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期末高一语文试卷分析-语文工作总结[五篇材料]

栏目:其他总结发布:2025-01-07浏览:1收藏

第一篇:年期末高一语文试卷分析-语文工作总结

一、命题思路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和教研室期末考试命题的指导意见,并依据期末考试为阶段性学业检查这一性质而组织命卷。紧扣教材,检测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本次试卷的最大特点。根据这些情况,命题时采用了方便灵活的主观题命题形式。第一题是基本知识考查,从字音、字形、文言词语解释、名言名句默写、文学文化常识积累等方面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基本技能考查上,紧扣高中新课程改革第一、二册的基本能力要求命题,此次试卷出了朗诵题、圈点批注题、诗歌鉴赏题、文言语句翻译题、文段阅读题,这些试题材料均出自课本,题目难度不大。各位老师如果分析一下每道题的详细答案,也许能很容易发现教研室此次命题的良苦用心: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细微处下功夫,摒弃粗枝大叶,能从整体感知走向文本细节;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应来自课内,课堂教学要放手发动学生,形成语文能力并能在单元内迁移从而达到向课外迁移的水平。第三题作文,占40分,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新颖,情节生动,这也是对第一、二册作文训练和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集中检测。

二、考试成绩分析

通过对部分学生考后调查和个别老师的交流,并详细分析各校的`试卷分析及《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各科成绩统计表》,教研室有以下评价意见:在新课程改革开局之年,各校教学均能立足于学生实际,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踏实勤勉,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6974人参加考试,平均分达62.30分,及格率达67.86%,优分率0.14%,最高分91分,孙中、濉中及格率70%以上,二中及格率高达80.93%。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学生没考及格,甚至有的学生考试分数过低,反映了这些学生在过去的一学期对语文学习的懈怠和忽视。

三、各校反馈意见交流

濉中(东):本试卷题型新颖,形式多样,能顾及到知识和能力的双层检测,有区分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濉中(西):能扣住新课程标准,体现出新课程理念,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较突出,较全面,对基本技能的考查略显单薄,望以后对学生的拓展阅读能力的考查再加强一些。

二中:侧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以填空、问答题为主,“双基”涉及了语言、文学的方方面面,对教与学的导向性很明确。建议增加语用题,适当减少语基题。

孙中:试题较强地体现了基础性,同时也注重对“三维”目标的检测,并紧扣课本,体现了“得法于教材”的教学思想,特别是“基本技能”的一、二题,题型较新颖,只是缺少了能力提高题,较难分出学生的能力层次。

临中:

1、命题立足课内,侧重知识考查,题型嫌单一,考查的基本上都是死知识,不能凸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

2、题干文字表达含糊,角度不够明确,方向性不强。

四、命卷反思

大家的分析与评议,都较为中肯,既肯定了试卷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试卷的不足。这些都值得教研室认真思考,这为教研室以后的命卷提供了借鉴:

1、立足于教材出题,全面检测学生对教材的学习情况,基础知识积累、基本技能形成,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自然也是我们教学和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

2、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强化学生作文训练,形成学生各种文体的写作技能,是语文教学和教学检测的重要内容。以后的命卷,将细化作文考查的能力点,细化作文评分细则,客观准确检测教与学情况;

3、更多地考虑课内与课外的衔接,在基本技能检测方面,从考查学生能力的获得到考查学生能力的迁移,试卷将增加难度和区分度,更快地和国家选拔性考试接轨。

【年期末高一语文试卷分析-语文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1.年期末评语范文

2.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3.精选语文试卷

4.语文试卷答案

5.高一语文期末工作总结6篇

6.高一期中考语文试卷

7.高一语文教师期末工作总结

8.二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

9.岑溪市八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第二篇: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高一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评价

高一语文试卷遵循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突出了对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紧紧围绕高一语文的核心知识来命制题目,题目类型规范,几乎覆盖了必修一现代文与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又有适当的延伸。作文题目既符合高一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有话说,又有新意。

二、成绩分析

本校参加考试人数2323人,平均分 83.76分。90分以上700人,优秀率30.1%。60分以300人,及格率 87%,本试卷学生最高得分110分,其中选择题最高27分,主观题最高81分。

三、错题分析,存在问题总结

我校学生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题目中:现代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与作文。

1、对于现代文基础知识虽然都讲到、复习到了,但学生掌握得不牢固,对病句等类型的题目仍是一个难点。

2、现代文阅读我们没有练习,学生答题思路较模糊,失分较多。

3、答题不规范,字迹潦草,解题技巧与答案组织还有待强化训练与提高。

4、作文跑题的虽然不多,但是内容材料贫乏,语言干瘪,记流水账的较多,可见学生平时素材积累不够,阅读量不够。

五、下一步教学打算

1、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尽量做到每节课留出10分钟左右让学生落实知识。

2、重视错题分析,让练习到位。个别题目在练习中做过,但学生错了一次,还是继续做错。学生不重视错题反思,老师在复习指导方面也不重视方法指导。有些学生能够自觉地整理“错题本”,这种做法值得大力表扬并大范围推广。如果老师引导学生仔细分析错题,应该能够让更多学生避免“掉进同一条河里”。

