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第一篇:《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五大传统节日应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提出的背景
1、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思考
随着全球化速度加剧,各国开始重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如何保持和彰显本民族文化的特质,成为世界范围内所有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课题。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明确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目为法定假日,此举无疑是及时且具有现实意义的。在此之前,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育要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载体,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道德理念方面都非常有意义。
2、基于对幼儿发展的思考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交流日益频繁,外来文化不断渗入,社会上越来越热衷于各种洋节日和洋风俗,各种节日泛滥,传统节日被轻视,在这个大背景下,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独生子女的生活、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使很多幼儿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外来文化的冲击包围下,吃着肯德基、麦当劳,看着奥特曼、蜘蛛侠,而对自己本民族的节日文化却越来越淡漠。分析我园幼儿的现状,不难发现,幼儿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见自己,不见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传统文化精神倡导的尊重自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文明守礼的言行越来越鲜见。
3、基于教师发展的思考
由于教师队伍逐渐年轻化,青年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传统文化知识较匮乏。对幼儿园老师而言,在传统文化这个大范畴内,开展传统节日活动相对方便理解和容易操作。但是传统文化范围太广、适宜教材缺失,使得在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过程中,教师安排的课时少,对传统节日教育流于形式,活动重在讲解和知识的体认,活动内容不系统、欠深入,教学方式笼统、单一,传统节日教育的最大价值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通过传统节日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作用没有最大化体现。
4、基于园所发展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有必要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意识,并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使园所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教育应选择有社会价值的文化,这也是教育的功能所决定的。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基础,让孩子珍惜自己的节日文化、发展我们的节日文化,使中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得以传承和更新,不致面临被湮没和扭曲的命运,是我们的幼儿教育应切实肩负的重任。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五大传统节日
指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风土民情、民族心理及宗教观念。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高度认同和巨大凝聚力,比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等。
2.幼儿园教育活动
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创设丰富和合适的节日环境氛围,将节日文化自然和谐丰富地融入幼儿的生活,通过开展各类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活动感知节日的文化特征,体验节日的文化内涵,同时延伸到幼儿的家庭、社区,共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深入挖掘中国五大传统节日中与我园五大领域课程相关的教育内容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挖掘中国传统节日中与五大领域课程相关的教育内容。
2、探索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节日活动方案 1)幼儿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方案设计。2)幼儿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方案的实施。
3、探索中国传统节日活动的园本课程模式
1)利用中国传统节日,探索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方法。
2)从幼儿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幼儿发展需要,与原有课程相匹配的传统节日活动,提升原有课程的文化内涵。
3)搜集充分调动家长、社区资源,组织传统节日活动,发挥家、园、社区三者共育功能。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4.11—2015.1)
1、明确课题研究的开展方案;
2、收集文献资料,调查幼儿、家长对节日的认知与喜好;
3、选定传统节日进行课程设计;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5.3—2016.7)
