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晴隆文化品牌推动晴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第一篇:打造晴隆文化品牌推动晴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打造晴隆文化品牌推动晴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中共晴隆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 刘 华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华夏文明,创造了灿烂的炎黄文化。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
一、现状
(一)晴隆县文化资源概况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是“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因为文化产业一是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的发展瓶颈,促进产业转型与升级发展;二是文化产业对提升综合实力、提升区域和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三是文化资源以精神内涵为主要存在形式,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多次开发和重复利用。晴隆县居川、黔、滇交通要冲,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人文景观较多、自然风光独特、民风淳朴,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多姿多彩。县境内山水雄奇古朴,峰奇洞异,茂林修竹,高原草场绿草如茵,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由于晴隆曾经的相对封闭和发展的相对滞后,使民众的生产、生活保留着更多的农业社会的自然、古朴的状态,原汁原味的民情、民俗、民食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都成为一种尚待开发的“富矿”。彝族舞蹈晴隆《阿妹戚托》被誉为东方踢踏舞,历史悠久,底蕴厚重,蜚声国内、扬名海外。苗族原生态舞蹈《板凳舞》、《芦笙舞》舞姿优美、舞曲动听。布依小打音乐源远流长,演奏风格自成一体,韵味久远。晴隆县旅游资源丰富,有24道拐抗战公路,三望坪、晴隆山等高原草场、光照湖、凤凰池、莫忙亭、欲飞石刻、古西城门、北盘江铁索桥等令人神往。
(二)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在文化单位有:县文体广电局、县电视台、县旅游局、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电影公司和14个乡(镇)的文化站等,在职职工72人。有文化企业1个:县新华书店,有职工13人。民营个私企业创办的歌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电玩室有8个,印刷厂1个,打字复印室9个,音像制品出租、零售3个,书报刊出租、零售4个,艺术摄影3个,工艺美术装璜3个,电影放映队1个,互联网上网服务11个。这些文化经营项目为丰富和活跃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扩大就业、涵养税源、广开财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我县文化市场的经营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在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运作方式和经济效益上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也无法与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相媲美。我县文化市场经营单位数量较多,但由于起步晚,经济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陈旧,体制僵化,产业意识缺乏。文化系统内许多单位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基本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由于体制陈旧僵化,造成市场观念淡薄,经营管理乏力,生产与消费脱节。“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等观念还比较浓厚,大多数单位还停留在出租房产收取租金的被动状态,对文化的生产属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产业意识不强,真正走向市场的单位还不多。
(二)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经逐渐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识,同时文化产业也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的视野。这都说明了文化产业概念已被广泛认同,但是,从产业本身看,这种倡导在很大程度上还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以及政策支持,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提出概念阶段。
(三)规划缺位,投入不足。政府行为和政策法律状况,构成文化产业外部环境极为重要的部分,投融资政策直接影响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投入才有产出”,这对尚处在发展初级阶段,尤其需要资本血液的文化产业来说,无疑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目前,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还缺乏整体宏观布局,各类文化经营小打小闹,短期行为较为普遍,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四)文化市场粗放,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几年来我县文化产业虽然取得了一些发展,但文化产业单位普遍规模偏小,经营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没有强势的文化产业微观主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稳定的营销网络。
(五)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不足。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存在着资源的闲置、不足和浪费同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多数民俗民间艺术仍处于自然存在的形态,成为时代和市场宠儿的还为数不多。另外,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还存在着“散”和“粗”的问题。
(六)民间艺术品市场亟待开发。我县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但大多数民间艺人是守着独特的艺术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真正解放思想,小农意识和农耕文化中“守”的观念很深,只知坐等客商上门,不知外出闯市场;二是组织形式松散,缺乏龙头企业或带头人,有自由发展、自生自灭的趋向;三是当前民间文化产品的生产大多是传统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方式,无法形成产品的规模效应;四是在政府引导和学术研究上,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很少有人研究如何指导民间文化应用及市场开发;五是对外宣传不足,作为民间艺术的主管指导单位,这些年也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经费、人力等条件的制约,宣传力度远远不够。
(七)宏观调控亟待加强。目前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我县还没有一个统一协调机构,缺乏统一规划,各自为政,亟待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形成合力。