3、语文虽是工具科目,但学生不注重书写,经常写错别字,字迹比较潦草,以后争取在卷面上多下工夫。

4、加强学生的作文指导,让学生增加阅读量,开拓视野,增强学生素材积累意识。

5、加强团队合作,发挥集体合力作用。我们进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多听课观摩、认真评课,争取期末考试中成绩能有进一步提高。

以上是我们考试之后的总结与反思,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2016---2017第一学年七年级语文期末学情检测分析

郸城县第二实验中学 语文学科组 刘晓薇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了,临近寒假,学生们在兴奋激动中完成了此次考试。本次考试,较本学年期中考试,有了很大进步。由之前的出现问题较多,到现在的学生能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答题;由之前的口语化严重到现在的能准确使用规范的语言来组织题目答案。我想这是我们这学期来学生们最大的进步。为今后更加扎实地开展语文教学,进一步树立质量第一的教学意识,作为七年级语文教师兼学科组长,我在认真分析试卷的基础之上,以七年级的期末语文考试成绩为基准,对本次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考查范围为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书。试卷由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及写作四大板块组成,试卷第一部分为积累及运用,共3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涉及全书的重点字词的形音义、病句修改、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古诗词默写等。第二部分为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两篇文章均是课外阅读,一篇是《那年花开》,另一篇是肖复兴先生的《拥你入睡》。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在本部分阅读理解中,偏重于考察学生的主观认知,如,第16题,通过比较分析三位父亲的做法,让考生说说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要求学生陈述出理由。这类题,也是中招考试的方向,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看法。第三部分为古诗文阅读,共15分,内容分别是《狼》和诗歌《天净沙 秋思》,文言文部分采用中招考题模式,选用课内和课外对比阅读的手法进行命题,既有课内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有课外比较拓展的成分,是一道相当能考核出学生基础能力的题目。诗歌部分分别以选择题和赏析题两种形式考察。题目难度不大。第四部分是作文,计50分。为了与教材紧密配合,降低难度,留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设置了两个文题,均为命题作文。文题一:命题作文《你,让我更美好》;二:半命题作文《我生活在------之中》,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数要求600字左右。总体来说,我感觉本次试卷的难易适中,考查比较全面。四个部分分别考查了学生知识积累、分析理解、语言运用等能力。同时,此套试卷充分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原则,整个题目的设置科学有序,这一思路既考查了老师平时教学的情况,又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足之处是偏重于学生能力的考查和课外知识的考查的题目过多,作为七年级的新生,在还没有适应初中语文阅读题目难度的情况下,设计题目全都是课外阅读,且综合考察学生的分析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对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二:考情分析

第一部分题目简单,得分率80%左右。问题集中出现在第7和第8题。由于考生审题及常识积累等原因,很多学生没能得分。而第5题,作为送分题,诗歌填空,由于书写出现错别字,导致失分,至于第6小题,由于学生的课外知识和语文素养还不是很好,所以对这些带有开放性质的题,理解很不到位,往往不能领会题意,就随意下笔,导致了失分较多。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得分率在50%左右,失分原因有:学生整体阅读意识薄弱,缺乏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能力较差;有些学生答题方向正确,但语言组织能力差,表达不简洁,不明确;开放性试题答题内容空洞,谈感受、看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泛泛而谈,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独特的看法、见解。最重要的是,七年级新生还没有学会用规范的语文专业术语去答题。

第三部分的课内古诗文阅读,得分率在60%左右,失分原因有:

1、识记理解不够;

2、文言基础掌握不牢,缺乏文言翻译的正确方法,出现句子译得不完整、不准确;

3、古为今用的理解、迁移能力极差。

第四部分作文,得分率在75%左右。两个作文题都不太难,贴近学生生活。存在的问题有:①个别学生字数不足,书写潦草,涂改较多;②部分学生开头废话一大堆,切题太慢;结尾不会总结,点明中心;③不能根据中心有效地选择典型材料,或者是作文中没有具体的事例,大段的空洞说教;④内容虚假,有拼凑之嫌。⑤抄袭现代文阅读。⑥文不对题,甚至直接不按照要求作文

三、自我反思

通过本次考试,,我发现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文的例子作用重视不够,对阅读未过好“四关”。古诗文阅读和课内阅读选自课内,从答题的效果来看,部分学生对教材还不能熟练掌握,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充分的利用例子来举一反三。因此,教师要在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上下功夫,要把知识点落到实处。将“字词关”、“课文关”、“背诵关”、“练习关”扎扎实实落实到位。

2、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要在多读、多听、多说、多写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础,并加大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辨的习惯。

3、要进一步夯实语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

4、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新的课标对古诗词文言文的篇目增多,力度增大,足见对经典古诗名著的重视。特别是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虚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

5、进一步加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处理的实践能力。

6、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在作文内容上下大力气,向阅读教学要作文能力,从而做到习作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多去实践、感受,写真事、抒真情,还要加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本次期末考试的分析。