根据各传统节日制定节日方案;并付诸行动将节日活动融入到教育活动中,并不断的进行反思、调整、修正课题的实践内容和方法,邀请专家进园指导,进一步丰富研究资料;继续加强教师、家长培训;并整理相关资料,进行了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6.9—2017.4)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编撰传统节日活动文集。
五、课题实施方法
(一)寻“点”法——助教师把握传统节日活动的核心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典型的习俗,为教师提供了选择教育内容的广阔空间,但同时也对教师如何抓住节日的核心意义,寻找恰当的“点”(即要素)来设计活动提出了挑战。我园每个传统节日中各个“点”的确立中,综合考虑了节日的典型性及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其实践价值就是可以帮助教师从杂乱无序的节日习俗中发现每个传统节日的核心意义,进而把握节日所承载的教育价值。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先确定每个传统节日的要点,进而拓展开来。如新年活动的点为“热闹”,如何凸显“热闹”,我们联想到“亲子”,最终设计了“亲子庆新年活动”。如端午节的“点”可以有很多个,可以是“包粽子”、“做艾包”,也可以是“赛龙舟”,但活动的重点只能突出一个,我们就以年级或是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各自的核心“点”,各单位分具特色,从全园看就全面而丰富了。
(二)环境营造法——加强幼儿与节日环境的互动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环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环境是会说话的智者、是隐形的课程,氛围更是一种教育,它会在潜移默化中“润物细无声”营造浓郁的节日氛围能给人以一种无形的吸引。传统节日有鲜明的节日特色,不仅给人愉悦的情绪,更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只有孩子们和环境互动了,那么环境的教育意义才能达到目的。在有些节日里有着多个传统习俗,这些习俗的环境创设就可以设置成互动式的,让孩子们在“赏”、“玩”、“做”的过程中体验节日的风俗。
1、主题环境:每一个节日在现实生活中和孩子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生生相连,我们根据主题活动为幼儿选择合适的节日体验活动和相适宜的环境创设。通过这些既可以欣赏又可以参与操作的环境创设,丰富了幼儿的视野,让他们直接参与,从而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感受民间的风俗活动。让孩子们浸染于布置着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内容的物质环境中,自发地与环境互动,深化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2、饮食环境:我国的传统节日里制作和品尝相应的节日食品,也成为我们庆祝传统节日的独特方式之一。幼儿通过品尝、分享传统节日中特殊的节日食品来调动幼儿对于各传统节日的感知。除夕夜的饺子、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等皆是很有特色的节日食品。孩子们可以从吃的东西来推断出节日的名称,幼儿在品尝食物的过程中也会加深其对该节日的认识。
3、文化环境:①歌谣:在开展传统节日活动中,我们还和孩子们、家长们一起收集了一些民间节日谣,如元宵节有“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中秋节有:“月姐姐多变化,初一初二黑麻麻,初三初四银钩样,初八初九似龙牙,十一十二半边瓜,十五银盘高高挂”端午节有:“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也有一些民间俗语“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不露头……”这些节日童谣、俗语都成了平时交谈的丰富资源。②听典故:传统节日传说、文学作品中,蕴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经验、生活智慧、社会习俗和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纲要》提出“让幼儿体验并认识人与人相互关爱与协作的重要和快乐”即要求我们注重对幼儿关爱的情感教育。在传统节日中都流传着各种美丽神奇的传说,其中饱含着各种爱情、亲情、人情、友谊等各种情感,蕴涵着坚强勇敢、尊老爱幼、勤劳善良等优秀品质。因此在充分考虑作品的趣味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基础上,选取了一些积极健康、寓教于乐,适合年龄特点的内容,开展了一些具有传统节日特色的语言活动,让幼儿在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中,萌发“爱”的情感。如通过《屈原的故事》,萌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古诗《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萌发幼儿爱亲人、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年的传说》、《桓景斗瘟魔》,萌发幼儿爱人民、爱他人的情感;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到了解中国神舟飞船,再到嫦娥一号空间站的建立,让幼儿感受到祖国的强大并为之自豪……幼儿对我们民族古老的传说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们就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给幼儿们听,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情感打动她们的心灵,让他们分清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教育幼儿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关爱他人的品质,从而激发幼儿学会自觉的关爱他人、富有正义感,关爱自己、富有责任感,关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等优秀品质,使幼儿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美好,引导幼儿情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4、游戏环境:在我们传统节日里蕴涵着许许多多的节日民间文娱活动,人们用各种形式进行节日庆祝活动。节日本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传统节日活动正是为幼儿创设愉快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效时机。如舞龙舞狮放鞭炮、拜年发红包、猜灯谜闹元宵、放风筝赏春光、赛龙舟打莲香、登高敬老等庆祝活动。这些游戏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竞技性特点,而且还可直接在户外开展。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合作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还能在集体活动中,在与同伴、老师交往过程中,获得了信任、支持、关爱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集体中是有价值的,能为集体做贡献的,产生了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我们在游戏中欢度节日,让游戏成为幼儿节日教育成长的有效途径。
