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精选合集)
第一篇: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大财政、大国资”理念,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总结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紧抓促增收保平衡,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圆满完成组织收入任务。面对疫情性减收、经济性减收、政策性减收“三叠加”影响,从年初开始倒排收支计划,把握收支节奏,把预算平衡工作当作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减税降费、开源节流、涵养税源,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亿元,增长4.7%,在稳增长的同时,也为我市争先创优工作做出了贡献。二是多渠道增收节支。一方面有序盘活土地、矿产、改田造地指标等国有资源,为保平衡弥补了资金缺口;
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收入形势研判,加大建筑业税收管理服务力度,全面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在极大困难下保证了收支平衡。三是积极落实惠企利民政策。迅速组建政策专班,不折不扣兑现“五减”政策13.76亿元,完成任务数的220.2%,专班工作走在金华前列。帮助16家企业争取再贷款2.04亿元,安排贴息243万元,同时建立惠企利民资金池,提供必要的政策储备。四是竭力争取资金要素保障。抢抓政策窗口,争获两直资金、政府债券、养老保险调剂金及各类专项补助53.1亿元,增长81.8%,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财政动力。
(二)紧抓防风险去隐患,筑牢财政运行安全防线。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稳步实施隐性债务八年化债计划,全年累计化解76.5亿元,化债率为258.1%;
置换限额内到期债券3.4亿元,有效降低了筹资成本。二是防范社保基金运行风险。进一步夯实地方筹资责任,全年安排30.5亿元充实社保基金,其中争取到直达资金、养老保险省调剂金11.12亿元,确保了养老金待遇及时足额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统筹防范“三保”风险。妥善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将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相关支出摆到最优先序列,建立健全库款管理机制,全力争取省调度款支持,确保了我市行政运行稳定。四是加强防范“9+2”风险点。对标对表做好财政风险预判,动态制定风控举措,保证了应急有预案、防控有实效。
(三)紧抓保重点优结构,全力助推实施“四大战略”。一是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做到应减尽减、应缓尽缓、应保尽保,稳步助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进一步支持扶优扶强,全面兑现涉企奖励政策7.57亿元,资金量同比翻一番,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25.6%。另一方面,发放1058万元消费券对冲疫情影响,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二是助力打造城市区位优势。千方百计与省厅对接,和相关部门共同争取了金建高铁、临金高速、上华至琅琊公路等债券资金10亿元,优化351国道等重大项目的资金拼盘方案。三是支持提升文旅品质。出台全域旅游发展政策,加大文化事业费投入力度,安排230万元上线智慧文旅平台,安排文物保护经费2121万元,拨付2164万元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多点促进文旅融合与城乡协调发展。四是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电子化,提质政府采购金融服务,开启“绿色通道”畅通疫情物资购置渠道。深入实施“聚兰工程”,兑现人才购房补贴、科创园奖励等706万元。五是着力服务民生事业。统筹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扶贫、教育、农业、医疗、养老、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特别是财政、国资联动筹资1.42亿元,统筹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稳预期;
不折不扣落实了教师工资待遇政策;
落地了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政策性农信担保服务等多项省级示范项目。全年安排民生支出54.9亿元,增长18.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2%。
(四)紧抓严监管增效能,全面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一是持续提高财政资金执行率。建立健全资金使用进度通报制度,扶贫资金、直达资金及债券资金的执行进度均达到100%,推动了全面脱贫攻坚、逆周期调节等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二是切实保证资金安全。分批开展扶贫资金和基层财政资金安全检查,深化非税收入、财政票据“双随机”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查找漏洞、分解责任、整改提升。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抽取重点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多渠道举办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实现了宣传对象全覆盖。三是提升绩效管理效能。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建成分行业、分领域的核心绩效指标体系,上线“预算云”实现预算绩效一体化管理。对410个预算项目开展绩效自评,抽取52个项目进行复核与重点评价,探索评价结果运用与预算编制挂钩新机制。四是推进财政资金保值增值。组织开展新一轮公款竞争性存放,累计招投标金额21.85亿元,更好发挥为民理财管财的职能作用。
(五)紧抓挖潜能激活力,持续做大国资做强国企。一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产。推进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和集中统一监管,22家国企与原主管部门脱钩,1家经营性事业单位完成企业化改制,6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实现公司制改造。稳步推进国企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建立健全考核激励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目前我市国企总资产达到629.3亿元,全年净增加121亿元,资产负债率为64.0%,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二是增强国企盈利水平。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指导四大集团做强主业、拓展业务,并逐步提高其对重大工程的参与度与贡献水平。从职工招聘、干部选拔、队伍建设等方面强化国企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盘活资产资源。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将闲置、出租的14.2万平方米房地产划转相关国企,实现153处房产公开拍租收入1070万元。有序推进政府性投资入账管理,加强资产有效统筹、科学配置和保值增值。
(六)紧抓优作风提动力,驰而不息推进队伍建设。一是稳步提升政治素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当作首要政治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局班子带头管阵地、把导向、强队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二是推进学习与实践相统一。坚持政治、业务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建立健全局党组中心组第一议题学习机制,有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16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题党课、理论宣讲、谈心谈话等多元化学习研讨活动;