2017年01月14日

第四篇:2017高一期末语文试卷.doc

绍兴一中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唐海燕

校对:叶建红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吟哦ò

觇标chān

睇眄 ...miǎn

虎兕出柙.xiáB.瞭望liào

鬈发quán

藤蔓n

弃甲曳兵yè ...mà.C.齑粉jī

趿拉tā

罪愆角之势jī ...qiān

掎.D.苗裔

沙渚

安步当车dàng .yì.zhǔ

耄耋.dié.2.下列选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羁糜

壅塞

显像管

消声匿迹 B.蛰居

宣泄

暴发户

有史可稽 C.呕气

辐射

座标系

拾人牙慧 D.恢谐

更迭

名信片

厝火积薪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个年财政收入不足3亿元的贫困县,偏要打肿脸充胖子,筹措亿元巨资建造一个超级豪华的文化宫。尽管公众议论纷纷,不赞一词,但当地的某些官员却不以为意,依然我行我素,仅以“有问题上级会查”来回应,这是对公众监督权的极大轻视。A.打肿脸充胖子 B.筹措

C.不赞一词

D.不以为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此前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仍无缘奖项。

B、大量事实表明,90%的长期吸烟者,记忆力和嗅觉灵敏度都明显迟钝和减退。

C、进入冬季以来,天津水上公园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雪上、冰上娱乐项目深受市民欢迎。D、冼星海的音乐理论和实践,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过去不仅起过重要的作用,就是今天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5.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只有当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①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 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编延不绝 ③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

④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个民族的风骨

⑤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

A.④③⑥⑤②①

B.①⑥②④⑤③

C.④③②⑥⑤①

D.②①⑥⑤④⑤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演讲稿也叫演说词,它是在较为浓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共场所发表的讲话文稿。它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和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和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B.曹禺的主要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等,《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30年的纠葛,表现旧家庭的罪恶。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故又称“诗三百”。“诗经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D.《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7.下列选项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离骚》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前七节自叙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后六节表现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但面对强大的统治阶级,也表现了屈原愚忠而软弱的一面。

B.《拿来主义》一文的论证结构一目了然,前四段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后六段论述“拿来主义”;批驳种种“非拿来主义”,是为了正确地看待“拿来主义”,为论证“拿来主义”扫除层层障碍。

C.《蜀道难》以七言为主,其余是散文化的杂言,句式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了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同时,该诗融贯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用奇特的想像让景色带上浓郁的主观色彩,赋予诗人情感的气质。

D.“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一句,运用了类比的论证方法,意在强调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划时代意义。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后面题目。(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题2分。)

(一)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

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赵王鼓瑟

弹奏

B.左右皆靡

倒下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回头

D.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献礼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如张目叱之

是寡人之过也 ..B.秦王为赵王击缻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请奉盆缻秦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 ..D.终不能加胜于赵

移其民于河东 ..10.下列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遂与秦王会渑池 A.斯固百世之遇也 B.恐年岁之不吾与 C.将以有为也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11.对上面文字评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秦王“秦王怒,不许”“不怿,为一击缻”的描写,表现了他色厉内荏、难以下台的窘态。

B.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中“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而“跪”表现了他对秦王的恭敬,显示出两人地位的悬殊。C.文字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这场紧张的斗争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D.“渑池之会”表现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同时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蔺相如蔑视权贵的凛然气概。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4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2分)

(二)蒋琬得诸葛亮器重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也,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先主大怒,将加罪戮。军师将....军诸葛亮请曰:“蒋琬,社稷之器,非百里之才也。其为政以安民为本,不以修饰为先,愿主公重加察之。”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仓卒但免官而已。琬见推之后,夜梦有一牛,头...在门前,流血滂沱,意甚恶之,呼问占梦赵直直曰夫见血者事分明也牛角及鼻公字之象君位必当至公大吉之征也顷之为什邡令。先主为汉中王,琬入为尚书郎。建兴元年,丞相亮开府,辟琬为东曹掾。举茂才,琬固让刘邕、阴化、庞延、廖淳,亮教答曰:“思惟背亲舍德,以殄①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迁为参军。五年,亮往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八年,代裔为长史,加抚军将军。亮数外出,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密表后...主曰:“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三国志》)...

【注】①“殄”:通“腆”,丰厚,美好。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奄至广都

突然 .

B.琬见推之后

推崇,称赞 .

C.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

雅:向来 .

D.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赞:帮助,辅佐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见琬众事不理,时又沉醉

B.琬常足食足兵以相供给 ....

C.又使远近不解其义

D.后事宜以付琬 ....15.下列旬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 .

以资政殿学士行 .

B、先主尝因游观奄至广都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先主雅敬亮,乃不加罪 .

今君乃亡赵走燕 .

D、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 .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出游暗访至广都,见蒋琬不理政事,要给他定罪,后经诸葛亮求情,才免去罪名。

B.蒋琬曾请赵直占梦,赵直胡乱欺骗他有大吉之兆。

C.蒋琬坚辞茂才之举,诸葛亮认为这样做既不能使百姓得到好处,又让大家心里不痛快。

D.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年期末高一语文试卷分析-语文工作总结[五篇材料]

第一篇:年期末高一语文试卷分析-语文工作总结一、命题思路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和教研室期末考试命题的指导意见,并依据期末考试为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