5、作品环境
在我们传统的节日还有一些吉祥物或节日用具,如中国结、年画、对联、窗花、灯笼等,都成了我们环境中的一员。如:端午节,粽子是孩子们的最爱,而粽子的品种、式样对幼儿来说最有趣,我们有些班级就在课室一角用废旧纸盒制作龙舟,龙头上挂了艾草、香包;
(三)、活动体验法——加强幼儿对节日内涵的理解
为弘扬传统文化,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习俗。2016年《家园同乐、情满中秋》的活动,我园全体师生、家长身穿统服饰开启了浓郁的中秋传统文化体验之旅。在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中让家长和孩子开阔了眼界,在动手中进行了探索,在表演中增强了自信,在亲子共游中感受了幸福,让师生、家长都体验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如:《浓墨晕染大小手》、家长和孩子们在古筝音乐的烘托下,大手握小手挥毫泼墨,感受人文熏染。《月饼寄浓情》在温馨的氛围中,家长和孩子们一同制作月饼、品尝月饼的香甜、聊着中秋的趣事,感受团圆和分享的乐趣,体验节日的独特魅力。《冰糖葫芦制作坊》看小朋友们自己做的冰糖葫芦,晶莹剔透、清香可口,一口咬下去,发出快乐的响声,祈愿生活都像冰糖葫芦一样,甜甜美美,圆圆满满!操作区里精彩不断:如:扇诗如画、奇特变变变、创意灯笼、画香扇、情浓中秋……参与是一种乐趣,创造是一种享受,合作是一种幸福,个个心灵手巧!
2017年的迎新庙会活动在我园师幼“舞狮队”欢快有力的舞动中隆重开场。孩子们和家长们穿戴着传统服饰,小手牵大手,欢天喜地穿梭在校园,开启迎新庙会文化体验之旅。传统文化体验馆是座无虚席,泡茶、窗花、对联、国画、泥塑、鞭炮、香包、灯笼、吹画,还有年花馆,不仅孩子们受到了熏陶,家长们也跃跃欲试,亲身体验了一把。
(四)家园互动法——拓宽幼儿对节日的体验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互动,家长和教师教育理念的沟通,教育行为的一致性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首先,我们在幼儿园设置了传统节日的宣传板块,让家长对节日节庆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幼儿园教育的方向,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还有,在每个节日节庆活动开展之前,我们会发放给每位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介绍节日节庆课程,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节日的相关经验。让家长清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什么,在家配合做什么。再次,我们还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与孩子、老师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通过亲子活动唤起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使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愿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让家庭教育文化进入幼儿园,使家长重温童年的珍贵和生活的美好,重新检视自己的幸福感,更好的传承中国的节日文化。同时,拉近亲子间的融洽关系,发挥德育在家庭中的辐射作用,让孩子们与家人过节中形成重视与家人团聚,合家团圆、和和美美度佳节的和谐节日观。
1、家长助教:让家长走进课堂,真正成为教育的一员。在开展中秋节活动中,我们邀请了有糕点制作经验的家长来给幼儿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故事,现场演示制作月饼的过程,手把手地带着孩子体验做月饼,并把劳动成果带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家长每次的参与都能使我们的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清明节主题活动中,在热心家长的大力支持下,进行了“做艾粑,献祝福”社会实践活动。家长助教准备好艾蒿、面团、馅料来到了班上,家长带来的艾蒿,孩子们充满新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一说,再听家长老师介绍艾蒿的生长过程和用途等。在家长助教的示范、帮助下,孩子们高兴地动起手来!哥哥姐姐耐心地指导弟妹搓艾粑,还教他们用芝麻、枸杞等装饰,成功制成了“笑脸青团”,创意无限!端好艾粑,带着笑容,献上祝福,通过小小的艾粑将美好的期许传递给老师、保安叔叔和家长等人,也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悄悄播种到孩子的心田……在端午节来到之时,幼儿对各种口味的粽子产生兴趣,我们家长助教日就会邀请家长进到班上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粽子,一边讲解一边操作,现场为幼儿制作各种口味的粽子,同时也让幼儿进行了小小的尝试,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发展了动手能力。
2、社会活动:在开展“重阳敬老”活动中,我们让幼儿走出幼儿园,并与家长一起互动进行延伸活动。有的家长带领幼儿去小区里帮助邻居的爷爷奶奶买菜提菜;有的家长带领幼儿到敬老院去慰问,有的家长与幼儿一起画公益广告画进行环境卫生方面的宣传等,每个家庭的方式不同,带给幼儿不一样的体验和收获。在家委的组织下,我园3级幼儿及家长还参加2015顺德区重阳公益慈善健步行活动,为“顺德关爱老人慈善基金”和建设善耆养老家园筹得善款近9万元,弘扬了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和乐善好施的慈善精神。
六、研究成果
(一)、幼儿方面
1、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知识,感受魅力