另一方面积极寻找实践载体,通过举办省地支部党建、红色基地观摩等活动,深入对习近平关于财政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把握,更好实现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三是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千方百计克服财政压力,全面清理兑现乡镇街道、开发区历年旧欠3.04亿元,推进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更大力度支持基层财政发展。坚持便民惠企理念,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在发放财政直补资金、兑现涉企奖励政策、财政电子票据改革、政采云扶贫馆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深化“三服务”和“百千万”活动,与管理服务对象共渡难关、共克时艰。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增收节支保平衡。一是精准施策紧抓收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和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加强招商引资和税源管理,继续提升建筑业、物流业税收管理服务,进一步梳理盘活土地、矿产、改田造地指标等优势资源,精准把握收入节奏,确保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二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围绕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责任分担机制、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抢抓发展机遇,力争政策资金,奋勇担当作为,多渠道全方位助推我市高质量发展。三是保持政府过紧日子。强化零基预算理念,坚持以收定支原则,着力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对“三公”经费和一般性项目支出各压减10%,预算执行中做到应减尽减、应压必压、可延尽延、该禁必禁。
(二)多措并举防风险。一是精准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全面完成国有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深入实施防范化解隐性债务行动计划,进一步推进债务风险预警与处置系统建设。硬化预算约束,全面加强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预算评审,有序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二是积极防范养老保险基金风险。常态化开展基金运行情况分析,落实社保风险准备金多渠道筹资责任,积极争取社保困难县市特殊支持政策,确保待遇及时足额发放。三是切实防范“三保”风险。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和库款管理方面的优先顺序,安排其他支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上不出台新的增支政策,保证财政运行可持续。
(三)集中财力保重点。一是全力助推“四大战略”。继续支持和引导实体经济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尽快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大交通枢纽投资,多渠道支持金建高铁、351国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文旅投入,充分发挥国企在文旅开发利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带动兰溪全域旅游开发、美丽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支持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各项人才政策,深化政府采购体制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是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在全面小康之路以更高起点落实好涉农惠民政策,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脱贫反弹。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集中支持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同时积极争取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项目,加快补上“三农”发展短板。三是努力补齐民生短板。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重点支持科教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创业等领域协调发展。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力度,推进敬老院改造提升,统筹保障疫情防控、粮食安全、垃圾分类等重点民生事项。
(四)创新聚力促改革。一是推进预算绩效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根据“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建设,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实施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评价质量,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提高资金效能。二是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效能。积极整合财政监督资源,开展重大财政政策、重大财政资金项目专项督查,加强预算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督促持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是深入打造整体智治财政。继续推进财政数字化转型,构建预算全过程管理一体化平台,优化政采云精品馆建设,深化电子票据改革,拓宽统一公共支付平台缴费渠道,推动国有资产数据共享共用。
(五)严管放活强国资。一是深化国企改革,增强重大项目服务能力。坚持“大财政、大国资”理念,两者科学协作、形成合力。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进军传统优质行业和高新产业,注重吸收民间资本,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提升重大项目服务保障水平。提高国企信用等级,统筹提升筹资水平,降低筹资成本。二是做大资产规模,发挥资源集聚效应。全面清查盘活出租、出借和闲置国有资产,同步加强国有资产分类管理,所有资本性支出加快形成资产并予以登记,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三是加快制度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坚持严管、放活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国企规范性建设,指导优化内控制度,深入打造清廉国企兰溪样本,推进党建引领和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激发国企发展潜能。
第二篇:市财政局2008年人才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认真贯彻市上关于人才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积极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强有力地资金支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广大人才
参与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财政经济全面发展、促进全市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抓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人才工作氛围
