110指挥中心建设,更新添置执法装备,逐步达到一人一座的标准,逐年递增全市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人员和经费,“十一五”期末,城管行政执法人员经费达到人均每年10万元。进一步强化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制建设,将《市政府62号令》作为地方性法规进行人大立法;进一步创新执法手段,加强与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相关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的联系,推行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行政强制执行相结合的执法方式,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效果和水平。

8、小城镇管理

以创建文明卫生镇(村)为载体,以公厕建改、垃圾治理为重点,以“净化、序化、美化”为目标,加强环卫、市政、绿化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至2010年,县(市)城区及重点扶持城镇建成区达到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1平方米,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以上。每镇都有数量适当、管理良好的公厕。

“十一五”期间,以增加城市的夜间亮度和色彩为主,因地制宜设置高杆灯、泛光灯、彩灯、霓虹灯、轮廓灯及动态灯箱广告等形式进行亮化,所有临街门店采用规范化的玻璃橱窗式灯光设计。同时,建好一处夜景系统湘江两岸风光带和桔子洲,一个光景园烈士园,一条灯饰商业街黄兴路,三座灯光大桥(湘江一、二、三桥),八大灯光景区(火车站广场、芙蓉路立交桥、五一广场、溁湾镇广场、东塘立交桥、丽臣广场、绿化广场、市政府广场)。

10、户外宣传品及广告管理

户外广告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向高档次、高品位、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形式上以霓虹灯、电脑喷绘、电子屏幕、灯箱广告并以动态的为主。设置上按照我市城市管理的有关规定,合理规划,规范设置。同时将8路6广场(五一路、芙蓉路、韶山路、八一路、解放路、人民路、营盘路,五一广场、芙蓉广场、火车站广场、东塘广场、丽臣广场、荣湾广场)总体规划,高起点,打造出精品亮点。

11、装备管理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十一五”期间,要对行政执法装备管理工作的请示报告、规划计划、登记统计、动用使用、保养保管、检查与考评等基本制度进行完善。

(2)规范执法装备的日常管理。保证执法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防止发生人为损坏、丢失及被盗等事故,确保装备完好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3)充分利用网络宽带技术,建立长沙“数字化城市管理”基础平台,力争在2008年以前实现城市管理办公自动化、各种业务、数据管理规范化、移动指挥智能化、监控可视化、监督举报社会化以及外部信息交换和管理网络化,全面提高我市城市管理水平。

(4)完善现有城管网上的公共服务系统。以建成后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为载体,开设城管电视专栏、城管热线、网上咨询举报等,对城管公共服务系统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城管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服务效率和廉政建设,使之成为广大市民了解监督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渠道。

(5)借助无线数字通话技术,对现行的无线对讲机通话系统(模拟信号)进行更新换代,力争在2008年前建成快速顺畅的城市管理执法通信指挥系统(数字信号)。

12、城管法制建设

(1)继续落实和执行好行政许可规定

“十一五”期间,进一步落实和执行好行政许可规定,行政审批实现信息网络化,适时明确和调整好某些行政审批项目实施主体,如渣土管理、城区绿化、户外广告等,实行审批程序工作流程、收费项目依据、标准上网公示公开。

(2)完善城管法规体系

一是争取市人大组织制订和出台《长沙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规定》,组织编写《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法律法规汇编》,直接引用母法作为执法依据。

二是争取市人大组织修订和出台《长沙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三是争取政府制订和出台《长沙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制订和出台《长沙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

(3)实施法律监督,规范行政管理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规定,实施本系统维护作业招投标情况(包括资信调查、经济合同审核)的法规监督。

1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十一五2010专项规划小型水库总结

第一篇:十一五2010专项规划小型水库总结十一五益阳市国家专项规划内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情况汇报2010年12月20日一、水库基本情况到目前为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