幼儿全程参与传统节日的节庆准备与实施等各个各环节,持续感受着对节日的期待与节日高潮带来的满心欢喜。通过与教师、家长及相关成人共同进行传统节日教育的准备活动,幼儿切实感受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与理解。其中,节日环境布置、节日相关手工制品制作等活动均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学习、交往与合作的机会。通过观察成人的工作,幼儿不仅能够了解如何从自然界获取生存资源的具体流程,还可以接受成人工作态度的榜样示范影响。如:耐心、专注、分工协作以及内心充满轻松与喜悦等。同时,幼儿也通过亲身参与部分手工活动,锻炼与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体会给予与分享,学习协商、妥协、坚持以及相互尊重等。从许多节庆现场来看,幼儿得以体验节日习俗带来的兴奋与欢愉,感受每次活动带来的惊喜与专注,内化故事与活动游戏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纵观我们所进行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开展的历程,幼儿的外在言语、表情与行为无不彰显着其对活动的全身心投入。
2、发展了幼儿社会、语言、审美、创新、情感的能力
①节日游戏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竞技性特点,而且还可直接在户外开展。幼儿的四肢协调能力、运动能力、合作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且还能在集体活动中,在与同伴、老师交往过程中,获得了信任、支持、关爱的情感体验,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在集体中是有价值的,能为集体做贡献的,产生了归属感与认同感。②通过节日童谣、俗语都成了平时交谈的丰富资源,幼儿在节日游戏中边游戏边交谈,在交流探讨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自己情感、意愿,促进了幼儿相互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在所有环境布置中,我们都强调节日与环境的互动,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突出自制各种节日物品布置环境,营造浓厚的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烈有趣的气氛。同时加强幼儿没得视觉感受,激发幼儿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美的兴趣,提高感受美的能力。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不仅在于从小训练手的灵巧性,身体动作的协调性,而且由于动手能力的发展与大脑的发育紧密相连,通过手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积极思维,从而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动手试一试,激发其的兴趣,鼓励幼儿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元宵节制作汤圆时,我们给孩子提供好面团、馅等,让孩子们在体验包汤圆给家人来品尝,幼儿经过自己动手操作知道了包汤圆的步骤,发现食物的变化规律,不仅记得牢,还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精神,让孩子感到有成就感。⑤幼儿对我们民族古老的传说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我们就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给幼儿们听,利用故事中的角色情感打动她们的心灵,让他们分清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教育幼儿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关爱他人的品质,从而激发幼儿学会自觉的关爱他人、富有正义感,关爱自己、富有责任感,关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等优秀品质,使幼儿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美好,引导幼儿情感向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教师方面
1、开阔视野,提升了教师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理解
通过观看大量的民俗介绍,如:中央台播放的《我们的节日》;阅读民俗文化书籍、走进顺德区博馆、顺德区图书馆、民间老艺人龙舟制作坊等方式,学习民俗文化知识,丰富了教师对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了解,促使教师自身民俗文化素养的提升。同时在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教师在教科的意识及方法上有所提高,对活动的把握能力明显增强,教师能够根据活动中幼儿的关注点与需求,捕捉对幼儿发展有价值的问题设计活动,延展教育内容,并在行动研究中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此外,反思能力和积累意识亦有所提高,能够就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调整教育行为。
2、活动组织能力,全局意识增强
教师不仅是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实践的主体,也是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主导。首先,通过对节日的精神内涵、习俗以及如何将之带给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教师自身对节日形成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其次,教师在与家长共同合作完成节日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沟通者与协商者角色,包括对节日内在品质的商讨与确定,实施流程的分工与配合等。最后,教师通过对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参与,不断实现着自我完善与自我进步。
(三)家长方面
1、文化滋养
传统节日的活动中,有部分家长深度参与节庆的设计与实施,和幼儿共同期待节日的到来,并为之庆祝。如在活动准备环节,“读书会、故事会”作为家长参与传统节日精神品质与教育价值探讨的重要形式。通过自身对节日经验的唤醒,每位家长经历着与记忆中节日的再次相逢,重温往昔对节日的期盼与喜悦以及自身对节日的个人理解,种种感受与表达持续滋养着成人的精神世界。为了配合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实施,教师会帮助家长学习吟唱节日相关的童谣与歌曲。欢娱且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形式作为实践经验与精神力量的承载,帮助家长将各自所拥有的节日经历与情感由内而外地得到释放。