(八)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稀缺。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是通过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创造的文化附加值来体现的。它的发展,需要大批既懂文化、又有经营头脑的管理人才的参与。目前,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三、对策建议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它与经济、政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反映着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并以巨大的作用推动或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我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群众生活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文化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比重不断扩大,人们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县发展文化产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文化产业要发展,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顺应潮流,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艺术生产自身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充分发挥我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以文化娱乐业、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美术装璜业、广告宣传、网络文化及计算机服务、旅游文化为主题或核心行业,着力培育文化产业特色品牌,重点扶持主导文化产业,构建国办文化为主导,多种结构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采取县办好文化事业单位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广播电视事业及乡(镇)办好文化站的同时,加大事业单位的投入,在现行编制、现行财政供给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增加自收自支编制,增编后扩大文化经营项目,实行自收自支,逐步实现全县每个文化事业单位创办1至2个文化项目。此外吸引社会资金创办文化企业,把大量的文化经营项目交由社会承担。通过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我县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到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产业规模和竞争力不断加强,逐步将我县建设成为文化创新能力强、文化传播范围广、文化产业程度高、文化消费市场活跃,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重要基地,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实现以上目标,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即完善一个政策,实施两大战略,做好三项规划,打造三大品牌。
完善一个政策,就是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制订并落实有利于文化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文化产业在我县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用地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的主要领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和股份制企业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实施两大战略,即实施多样化、多层次发展战略及文化精品战略。一方面,实施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战略。文化产业与任何产业一样,有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文化产品也有一个从开发期到上升期到兴盛期,然后逐步衰弱的过程。既要研制高品位,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要培育、开发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由于文化消费者的经济状况、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发展文化产业也应该多样化、多层次,以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要。即要实施集团战略、名牌战略,又要实施多路出击,充分占领市场的战略,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现象是乡(镇)文化生活贫乏,与县城反差极大,这也可以称为一种“文化二元结构”。农村的看戏难、看书难、看电影难,没有文化娱乐设施等问题,说明农村有一个潜力极大的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空间。所以,应该瞄准这一市场,用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赢得巨大的消费群体,把产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开发具有晴隆特色的文化产业资源,实现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晴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民间传统文化是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要充分发挥好这个优势,又要坚持锐意创新,适时融入时代精神,培育出我们真正的名牌精品。文化资源具有其它资源所没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的开发价值,而文化生态又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因此,文化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积极稳妥、不留后患,反对掠夺式的经营和践踏式的开发,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做好三个规划即做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业态规划、文化人才培养规划。首先,做好文化产业总体发展规划。要在保证县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发改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加强对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在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形成文化产业的中长期整体发展纲要和规划,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发展纲要和规划要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包括文化产业的保护以及如何与国际接轨等;其次,立足资源普查,尊重项目评价,科学制定文化产业业态规划。由于我县文化产业目前仍处于发展起步期,其发展格局与趋势并不明朗。所以,必须对全县的文化资源进行彻底普查。通过普查,对我县文化资源进行全面盘点,摸清家底,评估有形无形资产,建立全面反映晴隆民间文化面貌的档案资料数据库。搭建新型文化产业创意平台,依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按照“需求细分→资源整合→产品设计”的思路,进行业态整体规划;第三,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我县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归根到底是人才。分析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从目前我县情况看,当务之急是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的文化经纪人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经纪人队伍。