我们从抓宣传和培训入手,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人才工作观念,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努力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为贯彻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我局高度重视,把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和依法理财水平作为财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强化了人才工作的重点和思路。机关各科室、所属各单位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负责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办公室、党总支、党支部、工会、团支部、妇委会协同负责组织,具体抓好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精心制定和严格落实培训计划。根据财政工作实际和培训教育工作的需要,按照本局《2008年人才工作要点》,制定了《张掖市财政局2008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关于认真开展干部职工法律教育培训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教育培训的内容、责任人及实施时间做出明确规定,建立健全了学习内容、考勤、教学、学习笔记等日常管理制度,学习培训统一安排,严格按照计划内容实施培训教育,使人才教育培训工作落到了实处。三是统一布署安排,力求取得实效。在工作部署上,做到干部教育培训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下达、同检查、同考核,由办公室统一计划、统一管理、统一实施、统一考核。
二、抓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加强学习制度体系建设。结合我局工作实际成立了四个理论学习小组,完善了《中心学习小组学习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等多项涉及学习内容、考勤、教学、学习要求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制定了《学习培训奖惩办法》,对取得高一级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干部职工通过物质奖励、评先晋优等措施予以奖励;完善了《调研工作制度》,认真组织申报并审核下达调研课题,对完成的调研课题经评选后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同时,将学习考试考核结果与人员使用、提拔、责任制考核、公务员考核、评先、评优等挂起钩来,加大干部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力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三)建立了教育培训保障机制。安排落实专门的培训经费,对经费进行严格使用和管理;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财会人员培训中心为基地,立足现有条件,逐步完善更新教学设施,加强师资力量,改进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学习的平台,在我局财政网站上设立学习培训专栏;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尽量保证干部职工的培训时间,坚持做到学习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四)建立学习培训的检查考核机制。认真组织好政治业务考试、分类业务技能考试、“五五”普法考试及市上组织的相关培训考核,以考试的方式对干部职工参加学历教育、培训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上述措施,极大地激发了人才积极参与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积极性。
三、抓培训教育,不断提高人才综合素质
(一)注重干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每周五干部职工学习日制度,采取集体组织学习、专题辅导、召开座谈会、进行观摩、文艺宣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强化干部职工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深入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认真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围绕我市经济格局的发展思路,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探索实行个性化教育培训。提出以全面促进机关干部树立与时俱进、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增强学习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服从服务于财政经济中心工作为主题,以强化培训教育为手段,健全奖惩机制为动力,形成“抓学习、强素质、促工作”三位一体、互动互促的学习机制。以开展财政文化活动、全员读书活动、岗位培训工程、人才培养工程等形式,对干部职工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制、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公务员基本知识和其他有关知识技能教育,逐步形成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知识更新为重点,参加社会教育和本单位学习为主渠道、自我学习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教育体系。
(三)狠抓干部知识技能培训教育。以提高财政干部职工学历、技能职称为重点,狠抓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利用业余时间继续进行函授、自学、成人高等教育等不同
形式的学习,提高学历,全面掌握业务技能。2008年,全局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90%以上,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到60%以上,全局45周岁以下干部新取得会计、税收、法律、经济、计算机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增至63人,达到全局职工人数58%,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
(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采取召开会议集中学、开辟论坛讨论学、引导干部自己学,组织观看典型案例、违纪违法领导干部忏悔录等教育录像,撰写观后感和心得体会,开展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在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开展了党风党纪教育、反腐警示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组织干部参加廉政知识、普法知识竞答等活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五)认真做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把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素质作为支持全市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师资管理,采取灵活措施,严格培训考核,确保培训效果。2008年,全市共举办初级会计电算化培训班10期,培训312人;举办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1期,培训1100人,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前辅导班1期,培训65人,各县(区)财政局举办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班16期,培训1870人。