2、家园协作
每次节庆活动后,我们会邀请家长进行简讯分享,了解家长通过亲身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所获得的经验与感受。其中,乐乐妈妈这样说道:“曾经的三十年,节日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我从来没有思考过。每到过节,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吃喝喝,仅此而已。但通过这次活动的参与,我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它更感兴趣,并关注相关方面的信息。”景涵妈妈也对自身全程的参与体验做出这样的表述:“活动开始准备时,我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但经过大家的相互配合,活动成功的举行。我为孩子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专注、热情而感动,这一点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2016年6月简讯)简讯投稿中,家长们均表示,暂时抽离于日常琐碎而繁忙的事物,在放慢的生活节奏中打开内心,享受与幼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段美好而幸福的时光,没有任何事情比这件事更有价值。整个课题进程中,家长们最强烈的心灵感受便是“感激”和“感动”,因周围人们为活动准备与实施的辛勤付出而感激,也因活动环境、内容的布置与安排而感动。人们也许对身边熟悉的节日习俗已习以为常,往往不会深究其内在涵义。经过参与活动之后,家长们不禁为节日习俗以及背后的精神内涵所折服。许多家长表示,直至自己为人父母,才多少体会出一些节日的况味,其乐融融、美好而祥和的节日氛围让人心生温暖、不禁沉醉。很大一部分的家长对节日庆祝表现出强烈的兴奋感,其投入与喜爱的神情更甚于幼儿,在精心准备的节日氛围中重获童年般的节日感受。
3、亲子关系
一次次的传统节日活动,唤起了家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可,通过家长与孩子之间、老师与家长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引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喜欢和热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子女,激发幼儿想要过“中国节”的欲望,使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幼儿期开始传承下来,并促进了亲子关系。
(四)幼儿园层面
(1)、课题研究引领我园搭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2)、积累了一定的论文、经验总结、节日活动集等文稿资料和影像视频教学资源(3)、形成了良好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和“爱的融合”文化核心
经过课题研究,我园的教师比以前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了,尤其是对课题研究的不断追问——站在新课程背景下对课题研究意义的追问;站在如何让孩子快乐学习的角度对课题研究方法的追问;站在教育角度对课题研究内容的追问。正是有了不断的追问,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理解更加深刻,研究的思路更加开阔,研究的实施途径更加多元,更加注重家园的双向互动。传统节日文化应用于幼儿教育的活动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教育心得、活动方案集等文稿资料和影像视频教学资源,在幼儿园形成了良好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和“爱的融合”文化核心。
七、思考与方向
(一)、思考
1、进行环保的传统节日活动
现在人们爱讲环保,其实对传统节日这样的文化财富同样要有保护意识,而不能掠夺性地浪费资源。我们幼儿园与社区在开展节日活动的时候要注意不奢侈浪费,不求短期功效,并尽可能利用身边的资源,不搞大付出小收效的活动,眼光应该放得更长远一些。
2、重视“小手牵大手”的社会效应
从某个角度来说,教师对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的辐射面和辐射作用的确很有限;但受到教师影响的孩子们的行为对家庭和社会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却大得多。因此,在进行传统节日活动时,我们要大力宣传,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这样收到的功效会更大。
3、多元视角看传统节日
(二)发展方向
1、将五大传统节日活动纳入常态化教学活动中
2、进一步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
3、将节日活动与区域游戏活动相结合,让节日贯穿多个区角游戏中
4、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发动家长联系社区将节日教育活动推向社会
5、建立课题相关的园本教材,并在后期投入使用
第二篇: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市直各半年股市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
重视社会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中的作用。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地啊宁,报纸等传媒严肃的,有责任感的拂去瑞东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
3.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做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和理解程度,往往净想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三篇:结题报告
研究过程
对于课题的研究,我们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2011年10月xx日,以班级为单位,我们进行了开题报告。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三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二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一中高一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
2011年11月xx日,我们对习水五中高
