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栏目:精品范文发布:2025-01-10浏览:1收藏

第一篇: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孙雪离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在注重培养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有效的语言工具。写好作文它能够锻炼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更好的去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由于我校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薄弱,作文课上往往不知如何下笔,很多学生的作文存在很多的毛病,如句子不通顺、不够字数、中心不够突出、语言贫瘠.....那如何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呢?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校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学生作文能力较差的问题。学科组员也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本阶段,我主要是通过上作文活动课提高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督促他们多看优秀作品,多动笔写写心中的所想所感。努力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做到多思、多与人交流教学经验,让自己在实践中慢慢进步。

二、本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的学生:以七(1)班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的写作情况。

2、研究方法: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写作的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具体指导方法的可操作性。

3、研究影响写作的因素:其一: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很多的农村家长还存在着落后的思想观念,对于子女的教育往往是不够的,他们也认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学生出现学习思想散漫,不认真读书等现象,很多的家长没有引起重视。其二:小学到初一,需要一个过渡时期,写作需要学生有好的语文基础和语文素养,当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基础打不好的情况下,那么写作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一大难题。对于农村学校,经费的有限,对学生的课外延伸无法做得全面。他们的视野也相对狭窄,总感觉无事可写。

三、本阶段所做的努力

(一)了解学生情况

自课题研究开始,我们便结合我校实际,对学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观察法:通过对学生在写作、生活、实践等方面的观察,从而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动态、写作能力。

2.调查法:以七(1)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采取调查法,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调查、分析。

(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作为新教师的我,不管在教学技能,还是在经验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上作文课,很多时候不知从何入手,为了能够上好作文课,我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看教学视频,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多倾听学生的心声......根据实际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易于接受作文教学课。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需要培养,培养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我经常鼓励学生写作文去学校投稿,也尽力为学生修改作文,学校有什么作文比赛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全班在班主任的帮助下还成立了学习小组,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也经常把优秀的作文作为学习的典范,让大家来共同学习,经常叫他们赏析优秀作品,学习别人的长处。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经常督促他们要养成读书的习惯,把好词好句摘抄起来作为写作素材。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学生慢慢的对写作有了一定的兴趣,也愿意拿自己的作品去学校投稿。当然班中还是存在着一些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学生,但我相信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对他们多用心一点,他们是能进步的。

(四)提高学生写作技能

作文想要写好,除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外,其实写作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作文课上,注重作文写作技巧的学习,写作技巧有如何开头、结尾、立意、构思等,让他们懂得利用写作技巧使文章生动起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五)情感的培养

文学都是建立在生活上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上的所感所悟、所见所闻都能写进作文里面。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懂得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做一个多情的人,热爱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受大自然中一草一木。多情人自然有颗敏感的心,这样才懂得从生活中提取材料,提笔有事可写。

(六)注重写作训练

写好作文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学生要自己动笔写写,在写作过程中鼓励学生遵循以下的原则:

1、渐进性原则。要坚持“句—段—篇”的训练程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多样性原则。要坚持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及写作文体的多样性。可以是故事、小说、寓言、写人、写事等。

3、持久性原则。要坚持长期、正确的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学生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四、取得的成效

一学期以来,我负责研究的内容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对于写作有了一定兴趣,能够自觉的写周记,摘抄好言好句,有些同学还自动写作文给老师批改。他们能够尝试运用写作技巧进行写作,写的作文不会太过单一,有了一些新亮点。我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反思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同时也提高个人作文教学能力。

五、存在的不足

虽然有些学生进步了,但还是存在一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对作文还是存在恐惧感。有些学生基础差,语言贫瘠,写出的作文比较单一。我对于作文的评改还不够详细,不够深入,还需努力改进。作文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很多时候不能够一对一的教学,这样一来很多学生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育,总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接受不来。作为新老师的我,不管教学水平,还是教学经验,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很多时候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把观点通熟易懂、简明扼要地说出来,好让学生更容易地接受。在以后的日子里需要继续增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以指导研究。

(六)努力方向

努力提高自身的作文教学水平,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让理论运用于实际,深入学生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培养他们写作的能力。尽量解决学生作文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内容空洞,字数不够,无从下笔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多向同行的老师沟通、探讨、多问他们的建议。这样,去上课效果会比较好。要留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关爱给予学习较差的学生。其实学生都是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当学生在慢慢进步的时候,在适当的时机给予他们鼓励表扬。同时也鼓励学生把自己认为好的作品拿给老师点评,然后在校刊发表。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善于摸索,慢慢地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现在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在课题研究组上我得到真正的成长,让我在作文教学上有所进步。但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找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1—6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六、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 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七、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八、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两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5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5、6年,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一一指导一一学生习作一一教师批改一一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曾经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先生称写作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一一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缺乏了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为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作文现状足以令我们警觉,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一、究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人物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就是根据农村小学生在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作文指路,使其作文更具目的性。

