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栏目:其他总结发布:2025-01-07浏览:1收藏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

B、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②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作为商品,必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缺一不可。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A、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

①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注:偶然的物物交换不是等价交换。)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

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③货币的职能:

A、基本职能:(1)流通手段,只需现实货币。(2)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B、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如:工资,地租,利息,税款等。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在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

3、纸币:

①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

②发行:国家有权但不可随意发行纸币。货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A、通货膨胀

实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表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B、通货紧缩

实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表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4、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A、信用卡:含义: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B、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①转帐支票:付款单位开票后,收款单位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

②现金支票:是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5、外汇、汇率

(1)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外汇汇率:一定单位的外币兑换本币的数量。兑换数量比以前多外汇汇率升高,外币币值升值,兑换数量比以前少,外币贬值,外汇汇率降低。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含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2、价值决定价格

A.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

价格变动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

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上升,生产者扩大规模,增加产量;反之,缩小规模,减少产量。

(2)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那种生产要素价格下降,生产者增加这种要素的使用,反之,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和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

2、消费类型:

(1)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2)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赁消费。

3、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4、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②求异心理③攀比心理④求实心理

5、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

①消费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关系: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结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与动力。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1.把握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足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产力发展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4.解放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公有制为主体

(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含义

指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

是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包括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

地位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

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保障国家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发展战略性产业、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关键作用

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3)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4)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措施:

①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②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4.非公有制经济(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1)地位: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范围: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3)作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

5.混合所有制经济

(1)含义: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2)地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3)作用: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3)原因(必然性):①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要求(措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公司的类型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类型:包括_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

(3)地位: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4)义务:必须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5)组织形式: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2.公司

(1)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2)法定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二者的共同特征是有限与合股(集资入股);区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将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则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发现股票,条件满足能上市交易,有限责任公司不行。

(3)组织机构

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

经理

监事会

性质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监督机构

职能

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事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经济生活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商品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A、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B、必须用于交…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