一、高
二、高三的部分高才生进行访问。第13周,统计,整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第14周,完成结题报告及研究心得。
课题主要成果及形式
此次我们组的课题研究主要以高材生为研究对象,综合研究了他(她)们的课余生活、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其中,尤以学习方法为重点研究对象,分为分科学习方法和高三复习策略两部分。不仅掌握了他们的生活节律和学习“技巧”,而且,我们自己也有很大的提高。对此,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我们一方面以论文、报告、图片等形式在校园公开我们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通过现代网络将我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习水一中校园网、习水一中QQ群、百度文档文库上。
研究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都获益匪浅。首先,在和高材生们的交流过程中,提高了我们的表达交际能力,这也是对我们所学的知识的运用,让我们明白了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其次,对于习水五中的访问,我们可谓历尽波折,当然这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比如五中管的比较严,不让学校以外的学生进出;不太了解习水五中的作息时间等,这导致了我们好几次都没有成功。这个过程也让我们明白,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周详的计划,做好充足的准备,不然事情很难成功。还有,对资料进行总结、归纳,对于我们的语言归纳能力和资料整合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了解了很多学习方法,这对于以后我们的学习无疑有极大的帮助。
研究课题是对我们知识运用能力的体现,反过来又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能力,对我们自身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第四篇: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立项背景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各种期刊已有不少此类文章,各地各校.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研究,尽管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自主学习的实施尚有所欠缺:学生的整体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与生活的真实联系,学生还没真正的学会自我探究、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较少考虑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年级差异、个性差异在研究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特别是针对到具体的年级应如何操作还没有系统有效的研究;针对城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研究的较多,但较少有研究农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的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为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2014年4月,我校申报了酒泉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经有关专家的论证,被批准为立项课题。自课题组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课题实验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果,同时教师的实验能力和理论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均得到明显提高,顺利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等特点。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农村小学生 指在农村小学就读的、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小学年段的学生。这些学生年龄小,并且由于地域的文化、家长文化水平、教育条件的局限,呈现胆怯、见识少、能力弱、陌生感强等特点。
“自主学习” 是一个与“他主学习”相对立的概念,是对学习本质的概括,是高品质、高质量的学习。一般指在教学条件下学习主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能动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更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它不仅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还要让学生去发现和研究问题;不仅是让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更是在寻求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围绕探索的问题,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的去探索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教师只是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进入角色,必要时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同时在探索中学会观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总结,在探索中学会创造,在不断追寻真理中茁壮成长。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完善人格。
“能力培养
《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本文2025-01-10 00:20:52发表“精品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68246.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