(三)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作文能力:《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称,就叫做作文能力。

作文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文能力培养的原则、方法、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和兴趣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生; 研究范围:天池小学3---5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3-5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七、研究步骤 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2月一一2016年3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研究方向。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3月一一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

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八、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九、研究重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校从2016年2月开始着手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以“五个策略”为方法和手段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

(一)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探索和归纳出了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五大策略”。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特别是对那些不愿写、害怕写作文的学生,需要我们对美文的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文,通过对产生在学生身边的平民佳作进行赏析的办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文就在生活中,美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能成为写美文的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用欣赏的眼光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应渗透在我们的每节语文课中,特别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应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训练的写作要求。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范文,题材、体裁、风格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

如《桂林上水》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学生在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2)要用欣赏的心情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生的作文常被评为“假大空废”,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编、临,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叶圣陶先生曾告戒我们:“平时对于学生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因此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能够由原来作为被动接受训练的容器自觉探求创造写作技法的主人公,让作文教学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会写”。首先要了解学生近期积累到的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师生共同选择一个共性话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分析中老师是引导者、聆听者,学生是述说者、评论者。最后当学生兴致高昂时,教师要给与鼓励和激发,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见闻、所思所想用书面的形式将它表达出来。

(3)要用欣赏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同时还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批改时多给原著以尊重,少用大面积的删改,教师要让学生有重点地去接受、去改正。如果太武断认为他这不行,那也不对,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写不好作文的,只有老师改的才是最好的,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二是注意评语的鼓励与提示功能,让评语充满童趣;有的老师写作文评语经常用“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等这些话语,学生看后不明白具体问题在哪儿,修改起来如“老虎啃天一无处下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非常注重作文评语,老师写的评语总是先肯定优点,再婉转指出不足,学生读了不但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而且获得难忘的教益。如赞美鼓励性的:“春天的景色,在你的笔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温馨提示性的:“小花猫的顽皮淘气确实很可爱,但是,小猫的样子怎样,颜色如何,如能再仔细观察,生动地写下来,小花猫就更可爱了!”也有倾心交流性的:“锅碗总要碰瓢盆,同学和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我们要相互理解、包容。”还有真诚祝愿性的:“只要你博览群书,留心观察,勤于练笔,你写好作文的心愿定会变成美妙的现实!”三是讲评时多读精彩的句段;讲评作文时,老师习惯只读那些优秀学生的好文章,当作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其他学生鲜有机会展示,偶有机会,也主要是被当作病文,供大家共同修改,口诛笔伐,得到肯定的机会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生作文能做到文质兼美的少之又少,但在某一方面写得出色的却不乏其人。老师讲评时,除挑选几篇精彩文章在班上读外,还要重点关注那些作文一般、有困难的那些同学,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他有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在班上读一读,并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4)要用欣赏的手段和方式肯定学生的作品,增加学生的写作成绩感;

我们要让学生的作文流动起来。语文老师不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同学、家长等也可以参与进来,让学生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为作文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有的教师设计了极富创意“活页作文”,学生每次作文都写在稿纸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先批阅,小组成员把分到小组内的作文轮流都批改一遍,都写上简单的、不重复的评语,发现问题,还可以找到作者当面交流。老师最后进行批阅,将每次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在上阅读课或晚上带回家阅读,作文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在班级中有效地流动了起来。然后指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并举办多姿多彩的展览:优秀“作文集”展、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作文能力较强的自不必说了,自己的佳作“上墙”了,当然喜上眉梢;作文能力较差的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文中的佳段、佳句也参展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只要老师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孩子的的心理观察世界,以孩子的标准赏评孩子的文章,就一定会发现孩子习作中的许多优点,就会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潜能。在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中开始习作的孩子,是不会还会害怕作文,孩子们在老师的尊重和引导下,也一定会敞开了心扉,畅所欲言。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秒起来;

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悟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1)利用传播媒介,在听中积累语言。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载。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选购一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让学生带回家听,学生十分感兴趣,有些句子自然而然就会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并教学生利用吃饭或休息时间通过传播媒介听些评书之类,让学生从听中认识文学名著,由此产生读的欲望。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并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作了铺垫。

(2)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教学的高妙之处。很多专家都痛心于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书声,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二、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仍有学生不能熟读课文。这与我们古人“口舌成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强调熟读背诵,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为此,对所学课文,我们要求所教中、高年级学生有选择地尽量多背,或记住大意复述课文,并且根据学校安排把小学生应该背诵的70首古诗词落到实处。不仅如此,我们还根据现有教材,增加一些诗文或优美片断,鼓励学生熟读背诵。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写作水平明显上升,大量的好词、佳句在学生作文中随处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

第一篇: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研究》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孙雪离《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培养及策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