打造四大品牌,也就是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品牌。激活旅游市场活性要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践表明,旅游是文化的重要经济依托,文化是旅游的引力来源,特色是旅游之魂,而文化则是特色的基础,民俗是最有特色、最具活力的文化。因此,我们要努力将县域文化优势尽快转化为旅游优势,同时,借助旅游事业的繁荣,将我们蕴藏于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进一步推向市场。以精品意识开发和包装民俗文艺,提高其艺术欣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并融入现代高新科技,使其成为晴隆文化旅游产业魅力不减的重要精神支柱;制定民间文化产品整体发展规划,健全民间文化保护机制。要本着“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鼓励竞争”的原则,制定民间文化产品的整体开发规划。成立必要的研究机构,指导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既通过产业化生产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又确保民间文化产品不因产业化生产而丧失原汁原味的个性特色。政府应通过对产业组织、资金、政策、市场推广等作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扶持,丰富地方文化吸引的内容和语汇,提炼县域文化的多元象征要素。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打造以二十四道拐为代表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抓住大型电视连续剧《二十四道拐》即将在我县开机拍摄的契机,结合抗战遗迹——北盘江古铁索桥,并收集整理号抗战时期闻一多、陈嘉庚、马思聪等著名人士在晴隆举行抗日宣传讲演和音乐晚会等活动的相关资料。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着力打造传统文化品牌。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发挥晴隆丰富的石刻群及其他传统文化资源的作用,如欲飞石刻、摩崖石刻、莫忙亭、玉皇阁、龙溪石砚等。三是打造民族民间文化品牌。以晴隆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形式为依托,积极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以《晴隆阿妹戚托》生态舞蹈的开发为龙头,对苗族《板凳舞》、《芦笙舞》,布依小打音乐等民族民间文化逐步进行包装推介,形成具有浓厚晴隆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四是打造新兴文化品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互联网、手机信息等新兴传媒阵地,更加注重网上舆论及社会舆情,为晴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第二篇:建设文化旅游城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建设文化旅游城市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张爱剑 吕小军
2010年第8期 ——文化建设
近年来,鄂州市围绕实施文化鄂州战略,深度挖掘、开发吴楚文化,发展创意文化和公共文化,加快建设具有鲜明吴楚文化特色的旅游新城,效果明显。
一、加强吴楚文化综合研究,增强文化鄂州的影响力。鄂州是我省公布的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公元前879年建成的鄂王城传承下来的鄂文化,也有公元221年在这里建立的武昌城传承下来的吴文化。鄂文化和吴文化传承鄂州文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鄂州人。在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鄂州以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试点城市为契机,以建设旅游城市为切入点,注重加强对吴楚文化的开发、保护和利用。一是挖掘吴楚文化资源。我市于2005年成立了吴楚文化研究会,邀请吴文化研究专家卞孝萱教授、楚文化研究专家冯天瑜教授来鄂州指导,整理史料,辨真去伪,全面梳理吴楚文化在鄂州的发展脉络。研究专集《鄂州楚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研究》、《鄂州三国吴文化的研究与开发》已编辑发行,展示了鄂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宣传鄂州人文历史。三国时期,佛、道学在鄂州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发展,如鄂州建有西山寺、葛山建有道观等。2009年,鄂州利用组织举办的佛教、道教研讨会,梳理在鄂州流传的历史人文。此外,鄂州还充分利用鄂州铜和古铜镜这一丰富的文物资源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了鄂州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建设。三是保护历史文化遗迹。鄂州在全省率先实行文物保护“紫色规划”,把古城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老城区改造中,保留了十字街、古楼街、新民街、熊家巷、邬家巷、谢家巷等老街巷,维修保护了庾亮楼、四眼井、文星塔、怡亭铭、明清武昌城以及吴王城遗址南城垣,复建了凤凰台、明清武昌城墙、黄龙阁等人文景观。组织开展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保护和利用好牌子楼、玉莲环、雕花剪纸、葛店虾灯、泽林旱龙舟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加快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增强文化鄂州的竞争力。充分挖掘吴楚文化、“武昌鱼”饮食文化和优秀民俗民间文化,推进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催生新的旅游文化业态。一是加强文化旅游景点建设。投资建造三国吴都文化博物馆,将在今年年底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发利用三国吴都文化遗产,投资建设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一期工程观音阁公园已于2008年建成开放,二期正在建设。维修西山寺和葛山道观以及武术培训及养身基地。二是提升文化旅游品位。鄂州在城市建设中将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把城区当作最大的文化旅游景区来建设,通过旅游业的壮大来完善城市功能,通过挖掘文化的内涵来提升城市形象;将城市基础设施与文化旅游设施建设结合,增强城市的配套能力和旅游产业的承载能力;将城市品牌打造与旅游目的地打造统筹推进,建设三国吴都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宜居宜业城市。三是打造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开发三国吴都、梁子湖、红莲湖、百里长港等“一都两湖一港”,形成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滨江三国吴都旅游风光带工程将西山吴王避暑宫、吴都博物馆、孙权郊天坛、吴王试剑石、武昌门等9个景点一线串珠,形成一条三国吴都文化游精品线。以红莲大道和凤凰大道为支撑,规划建设一个环梁子湖、红莲湖,对接武汉奥林匹克公园的200平方公里运动休闲旅游区。依托梁子岛27洞高尔夫球场、红莲湖乡村高尔夫俱乐部、湖北省水上训练竞赛基地和梧桐湖运动休闲公园,形成一条运动休闲游精品线。按照“生态长港、吴楚水乡”的理念,规划建设百里长港示范区。对百里长港水系进行了生态修复和治理,海拔18.5米以下的清淤除障,种植水生植物,开展生态护坡;海拔19米以上的,则建设经济林果带和旅游观光带。启动建设25公里旅游生态长港南路,将庙岭、梁子等2个旅游名镇,梁子岛、磨刀矶、桐岭等9个具有鲜明吴楚水乡风格的民居景点,长港沿线众多的乡村农家乐、渔家乐旅游点和水生态示范项目串连起来,形成一条生态水乡游精品线,形成城乡旅游发展一体化格局。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升级,增强文化鄂州的活力。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提高鄂州的综合竞争实力。一是推进文化与城市共建,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因文化而焕发生机与活力。正在编制的《鄂州吴楚文化建设规划》,将吴楚文化融入城市建筑中。如江滩公园着眼于三国吴都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洋澜湖生态公园兼顾鄂王城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磨刀矶新社区建设按照吴楚水乡风格设计,等等。二是推进文化与产业共建,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结合吴楚文化研究结果,挖掘出诸如鄂王城、武昌城、鄂王红与鄂国、鄂国铜资源与古铜镜、武昌鱼、东坡饼、“三国菜肴”等历史题材,策划、实施一批具有历史文化积淀的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向农业、工业、房地产、餐饮娱乐等行业延伸发展,形成红莲湖休闲健身产业区、莲花山文化产业基地、百里长港民间工艺品走廊、吴都风味小吃一条街等一批文化体育产业板块。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扶持开发古铜镜复制、珍珠工艺、雕花剪纸、布贴画、麦秆画等特色文化产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三是推进文化与创意相融相促,大力发展文化
打造晴隆文化品牌推动晴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本文2025-01-10 00:21:05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68255.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