四、抓工作落实,促进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为人才工作提供资金保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围绕人才开发,落实目标任务,加大指导力度,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把人才教育培训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归口管理,合理使用。今年已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万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专项经费97.6万元,干部教育培训专项经费20万元,企业人才教育培训经费20万元,高校毕业生生活、交通费补助16.8万元;并将事业单位新招考录用的人员经费全额纳入财政供给,支持单位选用优秀人才。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方案》,以抓农村人才教育培训为主线,市本级安排农民培训资金10万元,30万农村技能培训工程项目前期费3万元,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经费151万元,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专项工程经费100万元;争取农村农民工引导性技能培训资金201万元,培训农民18.61万人次;争取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补助资金135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补助资金288.6万元;依托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村卫生教育和科技推广等项目,争取各类培训资金100万元,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卫生人才队伍、科技人才队伍、文化人才队伍、政法人才队伍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以及农村基础教育、人才智力援助、实用人才开发、劳动力培训工程的实施。这些经费的落实,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才战略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完成了组织人事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填报了机关党政人才资源统计表和事业单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资源情况统计表,为人事部门及时掌握人才情况提供了依据。按照市上统一安排,及时完成了公务员登记的有关工作。及时归集上交了有关人事档案。
五、发挥人才作用,推进财政事业快速发展
我们把人才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强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大力推进人才工作理念、体制和方法创新,不断探索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提出新措施,建立起适合财政工作特点、富有针对性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极大的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2008年,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万元,占预算的90.5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万元,增长22.99%;大口径财政收入累计完成××万元,占预算的94.61%,与上年同期相比,增收××万元,增长26.56%。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亿元,占预算的84.38%,增长28.12%。支出进度和增幅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确保了各项重点支出需要,农林水利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39.95%、21.22%、16.24%和51.15%。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截止10份共落实项目××个,资金××万元,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各项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财政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财政监督检查力度加大,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机关建设成效显著,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意识增强,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营造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六、2009年人才工作思路和打算
2009年,我局将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工作安排部署,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使用工作,严格经费保障,为推动全市人才战略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强化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和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人才观。二是落实责任制,即层层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目标责任制。各单位“一把手”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来开展人才工作,把人才工作同行政工作一同部署,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
二是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构建人才培养成长的平台,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和需求出发,建立各具特色的分层分类培训机制。主要采取自培、送培和专业培训三种形式培训人才。
三是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使用工作。有人才、用人才,才是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关键。要为真正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人提供事业平台,按“人才资源+事业平台”人才开发模式,加强人才资源建设。在实际工作中,首先用好本单位现有人才,多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不求全责备,敢于为干事业的人才承担责任、承担风险。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方面,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基础,严格遵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四大导向,以便使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
四是继续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为全市人才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按照市上安排,积极筹集资金,确保人才工作各项经费的落实,为全市人才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经费保障。
第三篇:市财政局工作总结
市财政局工作总结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两加一推”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以“一先二超一提升”为奋斗目标,紧紧围绕“坚持六大发展、建设六大生态”的战略重点,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大力开展增收节支、继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财政收支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一、**年财政预算执行概况
全市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亿元,为全年确保目标的**%,比上年增长21.6%;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41.2亿元,为调整预算的**%,为政府考核目标的**%,比上年同期增长28.92%。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累计完成*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9%。
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1.75亿元,为预算(人大批准调整的预算,下同)的101.38%,比上年增长21.65%。市本级实际可支配财力**亿元,经常性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16.6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亿元,实际支出***亿元,为预算的99.94%,比上年增长27.26%。年终滚存结余**亿元。全年财政收支平衡。
**年市本级教育投入比上年增长*%、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41.91%、科技投入比上年增长26.09%,均高于市级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市级民生投入**亿元,占实际支出的60%。
二、**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培养财源、狠抓收入,确保完成财税目标任务,一是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夯实财源基础。市本级拨付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出4.7亿元,支持了全市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发展,以及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和微小企业财政扶持补助等。二是协控联管、加大社会综合治税力度。通过加快涉税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和税收稽查力度,大力清缴欠款,规范税收秩序。三是严密监控财政收支进度、合理调配财政资金,从全局的高度促进全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统一协调发展。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质量。一方面,建立了非税收入征管网络系统,创新了非税收入征管新模式;另一方面,加强对非税收入的分析,对重点非税收入来源适时监控,确保了财政收入质量。市本级通过非税执收系统累计收缴非税资金**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收费4.96亿元、政府性基金5.96亿元、罚没收入**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亿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0.49元、其他收入**亿元。
(二)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不断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一是统一认识、建立机制。通过建立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做大财政支出规模。全年共争取到上级专项资金约57亿元,剔除上年廉租住房补助的一次性因素后,2012年全市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比上年增加超过14亿元,增长30%。二是明确目标、搭建平台。抓住国发2号文件出台的机遇,顺应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实施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项目,争取到中央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资金**亿元(其中:奖励资金4.19亿元)。三是积极协调、多方筹资。各部门、各单位通过主动与国内外各金融机构对接、协调,全年新增各类融通资金**亿元投入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四是在湿地公园建设、城中村、棚户区改造等工作中,通过盘活土地,提高土地运用收益,引入大量社会资金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及学校、医院等公益性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五是为切实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加强了政府债务的核实、统计和管理工作,并多渠道筹集资金**亿元偿还到期债务本息,在扩大支出规模的同时,维护好政府筹资信誉。
(三)调整结构、加大投入,保障社会公益事业的有序发展
一是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关注民生。近几年来,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的支出逐年增长,**年民生支出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二是健全投入机制、优先发展教育。**年市本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19.41个百分点。三是按照科教兴市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2012年科技投入比上年增长26.09%,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9.46个百分点。四是不断完善机制、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市本级投入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资金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93%。五是加大投入、促进就业。全年用于就业扶持方面的资金4.2亿元,比上年增长20%。
(四)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多方推进“三农”建设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支持农业发展。市本级农业投入比上年增长41.94%,农业投入增幅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25.31个百分点。二是城乡统筹、共同保障。全市社会保障支出中用于农村的支出达到**%。三是积极申报、争取项目。全市争取上级农业发展方面的资金7.7亿元。四是落实政策、兑现补贴。通过一折通,各级财政下发各类补贴2亿多元。五是一事一议、促进公益。通过积极申报和制定实施方案,共争取到中央和省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亿元,加上市级支持和县级匹配
2020年市财政局工作总结和2021年工作思路(精选合集)
本文2025-01-07 11:44:26发表“其他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sowenku.com/article/14681.html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3 大作文-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2 微写作-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1 名著阅读-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10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解析版).docx
- 专题09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简答题)-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docx